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求取 ⇩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1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1

一、历史上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观点1

二、文学起源于劳动5

第二节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10

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创作源泉问题的不同观点10

二、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13

一、文学反映生活能动性的表现19

第三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19

二、文学反映生活具有能动性的原因22

三、作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25

第四节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26

一、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内涵26

二、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29

第二章 文学的社会属性36

第一节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36

一、文学受经济基础的决定与制约36

二、文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9

一、在阶级社会中文学不能脱离政治43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43

二、在阶级社会中文学并不从属于政治46

三、文学与政治互相影响,互为作用49

第三节 文学与哲学、道德、宗教的关系53

一、文学与哲学的关系54

二、文学与道德的关系55

三、文学与宗教的关系56

一、文学阶级性的形成59

第四节 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59

二、文学阶级性的复杂表现60

三、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的关系66

第三章 文学的基本特征73

第一节 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73

一、文学的形象特征73

二、文学形象的涵义78

三、文学形象的特点80

一、文学典型的涵义84

第二节 文学的中心课题是创造典型84

二、典型的个性与共性88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96

四、创造典型的途径与方法103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11

一、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的区别111

二、语言艺术的特征115

第四章 文学的意象与意境119

第一节 文学意象119

一、意象与意象派119

二、意象的特征127

三、意象与形象的区别134

第二节 文学意境136

一、意境说的提出和发展136

二、意境的基本特征142

三、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50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153

一、文学创作需用两种思维方式153

第五章 文学的思维与灵感153

二、文学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157

三、形象思维的特点159

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创作中的关系165

第二节 文学灵感169

一、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及其特征169

二、灵感的来源及其本质174

三、获取灵感的方法与途径179

一、文学魅力的表现184

第六章 文学的魅力与价值184

第一节 文学的魅力184

二、文学魅力的本质187

第二节 文学的价值199

一、文学价值的特殊性199

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203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215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相互关系215

一、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215

二、对文学作品形式的理解219

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20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228

一、文学作品的题材228

二、文学作品的主题238

三、文学作品的情节247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256

一、文学作品的结构256

二、文学作品的语言263

第八章 文学的体裁273

第一节 诗歌273

一、诗歌的特征273

二、诗歌的分类280

第二节 小说281

一、小说的特征281

二、小说的分类288

一、戏剧文学的特征290

第三节 戏剧文学290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295

第四节 散文299

一、散文的特征299

二、散文的分类303

第九章 文学的风格与流派307

第一节 文学风格307

一、文学风格的涵义307

二、文学风格的形成310

三、文学风格的多样性314

第二节 文学流派318

一、文学流派的涵义与特征318

二、文学流派形在的原因323

三、文学流派的作用326

第十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329

第一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329

一、现实主义329

二、浪漫主义336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342

二、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346

第三节 其他创作方法351

一、古典主义351

二、自然主义355

三、现代主义360

第一节 文学的历史继承性366

一、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366

第十一章 文学的继承与革新366

二、文学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368

第二节 无产阶级是文学遗产的最好继承者370

一、劳动人民历来珍视文学遗产371

二、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学遗产372

三、无产阶级是文学遗产真正科学的评价者374

第三节 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和方法377

一、继承文学遗产要坚持批判的原则377

二、继承文学遗产需采用历史主义的方法381

一、文学发展离不开革新创造387

第四节 继承文学遗产是为了革新创造387

二、要贯彻“推陈出新”的方针389

第十二章 文学的民族化与民族文学交流395

第一节 文学的民族化395

一、文学的发展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395

二、对社会主义文学实现民族化的具体要求398

第二节 民族文学的交流403

一、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403

二、借鉴外国文学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408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和作用414

第十三章 文学的欣赏与批评414

第一节 文学欣赏414

二、文学欣赏的过程420

三、文学欣赏中的个性差异与共鸣现象423

第二节 文学批评431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431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436

三、文学批评的方法439

后记444

1986《文学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侯健编著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通论  上(1935 PDF版)
中国文学通论 上
1935 商务印书馆
中学语文教学通论(1984.11 PDF版)
中学语文教学通论
1984.11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通论( PDF版)
中国文字学通论
诗学通论  藏文(1981 PDF版)
诗学通论 藏文
1981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文化经济学通论(1999 PDF版)
文化经济学通论
1999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通俗文学论丛(1986 PDF版)
通俗文学论丛
1986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文艺学方法通论(1990 PDF版)
文艺学方法通论
1990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通论(1984 PDF版)
中国文字学通论
1984 台湾学生书局
西洋文学通论(1985 PDF版)
西洋文学通论
1985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通论(1999 PDF版)
文艺心理学通论
1999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通论(1984 PDF版)
中学语文教学通论
1984 北京市:北京教育出版社
文学通论(1986 PDF版)
文学通论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学通论(1992 PDF版)
文化学通论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通论(1978 PDF版)
中国文字学通论
1978 台湾学生书局
中国文学通论(1974 PDF版)
中国文学通论
1974 世界图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