《日本哲学思想史》求取 ⇩

中江兆民的名言9

序论:日本哲学的特点及其在德川时期以前的发展9

中国思想的影响10

哲学作为宗教思想的产生11

日本儒教12

古学运动13

研究日本思想史的意义14

日本思想史的时代划分14

镰仓政权和佛教17

日本神道与儒教19

镰仓幕府时代25

第一章幕藩封建制的确立和思想界随之发生的变迁25

第一节 德川幕藩制的主要特点25

农民起义、战国时代27

封建制的重新改组、兵农分化28

农民的状况和农民政策30

幕藩制的确立32

第二节 传统思潮(儒,佛、神)在幕藩制下的力量对此的变化33

幕藩制的内容及其意识形态33

日本儒教史34

儒教和认识论的问题36

基督教、不受不施派的被禁止38

僧侣的堕落39

神道思想的发展40

第三节 西方思想的影响42

基督教的浸入过程42

巴鼻庵43

《妙贞问答》44

对当时的自然哲学的鸟瞰47

经验自然科学的产生50

第四节 中国儒教的一般特点51

儒教概说51

子思、孟子52

易和老庄学53

宋学的哲学理论54

朱子学56

阳明学的特点58

第五节 日本朱子学派的产生——禅僧和朱于学、藤原惺窝和林罗山61

《神皇正统记》和朱子学62

足利时代的宋学62

《理气差别论》63

泽庵的例子64

惺窝和海南朱子学65

林罗山67

第一节 儒学各派的兴盛73

交替参觐制的影响73

第二章幕藩制稳定时期儒学的繁荣73

高利贷资本的兴起74

儒教各派的抬头75

古学派和阳明学派的产生76

封建文化的昌盛78

第二节 阳明学的蓬勃兴起——中江藤树和熊泽蕃山79

从朱子学转问阳明学的中江藤树80

藤树的见解80

熊泽蕃山在德川前半期的地位82

蕃山的思想倾向83

蕃山的特色84

蕃山对佛教的批判85

蕃山的经济、政治论86

第三节 古学派的发展——山鹿素行和仁斋学派88

武士道和山鹿素行88

素行的古学思想89

素行的宇宙论90

素行的道德论91

素行的伦理学92

伊藤仁斋93

仁斋的思想93

仁斋的哲学见解94

自然和活物95

仁斋的伦理学的矛盾96

武士身分的教养97

仁斋的世界观98

第四节 朱子学派的发展——山崎闇斋学派,贝原益轩、室鸠巢99

作为官学的朱子学99

闇斋学派的特点100

闇斋的学说101

闇斋的神道说及其反对振102

浅见絅斋104

三宅尚斋105

贝原益轩107

室鸠巢110

第五节 新井台石114

鸠巢的门下114

新井白石的活动115

白石的鬼神论117

白石的史学119

白石和西多蒂、《西洋见闻》121

第六节 复古国学的准备——特别是契冲和荷田春满123

从佛教的支配下独立出来的神道123

德川时代的歌学124

契冲的思想126

荷田春满的神道思想127

春满的文学论129

第一节 商业一高利贷资本的成长和儒学的停滞,新世界观的产生132

幕府“中兴”大业132

第三章封建制衰落过程的开始和思想界的分化132

《民间省要》133

农民起义统计表134

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指摘135

享保六年的新式物品禁令136

心学的产生137

从非武士身分产生的新兴意识形态138

第二节 徂徕学派139

徂徕的《辨道》139

“先王”之道140

徂徕的思想渊源143

徂徕的《政谈》144

徂徕学的理论145

太宰春台的态度146

春台在伦理学上的见解147

第三节 国学的昌盛——贺茂真渊和本居宜长149

贺茂真渊150

真渊关于万叶集的见解151

真渊对儒佛的批评153

本居宜长156

宣长的“事物的幽情”156

宣长的艺术论158

宜长的神学159

宜长神道的特点159

第四节 心学的诞生166

石田梅岩166

心学的理论167

心学在伦理学上的特点168

心学的町人性质169

第五节 反封建和反幕藩思潮的抬头——安藤昌益与尊王派170

安藤昌益170

昌益的自然哲学172

昌益的宗教批判和他的学说的社会渊源173

作为封建制批判者的昌益176

山县大弍176

蒲生君平178

以经济思想为依据的反幕尊王思想179

第六节 儒学崩溃的征兆——折衷学派和大阪的学派179

儒教衰退的因素180

片山兼山181

太田锦城182

高利贷资本的中心大阪184

五井持轩185

三宅石庵185

怀德堂的学风185

富永仲基187

中井竹山188

第七节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蓬勃兴起的自然哲学和新自然观的萌芽190

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考察190

织田、丰臣时代190

镰仓、战国时代的医学192

