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志》求取 ⇩

序一1

凡例1

概述1

序二3

序三5

大事记9

卷一 建置 区划42

第一章 位置 面积42

第二章 历史沿革42

第三章 行政区划4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区划4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44

第四章 县城 乡镇45

第一节 县城45

第二节 二十里店乡46

第三节 园户村乡47

第五节 大丰镇48

第四节 五工台乡48

第六节 雀尔沟镇49

第七节 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50

第五章 驻县单位50

第一节 自治区东泉干部学校51

第二节 呼图壁林场51

第三节 呼图壁河管理处52

第一节 县名来历及含义53

第二节 主要地名考53

第六章 地名53

卷二 自然环境56

第一章 地质56

第一节 地层56

第二节 构造58

第三节 侵入岩60

第二章 地貌61

第一节 山地61

第二节 平原63

第三节 沙漠64

第一节 气候65

第三章 气候 物候65

第二节 物候73

第四章 水文77

第一节 地表水77

第二节 地下水82

第五章 土壤83

第一节 成土母质83

第二节 土壤类型84

第四节 土壤特征87

第三节 土壤分布87

第六章 矿藏 地热89

第一节 矿藏89

第二节 地热91

第七章 动植物93

第一节 植物93

第二节 动物95

第一节 冻害 霜害96

第二节 旱灾 洪灾96

第八章 自然灾害96

第三节 风灾 雹灾99

第四节 蝗虫灾害100

第五节 地震101

第六节 鼠害及其他102

卷三 人口104

第一章 人口变化104

第一节 清代人口104

第二节 民国人口104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105

第二章 密度 分布107

第一节 人口密度10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08

第三章 人口构成108

第一节 年龄构成108

附:百岁老人简况108

第二节 职业构成109

第三节 文化构成110

第四章 计划生育110

第一节 提倡晚婚110

第二节 节制生育111

第三节 优生 优育113

第五章 姓氏114

第一节 姓氏简介114

第二节 姓氏录114

第三节 名字115

卷四 农业11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19

第一节 土地改革119

第二节 互助合作120

第三节 人民公社121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23

第二章 土地资源与开发124

第一节 资源124

第二节 垦种126

第三章 作物品种与种植126

第一节 粮食作物126

第二节 油料作物131

第三节 经济作物132

第四章 农田建设133

第五章 农技农艺134

第一节 耕作制度134

第二节 改土施肥135

第三节 品种改良136

附:县良种繁育场138

第四节 植物保护138

第六章 农机141

第一节 农业机具141

第二节 机构 队伍144

附:农具革新能手—蒋兆枝145

卷五 林业148

第一章 森林资源148

第一节 南山天然林148

第二节 平原人工林149

第三节 荒漠、沙漠灌木林149

第二章 植树造林149

第一节 引种育苗149

第二节 人工造林150

第二节 防滥伐152

第三章 森林保护152

第一节 防火152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154

第四章 管理154

附:干河子国营林场155

卷六 畜牧业158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158

附一:南山国营牧场160

附二:县种猪场160

第二章 草场160

第一节 草场现状160

第二节 草场改良与保护162

第三节 牧道建设163

第三章 牲畜种类及品种改良164

第一节 牲畜种类164

第二节 品种改良165

第四章 牲畜饲养167

第一节 疫病168

第五章 畜病防治168

第二节 防治169

第六章 牧业机械170

卷七 副业172

第一章 瓜类172

第一节 西瓜172

第二节 甜瓜173

第三节 打瓜173

第二节 水果174

第一节 蔬菜174

第二章 种植业174

第三节 其他176

第三章 养殖业176

第一节 养鸡176

第二节 养鱼177

第三节 养兔178

第四节 养貂178

第五节 其他178

第二节 药材179

第一节 芦苇179

第四章 采集业179

第五章 狩猎业181

第六章 编织加工业181

第一节 编织181

第二节 加工182

卷八 水利184

第一章 水利工程184

第一节 引水工程184

第二节 蓄水工程187

第三节 提水工程190

附:全县用水量191

第二章 防洪抗旱191

第一节 防洪191

第二节 抗旱192

第三章 管理193

第一节 机构193

第二节 工程管理193

第三节 灌溉管理194

第一节 兵屯198

卷九 屯垦198

第一章 清代屯垦198

第二节 民屯199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后的屯垦200

第一节 兵团团场200

第二节 部队农场204

第三节 自治区单位农场207

第一章 国营工业213

第一节 发展概况213

卷十 工业213

第二节 主要企业214

第二章 集体工业216

第一节 二轻工业企业217

第二节 部门办工业企业218

第三章 乡镇工业220

第一节 发展概况220

第二节 主要企业220

第二节 皮革制品223

第四章 优特产品223

第一节 食品223

第三节 家具224

第四节 针织品224

第五章 管理2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25

第二节 管理体制225

第六章 驻县工业企业226

第一节 新疆芳草湖糖厂226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226

第二节 新疆芳草湖制药厂228

第三节 呼图壁种牛场修造厂228

第四节 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印刷厂228

第五节 新疆呼图壁东湖化工厂229

第六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0六团煤矿229

卷十一 交通 邮电232

第一章 交通232

第一节 驿道232

第二节 小道233

第三节 公路235

第四节 铁路236

第五节 桥涵236

第六节 运输237

第七节 管理239

第二章 邮电240

第一节 机构240

第二节 邮政241

第三节 电信243

卷十二 财税246

第一章 财税体制246

第二章 财政收支24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收支247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收支249

