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浅说》求取 ⇩

第一章 阴阳五行3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3

(一)阴阳学说3

上编3

(二)五行学说5

二、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7

(一)在基本理论方面的运用7

(二)在辨证论治中的运用8

(三)在药物方面的运用10

(四)在养生防病方面的运用10

一、天人相应的意义11

第二章 天人相应11

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12

(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12

(二)对人体的影响12

三、天人相应的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13

(一)在养生防病方面的应用13

(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15

第三章 藏象16

一、五脏的功能17

(一)心17

[附]心包络18

(二)肝19

(三)脾20

(四)肺21

(五)肾22

[附]命门24

二、六腑的功能24

(一)胆24

(二)胃25

(三)小肠25

(五)三焦26

(四)大肠26

(六)膀胱27

三、奇恒之府28

(一)脑、髓28

(二)女子胞28

[附]营、卫、气、血、津液29

第四章 腔路31

一、经络的概念31

二、经络的内容31

三、十二经脉的命名32

(一)四肢33

四、十二经脉分布概况33

(二)头身34

(三)脏腑35

五、经脉的走向35

六、经脉表里五行关系36

七、十二经脉的循行和病侯37

(一)手太阴肺经37

(二)手阳明大肠经38

(三)足阳明胃经40

(五)手少阴心经42

(四)足太阴脾经42

(六)手太阳小肠经44

(七)足太阳膀胱经45

(八)足少阴臀经45

(九)手厥阴心包经48

(十)手少阳三焦距49

(十一)足少阳胆经49

(十二)足厥阴肝酸51

八、奇经八脉53

(一)督脉54

(二)任脉55

(三)冲脉56

(四)带脉57

(五)阴?脉58

(六)阳?脉59

(七)阴维脉60

(八)阳维脉61

九、十二经别62

十、经筋63

十一、络脉63

(一)正常情况65

(二)疾病过程65

十二、经络的作用65

十三、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66

(一)诊断66

(二)治疗66

第五章 病因68

一、六淫69

(一)风69

(二)寒70

(三)暑70

(四)湿71

(五)燥71

[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72

(六)火72

二、七清74

(一)喜74

(二)怒74

(三)忧75

(四)思75

(五)悲75

(六)恐75

(七)惊76

三、饮食、劳倦76

六、创仿和虫兽咬仿77

四、房室不节77

五、疫疠77

七、中毒78

八、先天病因78

第六章 四诊79

一、望诊79

(一)望神气79

(二)视形态80

(三)察色泽82

(四)望舌82

[附]诊小儿指纹85

(一)闻声音86

二、间诊86

(二)闻气味87

三、问诊88

(一)问寒热89

(二)问汗89

(三)问头身90

(四)问便90

(五)问饮食与口味91

(六)问胸腹91

(九)问旧病与原因92

(七)问耳聋与耳呜92

(八)问渴92

(十)问睡眠93

(十一)问妇人93

(十二)问小儿93

四、切诊94

(一)诊脉(切豚)94

(二)诊肌表98

(三)诊手足99

(四)诊胸腹99

(一)证治结合100

二、辨证论治的特点100

第七章 辨证论治100

一、辨证论治的含义100

(二)理论实践结合101

(三)整体观念101

(四)机动灵活102

三、辨证102

(一)八纲辨证102

(二)脏腑辨证109

(三)六经辨证114

(四)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115

(一)治则117

四、论治117

(二)治法118

第八章 药物简介123

一、药物的性能124

(一)药性124

(二)药味124

(三)升、降、浮、沉124

(四)归经125

二、药物的配伍与禁忌126

三、药物的采集与炮制127

五、药莉物的分类128

四、药物的剂量128

(一)解表药129

(二)清热药131

(三)催吐药135

(四)泻下药135

(六)砝风湿药139

(七)弦寒药142

(九)止咳化痰药144

(八)祛暑药144

(十)芳香开窍药147

(十一)安神镇惊药148

(十二)理气药150

(十三)理血药153

(五)渗湿利水逐水药157

(十四)补益药157

(十五)固涩药161

(十六)消导药163

(十七)驱虫药164

(十八)其他药165

第九章 常用方剂169

一、方剂的组成法则169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170

(一)药量的加减171

(二)药味的加减172

(三)数方相合的加减173

三、剂型173

四、方剂的服用方法175

五、方剂的分类176

(一)补盆剂177

(二)发表剂179

(三)涌吐剂180

(四)攻里剂181

(五)表里剂182

(六)和解剂184

(七)理气剂185

(八)理血剂187

(九)祛风剂188

(十)祛寒剂190

(十一)清暑剂191

(十二)开窍剂192

(十三)触湿剂194

(十四)润燥剂196

(十五)清热剂197

(十六)除痰剂199

(十七)消导剂200

(十八)收涩剂201

