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哲学问题讨论综述》求取 ⇩

序论部分3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的讨论3

二、哲学的回顾与展望——国庆三十周年哲学问题讨论综述12

唯物主义部分21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21

二、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和转化问题39

三、关于唯心主义哲学评价问题48

四、“世界的基础是物质”的问题65

五、关于规律的若干问题69

六、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若干问题78

七、“存在第一性和思维第二性”问题100

八、“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05

九、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50

十、关于“桌子的哲学”问题157

十一、关于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思想特征问题170

一、关于认识和实践的若干问题185

认识论部分185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199

三、对实践含义的不同理解241

四、关于真理的若干问题255

五、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278

六、关于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298

七、关于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思想的讨论308

八、关于认识发展的规律问题317

一、对于“联系”的不同理解331

辩证法部分331

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讨论综述339

三、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368

四、关于什么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其中若干概念的问题378

五、同一性概念的问题384

六、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393

七、关于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12

八、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416

九、关于我国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性质的问题424

十、“两条腿走路”的问题439

十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448

十二、关于量变451

十三、关于质变有无过程(或称持续阶段)455

十四、关于部分质变的含义、范围和作用458

十五、关于飞跃形式的问题470

十六、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480

十七、关于事物发展的重复性和螺旋形上升488

十八、否定之否定规律有无普遍性496

十九、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及其和范畴的关系502

二十、关于唯物辩证法各对范畴相互之间的顺序问题512

二十一、形式和内容514

二十二、必然性和偶然性518

二十三、可能性和现实性522

辩证逻辑部分531

一、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区别能否理解为“逻辑眼界”的区别531

二、关于思维和逻辑科学的分类问题534

三、关于抽象概念和辩证概念的问题537

四、关于矛盾判断的问题540

五、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问题的讨论545

六、辩证逻辑的对象554

七、关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问题561

八、分析和综合:能否说“综合”比“分析”更为重要更为根本565

九、对具体——抽象——具体的不同理解568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范畴的问题579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579

二、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若干问题597

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若干问题652

四、怎样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684

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701

六、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717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738

八、关于划分“过渡时期”的问题761

九、对于“异化”含义的不同理解777

1983《建国以来哲学问题讨论综述》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艾众,李唤编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