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大观》求取 ⇩

目录3

代序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楼宇烈3

第一编 泱泱东方的风貌3

一、五千年文明古国——印度3

(一)多变的地貌、复杂的人种3

(二)来去无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4

(三)久远的吠陀时代及其文献5

(四)分分合合的历史6

(五)笈多王朝的辉煌8

(七)穆斯林治下三百年9

(六)印度帝王和大唐高僧9

(八)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王朝12

(九)英国东印度公司14

(十)民族的觉醒和斗争16

(十一)艰难的独立历程18

(十二)复兴之路20

二、清真之国——巴基斯坦23

(一)印度河古地上的新国家23

(二)伊斯兰传统与文化28

(三)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33

(四)兼收并蓄的艺术37

(五)宗教色彩浓厚的民俗40

三、穆斯林主体国家——孟加拉41

(一)地理、民族与历史41

(二)教育与科技43

(三)民族语言44

(四)别具特色的民俗45

(五)献给神的颂歌46

(六)娱神的舞乐48

(七)丰富的信仰,精致的哲学49

四、大洋宝石——斯里兰卡52

(一)岛国地理52

(二)古今沧桑53

(三)佛国风情55

五、喜马拉雅山之国——尼泊尔57

(一)山国玉带57

(二)王朝变迁59

(三)语言繁多62

(四)民族众多63

(五)佛陀故里的宗教68

(六)宗教熏染的艺术70

六、雷龙之国——不丹71

(一)王国的形成71

(三)富有民族特色的喃字文学73

(二)当代政治体制75

(三)山高水急的自然环境77

(四)自给自足的经济78

(五)绚丽的民族文化78

七、世界第三高国——锡金84

八、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88

(一)原始时代的群岛居民88

(二)大和民族的形成89

(三)飞鸟时代的大化革新90

(四)效法唐制度的奈良时代91

(五)贵族专权的平安时代92

(六)武士当政的镰仓时代93

(七)南北朝对立与室町时代94

(八)安土桃山时代95

(九)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97

(十)明治维新与明治时代98

(十一)大正时代和昭和时代100

(十二)战后的民主改革103

(十三)经济的高速发展105

(十四)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107

九、三千里锦绣江山——朝鲜109

(一)半岛的自然景观109

(二)檀君开国与礼仪文化109

十、亚洲的明珠——越南117

(一)金山银海117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118

(三)法国殖民侵略与抗法斗争121

(四)现代越南122

十一、东南亚最古老的国家——柬埔寨123

(一)富庶的灌溉农业之邦123

(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124

(三)二次大战后柬埔寨的发展126

十二、美丽的万象之邦——老挝127

(一)印度支那的屋脊127

(二)古老的历史文化128

(三)独立后老挝的发展130

十三、黄袍之国——泰国131

(一)屹立在湄南河流域的王国131

(二)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度135

(三)源远流长的中泰友好关系137

十四、佛塔之国——缅甸138

(一)旖旎风光138

(二)悠久历史141

(三)教育、法律与宗教144

十五、赤道明星——马来西亚147

(一)相距千里的两片国土147

(二)和谐共处的三大民族147

(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148

(四)别具一格的政治制度150

(五)美丽的国旗、国徽、国歌和国花150

