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演出史稿》
作者 | 陆萼庭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3 |
出版时间 | 198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8078·314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5533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 赵景深1
引言6
第一章 一个新剧种的产生6
一 十六世纪初叶的剧坛14
二 昆腔的产生17
三 魏良辅和昆腔流派23
四 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34
五 昆剧的萌芽时期38
第二章 “四方歌者皆宗吴门”44
一 新声从江南到了北京44
二 虎丘山曲会48
三 新剧的创作和演出55
四 艺人·串客·清曲家76
第三章 竞演新戏的时代89
一 且看一张戏单89
二 全本戏的演出特点95
三 家乐的发展116
四 民间职业戏班与艺人133
五 关于女戏155
1. 女伶156
2. “倡兼优”158
3. 女乐160
第四章 折子戏的光芒170
一 问题的提出170
二 折子戏的形成174
三 折子戏的艺术特点183
四 苏州集秀班的影响202
五 扬州剧坛和七大内班217
六 北京的昆剧活动232
七 南京及其他地区的昆剧活动237
[附录] 清末上海昆剧演出剧目志238
八 女戏的演化239
九 清曲家叶堂与钮树玉249
十 艺人考略255
第五章 近代昆剧的余势258
一 从北京的集芳班谈起260
二 昆剧活动的新基地--上海270
1. 戏园兴建前的上海昆剧270
2. 三雅园的创建272
3. 上海昆剧的前期活动276
4. 前期活动的第一阶段280
5. 前期活动的第二阶段283
6. 前期活动的第三阶段292
7. 上海昆剧的后期活动297
三 四大老班在苏州的活动303
四 “清客串”320
第六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341
一 文全福班的报散341
二 从昆剧传习所到仙霓社345
三 结束语351
后记359
1980《昆剧演出史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萼庭著 198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楚雄彝剧演出剧目选
- 1962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