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灸法图解》求取 ⇩

上篇 针刺治疗手法图解1

第一章 毫针手法基本要求图解1

一、毫针的规格要求1

(一)毫针各部位名称1

(二)毫针针尖的形状要求2

(三)毫针针体的形状要求2

(四)毫针针柄的形状要求及应用3

(五)毫针的质量要求4

(六)毫针的长度规格4

(七)毫针的粗细规格及应用4

(八)一次用毫针5

二、掌握毫针手法的基本条件5

(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5

(二)要有敏锐的指感5

(三)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6

(四)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6

三、毫针手法练习法6

(一)指力练习法6

(二)准确度练习法8

(三)指感练习法9

四、自身练习法10

(一)减轻疼痛的体验练习11

(二)得气(针感和手感)的体验练习11

(三)基本手法的体验练习12

(四)补泻手法的体验练习12

五、施行针刺前的准备工作12

(一)安排好治病的环境13

(二)安定患者的情绪13

(三)安置好患者的体位13

(四)找准穴位13

(五)消毒注意事项14

六、施术者刺针前的思想准备14

第二章 毫针手法基本原理图解15

一、毫针治病的理论基础15

(一)补气泻气理论的来源15

(二)毫针补泻的原始概念15

(三)毫针调气理论16

(四)调气与“补气泻气”的区别17

(五)调气的基本原则17

(六)古代对毫针作用研究的一个侧面18

二、得气针感和手感19

(一)针感19

(二)手感24

(三)得气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27

(四)得气与经络分布29

(五)针感与神经系统30

三、影响手法疗效的若干因素30

(一)手法疗效与穴位30

(二)手法的疗效与时机34

(三)手法刺激的量和质35

第三章 毫针基础手法图解39

一、减痛和无痛刺针法39

(一)压迫皮肤减痛法39

(二)转移病人注意力减痛法39

(三)提捏减痛法40

(四)快速刺针减痛法40

二、进出针手法42

(一)捻转慢进针手法42

(二)捻转快进针手法43

(三)直刺进针手法44

(四)摇刺进针手法44

(五)慢速出针手法44

(六)快速出针手法44

(七)捻转出针手法45

(八)按压出针手法45

(九)后遗感的处理方法46

三、产生及寻找针感的手法46

(一)留针候气法(留针产生针感的方法)47

(二)引气催气法(诱发激发产生针感的手法)47

(三)慢捻转进退寻找针感的手法48

(四)提插寻找针感的手法49

四、调整针感程度的操作手法50

(一)飞法50

(二)捻转法50

(三)搓针柄法51

(四)压法51

(五)敲击法51

(六)震动法52

(七)捣动法52

(八)提插法52

(九)顿式提插法53

(十)震动提插法53

(十一)提插捻转法53

(十二)刮柄法54

(十三)拨柄法54

(十四)弹柄法54

(十五)剔法55

(十六)摇法56

(十七)摆法56

(十八)弩法56

(十九)倒针法57

五、针感传导的激发和诱发手法57

(一)循法57

(二)捏法58

(三)敲击法58

(四)按压法59

(五)切法59

(六)阻断法59

(七)针向法(倒针法)59

(八)接力法59

(九)语言诱导法60

(十)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61

六、留针手法61

(一)静止留针法62

(二)旋针留针法62

(三)间断留针法62

(四)动留针法63

(五)消除针感的留针法63

第四章 古代毫针补泻手法图解63

一、古代毫针基础补泻操作手法的分析和应用63

(一)徐疾补泻法63

(二)开合补泻法65

(三)呼吸补泻法66

(四)迎随补泻法72

(五)阴阳补泻法76

(六)提插补泻法80

(七)捻转补泻法83

(八)三刺补泻法90

(九)营卫补泻法91

(十)“九六”补泻法96

(十一)平补平泻法100

二、古代毫针复式补泻操作手法的分析和应用101

(一)《内经》复式补泻法101

(二)烧山火法103

(三)透天凉法109

(四)阳中隐阴法114

(五)阴中隐阳法117

(六)青龙摆尾法119