(六)亚洲未来的又一条小龙151

(七)繁荣的文教出版事业151

(一)国际贸易与交通中心152

十六、亚洲小巨人——新加坡152

(二)充满活力的年轻共和国153

(三)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155

(四)色彩缤纷的文学与艺术158

(五)东西方文明的交融160

(六)重视智力资源开发162

(七)旅游胜地163

十七、海上明珠——菲律宾165

(一)美丽富饶的群岛165

(二)为自由而战斗的光荣历史167

(三)古老的文化源流168

(四)多姿多彩的民俗174

(五)洋溢民族精神的文学艺术178

(六)发达的教育事业181

(七)迷人的热带风光182

十八、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183

(一)缠绕在赤道上的翡翠带183

(二)千年历史的变迁184

(三)绚丽多姿的文化185

十九、伊斯兰教摇篮——阿拉伯186

(一)穆罕默德的故乡——阿拉伯半岛186

(二)蒙昧时代187

(三)穆罕默德时代190

(四)四大正统哈里发192

(五)伍麦叶王朝195

(六)阿拔斯王朝197

(七)奥斯曼帝国199

(八)欧洲殖民者东侵200

(九)中阿传统友谊205

第二编 玄思深邃的哲学211

一、数千年古国玄思——印度古代哲学211

(一)天竺玄思的发展历程211

(二)古国哲学的显要特点212

(三)吠陀圣典与奥义玄书217

(四)各派思辨220

(一)东西思想撞击的产物及其特点229

二、印西思想融会——印度近现代哲学229

(二)思想巨匠及其学说236

三、孔子精神东渡扶桑——日本儒学242

(一)日本古代儒家文化的传播242

(二)近世朱子学的隆盛246

(三)古学的勃兴256

(四)阳明学崛起258

(五)新学说萌发261

四、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日本近现代哲学264

(一)明治初期的启蒙哲学264

(二)明治唯物论与无神论267

(三)传统哲学的复活与学院派哲学的兴起269

(四)明治社会主义理论271

(五)大正时期的百花齐放274

(六)西田独创性哲学的诞生277

(七)京都学派的形成279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282

(九)战后日本哲学思潮284

五、成均馆内书声琅琅——朝鲜儒学286

(一)儒学东传287

(二)仙儒融合288

(三)佛儒之争290

(四)理气之辨293

(五)改新儒学294

(一)朝鲜近代哲学的思想背景296

六、注重社会实践——朝鲜近代哲学思想296

(二)卫正斥邪论298

(三)开化派的哲学301

(四)爱国文化运动时期的哲学思想302

七、源远而流长——越南儒学305

(一)儒学在越南的传播305

(二)越南儒学的发展306

(三)近现代时期的越南儒学309

八、崇尚“容忍”的哲学——印度尼西亚哲学311

九、智者的追求与真主的启示——阿拉伯伊斯兰哲学313

(一)伊斯兰哲学313

(二)阿拉伯哲学340

(一)法轮初转369

第三编 悲智双运的宗教369

一、妙法之源——印度佛教369

(二)部派纷争375

(三)大乘兴起381

(四)大乘演进386

(五)佛教在天竺国的最后命运390

二、印度民族的灵魂——印度教393

(一)吠陀教与婆罗门教393

(二)发展历程与信仰特点396

(三)重要革新——虔诚派运动400

(四)异教统治下的印度教401

(五)近现代改革运动404

三、古鲁那纳克的宗教——锡克教409

(一)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融合409

(二)从那纳克到哥宾德·辛格的士祖递传413

(三)昙花一现的锡克王国416

(四)由聚合到分散的锡克教社团417

(五)今日锡克教418

四、僧高经古——斯里兰卡佛教421

(一)罗汉飞来421

(二)楞加佛国422

(三)佛法衰兴424

(四)古风犹存426

(五)经卷宏富430

(一)奈良南都佛教431

五、历久弥盛的佛陀信仰——日本佛教431

(二)平安北岭佛教435

(三)镰仓新佛教438

(四)室町诸宗的沉浮444

(五)江户诸宗的发展448

(六)宗派纷繁的近现代佛教452

