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石油地质学的内容1

第二节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

第三节 我国古代对油气的发现和利用2

第四节 我国近代的石油工业3

第五节 世界石油资源的储产形势5

第六节 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6

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8

第一节 石油8

第二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8

二、石油的化合物类型及特征11

三、石油的分类14

四、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6

五、石油的物理性质17

第二节 天然气20

一、天然气的概念及产出类型20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22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23

一、油田水的概念及产状25

第三节 油田水25

二、油田水的来源及形成26

三、油田水的矿化度及化学组成27

四、油田水的类型28

第四节 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30

一、同位素的概念及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机理30

二、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比值符号和标准31

三、油、气中的碳同位素组成32

四、油、气中的氢同位素组成33

一、概述35

二、常见油气显示的类型35

第一节 地表常见的油气显示35

第三章 油气显示35

第二节 油矿物——固体含油显示37

一、概述37

二、常见油矿物的特征39

三、油矿物的研究和鉴定40

第三节 油气显示的形成和评价41

一、地表油气显示的形成41

二、油气显示的评价42

一、储集层概述44

二、储集层的孔隙性44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44

第四章 储集层和盖层44

三、储集层的渗透性45

四、储集层的孔隙结构47

第二节 储集层类型49

一、概述49

二、碎屑岩储集层49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56

第三节 盖层62

一、盖层的概念62

二、盖层的封闭机制63

第五章 圈闭和油气藏65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概述65

一、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65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66

三、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67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68

一、背斜油气藏68

二、断层油气藏73

三、裂缝性背斜油气藏77

四、刺穿油气藏79

一、岩性油气藏81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81

二、不整合油气藏89

三、礁型油气藏94

第四节 水动力(或流体)油气藏98

一、流体圈闭的形成机制98

二、水动力油气藏的基本类型101

第五节 复合油气藏104

一、复合油气藏的基本概念104

二、复合油气藏的基本类型105

第六节 圈闭和油气藏小结107

第一节 石油成因概述109

第六章 石油的成因与生油岩109

第二节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111

一、有机起源的证据111

二、生油的原始物质112

三、沉积有机质的形成114

四、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和丰度115

五、沉积有机质中的干酪根117

六、促使有机质演化成油的因素122

七、有机质成岩演化与油气生成的阶段性129

八、石油生成的地质环境133

九、关于煤型气135

一、概述140

第三节 生油岩140

二、有机质的数量141

三、有机质的类型143

四、有机质的成熟度147

第四节 石油的地球化学对比155

一、对比的意义155

二、常用的对比参数155

三、对比参数的选取161

一、概述162

二、无机成因的论据162

第五节 近代的无机生油学说162

四、对比结果的解释162

三、按无机学说的石油生成163

四、对于无机学说的简要评述164

第七章 石油的运移166

第一节 运移作用概述166

第二节 初次运移167

一、引起初次运移的因素168

二、石油初次运移的相态172

三、与初次运移有关的若干问题179

第三节 二次运移182

一、二次运移的阻力182

二、二次运移的驱动力183

三、与二次运移有关的若干问题185

第八章 油气藏的形成189

第一节 油气聚集189

一、单一圈闭的油气聚集189

二、系列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差异聚集)195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195

一、充足的油气源195

二、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197

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202

一、根据生油层的主生油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203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的时间203

二、根据区域倾斜发生的时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204

三、根据圈闭形成的时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204

四、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间205

五、根据圈闭容量确定天然气藏形成的时间205

六、利用成岩过程的岩石和矿物学资料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206

第四节 油气藏破坏和油气再分布206

一、概述206

二、引起圈闭破坏和油气再分布的地质作用207

三、油气藏中石油的变化208

三、盆地演化的主要特征215

二、决定盆地中油气丰度的基本因素215

第九章 含油气盆地215

一、含油气盆地的概念215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215

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的分类216

一、概述216

二、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217

三、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217

四、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218

五、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221

一、盆地类型与油气聚集225

第三节 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225

二、油气聚集带226

三、油气田232

第十章 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239

第一节 有关油气生成问题239

一、油气生成与盆地的关系239

二、油气生成与温度和深度的关系239

三、二次生油(Second crop Of oil)及其意义241

第二节 有关油气运移和聚集问题241

一、初次运移的方向241

三、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性242

二、断层对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242

四、蒸发岩的意义244

五、三角洲、冲积扇、水下扇和深海扇等砂岩体中的油气247

六、枢纽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248

第三节 有关油气分布问题249

一、油气在时间上的分布249

二、油气在空间上分布250

三、油气藏的埋藏深度251

四、天然气分布的广泛性253

主要参考文献253

实验一、原油宏观特征的观察和测定257

附:石油地质学实习及实验指导书257

说明257

实验二、石油沥青矿物和含油岩石的鉴定261

实习三、储集岩孔隙特征的对比观察及碎屑岩储集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265

实习四、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267

实习五、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271

实习六、生油(气)岩的综合评价273

实习七、TTI值的计算和应用276

实习八、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大作业)279

1986《石油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潘钟祥主编 1986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石油数学地质(1998 PDF版)
石油数学地质
1998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 上册(1975年07月北京第1版 PDF版)
石油地质学 上册
1975年07月北京第1版 地质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基础( PDF版)
石油地质学基础
石油地质学(1973 PDF版)
石油地质学
1973 台湾油矿探勘总处
石油构造地质学(1989 PDF版)
石油构造地质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勘探地下地质学(1989 PDF版)
石油勘探地下地质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进展(1988 PDF版)
石油地质学进展
1988 北京:地质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进展(1981 PDF版)
石油地质学进展
198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开发地质学(1982 PDF版)
石油开发地质学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1981 PDF版)
石油地质学
198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1974 PDF版)
石油地质学
1974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石油地质学(1989 PDF版)
石油地质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1986 PDF版)
石油地质学
1986 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石油地质学(1983 PDF版)
中国石油地质学
1983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导论(1984 PDF版)
石油地质学导论
198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