(七)赤风摇头与白虎摇头法123

(八)苍龟探穴法127

(九)凤凰迎源法131

(十)龙虎交战法133

(十一)子午捣臼法136

(十二)龙虎升降法138

(十三)进气法(运气法)139

(十四)纳气法141

(十五)留气法143

(十六)交经法(五脏交经、隔角交经、通关交经、关节交经)146

(十七)汗、吐、下三法150

(十八)母子补泻法153

(十九)纳支补泻法(纳子法)、纳干法(纳甲法)、子午流注法、十二经流注时刻补母泻子迎随补泻法、灵龟八法、八法交会八脉法155

附:古代几种刺针方法图解158

(一)十二节刺法158

(二)九变刺法161

(三)五脏相应刺法162

第五章 现代各家针刺手法图解164

一、承淡安针刺手法164

(一)进针后之手法164

(二)一般应用之新针法165

(三)出针之手法167

(四)得气与补泻167

二、任作田针术168

(一)八法168

(二)十术169

三、鲁之俊手法171

四、朱琏手法172

(一)捻转法172

(二)刺入捻转法172

(三)退针法173

五、裴斌烧山火、透天凉临床操作经验174

(一)烧山火174

(二)透天凉174

(三)烧山火、透天凉操作点滴体会175

(四)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局限性176

(五)烧山火、透天凉操作注意事项176

(六)手法操作和临床效果的关系176

六、焦勉斋针刺操作手法176

(一)进针、出针的操作方法176

(二)补泻方法177

(三)实践经验和体会178

(四)烧山火与透天凉179

七、楼百层的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180

(—)烧山火180

(二)透天凉180

八、陆瘦燕烧山火、透天凉手法182

(一)烧山火针刺法182

(二)透天凉针刺法182

九、司徒铃针刺补泻手法183

(一)得气与候气183

(二)补泻手法的操作183

(三)针刺补泻有效的准则184

(四)针刺法的发展184

十、郑魁山针刺手法184

(一)针刺前的准备184

(二)进针法184

(三)得气法184

(四)补泻手法185

(五)守气法186

十一、陈应龙针术187

(一)子午补泻187

(二)提插补泻189

十二、赵缉庵补泻手诀189

(一)补法手诀189

(二)泻法手诀190

(三)平补平泻手诀191

十三、杨甲三毫针单手进针法192

(一)空压式192

(二)角度压式192

(三)捻压式193

(四)连续压式193

十四、郭效忠针刺手法194

(一)有效点194

(二)得气效应194

(三)三通194

(四)神经类型195

(五)手法195

(六)治疗时机196

(七)留针196

十五、刘天健运气行针法196

(一)运气行针手法的理论196

(二)练气方法197

(三)应用运气行针法的注意事项197

(四)运气行针的手法197

十六、王乐亭十二透刺法198

(一)透刺法的作用与特点198

(二)十二透穴方198

十七、师怀堂针刺手法200

十八、方吉庆凤凰展翅补泻法201

十九、张信滞针术203

(一)滞针术203

(二)螺旋弧度刮针法204

(三)临床意义和应用204

二十、孙明-呼吸激发经气法205

(一)呼吸法的具体操作205

(二)呼吸法的临床体会206

二十一、李志明针刺凉热补泻手法207

(一)操作方法207

(二)临床应用207

二十二、王启明针刺手法208

(一)进针法208

(二)补泻法208

(三)出针法209

第六章 其他针刺治疗手法图解210

一、鍉针(浅针)术210

(一)针具210

(二)操作方法210

(三)刺激强度的掌握211

(四)取穴211

(五)适应症211

二、挑刺术212

(一)针具212

(二)操作方法212

(三)刺激部位212

(四)应用213

三、梅花针(七星针)术215

(一)针具215

(二)操作方法216

(三)刺激部位216

(四)应用216

四、刺络术217

(一)针具218

(二)操作方法219

(三)刺激部位221

(四)出血量222

(五)治疗时间及次数222

(六)禁忌症段注意事项222

(七)应用222

五、穴位注射术223

(一)穴位注射操作法223

(二)病灶组织注射操作法224

(三)疾病反应点注射操作法224

(四)应用224

六、耳穴治疗术226

(一)耳穴治疗方法226

(二)应用227

(三)耳穴的分布228