(一)神道溯源456

六、神人一体的民族宗教——日本神道教456

(二)变化多端的古神道459

(三)神儒融合463

(四)国家神道与教派神道466

(五)神道的宗教文化意义472

七、教禅会通——朝鲜佛教478

(一)三国佛教478

(二)元晓的和诤论与义湘的海东华严481

(三)禅门九山482

(四)义天的天台宗和知纳的曹溪宗484

(五)李朝佛教486

(一)三国道教487

八、《道德经》东传——朝鲜道教487

(六)近现代佛教487

(二)统一新罗的修炼道教489

(三)形式完备的高丽道教490

(四)李朝的道教科仪491

九、源于东国之宗教——朝鲜东学及天道教494

(一)东学的兴起494

(二)天道教的传播497

十、经久而不衰——越南佛教500

(一)佛教向越南的传播500

(二)越南佛教的昌盛501

(三)越南禅宗佛学的源流与派别502

(四)越南佛教的衰落和复兴504

(五)近现代时期的越南佛教505

(二)越南道教的兴盛507

十一、民间化信仰——越南道教507

(一)道教在越南的弘传507

(三)越南道教的特色509

十二、政治化信仰——越南高台教与和好教510

(一)高台教510

(二)和好教511

十三、天神合一论——柬埔寨婆罗门教511

十四、大小乘交替——柬埔寨佛教513

(一)大乘佛教在柬埔寨的传播513

(三)柬埔寨佛教的教派、戒律与组织515

(二)上座部佛教的兴起515

(四)柬埔寨现代佛教的发展518

十五、寺塔遍全国——老挝佛教520

(一)上座部佛教在老挝的传播520

(二)老挝佛教的昌盛520

(三)独立后老挝佛教的发展522

(四)老挝佛教的教派、戒律与组织523

十六、影响无所不在——泰国佛教525

(一)佛教在泰国的传播525

(二)阿瑜陀耶王朝和吞武里王朝的佛教526

(三)曼谷王朝佛教的发展527

(四)泰国佛教的地位和影响528

(五)泰国佛教的组织形式529

(六)泰国佛教的新趋势530

十七、兴盛又绵延——缅甸佛教530

(一)佛教向缅甸的传播531

(二)缅甸独立后佛教的发展533

(三)缅甸佛教对社会的影响534

(四)举世闻名的缅甸佛塔536

十八、儒道释相结合——马来西亚佛教538

十九、活跃的穆斯林——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540

二十、印度人的信仰——马来西亚的印度教543

二十一、湿婆崇拜——印度尼西亚的印度教545

(一)印尼印度教概览545

(二)天堂岛上的印度教546

(三)印尼最大的印度教陵庙547

二十二、一度辉煌的宗教信仰——印度尼西亚的佛教547

(一)盛极一时的佛教547

(二)世界最大的佛塔548

(三)香火不断的金德院549

二十三、千岛之国的最大宗教——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教550

(一)信徒最多的宗教550

(二)雄伟的独立清真寺551

二十四、崛起荒漠的信仰——伊斯兰教552

(一)奉天启先知传教553

(二)替先知广传主命555

(三)伊兰教主要派别559

(四)经久不变的信条566

(五)涤身净性的功课573

(六)内涵广泛的伦理576

(七)启迪智慧的学术文化578

(八)净化与复兴运动583

(九)穆斯林人口分布591

(十)伊斯兰国际组织592

二十五、传统悠久的信仰——波斯宗教595

(一)思想深远,新意迭出595

(二)琐罗亚斯德教597

(三)摩尼教601

(四)马兹达克教605

(二)国语印地语609

(三)优美悦耳的泰卢固语609

第四编 多彩的语言文字609

(一)发达丰富的孟加拉语609

一、古老多样的思想载体——印度语言文字609

(五)受多种语言影响的阿萨姆语610

(六)外来语较多的克什米尔语610

(四)较晚成为独立语言的古吉拉提语610

(七)来历复杂的马拉雅兰语611

(八)具有三种方言的比哈利语612

(九)锡克师尊提倡的旁遮普语612

(十)有一千年以上历史的马拉提语612

(十一)字母是圆形的乌里亚语612

(十二)有多种分支的拉贾斯坦语613

(十三)与“军队”、“兵营”有关的乌尔都语613

(十四)最早见于石刻铭文的坚那勒语613

二、语古字圆——斯里兰卡语言文字614

三、汉字与假名并用——日本语言文字617

(一)语系难定的日本语言617

(二)日本语言文字的时代划分619

