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上下》求取 ⇩

编者的话1

第一编 十七、十八世纪封建的清帝国13

第一章 十七、十八世纪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13

中国人民反抗中国封建主和满洲入侵者的斗争14

十七、十八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28

清帝国的战争42

反对清朝统治的人民起义54

清代中国同外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59

俄中关系71

第二章 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前夕的清帝国(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84

土地关系84

城市小商品手工业和民营手工工场的发展90

国内贸易与商业资本作用的加强96

中国的对外贸易101

清制度的腐朽和农民状况的恶化107

人民群众反抗清朝统治斗争的高涨112

英国在华扩张的开始123

清帝国同俄国的关系128

第二编 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农民战争和非汉族人民的起义133

第一章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33

清政府反对鸦片贸易的斗争133

对英战争的开始136

广州的英中谈判与战事之再起141

广东省人民的爱国斗争147

华东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战事148

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和中国的“开放”152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155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第一阶段1850—1856年)158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在华扩张的加强158

外国资本侵入中国的社会经济后果161

1842—1850年间农民阶级斗争的加强166

拜上帝会的起义准备173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开始177

太平军从广西向华中各省进军180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与《天朝田亩制度》184

1853—1856年清朝反动派反对太平军起义的斗争186

太平军的北伐188

1853—1856年太平天国扩大疆域的斗争190

太平天国的国家组织194

太平天国政权的社会经济政策197

资本主义列强和太平天国200

1853—1856年秘密会社领导下的人民起义204

1856年秋太平天国上层领导者之间的内讧211

第三章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214

英国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准备和发动214

《天津条约》签订前的军事行动215

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的签订222

俄、中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界的划定228

第四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231

起义者阵营的分裂231

洪仁玕地位的上升。《资政新篇》和改革措施235

1856—1860年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政策238

1857—1860年的石达开集团240

1856—1860年各地秘密会社领导下的人民起义243

1860年南京附近清军的溃败和太平军占领苏南246

英、法对太平军的武装干涉249

内战进程中有利于清政府的转机252

1861—1863年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政策256

1861—1864年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259

太平天国的衰落260

石达开进军四川及其覆没261

太平军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灭亡263

第五章 1860—1895年清帝国统治集团的“自强”政策269

在镇压中国农民和非中国民族起义时期的“自强”政策269

“自强”政策拥护者在经济和思想领域中的措施285

反教会斗争的开始和1870年天津教案295

地方封建地主集团实力的加强298

1860—1885年的清政府与资本主义列强307

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317

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自强”政策和列强渗入的反应(1885—1895年)324

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和“自强”政策的破产343

第三编 清帝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和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开始349

第一章 帝国主义时代开始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九世纪最后三分之一)349

中国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改良活动的开始378

第二章 1895—1898年的维新运动378

“公车上书”及有组织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384

北京变法维新派报纸和学会的创立及各省维新派的组织387

1895—1898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与列强的侵略政策393

爱国运动的高涨与维新派组织保国会的建立397

维新派与光绪皇帝的接近和百日维新时期399

维新派阵营内部各派系402

对维新政策的反抗与慈禧宫廷政变404

中国南方早期的革命团体408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开始(1894—1900年)408

兴中会的成立413

兴中会在广州的第一次起义417

广州起义失败后兴中会的活动(1895—1899年)420

自立军起义426

兴中会在惠州起义429

第四章 1898—1901年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人民起义433

1898—1899年自发的反帝斗争的高涨433

义和团起义的开始(1898—1900年3月)436

义和团在直隶省的斗争(1900年3—6月)447

中国对列强的战争456

义和团起义的失败462

第五章 清廷的“新政”和革命组织结合的开始(1901—1904年)468

统治阵营中力量的重新组合与“新政”468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政策475

1901—1904年中国的人民运动481

地主资产阶级反对派的发展486

革命力量的结合,革命运动的新组织和中心的建立489

第六章“亚洲觉醒”时代的开始及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05—1908年)506

1905—1908年人民群众的斗争510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512

清统治者的立宪骗局518

君主立宪运动在政治上的形成522

1907—1908年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525

革命派反对君王立宪阵营和清朝君主制度的斗争528

第七章 革命时机的迫近(1908—1911年)。统治阵营的状况540

人民群众自发斗争的高涨544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550

自由资产阶级地主反对派的活动562

革命危机(1911年夏、秋)。四川的起义—辛亥革命的前奏574

第四编 清王朝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成立581

第一章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581

第二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1—1913年)616

武昌起义616

其他各省满洲政权的覆灭624

汉口地区革命军的军事行动635

袁世凯充任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在清廷与革命派之间的投机638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643

清帝退位649

辛亥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政策652

封建买办反动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655

1913年夏华中、华南的反袁起义。革命的失败668

革命时期的蒙古、西藏和新疆677

第三章 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1913—1919年)684

袁世凯封建买办军事独裁的加强684

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691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爱国运动的兴起697

袁世凯称帝和国内战争的开始709

各派军阀争夺势力范围和复辟清朝的企图717

段祺瑞的军事独裁与孙中山的护法斗争73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城乡劳动群众的状况734

思想斗争与新文化运动743

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反响749

附录 近代时期的中国文学761

插图来源782

中国度量单位786

参考书目787

人名索引828

地名索引844

专门词汇860

中译本附录 (苏修报刊对本书的评介)864

关于中国史的新书(A.麦利克谢托夫)864

书评:《中国近代史》(B.H.尼基甫罗夫)866

清帝国的兴衰(B.C.米亚斯尼科夫)877

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著作(JI.A.别列兹内依、Г.B.叶菲莫夫)887

1974《中国近代史 上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齐赫文斯基 197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史  上(194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上
1947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报史  下( PDF版)
中国近代报史 下
中国近代史  (下册)(197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下册)
1974
中国近代史  上册(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上册
贵阳师范学院
中国近代史工业史资料  上下( PDF版)
中国近代史工业史资料 上下
台湾:文海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上(1990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上
1990
中国近代史  上(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上
新华书店
中国近代史  下(197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下
1977
中国近代史  下(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下
中国近代史  上(192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上
1929
中国近代史  (下册)(1962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下册)
1962
中国近代史  下(197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下
197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近代中国史纲  下(1980 PDF版)
近代中国史纲 下
1980 中文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学史  上(1989 PDF版)
中国近代史学史 上
1989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近代中国史稿  下(1976 PDF版)
近代中国史稿 下
1976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