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政史 上》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民政的渊源 原始社会前期中期9

第一节 历史概况9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婚姻关系11

第三节 殡葬习俗13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16

第五节 氏族社会结构及氏族的生活生产区域17

第六节有关原始社会战天斗地的传说19

一、有关治水方面的传说19

二、有关抗旱方面的传说21

第二章民政的胚胎 原始社会后期23

第一节 生产力的发展及私有观念私有财产的出现23

第二节 司徒与教化25

第三节 具有地缘关系因素的“行政区划”29

第四节 救灾及有关的传说30

第五节 婚姻和殡葬习俗33

第三章中国民政的雏形 夏朝商朝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39

第一节 历史概况39

第二节 夏商涉及到民政的职官及职掌内容的揣测42

第三节 “地区部落”式的行政区划45

第四节迁徙及婚姻殡葬习俗47

一、迁徙47

二、婚姻习俗47

三、殡葬习俗48

第四章中国民政的形成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770年)51

第一节 历史概况51

第二节 施民于教化55

第三节 交错型行政区划及基层政权管理60

第四节 救灾与救济64

第五节 处置夏商旧遗民67

第六节婚姻习俗及管理68

一、婚姻形式68

二、媒聘制70

三、婚姻的方式和性质71

四、国家管理婚姻的机构——“媒氏”72

五、严格的外婚制73

第七节民政机构和职官74

一、“天地各半”等级地位显赫的民政机构74

二、中央民政机构的主要职掌范围74

三、民政机构管理的特点76

第八节政理论及思想77

一、民政思想的类型78

二、民政思想的特点79

第五章中国民政的发展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第一节 历史概况81

第二节行政区划基层政权管理和户籍管理87

一、行政区划88

二、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91

三、户籍管理94

第三节救灾95

一、灾荒概述96

二、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和态度97

三、救灾的活动98

第四节救济和优抚106

一、救演106

二、兵役法和优抚制度115

第五节婚姻及其管理117

一、夫权制的婚姻118

二、婚姻形式和婚姻管理122

第六节殡葬习俗132

一、西周的“丧礼”132

二、春秋的丧葬习俗变化136

第七节民政理论和思想140

一、民为主体的思想主张141

二、孔子的民政思想142

三、管子的民政思想144

四、单旗的子母相权论147

第六章战国时期的民政(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49

第一节历史概况149

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149

二、经济制度的变化150

三、政治制度的变化151

四、百家争呜的哲学思想及众说纷纭的政治主张152

五、人民的反抗斗争153

第二节扩大化的宗族保障155

一、发展农业富国富民156

二、具有政治策略性的社会救济158

三、李悝的平?法160

四、以防灾为目的的水利建设162

第三节户籍管理和行政区划164

一、户籍管理164

二、行政区划167

第四节其它民政工作169

一、优抚工作169

二、婚姻习俗172

三、殡葬习俗174

第五节民政思想和理论175

一、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民政思想176

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宗族保障思想180

三、孟子的宗族保障思想182

四、其它民政思想184

第七章秦朝的民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87

第一节历史概况187

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187

二、以私有制为核心的封建经济制度189

三、复杂的社会矛盾189

第二节奉行法术势思想与秦朝民政的关系191

一、五德终始说和法术势191

二、秦王朝的残暴统治194

第三节全面推行郡县制的行政区划197

一、关于设立郡县制的争论197

二、行政区划199

三、基层政权组织的建立202

第四节婚姻和殡葬管理203

一、一夫一妻制的婚姻203

二、没有保障的下层人婚姻204

三、殡葬事务205

第五节户政管理和民户迁徙207

一、以告奸为目的的户政管理制度207

二、民户迁徙209

第六节兵役制度及其优抚210

一、兵役制度210

二、对复员军官士卒的优抚和安置211

第八章汉朝的民政(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0年)216

第一节历史概况216

一、以黄老学说和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思想216

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218

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制度219

四、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斗争220

第二节基层政权管理及治安管理222

一、基层政权管理222

二、治安管理224

第三节 行政区划228

第四节救灾234

一、灾情概况234

二、救灾的方法238

第五节救济252

一、宏观的社会救济252

二、微观的社会救济260

第六节婚姻习俗及管理266

一、儒学讦纬说的兴起及妇女贞节观的产生266

二、统治者对婚姻的管理269

三、婚姻类型271

四、男子占绝对主动权的离婚制273

第七节其它民政工作275

一、优抚制度275

二、殡葬习俗278

三、教化284

第八节民政思想及理论286

一、董仲舒的“明教化”学说286

二、晁错的《论贵栗疏》和贾谊的《论积贮疏》288

三、王充的民政思想289

四、王符的民政思想293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政(公元220——581年)295

第一节 历史概况295

第二节 行政区划300

第三节 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304

第四节 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伍组织312

第五节灾荒与荒政315

一、重农317

二、垦荒318

三、赈济318

四、调粟319

五、养恤319

六、蠲缓320

七、节约321

第六节 婚丧制度和习俗322

第七节其它民政工作326

一、户政327

二、兵役制度与优抚制度328

三、移风易俗330

第八节民政思想331

一、反对“名教”提出“养生论”331

二、范缜的《神灭论》334

第十章隋朝唐朝的民政(公元581年——公元906年)337

第一节历史概况337

一、统治思想337

二、官僚机构338

三、经济的发展和赋税制度340

四、阶级矛盾和农民起义342

第二节行政区划344

一、隋的州(郡)县二级制344

二、唐的行政区划及其制度的沿变345

三、唐朝在边远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349

第三节基层政权和民伍组织351

一、隋代乡里制五保制的形成及其职能351

二、唐代乡里制五保制的完善及其职能354

第四节均田制的颁行与破坏357

一、隋代均田制的颁行与破坏357

二、唐代均田制的发展及其终结358

第五节灾荒与荒政361

一、灾荒概况361

二、荒政363

第六节婚丧制度和习俗367

一、婚姻制度和习俗367

二、丧葬制度和习俗374

第七节兵役制度的沿革及优抚制度377

一、兵役制度的沿革377

二、有关优抚制度的规定380

第八节民政思想384

一、唐初统治阶级的民本思想384

二、人定胜天思想的发展和论证386

1988《中国民政史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双秋主编 1988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