(三)各时代的文字演变621

四、“训民正音”的创制与汉文字——朝鲜语言文字625

(一)朝鲜语言文字的系属625

(二)朝鲜语言文字的演变626

(三)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借词629

五、与汉语息息相关——越南语言文字630

(一)越语630

(二)汉字630

(三)喃字631

(四)拉丁化文字631

六、源流丰富而多样——泰国语言文字634

(一)泰语的发展634

(二)泰语的特点634

(三)泰语中的皇话635

(四)泰文文字635

七、古老又多元——缅甸语言文字636

八、源远流长——马来西亚语言文字638

(二)印尼语拼音方案640

九、充满活力——印度尼西亚语言文字640

(一)印度尼西亚语640

(三)唐朝高僧义净与古马来语641

(四)《通语津梁》642

(五)印尼语中的借词642

(六)汉语中的马来语借词643

(七)印尼、马来西亚谋求语言统一644

十、历史悠久别具活力——阿拉伯语言文字645

(一)来源众多的阿拉伯语言645

(二)古莱什方言648

(三)《古兰经》对阿拉伯语的影响648

(四)阿拉伯语的方言649

(五)阿拉伯语的发展651

(六)阿拉伯语的词汇653

(七)阿拉伯语的字母654

第五编 情调各异的文学659

(一)长河之源的吠陀文学659

一、浩荡的江海——印度文学659

(二)百川汇流的史诗文学662

(三)波澜迭起的古典梵语文学665

(四)两潮相激的中世纪后期文学671

(五)九派茫茫的近代文学674

(六)灿若星汉的现代文学679

二、尊佛崇古——斯里兰卡文学684

(一)千年窠臼——佛教文学684

(二)兰卡“诗经”——《悉达落难记》和《西格利亚诗》685

(三)国中泰斗——现实主义作家魏克拉玛辛诃686

三、汉和文化的交融——日本文学687

(一)以《万叶》诗为中心的上古文学687

(二)诗歌、物语并兴的中古文学690

(三)武士风采的中世文学696

(四)表现庶民生活的近世文学699

(五)明治维新后的近代文学702

(六)开创新时代的战后文学713

(一)上古歌谣与神话715

(二)三国与统一新罗的汉诗和乡歌715

四、情景交融的文学样式——朝鲜文学715

(三)高丽诗歌、散文与时调717

(四)李朝的歌辞与小说719

(五)市民文学与实学派文学721

(六)近代现实主义启蒙文学724

(七)现代无产阶级文学725

五、民族感情之菁华——越南文学730

(一)民间口头文学730

(二)长踞文坛的汉语文学732

(四)反殖爱国的近代文学737

(五)反映人民战斗精神的现代文学740

六、宗教与民族风格兼备——柬埔寨文学742

(一)古代兽皮文学与碑铭文学742

(二)繁荣的吴哥文学743

(三)后吴哥时期的巴利文文学744

(四)柬埔寨的近现代文学745

七、宗教与现实的结合——老挝文学747

(一)老挝语言文字747

(二)古代宗教文学与世俗文学747

(三)爱国主义的近现代文学749

八、黄袍佛国的灵气——泰国文学750

(一)颇具宫廷色彩的古典文学750

(二)走出宫廷的近现代文学756

(一)神话传说与蒲甘碑铭760

九、抒情而富哲理——缅甸文学760

(二)封建前期文学762

(三)封建后期文学766

(四)近现代文学768

十、多民族文学传统——马来西亚文学771

(一)马来文学的起源771

(二)马来文古典文学作品772

(四)当代马来文坛名人与名著773

(三)近代马来新文学的兴起773

(五)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学774

十一、千岛之颂——印度尼西亚文学775

(一)印尼文学的分期775

(二)印尼的古典文学775

(三)印尼现代文学776

(四)印尼土生华人文学777

(五)图书出版局的荣辱779

(六)当代文豪杜尔及其近作780

(七)著名文学评论家耶辛783

(八)40年间中印尼文学作品互译785

(九)巴厘的神话故事785

(十)《梁祝》在印尼786

(十一)米南加保的民间传说786

十二、驼峰上的情怀——阿拉伯文学787

(一)历史与分期787

(二)贾希利叶文学791

(三)伊斯兰初期文学795

(四)阿拔斯前期文学799

(五)阿拔斯后期文学804

(六)安达卢西亚文学809

(七)近古文学812

(八)近现代诗歌816

