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析要》求取 ⇩

1.《伤寒论》的命名含义1

2.《伤寒论》的作者及其对祖国医学的贡献2

3.伤寒的涵义4

4.《伤寒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整理的情况5

5.《伤寒论》是中医必读之书7

6.学习《伤寒论》的方法8

7.《伤寒论》的辩证纲领及其与《素问·热论》理论的关系11

8.六经在《伤寒论》中的运用13

9.六经辩证与八纲辩证的关系14

10.六经传变15

11.六经病证的治则19

13.六经病证治总纲24

14.太阳的生理26

15.太阳病的发生、主证、病性、治疗和去路27

16.太阳病总纲29

17.太阳中风的脉证30

12.六经发病与时间的关系31

18.太阳伤寒脉证提纲及其与太阳中风证的异同32

19.太阳温病脉证提纲34

20.太阳温病误治后的变证36

21.太阳中风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疗38

22.桂枝汤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39

2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道理及处治方法42

2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机制及治疗方法43

25.“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汤的道理44

27.《伤寒论》用方的“主之”、“与”、“宜”字的概念45

26.“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先其时发汗的道理及其临床意义45

28.“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的道理46

29.“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的道理47

30.桂枝汤的禁例48

31.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的病理及治疗49

32.太阳中风兼喘的病机及治疗51

33.太阳中风兼身疼痛、脉沉迟的病理及治疗52

34.太阳中风兼胸满、脉促或微恶寒的病理及治疗54

35.太阳中风兼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的病理及治疗56

3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特点及治疗57

37.太阳伤寒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59

38.“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的道理62

39.太阳伤寒从衄解的道理64

40.“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的道理65

41.太阳中风不得用黄汤的道理和误用麻黄汤所出现的变化66

42.麻黄汤的禁例67

43.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在证候、病因病机和治疗上的异同68

44.太阳伤寒兼呕利的病机及治疗69

45.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候、病机和治疗70

46.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候、病机和治疗73

47.太阳轻证的类型及治疗76

48.桂枝二麻黄一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的临床运用77

49.太阳蓄水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疗79

50.《伤寒论》中各种口渴的原因及特点81

51.《伤寒论》中小便不利的原因及辨证要点82

52.桃核承气汤的主治证及其病机和治疗85

53.抵当汤的主治证及共病机和治疗87

54.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三方在应用上的区别89

55.坏病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90

56.邪热壅肺证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91

57.《伤寒论》中喘证的种类及其辨证论治94

58.邪热下利的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疗96

5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的道理98

60.心阳虚证的产生原因、分型及治疗99

61.心阳虚奔豚证与欲作奔豚证在证候特点和治疗上的区别102

62.“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的道理104

63.脾虚水停证的证候表现、病机及其治疗方法106

64.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提出的“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的道理108

