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接技术》
作者 | 孙玉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82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1504553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976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一、引 言1
1.数字复接概念1
2.数字复接等级3
3.CCITT建议3
4.本书结构6
二、同步复接7
1.同步复接设备组成7
2.帧结构10
3.帧定位问题11
4.同步搜捕方法13
5.帧定位信号码型14
6.平均搜捕时间16
7.帧定位信号最佳长度19
8.同步状态保护23
9.搜捕过程校核26
10.帧定位保护参数30
11.平均失帧时间和平均同步时间32
12.同步失帧误码33
13.帧定位搜捕/保持逻辑34
14.同步环境保障39
15.CCITT建议41
三、正码速调整44
1.准同步复接44
2.正码速调整原理45
3.正码速调整基本关系式47
4.码速调整设计49
5.码速调整过渡过程51
6.稳定调整过程读写时差变动范围55
7.码速调整过渡过程分类58
8.码速恢复设计60
9.锁相环参数设计62
10.压控振荡器设计68
11.缓冲存储器容量70
12.CCITT建议71
四、正码速调整损伤74
(一)塞入抖动74
1.塞入抖动物理概念74
2.在p帧内刚好调整q次的信码调整过程76
3.在p帧内调整q次尚有微小余量的情况81
4.码速调整检测器数量与塞入抖动的关系88
5.塞入抖动分布91
(二)塞入误码94
1.塞入误码物理概念94
2.塞入误码计算95
3.塞入错误抑制99
五、正/负码速调整101
1.正/负码速调整原理101
2.硬判决控制码速调整103
3.自适应控制码速调整107
4.正/负调整控制电路114
5.码速调整过渡过程116
6.码速调整参数设计119
7.码速调整环境设计122
8.正/负调整技术应用125
9.正/负调整设计举例126
10.码速调整性能比较130
11.CCITT建议131
六、正/0/负码速调整133
1.正/0/负码速调整概念133
2.增量控制正/0/负码速调整原理133
3.数字平滑正/0/负码速调整原理135
4.帧结构137
5.调整及恢复控制140
6.码速调整过渡过程143
7.数字平滑147
8.西德PCM30D脉冲平滑原理150
9.澳大利亚2/8Mbit/s复接器脉冲平滑原理152
10.正/0/负码速调整工程应用155
七、码速调整测量技术156
(一)塞入抖动测量156
1.塞入抖动的特点156
2.测量范围及精度要求157
3.测量设备158
4.测量方法161
5.测量举例166
(二)复接误码测量166
1.复接误码的特点166
2.对误码仪的要求168
3.专用误码仪设计171
4.模拟信道设计174
5.测量举例176
(三)码速恢复锁相环特性测量177
1.跟踪误差测量177
2.抖动抑制特性测量179
八、帧调整原理181
1.概述181
2.帧调整分类183
3.前置缓冲帧调整器工作原理185
4.2048kbit/s帧调整器设计188
5.帧调整器的附加功能196
九、高次群同步数字复接体系197
1.问题的提出197
2.高次群同步数字体系197
3.同步/异步数字体系接口总体安排200
4.C-4进入STM-1安排设计205
5.C-3进入STM-1安排设计208
6.TUG进入高阶VC安排设计212
7.基本包装进入TUG214
8.STM-N复接219
9.CCITT建议负荷包装接口222
10.负荷包装接口改善设计228
十、抗衰落帧同步237
(一)抗衰落帧同步原理237
1.方案(1)241
(二)帧同步平均持续时间241
2.方案(2)244
3.方案(3)246
4.方案(4)250
5.方案(5)255
6.方案(6)259
(三)帧失步平均持续时间263
1.帧失步确认时间263
2.帧同步搜索时间264
3.帧同步确认时间268
4.帧同步置位延时275
5.帧失步持续时间276
(四)帧同步方案比较276
1.帧同步平均持续时间276
2.帧失步平均持续时间280
3.帧同步系统的综合判据284
十一、工程应用设计288
(一)通用准同步群复接设计288
1.基本参数设计288
2.过渡过程设计291
3.失帧概率及搜捕特性设计291
4.基本单元划分292
5.设计举例293
(二)标准/非标准速率兼容设计298
1.问题的提出298
2.非标速率码流在标准通道中的传输299
3.设计举例300
4.不同支路速率的兼容复接301
(三)准同步/同步复接兼容设计303
1.问题的提出303
2.指令调整兼容方式304
3.复帧固定控制兼容方式306
(四)2/34Mbit/s复接设计309
1.2/34Mbit/s复接方案比较310
2.B型2/34Mbit/s复接器设计312
3.CCITT建议318
(五)群干线传输中的分支设计319
1.问题的提出319
2.干线分支简化方案之一320
3.干线分支简化方案之二321
4.干线分支简化方案之三321
5.分支控制信号设计324
6.功能补充326
7.CCITT建议328
(六)网间互通复接设计330
1.2048-6312kbit/s互通复接设计330
2.44736-139264kbit/s互通复接设计332
(七)子群复接设计335
1.子群速率选择336
2.子群帧结构安排338
3.子群帧结构设计示例344
(八)ISDN用户/网络接口复接设计348
1.2B+D接口复接设计348
3.进入64kbit/sB通路的复接设计351
2.2048kbit/s基群接口复接设计351
4.X1速率进入8/16kbit/s复接设计352
5.V速率进入中间速率复接设计356
(九)复接系统维护设计360
1.问题提出361
2.维护原则361
3.复接器维护要求363
4.维护设计总体考虑364
5.维护设计示例366
〔附录一〕 主要名词解释371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375
1991《数字复接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玉编著 1991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93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NULL
-
- 数字电路实验
- 1990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电视接收机中的数字技术
- 1990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90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数字技术基础
- 1990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8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汉字直接写屏技术
- 1996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99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 复变函数技术
- 1982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9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94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 数字电子技术
- 1991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