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
作者 | 黄葆同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8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3006327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664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乙烯配位聚合1
1.1 乙烯配位聚合高效催化剂1
1.2 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反应6
1.3 乙烯配位聚合反应历程9
1.4 聚合反应填充法制备填充聚乙烯11
第二章丙烯配位聚合16
2.1等规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16
2.1.1 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16
2.1.2 高效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8
2.1.3 MgCl2在催化剂中的作用19
2.1.4 Lewis碱在催化剂中的作用21
2.1.5 催化活性中心的性质22
2.1.6 聚合条件的影响25
2.1.7 聚合物的颗粒形态26
2.1.8 聚合工艺27
2.2 间同聚丙烯(s-PP)28
2.3无规聚丙烯(a-PP)28
2.3.1 研究背景28
2.3.2 无规聚丙烯催化剂29
2.3.3 无规聚丙烯的应用31
2.4丙烯共聚32
2.4.1 乙丙共聚32
2.4.2 丙烯/α-烯烃共聚35
2.4.3 聚丙烯釜内增韧36
2.5聚丙烯应用的发展38
2.5.1 高结晶、高模量聚丙烯(HCPP)38
2.5.2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38
2.5.3 Catalloy技术39
2.5.4 Hivalloy技术39
2.5.5 茂金属催化剂聚丙烯(m-PP)39
第三章负载型钛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及聚合机理47
3.1负载型钛催化剂(固体)各组分47
3.1.1 氯化镁载体47
3.1.2 给电子化合物(Lewis碱)48
3.2 负载型钛催化体系的活性中心50
3.3 给电子化合物作用机理53
3.4 聚合物链增长机理59
3.5 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60
第四章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和新进展65
4.1 前言65
4.2均相Ziegler-Natta茂金属催化剂的类型66
4.2.1 双茂金属催化剂66
4.2.2 单茂金属催化剂67
4.2.3 阳离子茂金属催化剂68
4.2.4 载体茂金属催化剂68
4.2.5 甲基铝氧烷69
4.3乙烯聚合70
4.3.1 乙烯均聚70
4.3.2 乙烯/α-烯烃共聚73
4.3.3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聚合75
4.3.4 乙烯包囊聚合76
4.4丙烯聚合76
4.4.1 无规聚丙烯77
4.4.2 等规聚丙烯78
4.4.3 间规聚丙烯82
4.4.4 半等规聚丙烯83
4.4.5 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84
4.5 环烯烃聚合86
4.6 苯乙烯聚合89
4.7 单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92
4.8 阳离子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92
4.9 载体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95
4.10 工业化概况和应用前景98
第五章茂金属催化剂的一些结构问题106
5.1 前言106
5.2茂金属催化剂的聚合能力106
5.2.1 HDPE,LLDPE及EPDM106
5.2.2 丙烯及α-烯烃的立体选择聚合108
5.2.3 环烯烃聚合121
5.2.4 成环及光活性聚合124
5.2.5 苯乙烯均聚及其与乙烯共聚125
5.2.6 极性单体聚合128
5.3第四族均相Ziegler-Natta烯烃聚合活性中心的阳离子本质129
5.3.1 前言129
5.3.2 含铝催化剂129
5.3.3 单一组分无铝烯烃聚合茂金属催化剂131
5.3.4 Agostic相互作用与烯烃聚合链的生成及终止行为142
5.3.5 非茂金属(单环戊二烯及无环戊二烯)催化剂145
5.3.6 小结147
第六章烯烃共聚物结构表征与控制157
6.1共聚物结构与性能157
6.1.1 共聚物的结晶行为157
6.1.2 共聚物的力学性能158
6.1.3 共聚物的流变性能158
6.2共聚物序列结构表征159
6.2.1 烯烃共聚物13C NMR谱图的解析159
6.2.2 共聚物序列统计模型162
6.2.3 共聚物序列分布与共聚反应概率162
6.3共聚物组成分布164
6.3.1 共聚物组成分级的方法164
6.3.2 共聚物分子内组成不均匀性的测定167
6.4共聚物结构控制167
6.4.1 共单体及共单体用量168
6.4.2 共聚反应温度的影响168
6.4.3 催化体系的影响168
第七章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172
7.1 引言172
7.2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173
7.2.1 镍系聚丁二烯橡胶的概况173
7.2.2 聚合活性、分子量与聚合参数的关系174
7.2.3 镍系催化剂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175
7.2.4 聚合反应动力学中的几个问题180
7.2.5 催化活性的依时性和依温性182
7.2.6 立体定向聚合的新动向184
7.3钨、钼催化体系合成高乙烯基聚丁二烯185
7.3.1 钨催化体系186
7.3.2 钼催化体系189
7.4钛体系和反式聚双烯烃194
7.4.1 TPI的本体沉淀聚合法195
7.4.2 负载钛催化异戊二烯本体沉淀聚合动力学196
7.4.3 负载钛体系合成TPI的结构与性能196
7.5定向聚合机理的几点讨论196
7.5.1 双烯烃聚合的一般特点196
7.5.2 化学选择和区域选择197
第八章稀土催化双烯烃聚合的进展203
8.1 稀土催化双烯烃聚合概述203
8.2稀土催化剂及聚合机理204
8.2.1 稀土催化剂204
8.2.2 稀土催化双烯聚合机理的研究206
8.3 聚合工艺211
8.4稀土载体催化剂215
8.4.1 稀土无机载体催化剂215
8.4.2 聚合物载体稀土催化剂217
8.5 稀土催化双烯共聚合219
第九章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新开拓227
9.1 稀土络合催化炔烃聚合227
9.2稀土络合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229
9.2.1 环氧烷烃聚合229
9.2.2 环氧烷烃共聚合231
9.3稀土络合催化环硫烷烃开环聚合232
9.3.1 环硫丙烷聚合232
9.3.2 环硫氯丙烷聚合233
9.3.3 环硫烷烃与环氧烷烃共聚合234
9.4 稀土络合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开环共聚合235
9.5稀土络合催化丙交酯和己内酯开环聚合236
9.5.1 丙交酯聚合236
9.5.2. ε-己内酯聚合237
9.6稀土络合催化烯烃、极性单体均聚和共聚238
9.6.1 马来酸酐-环氧烷烃开环共聚238
9.6.2 烯烃低聚与共聚239
9.6.3 丙烯酸酯类聚合240
9.7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乙烯、烯烃聚合241
9.8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丙烯酸酯类聚合243
9.9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内酯类聚合244
1998《烯烃双烯烃配位聚合进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葆同等著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烯烃生产分析
- 1974 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
- 聚氯乙烯配方汇编
- 1984
-
- 聚氯乙烯-美国聚氯乙烯工业技术进展 2
- 1990 化学工业部锦西化工研究院
-
- 聚氯乙烯-美国聚氯乙烯工业技术进展及牌号
- 1989 化学工业部锦西化工研究院
-
- 聚丙烯
- 1987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发展部
-
- 单烯烃的化学与工艺学 下
- 1965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 聚丙烯
- 1965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 水泥厂工艺设计
- 1995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聚氯乙烯配方汇编
- 1984 轻工业出版社
-
- 塑料工业手册 聚烯烃
- 1999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工艺研究报告集
- 1979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高聚物的界面与粘合
- 1987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
- 单烯烃的化学与工艺学 上
- 1965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