(十九)驱虫剂202

下编207

第十章 针灸207

一、腧穴总论207

(一)腧穴的分类208

(二)腧穴的作用208

(三)腧穴的取法215

(四)腧穴的配法218

(一)十四经穴221

二、腧穴各论221

(二)常用经外奇穴253

三、刺法和灸法254

(一)刺法254

(二)灸法263

[附]拔火罐271

第十一章 伤寒与温病272

一、伤寒273

(一)概述273

(二)六经病证治274

(一)概述281

二、温病281

(二)常见温病证治286

第十二章 内科杂病292

一、中风292

二、眩晕296

三、痉病298

[附]破仿风300

四、咳嗽301

五、喘哮303

六、痰饮306

七、虚劳307

八、劳瘵311

九、不寐312

[附]健忘314

十、遗精314

[附]阳萎316

十一、呕吐316

十二、噎膈、反胃319

(一)噎膈319

(二)反胃320

十三、泄泻321

十四、痢疾323

十五、水肿325

十六、鼓胀326

十七、黄疽327

十八、消渴329

十九、痿症331

二十、痹症332

二十八、血症334

(一)吐血334

(二)咳血335

(三)衄血335

(四)便血336

(五)尿血337

二十二、郁症337

二十三、疝气338

二十四、癃淋339

(一)癃闭340

(二)五淋341

二十五、疟疾342

二十六、癫、狂、癇344

二十七、诸痛346

(一)头痛346

(二)胸胁痛349

(三)胃脘痛351

(四)腹痛352

(五)腰痛354

二十八、诸虫355

第十三章 妇科357

一、月经先期358

二、月经后期359

三、月经过多360

四、月经过少361

五、痛经361

六、经闭363

七、崩漏364

八、带下366

(一)白带366

(二)黄带366

(三)青带366

(四)赤带367

(五)黑带367

九、恶阻367

十、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369

十一、子癇370

十二、胎漏371

十三、产后腹痛372

十四、产后发热373

十五、产后恶露不绝375

十六、乳汁不行376

十七、阴痒377

十八、阴挺378

第十四章 儿科380

一、脐风380

二、口疮382

三、顿咳(百日咳)382

四、麻疹384

五、白喉386

六、痄腮387

七、惊风388

(一)急惊风388

(二)慢惊风390

八、积滞(乳积、贪积、虫积)390

九、疳症391

第十五章 外科394

一、痈394

二、疽396

三、癤397

四、疔疮398

五、瘿瘤400

六、瘰癧402

七、乳岩403

八、流注404

九、肠痈405

十、乳痈406

十一、痔疮407

十二、肛漏408

十三、脱骨疽409

十四、丹毒410

十五、四肢骨折411

(一)孺骨骨折411

(二)大腿骨骨折412

第十六章 眼科413

一、粟疮与椒疮414

二、针眼与眼丹414

三、绿风内障415

四、雀目(夜盲症)416

一、聋哑417

二、脓耳417

第十七章 耳鼻喉科417

三、鼻渊418

四、牙痛419

五、乳娥420

第十八章 推拿421

一、推拿前后应注意的事项422

二、成人推拿422

(一)练功与练手法422

(二)手法种类、应用范围及主要作用423

三、小儿推拿424

(一)一般常用手法425

(二)操作须知427

(三)穴位的分布、功用、主治及手法428

(四)治疗举例433

第十九章 气功435

一、练气功前后的准备事项436

二、气功的种类与操作方法436

(一)内养功437

(二)强壮功439

(三)保健功440

三、气功疗法的应用范围444

[附录]方剂索引445

1962《中医学浅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东中医学院编著 1962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学说探讨与临证(1981 PDF版)
学说探讨与临证
1981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哲学浅说( PDF版)
哲学浅说
中药浅说(1930 PDF版)
中药浅说
1930
中国画学浅说(1947 PDF版)
中国画学浅说
1947
中国书学浅说(1935.07 PDF版)
中国书学浅说
1935.07 商务印书馆
学佛浅说(1932 PDF版)
学佛浅说
1932
医德学浅说(1984 PDF版)
医德学浅说
1984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浅说(1997 PDF版)
中医浅说
199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医时间学浅说(1993 PDF版)
中医时间学浅说
1993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浅说(1933 PDF版)
中药浅说
1933 商务印书馆
西医浅说(1977 PDF版)
西医浅说
1977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逻辑教程(1990 PDF版)
逻辑教程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医精华浅说(1998 PDF版)
中医精华浅说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精华浅说  续一(1989 PDF版)
中医精华浅说 续一
1989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诊疗浅说(1990 PDF版)
中西医结合诊疗浅说
1990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