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
作者 | (苏)弗·阿法纳西耶夫(В.Афанасьев)著;李元亨译 编者 |
---|---|
出版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1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901036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648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1
第一章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二重性是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的枢纽5
1.商品关系的基本构成规律6
2.劳动二重性是商品生产的历史现象。劳动二重性的某些当代特征14
3.马克思的先驱者著作中的劳动二重性问题23
第二章揭示商品和货币二重性的一把钥匙32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32
2.商品界分裂为商品和货币49
3.货币的二重性。纸币和信用货币54
4.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66
第三章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和劳动的二重性78
1.劳动二重性观点对科学地提出剩余价值起源问题的意义78
2.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二重性和决定劳动力价值的数量和变动的各种因素的二重性83
3.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作日的二重构成和资本主义的剥削过程91
4.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统一100
5.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的两个方面108
第四章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二重性123
1.抽象劳动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23
2.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31
3.劳动隶属于资本:形式隶属和实际隶属135
4.从劳动二重性的观点看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140
第五章资本主义工资的两个方面144
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144
2.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价值、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运动中的矛盾147
第六章劳动的二重性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169
1.从劳动二重性的观点看产业资本的流通169
2.资本积累及其各种因素的二重性176
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工人阶级状况的绝对恶化和相对恶化181
第七章劳动二重性学说对分析帝国主义经济的方法论意义192
1.帝国主义经济基础形成的二重性: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193
2.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溶合的产物197
3.资本输出的实物方面和价值方面的矛盾206
第八章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对批判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意义209
1.劳动二重性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211
2.社会历史过程时期划分的部门方法221
3.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和理论的拜物教性质226
结束语240
199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弗·阿法纳西耶夫(В.Афанасьев)著;李元亨译 1992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劳动主体性思想研究
- 1996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论妇女
- 1978
-
- 马克思生平及其学说的伟大胜利展览
- 1954
-
- 卡尔·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的历史 论《资本论》的创作
- 197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
- 1949 中国青年社
-
- 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品格
- 199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
- 1983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六艺通论
- 1977 台湾中央书局
-
- 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
-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
- 198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 198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卡尔·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
-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
- 198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