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挈要》求取 ⇩

总论1

一、《伤寒论》导言1

《伤寒论》历史变革1

《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2

《伤寒论》中六经的概念4

六经的实质4

六经辨证方法5

六经病传变7

《伤寒论》治疗法则8

《伤寒论》的方剂成就9

二、学习《伤寒论》的方法11

各论15

六经病辨证纲要(7)(11)15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7

概说17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1)20

一、太阳病中风脉证提纲(2)21

二、太阳病伤寒脉证提纲(3)22

三、太阳温病脉证提纲(6)23

第二节 太阳病经证24

一、桂枝汤证及加减禁忌证24

(一)桂枝汤证(12)(13)(95)(24)(42)(44)(45)(387)(57)(53)(54)24

(二)桂枝汤加减证32

1.桂枝加葛根汤证(14)32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18)(43)33

3.桂枝加附子汤证(20)34

4.桂枝去芍药汤证及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21)(22)35

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62)37

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28)38

(三)桂枝汤的禁忌证(17)(16)(15)(19)40

二、麻黄汤证及加减禁忌证43

(一)麻黄汤证(35)(46)(55)(47)(51)(52)43

(二)麻黄汤加减证47

1.葛根汤证(31)47

2.大青龙汤证(38)(39)48

3.小青龙汤证(40)(41)51

(三)麻黄汤的禁忌证(50)(83)(84)(85)(86)(87)(88)(89)(49)53

三、桂枝麻黄合方证56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23)56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25)58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27)60

第三节 太阳病腑证61

一、蓄水证(71)(72)(73)(74)(127)(156)61

二、蓄血证(106)(124)(125)(126)65

第四节 太阳病的传变(4)(5)(8)(10)69

第五节 火郁胸膈证(76)(77)(78)(79)(80)(393)(81)72

第六节 辨结胸、脏结与心下痞证(128)(129)(130)(131)78

一、结胸证80

(一)热实结胸证80

1.大陷胸汤证(134)(135)(136)(137)(132)(133)80

2.小陷胸汤证(138)85

(二)水热凝于表和寒实结胸证(141)86

二、脏结证(167)89

三、心下痞证(151)89

(一)半夏泻心汤证(149)89

(二)生姜泻心汤证(157)91

(三)甘草泻心汤证(158)92

(四)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54)94

(五)附子泻心汤证(155)94

(六)旋复代赭汤证(161)95

(七)黄连汤证(173)97

第七节 太阳病变证98

一、表里缓急先后治疗法则98

(一)汗下先后治则(90)(94)(56)(164)98

(二)标本缓急治则(91)(92)(93)(372)100

二、误治后阴阳自和的机转(58)(59)102

三、误治变证104

(一)阴阳内外俱虚证(60)(68)(29)(30)104

(二)干姜附子汤证(61)107

(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63)(162)108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证(34)109

(五)桂枝甘草汤证(64)(75)110

(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65)112

(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66)112

(八)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67)113

(九)茯苓四逆汤证(69)115

(十)调胃承气汤证(70)116

(十一)炙甘草汤证(177)(178)116

(十二)小建中汤证(102)118

(十三)火逆变证(112)(118)(117)(110)(111)(113)(114)(115)(116)(119)119

(十四)吐逆变证(120)(121)(123)127

(十五)汗下逆变证(139)(140)(153)(160)130

第八节 太阳病类证133

一、风寒湿痹证(174)(175)133

二、水气停聚证136

(一)十枣汤证(152)136

(二)牡蛎泽泻散证(395)138

三、胸膈痰实证(166)(355)139

第九节 合病与并病证(32)(33)(172)(48)(171)(36)(142)(150)(268)140

第十节 太阳病欲解时(9)146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48

概说148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180)(182)(186)149

第二节 辨阳明病的病因病机(179)(181)(185)(183)(184)(218)(188)(244)150

第三节 阳明病证156

一、阳明病经证(231)(232)(234)(235)(189)156

二、热扰胸膈证(228)(375)(221)(198)158

三、阳明病热证(219)(176)(168)(169)(26)(170)(222)(223)(224)(397)(201)161

四、阳明病寒证(190)(191)(194)(225)(226)(243)(122)(195)(197)(380)168

五、阳明病虚证(196)173

六、阳明病腑实证174

(一)调胃承气汤证(207)(248)(249)(105)174

(二)小承气汤证(213)(214)(250)(374)176

(三)大承气汤证(208)(239)(238)(215)(241)(242)(255)(212)(252)(253)(254)(256)(217)(220)179