第三章 财务管理254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254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254

第四章 赋税255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赋税255

第三节 审计监督25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税收256

第五章 机构262

卷十三 金融264

第一章 金融机构264

第一节 商业银行办事处264

第四节 农业银行265

第五节 建设银行265

第三节 工商银行265

第二节 人民银行265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266

第二章 货币流通266

第一节 清代货币26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货币267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货币268

第三章 存储269

第一节 存款269

第二节 储蓄270

第一节 农牧业贷款272

第四章 信贷272

第二节 工业贷款273

第三节 商业贷款273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贷款275

第五章 债券277

第六章 保险278

卷十四 商业280

第一章 机构280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私营商业281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商业281

第二章 私营商业281

第三章 集体商业282

第一节 合作商店282

第二节 知青商店283

第三节 乡镇企业商店283

第四章 供销商业283

第一节 机构283

第二节 业务285

第三节 管理288

第五章 国营商业289

第一节 专业公司290

附:曙光百货大楼291

附:县人民政府招待所294

第二节 管理295

第六章 外贸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三节 引进298

第二节 收购 加工298

第四节 出口299

第七章 集市 交流会299

第一节 集市贸易299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300

卷十五 粮油306

第一章 机构306

第二章 购销307

第一节 征购307

第二节 销售309

附:票证管理310

第三章 储运311

第一节 民间储藏311

第二节 粮食部门储存311

第三节 调拨 运输314

第四章 加工314

第一节 粮食加工314

第二节 油料加工315

第三节 饲料加工316

第一节 计划管理318

第一章 计划 统计318

卷十六 经济管理318

第二节 综合统计322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23

第一节 市场管理323

第二节 合同管理324

第三节 企业登记325

第四节 商标注册326

第五节 管理机构326

第一节 物价管理327

第三章 物价327

第二节 物价变化328

第四章 物资管理333

第一节 物资供应333

第二节 农牧机械供应334

第五章 计量管理335

第一节 计量制演变335

第二节 管理335

第一章 县城建设338

第一节 县城规划338

卷十七 城乡建设338

第二节 街巷340

第三节 绿化342

第四节 房屋342

第五节 水暖343

第二章 乡村建设344

第一节 住房344

第二节 饮用水344

第二节 土地征用345

第一节 房产管理34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345

第三节 “五好”建设345

第四章 供电346

第一节 发电346

第二节 输配电网347

第三节 用电量349

第四节 电力管理350

第五章 “三废”治理350

第一节 污染350

第一节 发展概况351

第二节 建筑单位351

第二节 治理351

第六章 建筑业351

卷十八 人民生活356

第一章 收入356

第一节 农民收入356

第二节 牧民收入358

第三节 公职人员收入359

第一节 食粮360

第二章 衣食360

第二节 衣料361

第三章 宅居361

第一节 住房361

第二节 用具362

卷十九 党派 社团36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呼图壁县地方组织366

第一节 组织机构366

第二节 党员371

第三节 代表大会376

第四节 宣传教育378

附:优秀共产党员马占奎381

第五节 统战工作382

第六节 纪律检查38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呼图壁县党部385

第一节 组织机构385

第二节 党务386

第三章 社会团体387

第一节 工人团体387

附:艾林江通讯组、保密防谍小组387

第二节 农牧民团体389

第三节 妇女团体390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392

第五节 商业团体395

第六节 文化科普团体396

第七节 其他团体397

附:帮会 会馆399

第一节 抗美援朝400

第四章 重大政事纪略40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01

第三节 “三反”“五反”401

第四节 “肃反”“审干”402

第五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403

第六节 “大跃进”404

第七节 “反右倾”与甄别406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40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408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411

第十节 揭批查411

卷二十 政权 政协414

第一章 权力机关414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1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16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20

第四节 普选421

第二章 行政机关423

第一节 巡检 分县署423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424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426

