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说精华体系》求取 ⇩

前言1

一、孔子新传1

(一) 孔子的家世1

(二) 孔子的生活经历3

1. 少年、青年时期的孔子3

2. 壮年时期首次赴齐进行政治活动6

3. 由齐返鲁之后8

4. 赴周室考察礼、乐9

5. 归鲁再度赴齐14

6. 由齐再返鲁18

7. 从政、秉政于鲁22

8. 周游列国29

9. 晚年返鲁做政治顾问、整理古代文献、讲学论道49

2. 学行一致,致力行道59

1. 谦虚好学,至老不倦59

(三) 孔子的生活态度59

3. 待人接物,平易近人60

4. 生活俭朴,量入为出,不妄取,妄予60

(四) 孔子的居官态度60

(五) 孔子的师生情谊与孔子生前的名望61

二、孔子哲学思想精华63

(一) 孔子世界观核心的唯物辩证成份63

1. 在政治上64

2. 在社会制度上65

3. 在伦理道德上66

4. 在教育上66

(二) 孔子认识论的来源67

(三) 孔子认识论的形成过程69

(四) 孔子哲学思想的特征和逻辑思维71

(五) 孔子的天道观72

(六) 孔子的命运观75

(七) 孔子的鬼神观77

(八) 孔子的中庸之道82

1. 在政治上85

2. 在经济上86

3. 在文化上86

4. 在科学技术上87

5. 在伦理道德上87

6. 在教育上88

(九) 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问题90

三、孔子思想基本范畴及其概念92

(一) 孔子思想的基本范畴92

(二) 仁的基本概念96

1. 仁的哲学基础99

2. 仁的历史意义100

3. 仁的主要内涵与外延103

(三) 义的基本概念109

1. 不自私、自利111

2. 以助人为乐112

3. 能舍己为人113

(四) 礼的基本概念113

1. 礼的原则115

2. 礼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16

(五) 乐的基本概念118

1. 乐的实质119

2. 乐的内容和作用120

(六) 道的基本概念123

1. 道路、道理123

2. 讲解、引导、领导、劝导124

3. 主义125

4. 世道125

(七) 德的基本概念125

1. 待人宽厚126

2. 处事得当127

3. 关怀老幼,周急济难127

(八) 圣人、善人、成人、士、君子、小人基本概念129

四、孔子政治思想精华136

(一) 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136

(二) 政治体制、法统与法权146

1. 政治体制146

2. 法统149

3. 法权152

(三) 立国纲领与大政方针156

1. 立国纲领156

2. 大政方针157

(四) 内政、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原则159

1. 发展生产,节约费用159

2. 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161

3. 民族平等、亲睦相助162

4. 国际间和平共处,扶颠持危,继绝举废164

5. 军事“三重”原则166

6. 认真选任人才167

(五) 政治家的修养168

1. 改造“士”的思想意识169

2. 掌握为政知识,确立政治情操170

3. 以身作则执行政策、法令171

4. 确立“四毋”、“三所”、“二察”的工作态度和方法172

5. 政治家风度,情操的高标准173

(六) 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问题及其流弊175

五、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精华178

(一) 基本特征与历史社会意义178

1. 基本特征178

2. 历史社会根源180

(二) 为谁服务的问题183

(三) 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185

1. 忠的意义185

2. 恕的意义186

3. 让的意义186

4. 孝的意义189

(四) 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190

1. 个人道德190

2. 公共道德195

3. 职业道德197

(五) 婚姻、男女问题200

(六) 五项基本道德情操--203

六、孔子教育思想精华209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209

(二) 教育主旨及其理论212

(三) 基本方针与基本原则215

1. 器重青年,奖掖青年218

2.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220

3. 执中而教,纠偏正倚221

(四) 教学的范围、特征和内容222

(五) 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231

1. 教学的步骤231

2. 教学的方式方法234

(六) 治学的态度与方法244

1. 青春立志学习244

2. 分阶段总结学习收获244

3. 治学的态度245

4. 治学的方法247

附录1:总结继承孔子思想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253

附录2:关于中庸266

附录3:广泛深入发掘孔子思想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服务270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275

1985《孔子学说精华体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任之,高树帜著 1985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精华  墨子精华(1941 PDF版)
中国文学精华 墨子精华
1941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
孔子学说与中华文化( PDF版)
孔子学说与中华文化
孔子及孔子教(1926.03 PDF版)
孔子及孔子教
1926.03 京文社
孔子世系(1986 PDF版)
孔子世系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孔子的道论及其范畴体系(1999.04 PDF版)
孔子的道论及其范畴体系
1999.04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孔子思想体系(1982 PDF版)
孔子思想体系
198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孔子论学(1992 PDF版)
孔子论学
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
孔子学说与中国文化(1980 PDF版)
孔子学说与中国文化
1980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孔子学说探微(1987 PDF版)
孔子学说探微
1987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孔子学说论集(1992 PDF版)
孔子学说论集
1992 正中书局
电子学精华  下(1995 PDF版)
电子学精华 下
1995 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学精华  上(1995 PDF版)
电子学精华 上
1995 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孔子教育学说(1934 PDF版)
孔子教育学说
1934 上海:中华书局
孔子·孔子弟子(1991 PDF版)
孔子·孔子弟子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孔学新说(1997 PDF版)
孔学新说
1997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