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艺术精神》
作者 | 张晓凌著 编者 |
---|---|
出版 | 重庆:重庆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4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661943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724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言1
一 方法的意义2
二 原始艺术研究的方法体系6
三 方法的几种具体途径21
第一章 史前人类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发生28
一 原始艺术发生的三级系统28
二 工具的起源与审美主体的形成31
三 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实践发生37
四 审美意识和艺术的心理发生46
五 原始宗教和巫术对审美发生的意义55
第二章 发生与演化(上)63
一 彩陶的发生65
二 彩陶纹饰的演化70
1.从象形纹饰到绘画的滥觞70
2.纹饰几何构成的流变75
3.象形纹饰的抽象化历程84
三 雕塑的发生89
四 雕塑的演化95
1.从独立陶塑到拟形器96
2.拟形器演化的基本状态及流向99
3.独立雕塑和器物附饰的稳定发展102
4.从陶塑到玉雕的审美转化104
第三章 发生与演化(下)108
一 岩画的发生108
二 北系岩画的演化113
1.生命的运动与无序结构114
2.寻找稳定的倾向118
3.程式化时期121
4.多种流向的演化123
1.分散文化形态下的内在联系125
三 东部地区和南系岩画的演化125
2.两个重要流向128
四 现代原始艺术形态的发生学意义130
1.巫术与各类崇拜的美术形态132
2.饰美形态139
3.原生与演生形态144
第四章 内涵与功能148
一 符式体系的文化——审美共时结构148
二 象征符号体系157
三 日常经验符号体系179
四 实用符号体系190
五 内涵与功能的模糊形态200
1.意义的叠压201
2.意义的蜕变与置换205
3.形式的遮蔽210
第五章 创造行为与审美心态218
一 视觉与心理选择219
1.对运动形象的神往219
2.对整体造型的把握222
3.对特征部分的敏感225
4.色彩的选择227
5.对秩序的感悟231
6.空间感与二维透视表现234
二 意象的获取238
1.对自然意象的感悟239
2.动机对知觉及心理的支配241
3.超世俗场景的意象获取244
4.形象记忆力与模仿力248
5.变形与抽象250
三 创造心恋的三种趋向252
1.实用性创造心态254
2.实用和审美交融的创造心态256
3.审美创造心态258
四 形式的增殖260
1.趋于完备的造型手法体系的形成260
2.模式的制约266
3.造型方式的增殖268
第六章 中国原始造型艺术观念的建构272
一 艺术观念建构的文化学原因272
1.部族文化的繁盛273
2.原始文化的互融275
3.崇尚经验理性279
4.原始自然宇宙现的形成282
5.主体造型能力的成熟284
二 模拟自然物象的方法与写实性审美特征287
三 抽象变形方法与装饰性审美特征292
四 综合自然形体的方法与虚幻性审美特征301
五 意蕴美308
六 韵律美314
七 原始造型艺术审美的本质特征322
1992《中国原始艺术精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晓凌著 1992 重庆:重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
- 198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世界原始艺术 下
- 沈阳:辽海出版社
-
- 中国艺术神韵
- 1993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
- 1998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 中国艺术精粹
- 199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
- 原始艺术
- 198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原始艺术史
-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原始艺术
- 1998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西藏原始艺术
- 199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
- 1994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艺术精神
- 198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狩猎民族原始艺术
- 1992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