第四节 信访429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430

第一节 人民政协43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参议会434

卷二十一 人事 劳动438

第一章 人事438

第一节 人员任用438

第二节 人员编制440

第三节 干部状况442

第四节 干部考核444

第五节 干部培训445

第二章 劳动445

第一节 管理445

第二节 就业446

附:县劳动服务公司448

第三节 职工工资449

第四节 劳保 福利450

第三章 离休 退休452

第一节 干部退休、离休452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453

卷二十二 民政456

第一章 优抚456

第一节 烈、军属优待456

第二节 残废军人抚恤457

第三节 节日慰问457

第五节 烈军属及荣誉复转军人代表会458

第四节 补助458

第二章 安置459

第一节 荣、复、转、退军人安置459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459

第三节 城市疏散人员安置460

第四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461

第三章 社会救济462

第一节 救灾462

第五节 自流人员安置462

第二节 救济463

第三节 扶贫465

第四章 社会福利465

第一节 供养五保户465

第二节 兴办敬老院466

第三节 安置残疾人467

第五章 婚姻登记467

第一章 治安470

第一节 机构470

卷二十三 治安 司法4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社会治安状况471

第三节 剿匪 镇反472

第四节 治安管理472

附:青红帮 一贯道473

第五节 户籍管理474

第六节 监所管理474

第二章 检察475

第一节 机构475

第七节 县武警中队475

第二节 审查批捕476

第三节 审查起诉476

第四节 经济检察476

第五节 法纪检察477

第六节 监所监督477

第三章 审判477

第一节 审判机关477

第二节 刑事审判478

第三节 民事审判4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479

第四章 司法行政479

第四节 经济审判479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479

第二节 法制宣传480

第三节 人民调解480

第四节 法律顾问480

第五节 公证业务481

卷二十四 军事484

第一章 兵役484

第一节 募兵 抽丁484

第一节 清代驻军485

第二节 义务兵 志愿兵485

第二章 驻军485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486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驻军487

第三章 县人民武装部488

第四章 地方武装489

第一节 民团 自卫团489

第二节 民兵490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人防战备491

第五章 人防战备49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防空491

第六章 战事492

第一节 民团抗击阿古柏492

第二节 马赫英覆没492

第三节 榆树沟遭遇战493

第四节 刘少龙兵变493

第五节 追剿叛匪乌拉孜拜493

卷二十五 教育496

第一章 教育行政496

第二章 学校教育497

第一节 私塾 书院497

第二节 学前教育498

第三节 小学教育499

附:呼图壁县重点小学—县第一小学505

第四节 中学教育505

第五节 专业教育508

第一节 职工、干部业余教育509

第三章 成人教育509

第二节 农牧民业余教育510

第四章 教师512

第一节 师资队伍512

第二节 教师待遇512

第三节 师资培训514

第一节 学制515

第二节 教学研究515

第五章 学制 教研515

第六章 经费 设施516

第一节 经费516

第二节 设施518

第三节 勤工俭学519

卷二十六 科学技术522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522

第二章 科技普及525

第一节 科普宣传525

第四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526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526

第二节 培训技术人员526

第三章 科技成果527

第一节 农牧业成果527

第二节 医药卫生成果528

第三节 普查、区划成果528

第四节 工业成果528

第三节 人工降雨531

第二节 气象测报531

第一节 地震测报531

第四章 其他科技工作531

第四节 沼气推广532

第五节 节柴省煤灶的推广532

卷二十七 文化534

第一章 文化艺术534

第一节 群众文化534

第二节 文艺创作541

附:歌曲:《新景化颂》542

第三节 戏曲543

第四节 电影546

第五节 图书549

第二章 新闻551

第一节 通讯报道551

第二节 报刊552

第三节 广播552

第四节 电视和录像553

第一节 县档案馆(科)554

第二节 基层档案室554

第三章 档案554

第四章 文物古迹555

第一节 康家石门子岩画555

第二节 文物557

第三节 古迹557

卷二十八 卫生 体育562

第一章 医药 卫生562

第一节 机构562

第二节 卫生防疫565

第三节 医疗569

第四节 医药573

第五节 妇幼保健575

第二章 体育576

第一节 学校体育576

第二节 青少年体育运动会577

第三节 群众体育578

第四节 人才培养580

第五节 机构与设施581

第一节 汉族589

卷二十九 民族 宗教589

第一章 民族589

第二节 哈萨克族595

第三节 回族599

第四节 维吾尔族602

第五节 其他民族603

第二章 宗教604

第一节 佛教604

第二节 道教605

附:理门公所605

第三节 伊斯兰教606

附:清真寺607

第四节 天主教607

第五节 基督教(新教)608

卷三十 汉语方言 谚语610

第一章 方言610

第一节 语音610

第二节 词汇618

第二章 谚语 歇后语624

第一节 谚语624

第二节 歇后语630

卷三十一 轶事 传说634

第一章 轶事634

第二章 传说642

卷三十二 新风美德648

第一章 民族团结648

第二章 文明礼貌651

第三章 五好家庭652

第四章 道德风范653

卷三十三 人物658

第一章 人物传658

第二章 人物简介675

第三章 名录677

第一节 烈士677

第二节 红军战士678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呼图壁籍人在外地任县团以上职务名录678

第四章 名表679

第一章 呼图壁县1986~1990年简况688

卷三十四 杂录688

第二章 古诗文选697

第三章 重大事故699

第四章 地方文献简介704

第五章 修志文件选录705

修志始末709

713

《呼图壁县志》编审机构及编写人员715

《呼图壁县志》审定、验收单位716

1992《呼图壁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呼图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