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 | 王骏骥著 编者 |
---|---|
出版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4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062139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055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 李直1
总论3
第一章 鲁迅、郭沫若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的地位3
一 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流变4
二 传统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精神9
三 鲁迅、郭沫若作为文化巨人产生的历史背景14
第二章 新旧世纪之交面临的历史抉择21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汇和碰撞22
二 无法避免的选择--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算28
三 鲁迅、郭沫若对传统文化的总态度34
第一章 不同的人生道路与相异的文化选择47
一 历史嬗变期活跃的生命个体47
上篇47
二 “呐喊”与“涅槃”的文化内涵59
第二章 对儒家文化的双向选择71
一 “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战略意义71
二 “吃人”与“圣人”对立的历史观77
三 迥然相异的侠义观93
第三章 道德规范与文人的社会使命意识110
一 历代权势者的治国方术110
二 鲁迅道德观的重要转变118
三 郭沫若道德观的系统工程126
四 沉重的社会使命感139
下篇155
第一章 鲁迅与郭沫若的儒学观(一)155
一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156
二 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变化161
三 重庆时期郭沫若的变化164
第二章 鲁迅与郭沫若的儒学观(二)171
一 关于纲常伦理的分歧171
二 关于“内圣外王”的分歧175
三 关于天人关系等问题的分歧179
第三章 鲁迅与郭沫若的儒学观(三)185
一 对于先秦儒学变化及其历史作用的不同评价185
二 对于两峰对峙的具体原因的探讨191
三 对于振兴民族文化精神的思考196
第四章 鲁迅与郭沫若的道学观200
一 对于老子思想的不同评价200
二 对于庄子思想的不同评价208
第五章 鲁迅与郭沫若的墨学观217
一 郭沫若的墨学观218
二 鲁迅的墨学观及其与郭沫若的差异225
第六章 鲁迅、郭沫若评价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和方法233
一 鲁迅、郭沫若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233
二 鲁迅、郭沫若评价历史人物的不同思想原则和方法260
余论285
鲁迅、郭沫若历史小说的文化底蕴285
一 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贯通性286
二 现实生活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性292
三 现实需要对于传统文化的重塑和改造295
后记301
1995《鲁迅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骏骥著 1995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化巨人郭沫若
- 1992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郭沫若
- 1990
-
- 郭沫若评传
- 1986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 郭沫若传略
- 1984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鲁迅与郭沫若比较论
- 1989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郭沫若评传
- 1987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郭沫若评传
- 1980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郭沫若自传
- 1997 合肥市:安徽文艺出版社
-
- 郭沫若评传
- 1995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 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
- 1998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 郭沫若评传
- 1993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闻一多研究资料 下
- 1986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
- 郭沫若
- 1990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郭沫若与儒家文化
- 199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郭沫若与中国史学
- 199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