(九)近现代散文826

(十)近现代文艺批评837

(一)瑰丽幽默的艺术847

一、古国珍宝——印度艺术847

第六编 叹为观止的艺术847

(二)雄奇丰美的印度建筑849

(三)繁缛活泼的印度雕塑856

(四)斑斓绚丽的印度绘画863

(五)韵味悠长的印度音乐867

(六)典雅曼妙的印度舞蹈868

二、古雅闲逸的情趣——日本艺术871

(一)日本艺术综述871

(二)以结构美取胜的建筑艺术873

(三)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雕塑艺术877

(四)绘画与工艺美术880

(五)唐风书法与和风书法887

(六)雅乐与俗乐887

(七)歌舞伎舞蹈890

三、自然本色的审美——朝鲜艺术892

(一)朝鲜艺术综述892

(二)宫廷正乐与乡乐893

(三)能歌善舞的民族895

(四)古坟壁画和山水画897

(五)建筑独特的佛寺899

(六)雕刻艺术的代表作石窟岩900

(七)金属与陶瓷工艺901

四、浓郁的乡土气息——越南艺术903

(一)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903

(二)民族特色音乐与舞蹈905

(三)古代宫廷和寺庙为代表的建筑艺术907

(四)源于民间的美术909

五、艳丽的奇葩——柬埔寨艺术911

(一)匠心独具的扶南雕刻艺术911

(二)举世瞩目的吴哥宗教艺术911

(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与戏剧913

六、肃穆典雅——老挝艺术915

(一)佛教特色的建筑915

(二)音乐、舞蹈与戏剧916

(一)顶礼膜拜的宗教艺术918

七、佛国风韵——泰国艺术918

(二)古朴的泰族立国前艺术919

(三)斑斓的泰族立国后艺术921

八、浓郁多彩——缅甸艺术931

(一)缅甸绘画931

(二)感染力强烈的缅甸音乐932

(三)姿态优美的缅甸舞蹈934

(四)宣扬佛陀的缅甸戏剧935

(一)独具风格的美术936

九、旖旎多姿——印度尼西亚艺术936

(二)委婉动听的音乐942

(三)丰富多彩的舞蹈945

(四)引人入胜的戏剧951

(五)精美神奇的短剑954

(六)人见人爱的巴迪克956

(七)令人陶醉的缩影公园957

(八)异彩纷呈的面具958

十、沙漠瑰宝——阿拉伯艺术959

(一)阿拉伯艺术综述959

(二)拱与圆——阿拉伯建筑961

(三)几何线条与植物纹样——阿拉伯绘画971

(四)旋律与节奏的结晶——阿拉伯音乐972

(五)装饰与实用一体——阿拉伯书法974

(六)方与圆的艺术——阿拉伯图案纹饰975

一、古风今犹在——印度民俗979

(一)古国民俗概说979

第七编 千姿百态的民俗979

(二)多样奇特的礼节984

(三)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985

(四)五花八门的禁忌987

(五)雅致多彩的服饰989

(六)别具特色的饮食990

(七)民间信仰与习俗992

(八)宗教气氛浓郁的民间节日995

(一)日本民俗概述999

二、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日本民俗999

(二)木结构的和式住宅1002

(三)漂亮的和服1005

(四)茶道与生食1007

(五)说“对不起”最多的民族1011

(六)节日和祭典最多的国家1016

(七)多种多样的信仰与禁忌1020

(八)国技相扑与民间乐舞1024

(九)民谚与民间传说1029

(十)现代生活与民俗1031

三、白衣民族风情——朝鲜民俗1034

(一)朝鲜民俗概述1034

(二)注重儒家礼仪1035

(三)偏爱腌菜和烧烤1038

(四)民俗游戏种种1040

(五)喜穿白衣素服1041

四、两种文化的交融——越南民俗1042

(一)与中国相同的姓名1042

(二)父权制的家族制度1043

(三)简练而实用的服饰1044

(四)体饰习俗独具特色1045

(五)有乡土气息的饮食1046

(六)繁杂细微的婚丧习俗1048

(七)简朴而实用的民居1051

(八)民间节日丰富多彩1052

(九)活泼风趣的民间娱乐1053

(一)柬埔寨人的姓名1054

五、浓郁的佛教气氛——柬埔寨民俗1054

(二)柬埔寨人的服饰1056

(三)柬埔寨人的饮食1056