65.胃虚水停心下证的表现、病机和治法109

66.小建中汤的主治证及其病机和治法111

68.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主治证与该证的发病机理113

67.《伤寒论》中“心悸”、“心下悸”、“心中悸”、“心动悸”的特点113

69.干姜附子汤的主治证与该证的发病机理114

70.茯苓四逆汤的主治证与该证的发病机理116

71.《伤寒论》中烦躁的辩证118

72.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造成的变证119

73.表证误火,迫血妄行的见证及其病理121

74.“微数之脉,慎不可炙”的道理122

75.太阳伤寒兼里虚热证的治疗及误用火法出现的变证123

76.凡病,阴阳自和者,可自愈的道理125

77.误治伤津而小便不利者“勿治之”的道理126

78.汗下失序而致振寒、脉微细的道理127

79.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28

80.表证误汗后,出现恶寒或恶热的道理129

81.“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的道理130

82.“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的道理131

83.表证兼阴阳两虚的治疗及误服桂枝汤引起变证的论治132

84.结胸、脏结的病理及临床表现135

85.“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的道理136

86.初得太阳病“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的病理、治疗及误下出现的变证138

87.大陷胸汤的主治证和大结胸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139

88.大陷胸丸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41

89.结胸证脉浮大者不可下的道理142

90.结胸证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心烦的病理与预后143

91.小结胸证的证候、病机及治法144

92.三物白散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45

93.痞证的临床表现和热痞的发生原因及治疗146

94.附子泻心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49

95.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50

96.生姜泻心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53

97.甘草泻心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54

98.脏结的证状和病机155

99.黄连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57

100.旋复代赭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59

101.风湿留着肌肉证的证状、病机和治疗160

102.《伤寒论》中身疼痛的证型及病机162

103.风湿留着关节证的证状、病机和治疗163

104.悬饮证的症状、病机和治疗164

105.牡蛎泽泻散的主治证及该证的病机166

106.胸膈痰实证的证状、病机和治法167

107.太阳病汗之不解、下之不陷的道理169

108.表里证和表里相似证的鉴别170

109.对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中的“阳明病”的理解171

110.“太阳病,十日已去”的转归172

111.太阳病误治致冒的机理和该证汗出自愈的道理173

112.吐利止而表未解的处理方法174

113.阳明的生理175

114.阳明病的成因、主证、病性、分类、治疗和去路176

115.阳明病的提纲177

116.阳明病见脉浮、浮紧的道理178

117.阳明经证可发展为阳明腑证的道理179

118.阳明病初得,不发热而恶寒和恶寒自罢的道理180

119.热扰胸膈证的证候、病因病机、治疗及栀子豉汤的常用加减法182

120.栀子豉汤的禁例184

121.胃热证的证候、病机和治疗185

122.《伤寒论》中的口渴类型及其辨证187

123.胃热津气两伤证的证候特点、病机和治疗188

124.《伤寒论》中的汗出及其辨证190

125.胃热津伤气逆证的证候、病机和治疗195

126.《伤寒论》中的发热及其辨证197

127.阳明腑实证的一般临床表现、病机和三承气汤的使用大法199

128.太阳病极度吐下后,“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的机理和治疗203

129.热结旁流的形成和治疗204

130.小承气汤试探法的适应证205

131.不能食、大便初硬后溏的机理和治疗206

132.阳明腑实证的危候及其治疗207

133.《伤寒论》中急下阳明的条文和急下的道理208

134.“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胲浮而紧”的辨证和治疗210

135.阳明的禁下证212

136.脾约证的证候、病机、治疗及其与阳明腑实证的区别214

137.导法的运用及其适应证215

138.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216

139.“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的机理219

140.在阳明病中,常根据小便的多少来测知大便硬否的道理219

141.阳明血证的见证、病机和治疗220

142.“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的病理与表现222

143.“哕而腹满”的病理和治疗223

144.身痒的病理和治法224

145.少阳的生理225

146.少阳病的病因、主证、病性、治则、治禁和去路226

147.少阳病的提纲227

148.少阳病的主证、病机和治疗229

149.《伤寒论》中呕吐的辨治230

150.“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的机理232

151.“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的机理233

152.“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中“但见一证便是”的意义235

153.“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的病机和治疗236

154.少阳兼阳明证的证候、病机和治疗237

155.“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主之”的机理和少阳兼水饮的证治240

15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证及该证病机241

157.纵、横的概念和刺期门的道理242

158.少阳病误汗、吐、下所引起的变证244

159.“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的道理245

160.阳微结的含义、证候、治疗及其与少阴病的鉴别246

161.热入血室的概念及其辨证论治247

162.太阴的生理249

163.太阴病的病因、主证、病性、病机、治则和去路250

164.太阴病的提纲251

165.“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的道理252

166.霍乱的含义及其辨证治疗253

167.中焦虚寒喜唾的特点、病机和治疗254

168.太阳与太阴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255

169.寒湿发黄的形成、证候、病机、治疗和欲作谷瘅的征象256

170.太阳病误下转属太阴与阳明的证治258

171.少阴的生理259

172.少阴病的发生、主证、病性、分类、治疗和去路260

173.少阴病的提纲261

174.少阴寒化证的类型和阳衰盛证的证候、病机及其治法262

175.冷结膀胱关元的表现和辨证论治263

176.“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的道理264

177.痰热在胸与寒饮在膈上的辨证和治疗265

178.少阴病心烦利止的病理机转266

179.厥利无脉的治法及其预后267

180.格阳证的含义、表现和治疗268

181.戴阳证的含义、主证和治疗270

182.戴阳证在“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的情况下服白通加猪胆汁汤后,出现“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的道理272

183.“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的道理272

184.阴盛阳虚呕逆的证治274

185.四逆汤类方在临床上的运用274

186.阳虚身痛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疗276

187.阳虚水泛证的证候特点、病机和治疗277

188.桃花汤证和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证候与病机279

189.少阴热化证的产生、证型和阴虚火旺证的证候特点、病机及其治疗280

190.猪苓汤主治证及该证病机282

191.少阴咽痛的表现和辨证论治284

192.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主治证及该证病机285

193.少阴急下证的机理及其与阳明急下证的关系287

194.少阴病禁汗下的道理289

195.少阴病咳而下利,以火劫发汗,常导致的变证及其救治方法290

196.少阴病出现一身手足尽热、尿血的机理和治疗291

197.少阴寒化证发汗导致上窍出血的原因和预后292

198.“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和“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的机理293

199.少阴寒化证阳气来复的征象295

200.少阴病阳气欲脱或阴液将竭的征象296

201.厥阴的生理297

202.厥阴病的病因、病性、主证、分类、治疗和去路298

203.厥阴病的提纲300

204.厥的含义及其发生机理301

205.蛔厥证的表现、病理和治疗302

206.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证及该证病理304

207.《伤寒论》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方剂和辨别使用305

208.当归四逆汤证的表现和病理306

209.厥阴热利的证候、病理和治疗307

210.气郁证的证候特点和辨证论治309

211.“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和“厥应下之”的道理312

212.“前热者后必厥”和“厥者必发热”的道理313

213.“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炙之”的道理314

214.厥热胜复的含义及其病机的转化316

参考文献316

1984《伤寒论析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阎洪臣编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伤寒萃要(1981 PDF版)
伤寒萃要
1981 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
伤寒广要( PDF版)
伤寒广要
成都昌福公司
伤寒论(1988.08 PDF版)
伤寒论
1988.08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 春秋出版社
伤寒摘要( PDF版)
伤寒摘要
伤寒广要( PDF版)
伤寒广要
成都昌福公司
伤寒论(1983 PDF版)
伤寒论
1983
伤寒解要(1992 PDF版)
伤寒解要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伤寒广要(1983 PDF版)
伤寒广要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伤寒纂要(1985 PDF版)
伤寒纂要
1985 上海:学林出版社
伤寒论临证指要(1993 PDF版)
伤寒论临证指要
1993 北京:学苑出版社
五伤寒论纲要(1993 PDF版)
五伤寒论纲要
1993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伤寒论条析(1957 PDF版)
伤寒论条析
195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伤寒论析义(1992 PDF版)
伤寒论析义
1992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伤寒析疑(1999 PDF版)
伤寒析疑
199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伤寒论临证指要(1993 PDF版)
伤寒论临证指要
1993 北京: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