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之兴起2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在大陆兴起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

二、广东率先发动研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殊原因4

第二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对象7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7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概念10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特征12

一、理论意义15

第三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意义15

二、实践意义17

第四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方法19

一、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19

二、吸收现代新鲜的科学方法21

三、运用相关学科的科学方法23

第二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27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地理环境28

一、半封闭型的内陆与安土重迁思想的发轫28

二、天赐厚土与农耕文明的迅速崛起30

三、水,促使华夏各族凝聚的纽带33

一、在部落联盟的刀剑声中,华夏族应运而生36

第二节 从部落联盟到民族雏形36

二、语言文字、中原文化的辐射与共同文化意识的雏形38

三、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形成41

第三节 国家与民族的交织发展43

一、画家的出现和民族意识的加强43

二、大国争霸与“大一统”思想的初步形成45

三、分与合的斗争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48

四、秦王朝的短暂统一及其久远的影响49

第四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初步体现53

一、华夏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和华夏范围的逐步扩大53

二、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不断增强57

三、作为凝聚核心的汉民族的初步形成59

第三章 古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发展61

第一节 汉唐--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前提62

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62

二、各族政治统一的共同愿望和心理定势64

三、重视群体凝聚和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66

第二节 汉唐--封建社会前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迅速发展70

一、汉魏以降各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民族融合70

二、汉唐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加强73

第三节 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发展76

一、两宋以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76

二、在反分裂的斗争中国家领土完整得到维护78

三、深刻的文化交融、空前的民族整合81

四、宗族共同体的发展与道德规范和亲情意识的加强84

五、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新发展87

第四章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发展9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革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民族凝聚力量92

一、“民心可用”团结御敌与广东人民的抗英斗争92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加强民族团结的紧迫感97

三、太平天国起义,在平均平等旗帜下人民群众的革命凝聚力量100

第二节 戊戌维新与义和团的反帝斗争--革新内政与抗拒外敌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104

一、甲午战争失败,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凝聚御敌的严峻考验104

二、在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中,人民渴望革新的凝聚力量106

三、义和团在反帝斗争中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民族团结精神110

第三节 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五族共和的实现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篇章112

一、辛亥革命实现五族共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发展112

二、民族团结与反帝制回流的斗争114

三、“五四”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路向117

第五章 现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发展121

第一节 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波浪式发展122

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现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122

二、大革命失败后,民族凝聚力的分化与组合126

第二节 现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第二个高潮131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131

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凝聚力的新分化、新组合与新发展136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发展140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马鞍形”发展140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前,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度削弱144

三、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大发展146

第六章 社会经济与中华民族凝聚力153

第一节 社会经济是中华民族生成和存在的根本前提153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民族生存永恒的必要条件153

二、共同经济生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根植的土壤157

三、共同的物质利益是民族凝聚的基本动因161

四、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民族的凝聚方式165

一、社会经济的振兴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170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发达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独立统一的决定性要素170

二、社会经济实力的强大是维系中华民族独立、统一的重要力量172

三、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176

第三节 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179

一、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79

二、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183

第七章 思想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187

第一节 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和精神作用188

一、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188

二、思想文化的特殊功能191

一、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194

第二节 思想文化凝聚作用的历史表现194

二、整体趋同的思维方式197

三、成圣成贤的理想人格200

四、重和去同的伦理观念202

五、坚韧奋进的国民品性207

第三节 思想文化凝聚作用的当代表现210

一、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210

二、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213

三、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217

四、竞争协同的伦理观念220

五、批判、向上的国民品性221

第八章 社会政治与中华民族凝聚力225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226

一、社会政治的一般涵义226

二、社会政治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30

第二节 社会政治与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及其自身的特点233

一、社会政治与经济、思想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233

二、社会政治的特点236

第三节 社会政治的凝聚作用及影响240

一、社会政治的凝聚作用240

二、社会政治功能的表现方式242

三、要正确地估量和发挥社会政治对中华民族凝聚的作用244

一、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与中华民族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246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增加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246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最好的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组织形式251

第九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中华民族精神257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258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58

二、民族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集合概念259

三、民族精神不是停滞的、封闭的思想体系261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262

一、理性凝聚作用262

二、精神支柱作用263

一、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265

三、教育引导作用265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265

二、如何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266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267

第四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276

一、文化、精神的相对独立性276

二、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一个过程279

第五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281

一、民族精神是具有时代性的281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已具备了条件282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285

第十章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功能289

第一节 民族凝聚力功能的理论概括289

一、民族凝聚力功能的含义289

二、民族凝聚力功能研究的理论前提291

第二节 民族凝聚力的一般功能292

一、反映民族感情倾向,预告一定社会动向的功能292

二、培育、造就民族精英的功能296

三、心理和思想文化层面的融合功能297

第三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功能特性305

一、强大的统合力306

二、持久与坚韧的同化力307

三、辉煌的创造力与顽强的生命力309

第十一章 评民族离散力311

第一节 民族离散力的表现和危害311

一、背弃民族大义的分裂主义311

二、断送民族前途的投降主义315

三、流于盲目自大的沙文主义319

四、陷于妄自菲薄的虚无主义322

第二节 民族离散力的经济根源325

一、生产力与离散力的辩证关系325

二、封建社会产生民族离散力的经济根源328

三、近代社会产生民族离散力的经济根源331

一、“君权神授”理论与“家天下”政治334

第三节 民族离散力的思想政治根源334

二、“夷夏之辨”理论与“分而治之”手段337

三、血缘、地缘、人缘的排他性339

第四节 民族离散力的文化根源342

一、雅文化糟粕的负面作用342

二、俗文化渣滓的负面效应345

三、反文化现象的负面影响347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总趋势351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前进性351

第十二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未来走向351

二、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历史发展的反思354

第二节 对未来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特征述评358

一、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升华358

二、建设高度发达的现代强国成为基本的凝聚点361

三、民族凝聚力的世界视野363

四、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统一365

五、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统一367

第三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未来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前提369

一、现代化的经济是物质保障369

二、现代化的思想文化是精神支柱372

二、现代化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保障376

1995《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孔庆榕,李权时主编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 PDF版)
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5 北京:华夏出版社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 PDF版)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2
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刊  第3辑( PDF版)
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刊 第3辑
民族文化论纲( PDF版)
民族文化论纲
黄中出版社
中华民族文化中论(1978 PDF版)
中华民族文化中论
1978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1997 PDF版)
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
1997 北京:红旗出版社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 PDF版)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2 香港汉荣书局
企业集团凝聚力(1997 PDF版)
企业集团凝聚力
199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华魂  第1卷  中华民族凝聚力(1995 PDF版)
华魂 第1卷 中华民族凝聚力
1995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1999 PDF版)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2(1993 PDF版)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2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  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1994 PDF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 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1999 PDF版)
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199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碧血烽火铸国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抗日战争(1995 PDF版)
碧血烽火铸国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抗日战争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凝聚民魂(1997 PDF版)
凝聚民魂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