(四)辨阳明病可下与不可下证(209)(251)(203)(240)188

(五)阳明病禁下证(204)(205)(206)192

(六)脾约证(245)(246)(247)(233)193

第四节 湿热发黄证(199)(236)(260)(261)(262)(192)(200)196

第五节 阳明病血证(202)(227)(237)(257)(258)202

第六节 阳明病预后(210)(211)204

第七节 阳明病欲解时(193)205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06

概说206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263)207

第二节 少阳病证与治禁(264)(265)(267)207

第三节 少阳病证209

一、小柴胡汤证(96)(97)(100)(101)(99)(229)(230)(379)(37)(394)(148)(266)209

二、小柴胡汤加减证220

(一)柴胡桂枝汤证(146)220

(二)大柴胡汤证(103)(165)221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104)223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47)224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107)226

三、小柴胡汤禁忌证(98)227

第四节 少阳病欲愈(271)228

第五节 辨少阳病进退机转(269)(270)(108)(109)229

第六节 少阳病欲解时(272)231

附:热入血室证(143)(144)(145)(216)231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34

概说234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273)234

第二节 太阴病脏寒证235

一、四逆汤证(277)235

二、理中汤证(386)(396)(358)236

三、桂枝人参汤证(163)238

第三节 太阴经表证(276)239

第四节 脏邪外搏阳明证(279)(280)239

第五节 太阴病发黄证(259)(278)(187)241

第六节 太阴病预后(274)243

第七节 太阴病欲解时(275)243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44

概说244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281)(282)245

第二节 少阴病证治246

一、寒化证246

(一)四逆汤证(323)(324)(354)(353)(388)(389)246

(二)四逆加人参汤证(385)250

(三)通脉四逆汤证(317)(370)251

(四)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390)252

(五)白通汤证(314)253

(六)白通加猪胆汁汤证(315)254

(七)附子汤证(304)(305)255

(八)真武汤证(316)(82)256

(九)吴茱萸汤证(309)258

(十)桃花汤证(306)(307)259

(十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证(159)260

(十二)少阴可灸证(325)261

二、热化证262

(一)黄连阿胶汤证(303)262

(二)猪苓汤证(319)263

(三)肾热外合膀胱证(293)265

(四)少阴下利脓血可刺证(308)265

三、咽痛诸证(283)266

(一)猪肤汤证(310)266

(二)甘草汤与桔梗汤证(311)267

(三)苦酒汤证(312)268

(四)半夏散及汤证(313)269

第三节 少阴病兼证270

一、兼太阳证270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301)270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302)271

二、兼阳明证(320)(321)(322)272

三、兼少阳证(318)273

第四节 少阴病治疗禁忌(284)(285)(286)274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276

一、少阴病欲愈证(287)(290)276

二、少阴病可治证(288)(289)(292)276

三、少阴病危重证(294)(295)(296)(298)(297)(299)(300)277

第六节 少阴病欲解时(291)281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282

概说282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326)(337)282

第二节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284

一、乌梅丸证(338)284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59)285

三、麻黄升麻汤证(357)286

第三节 厥阴病寒证287

一、吴茱萸汤证(378)287

二、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351)(352)288

三、茯苓甘草汤证(356)290

四、冷结膀胱关元证(或厥阴经脏俱寒证)(340)291

五、厥寒可灸证(349)292

第四节 厥阴病热证292

一、热厥证(350)292

二、热利便脓血证(367)(363)(371)(373)293

第五节 厥热胜复证(331)(334)(336)(341)(342)295

第六节 厥阴病治疗禁忌(330)(347)(335)(364)(376)297

第七节 厥阴病预后(327)(329)(332)(333)(339)(343)(344)(345)(346)(348)(360)(361)(362)(365)(366)(368)(369)(377)(381)299

第八节 厥阴病欲解时(328)308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382)(383)(384)(387)309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92)(398)311

附:313

一、论《伤寒论》条文组织排列的意义313

二、古今剂量折算表335

三、方剂索引337

四、条文索引339

1983《伤寒挈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渡舟,聂惠民等编著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