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与新秩序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求取 ⇩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改革呼唤新的分配理论2

一、传统分配理论的特点和历史地位2

二、改革的分配理论与分配理论的改革4

第二节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革新7

一、唯物辩证法的恢复和继承7

二、整体把握 多维分析9

一、基本框架与结构11

第三节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11

二、本书提出的新观点14

上篇格局篇21

第二章 分配格局论21

第一节 分配格局概述21

一、什么是分配格局21

二、分配格局的内容23

三、分配格局的类型24

四、分配格局的形成26

五、分配格局的实质28

六、分配格局的功能29

第二节分配式样格局31

一、分配型式及其组合32

二、分享型式33

三、配给型式34

四、报酬型式36

五、分成型式38

六、四种分配型式比较40

一、分配规模格局的内容45

第三节分配规模格局45

二、分配规模格局总态势47

三、分配规模格局解析52

第三章按劳分配的历史命运55

第一节 按劳分配学说的产生及主要内容55

一、按劳分配产生的经济条件58

二、按劳分配的内容59

第二节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中几个尚未引起注意的重要特点66

第三节 按劳分配从理论到实践经历的第一次历史考验71

第四节 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面临的第二次历史考验77

第五节 按劳分配是公有经济的铁律81

一、积极的按劳分配论82

二、商品生产者的权利和按劳分配的平等观86

三、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按劳分配的活力系统92

第四章多元分配方式与资源有效配置93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概述93

一、资源配置与利益配置不可分割94

二、资源索取权的功效95

三、收入的创造与收入的分配97

第二节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理论和实践99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源配置的设想100

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102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元分配系统108

一、生产成果的分配只是生产条件分配的结果108

二、多元分配方式体系110

三、多元分配方式的意义115

一、新中国分配格局的两个源泉118

第五章分配新格局及其形成118

第一节 中国分配格局的历史演变118

二、建国初期的多元分配格局123

三、金字塔型分配格局的筑造126

第二节新格局概述128

一、新格局的提出129

二、新格局的特点131

第三节新格局的主体功能137

一、主体论:一种普照的光137

二、原动力与动力源139

三、社会机构与主动轮141

四、参照系和平衡器142

第四节系统连接与协调运动143

一、新格局关联运动的主导地位143

二、各子系统的独立运动及系统的关联143

三、分配格局的协调运动147

四、收入差距与格局功能150

第一节分配秩序概述155

一、什么是分配秩序155

第六章分配秩序论155

下篇 秩序篇155

二、分配秩序的内容157

三、分配的有序与无序163

第二节微观分配秩序167

一、商品经济分配秩序的基本特征167

二、主体分解与决策权重新分配169

三、企业分配秩序170

四、市场分配秩序175

第三节宏观分配秩序179

一、宏观收入分配的目标179

二、宏观分配组织与决策183

三、宏观分配调控手段186

第七章分配秩序实证考察190

第一节 配给与报酬:一元格局两种机制190

一、两种分配型式的不同机制190

二、两种机制的矛盾192

一、国家分配决策过程194

第二节分配主体及分配决策描述194

二、企业分配行为199

三、劳动者行为的变化201

第三节一元格局分配秩序的机理分析202

一、非平均化机制的特征203

二、非平均化机制的成因204

三、非平均化机制的弊端207

第四节平均主义机制和攀比机制的生成210

第五节 对“低、平、乱、死”的再认识214

第一节 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217

第八章 按劳分配的转型217

一、平均化——价值规律的实现机制218

二、平均化的成因220

三、平均化的作用机理222

四、对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反思225

五、运用价值规律的失误227

第二节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230

一、报酬型式——解决难题的入手点231

二、平均化——难题的解决234

三、理想与现实——难题解决后的难题238

第三节按劳分配转型的意义245

一、平等与效率的有机统一245

二、分配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247

三、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48

第九章中国工资制度的改革250

第一节 两种秩序观两种改革思路250

一、中国工资改革走过的道路250

二、两种改革思路的摩擦与冲突254

三、死与活:两种认识两种决策257

四、死活并存:何去何从260

第二节理清思路选准目标261

一、选择目标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标准261

二、选择目标模式的原则和方法264

三、工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268

四、目标模式的划分、比较与选择272

第三节步骤·时序·突破口276

一、目标模式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276

二、目标模式实现的步骤278

三、目标模式实现的时序279

四、工资改革的突破口285

第十章建立分配新秩序287

第一节 分配无序:是改革的大忌288

一、分配无序:中国现实经济的痼疾288

二、分配无序对改革和建设的危害292

三、整顿分配秩序是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297

四、分配无序探源298

五、整顿分配秩序的对策302

第二节建立企业分配新秩序306

一、企业分配新秩序的要求与现实的差距307

二、建立企业分配新秩序所面临的任务308

第三节建立市场分配新秩序312

一、工资秩序与价格秩序313

二、工资秩序与劳动市场321

第四节建立宏观分配新秩序326

一、宏观分配秩序的目标327

二、宏观分配秩序的调控方式328

三、宏观分配秩序的调控手段328

后记331

1991《新格局与新秩序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文魁著 199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谈谈按劳分配(1959 PDF版)
谈谈按劳分配
195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1950 PDF版)
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
1950 新华书店
论按劳分配(1978 PDF版)
论按劳分配
1978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 PDF版)
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1979 PDF版)
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197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1978 PDF版)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197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论按劳分配的性质(1959 PDF版)
论按劳分配的性质
195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谈谈按劳分配  搞好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按劳分配(1982 PDF版)
谈谈按劳分配 搞好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按劳分配
1982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1998 PDF版)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按劳分配理论探索(1993 PDF版)
按劳分配理论探索
199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按劳分配论(1980 PDF版)
按劳分配论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1980 PDF版)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按劳分配理论初探(1981 PDF版)
按劳分配理论初探
198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按劳分配有关范畴的分析(1979 PDF版)
按劳分配有关范畴的分析
1979 北京:人民出版社
谈谈按劳分配规律(1980 PDF版)
谈谈按劳分配规律
198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