(四)柬埔寨人的居住1057

(五)柬埔寨人的婚丧习俗1057

(六)柬埔寨人的传统节日1060

六、淳厚而古朴——老挝民俗1062

(一)老挝人的姓名1062

(二)老挝人的服饰1063

(三)老挝人的饮食1064

(四)老挝人的居住1065

(五)老挝人的婚丧习俗1066

(六)老挝人的传统节日1067

七、浓厚的佛教气息——泰国民俗1069

(一)合十礼与现代礼仪1069

(二)传统礼仪1070

(三)婚嫁习俗1073

(四)丧葬习俗1075

(五)主要节日1077

(一)缅甸民俗的特色1079

八、热忱而朴实——缅甸民俗1079

(二)缅甸人的衣食1080

(三)缅甸人的历法1081

(四)缅甸人的姓名1081

(五)剃度与脱鞋1082

(六)缅甸人的婚俗1083

(七)缅甸的传统节日1085

(二)马来人的衣食住行1089

九、古朴而新颖——马来西亚民俗1089

(一)马来人的贵族称号1089

(三)马来人的婚礼与家庭1090

(四)马来人的禁忌1090

(五)东马少数民族习俗1090

(六)峇峇文化1091

(七)藤球运动1091

(二)五花八门的葬礼1092

(一)五彩缤纷的婚俗1092

十、千岛风情——印度尼西亚民俗1092

(三)千奇百怪的禁忌1093

十一、穆斯林的风尚——阿拉伯民俗1095

(一)阿拉伯民俗概述1095

(二)多样的原始崇拜1095

(三)有趣的命名仪式1097

(四)古老的割礼习俗1098

(五)欢乐喜庆的婚礼1098

(六)穆斯林的殡礼1105

(七)穆斯林的服饰1106

(八)穆斯林的饮食1107

(九)穆斯林的礼仪1109

(十)穆斯林的娱乐1111

(十一)穆斯林的五功1116

(十二)穆斯林的节日1117

辞目索引1121

后记1137

1996《东方文化大观》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楼宇烈主编 1996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东方文化词典(1993 PDF版)
东方文化词典
199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回族文化大观( PDF版)
回族文化大观
遵化地名文化大观( PDF版)
遵化地名文化大观
博观与辨析  西方学者论东方文化(1993 PDF版)
博观与辨析 西方学者论东方文化
199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方文化史话(1987 PDF版)
东方文化史话
1987 合肥:黄山书社
浦东现代化楼宇大观(1996 PDF版)
浦东现代化楼宇大观
1996 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
东方人体文化(1996 PDF版)
东方人体文化
1996 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
东方文化之谜(1991.01 PDF版)
东方文化之谜
1991.01 工人出版社
禅与东方文化(1996 PDF版)
禅与东方文化
1996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东方音乐文化(1995 PDF版)
东方音乐文化
1995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东方文化研究(1994 PDF版)
东方文化研究
1994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齐文化大观(1992 PDF版)
齐文化大观
199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华文化大观(1991 PDF版)
中华文化大观
1991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东方文化集成(1997 PDF版)
东方文化集成
1997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书文化大观(1994 PDF版)
书文化大观
1994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