三浦梅园194

梅园的自然哲学194

对欧洲科学的重视197

平贺源内的唯物主义198

第四章形成中央集权国家诸条件的成长时期201

第一节 瓦解倾向的发展及其意识形态201

松平定信的出任201

幕府崩溃的信号202

人民的斗争202

农村中的阶级分化204

武士阶级分化为上、下层和强藩的近代化政策205

思想界的复杂化209

第二节 儒学的最后阶段210

宽政“三博士”210

阳明学的复兴212

大盐的哲学214

海保青陵216

广潮淡窗217

二宫尊德217

鞍山阳的史论218

第三节 通过接触洋学而引起的唯物主义倾向的发展220

医学、天文学的发达220

地动说221

山片蟠桃的思想221

司马江汉和洋画225

江汉的世界观227

本多利明229

第四节 复古神道的完成230

平田笃脱的主要工作231

笃胤和宜长对于神道的不同见解232

当时的国权主义235

笃胤的排佛论238

平田学的社会基础241

平田笃胤的门生243

第五节 攘夷主义的抬头及其世界观244

水户学和当时的政治运动244

编辑《大日本史》时代245

开国、锁国论的背景246

后期水户学的创始人藤田幽谷247

会泽正志的理论247

水户学的内容所具有的意义249

排斥洋学论252

第六节 洋学的发展及其哲学影响的减弱253

荷兰医学的动向254

军事学的传人255

高岛秋帆事件257

西博尔德事件257

对当时的文化镇压的考察258

作为洋学家的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259

第七节 佐藤信渊264

殖产兴业的思想264

信渊的经济论265

信渊的神道说268

第八节 幕府末期的思想界270

幕府崩溃时期270

封建经济的瓦解271

政治斗争的发展272

维新当时的形势274

出身旧幕府官吏的洋学家275

明治新文化的萌芽277

幕府末期进入多事之秋的佛教界280

僧侣的护法论282

结束语——明治时代各种思潮的形成283

从新政权确立到明治十年的启蒙活动283

颁布宪法以前284

唯物主义的形成285

唯心主义的形成285

佛教儒教的复兴286

中日甲午战争的思想准备288

国家主义的抬头288

明治三十年代291

永田广志和他的《日本哲学思想史》 松村一人292

人名索引299

1978《日本哲学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永田广志著;版本图书馆编译室译 1978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毛泽东哲学思想史(1993 PDF版)
毛泽东哲学思想史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 PDF版)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
日本の思想(1993.10 PDF版)
日本の思想
1993.10 岩波書店
日本の科学思想(1973.07 PDF版)
日本の科学思想
1973.07 中央公論社
日本仏教思想史(1957.09 PDF版)
日本仏教思想史
1957.09 吉川弘文館
日本思想史概論(1963.10 PDF版)
日本思想史概論
1963.10 吉川弘文館
日本哲学思想全書7 学問編(1980 PDF版)
日本哲学思想全書7 学問編
1980 平凡社
日本経済思想史読本(1979 PDF版)
日本経済思想史読本
1979 洋々経済新報社
日本の思想(1961.11 PDF版)
日本の思想
1961.11 岩波書店
哲学思想集(1934 PDF版)
哲学思想集
1934 辛垦书店
新编世界哲学思想史  下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PDF版)
新编世界哲学思想史 下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中国哲学思想史( PDF版)
中国哲学思想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蒙古族哲学思想史(1994 PDF版)
蒙古族哲学思想史
1994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日本的思想(1991 PDF版)
日本的思想
199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日本儒学思想史(1997 PDF版)
日本儒学思想史
1997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