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诊法》求取 ⇩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经络穴位诊法发展简史1

第二节 经络穴位诊法的范围及意义10

一、经络穴位诊法的范围11

二、经络穴位诊法的意义12

第三节 经络穴位诊法的原理和原则14

一、经络穴位诊断原理14

二、经络穴位诊断的原则16

第四节 经络穴位诊法的特点17

一、灵敏性18

二、简单性18

三、实用性18

四、客观性19

第二章 经络诊法20

第一节 经脉病候20

一、十二经脉病候21

二、奇经八脉病候26

三、络脉病候27

四、经筋病候28

第二节 经络诊察方法28

一、循经诊法29

(一)循经望诊29

(二)循经问诊32

(三)循经切诊34

二、依部辨经诊法40

三、依症辨经诊法41

四、经络仪器诊法41

五、激发循经现象诊法41

第三节 经络诊法各论43

一、手太阴肺经诊法43

(一)经脉循行43

(五)脏腑经络病候47

(四)本经腧穴47

(二)联络脏腑47

(三)联系器官47

(六)诊法48

二、手阳明大肠经诊法49

(一)经络循行49

(二)联络脏腑50

(三)联系器官50

(四)本经腧穴50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53

(六)脏腑经络病候53

(七)诊法53

三、足阳明胃经诊法55

(一)经络循行55

(六)脏腑经络病候5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59

(四)本经腧穴59

(三)联系器官59

(二)联络脏腑59

(七)诊法60

四、足太阴脾经诊法62

(一)经络循行62

(二)联络脏腑64

(三)联系器官64

(四)本经腧穴64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64

(六)脏腑经络病候64

(七)诊法66

五、手少阴心经诊法68

(一)经络循行68

(四)本经腧穴70

(二)联络脏腑70

(三)联系器官70

(五)脏腑经络病候71

(六)诊法71

六、手太阳小肠经诊法73

(一)经络循行73

(二)联络脏腑75

(三)联系器官76

(四)本经腧穴76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76

(六)脏腑经络病候76

(七)诊法77

七、足太阳膀胱经诊法78

(一)经脉循行78

(二)联络脏腑7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83

(六)脏腑经络病候83

(四)本经腧穴83

(三)联系器官83

(七)诊法84

八、足少阴肾经诊法86

(一)经络循行86

(二)联络脏腑87

(三)联系器官89

(四)本经腧穴8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89

(六)脏腑经络病候89

(七)诊法90

九、手厥阴心包经诊法91

(一)经络循行91

(五)诊法94

(四)脏腑经络病候94

(三)本经腧穴94

(二)联络脏腑94

十、手少阳三焦经诊法96

(一)经络循行96

(二)联络脏腑98

(三)联系器官99

(四)本经腧穴9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99

(六)脏腑经络病候99

(七)诊法100

十一、足少阳胆经诊法102

(一)经络循行102

(二)联络脏腑102

(六)脏腑经络病候105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105

(四)本经腧穴105

(三)联系器官105

(七)诊法106

十二、足厥阴肝经诊法108

(一)经络循行108

(二)联络脏腑109

(三)联系器官109

(四)本经腧穴109

(五)交会经脉和腧穴111

(六)脏腑经络病候111

(七)诊法112

十三、督脉诊法114

(一)经络循行114

(五)督脉病候116

(四)交会经脉和腧穴116

(三)本经腧穴116

(二)联系脏腑器官116

(六)诊法117

十四、任脉诊法120

(一)经脉循行120

(二)联络脏腑器官120

(三)本经腧穴120

(四)交会经脉和腧穴120

(五)任脉病候121

(六)诊法121

十五、冲脉诊法123

(一)分布部位123

(二)联系脏腑器官124

(三)冲脉所属交会穴124

(四)冲脉病候124

(五)诊法126

十六、带脉诊法127

(一)分布部位127

(二)联系脏腑器官128

(三)带脉所属交会穴128

(四)带脉病候128

(五)诊法128

十七、阳跷脉诊法129

(一)分布部位129

(二)联系脏腑器官131

(三)交会经脉和腧穴131

(四)阳跷脉病候131

(五)诊法131

十八、阴跷脉诊法131

(一)分布部位131

十九、阳维脉诊法133

(五)诊法133

(一)分布部位133

(三)交会经脉和腧穴133

(四)阴跷脉病候133

(二)联系脏腑器官133

(二)交会经脉和腧穴134

(三)阳维脉病候134

(四)诊法134

二十阴维脉诊法134

(一)分布部位134

(二)交会经脉和腧穴136

(三)阴维脉病候136

(四)诊法136

第三章 腧穴诊法138

第一节 腧穴诊法检查方法138

一、俞募穴诊法144

第二节 腧穴诊法各论144

