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简明教程》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

三、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15

第三节 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7

一、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8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20

一、世界的物质性22

第一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22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22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4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28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3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1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2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3

四、意识是物质的反映34

五、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5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7

一、客观事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37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38

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搞好调查研究40

四、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41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3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43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3

二、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46

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4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49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49

二、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51

三、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的52

四、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5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5

一、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55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6

第一节 矛盾的哲学含义及其基本属性58

一、矛盾的哲学含义58

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58

二、矛盾观的历史发展59

三、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61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63

一、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63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64

三、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66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68

一、矛盾的普遍性68

二、矛盾的特殊性70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75

第四节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77

一、透过事物的复杂性分析各方面的矛盾78

二、透过事物的变动性分析矛盾发展趋势79

一、质83

第一节 质、量、度83

第五章质量互变规律83

二、量85

三、度8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88

一、量变质变的哲学含义88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90

第三节 量变质变的复杂性91

一、量变引起质变的不同情形92

二、质变的不同情形92

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93

第四节 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95

一、发展过程的阶段性95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9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量变和质变98

第六章否定之否定规律100

第一节 肯定与否定100

一、肯定与否定的含义100

二、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101

三、树立辩证的否定观102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04

一、否定之否定的含义104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105

三、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107

第三节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9

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109

二、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1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否定之否定112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114

一、本质和现象114

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14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15

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16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117

一、内容和形式117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18

三、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反对形式主义119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21

一、原因和结果121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22

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因势利导做好工作122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23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12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4

三、认识必然性,获得自由125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126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6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27

三、变有利的可能性为现实性128

第六节 全局和局部129

一、全局和局部129

二、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129

三、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做好实际工作130

第八章认识和实践13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32

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32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科学的可知论133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35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36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36

二、实践是主体与客体联系的中介138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139

四、认识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14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42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2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46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47

四、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认识149

第四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150

一、归纳和演绎151

二、分析和综合152

三、抽象和具体153

四、比较155

第九章真理158

第一节 客观真理158

一、真理的客观性158

二、真理无阶级性160

三、“真理一元论”与“真理多元论”的根本对立162

四、真理和谬误163

第二节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165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166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66

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68

一、实践标准的唯一性168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70

三、在改革中坚持实践标准171

第四节 探求真理的途径172

第十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174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4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4

二、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及其原因176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178

第二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0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80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83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88

一、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189

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190

第十一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93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93

一、生产力193

二、生产关系196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99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99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200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03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204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207

第十二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10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10

一、经济基础210

二、上层建筑212

三、社会形态213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16

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216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218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22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特点222

二、我国现阶段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224

三、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也是一场革命225

第十三章阶级、国家、社会革命229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29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29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35

第二节 阶级分析方法238

一、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238

二、社会主义时期要坚持阶级分析方法241

第三节 国家243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45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246

三、国家的职能247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49

五、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251

第三节 社会革命254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54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255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256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25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58

一、社会意识的含义258

二、社会意识的本质261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64

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66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268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68

二、道德269

三、科学271

四、艺术276

五、宗教2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79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7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8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283

第十五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86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86

一、两种历史观的一个根本分歧287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28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92

一、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92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293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295

一、一切为了群众297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297

二、一切依靠群众299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01

四、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03

第十六章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307

第一节 人的价值307

一、价值和价值观307

二、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310

三、人的社会价值310

四、人的个人价值312

五、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314

第二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317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17

二、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319

三、集体主义原则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根本原则320

四、反对形形色色的腐朽的人生观323

1990《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简明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石训等编著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1989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教程(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教程
1988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2 吉林省工科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明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明教程
1997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8 PDF版)
简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8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7 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教程(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教程
1988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199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教程(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教程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1981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1994 PDF版)
20世纪中国哲学著作大辞典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简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5 PDF版)
简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198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999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