七、芒针术228

(一)操作方法228

(二)应用229

(三)取穴230

八、火针术230

(一)针具230

(二)操作方法230

(三)注意事项232

(四)应用232

九、头针术233

(一)刺激部位233

(二)刺针方法235

(三)注意事项236

十、点穴术(指针术)236

(一)指力练习法236

(二)点穴操作法236

(三)应用237

十一、穴位埋藏术238

(一)埋藏物质及埋藏方法238

(二)注意事项239

(三)应用240

十二、小刀针术240

(一)针具241

(二)操作程序241

(三)操作技术242

(四)注意事项243

(五)应用243

十三、电针术251

(一)工具251

(二)操作方法252

(三)应用253

(四)注意事项253

十四、电热针术253

(一)工具254

(二)操作方法254

(三)应用254

(四)注意事项255

十五、电火针256

(一)构造256

(二)操作方法256

(三)应用256

下篇 灸治法图解259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260

一、皮肤组织的层次结构260

(一)表皮260

(二)真皮261

(三)皮下组织261

(四)皮肤的血管及淋巴261

(五)皮肤的神经分布261

(六)皮肤的附属器261

二、皮肤的经络分布262

第二章 损伤性灸263

一、损伤灸的等级263

(一)1度灸伤263

(二)2度灸伤263

(三)3度灸伤264

二、灸伤的处理265

(一)1度灸伤的处理265

(二)2度灸伤的处理265

(三)3度灸伤的处理265

三、损伤性灸的禁忌和适应范围265

(一)禁忌部位265

(二)禁忌症265

(三)适用部位265

(四)适应症265

四、无痛性损伤灸法265

第三章 无损伤灸(温灸)266

一、无损伤灸的标准266

(一)灸后不起疱266

(二)皮肤潮红266

(三)患者的感觉266

(四)艾炷灸的燃烧线267

二、关于禁忌症的问题267

第四章 各种灸治方法图解268

一、有温度灸法268

(一)艾268

(二)艾绒制作法269

(三)艾炷269

(四)艾条274

(五)灸疗器278

(六)发热药物灸281

(七)其他发热灸法283

(八)针体加热灸285

二、无温度灸法图解286

(一)单味药灸法286

(二)药膏灸法287

(三)无温度灸疗仪器灸法287

三、保健灸法288

(一)儿童保健灸法288

(二)老年保健延寿灸法289

(三)运动员保健灸法290

附篇 56穴位的针法、手感、针感、灸法应用图解291

一、头部穴位292

(一)百会穴292

(二)太阳穴293

(三)头维穴294

(四)晴明穴295

(五)听宫穴296

(六)翳风穴298

(七)风池穴299

(八)哑门穴300

(九)四白穴301

(十)下关穴303

二、胸腹部穴位304

(一)膻中穴304

(二)中脘穴305

(三)关元穴306

(四)大赫穴307

(五)期门穴308

(六)天枢穴310

(七)腹哀穴311

(八)腹结穴311

(九)五枢穴312

三、背腰部穴位313

(一)大椎穴313

(二)命门穴315

(三)腰俞穴316

(四)大杼穴317

(五)肺俞穴318

(六)膈俞穴319

(七)胃俞穴320

(八)肾俞穴321

(九)上髎与次髎穴322

(十)膏肓穴323

四、会阴区穴位324

(一)长强穴324

(二)会阴穴325

(三)玉门头穴326

五、上肢穴位326

(一)肩髃穴326

(二)极泉穴328

(三)曲池穴329

(四)尺泽穴331

(五)曲泽穴332

(六)天井穴333

(七)内关穴333

(八)外关穴335

(九)列缺穴336

(十)神门穴338

(十一)合谷穴339

六、下肢穴位341

(一)环跳穴341

(二)足五里穴342

(三)箕门穴344

(四)鹤顶穴345

(五)委中穴346

(六)阳陵泉穴348

(七)足三里穴349

(八)三阴交穴351

(九)绝骨穴353

(十)然谷穴354

(十一)金门穴355

(十二)内庭穴356

(十三)涌泉穴357

1997《针法灸法图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蔺云桂编著 1997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