二、郄穴诊法152

三、原络穴诊法157

四、下合穴诊法163

五、其他穴位诊法165

(一)经穴诊法165

(二)奇穴、阿是穴诊法168

第四章 微针穴位诊法173

第一节 耳针穴位诊法173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73

二、耳廓的解剖175

三、耳穴的分布规律及常用耳穴定位178

四、诊法198

(一)望诊法198

(二)耳穴触诊法200

(三)耳穴电测法202

(四)耳廓染色法203

(五)耳穴压痕法205

(六)日光反射法205

五、耳穴阳性反应诊察结果的综合分析方法206

六、常见疾病在耳廓上的病理反应208

第二节 眼针穴位诊法226

一、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27

二、眼球经区的划分方法和眼针穴位228

三、诊法230

第三节 面针穴位诊法232

一、面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32

二、面针穴位234

三、诊法235

一、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36

第四节 鼻针穴位诊法236

二、鼻针穴位237

三、诊法240

第五节 手掌穴位诊法241

一、手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41

二、掌心穴位分区和掌心内脏反应穴位分布规律242

三、诊法245

附 日本竹之内诊佐夫手掌“内脏诊治图”246

第六节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诊法250

一、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50

二、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250

三、诊法252

四、临床运用254

附 尺肤诊法257

第七节 足针穴位诊法261

一、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261

二、足针穴位分布规律、定位及主病262

三、诊法269

第五章 仪器诊断方法272

第一节 经穴电阻探测仪及其原理272

一、原理和方法273

(一)经络皮肤低电阻特性273

(二)经络皮肤低电阻特性的成因274

(三)皮肤电阻测定仪275

(四)电极276

(五)测定方法279

二、应用概况282

(一)经络腧穴探测283

(二)疾病诊断285

(三)针刺“得气”的客观显示286

第二节 经络皮肤电位探测技术286

(一)皮肤电位的特性287

一、原理和方法287

(二)皮肤电位的成因288

(三)测试仪器原理289

二、应用概况289

(一)皮肤电位与经络的关系289

(二)针刺得气的客观指标290

第三节 其它经络探测技术290

一、经络发光探测技术290

(一)原理和方法290

(二)应用概况291

二、经络红外线成像技术291

(一)原理和方法291

(二)应用概况292

三、经络辐射场照像术292

四、经络声发射探测技术293

1994《经络穴位诊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正华主编 1994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1996 PDF版)
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络穴位速记手册  第2版( PDF版)
经络穴位速记手册 第2版
经络·腧穴·气功(1994 PDF版)
经络·腧穴·气功
1994
气功武术点穴经络穴位详图(1991 PDF版)
气功武术点穴经络穴位详图
1991
穴位贴药疗法( PDF版)
穴位贴药疗法
五洲出版社
简明耳穴诊疗法( PDF版)
简明耳穴诊疗法
耳穴诊治法( PDF版)
耳穴诊治法
经络电测量诊疗法( PDF版)
经络电测量诊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PDF版)
穴位注射疗法
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 PDF版)
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
常见急腹症穴位诊断法(1997 PDF版)
常见急腹症穴位诊断法
199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穴位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国穴位诊断学
1997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唐五代卷(1992 PDF版)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唐五代卷
1992 北京:中华书局
经络穴位解说(1992 PDF版)
经络穴位解说
1992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经络微针穴区刮痧疗法(1999 PDF版)
经络微针穴区刮痧疗法
1999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