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地震学 能源勘探的工具》求取 ⇩

序言3

第1章 绪论3

目录3

第2章 基本物理原理——弹性固体中的波7

2.1 关于波的一般性讨论7

2.2 波前与射线9

2.3 两种不同介质分界面对波传播之影响10

2.4 弹性波11

2.5 利用类比进行推广14

2.6 分界面上不同波之间的能量分配17

2.7 非完全弹性介质——地震波的衰减20

2.8 界面波(Boundary wave)22

2.9 近地表地层内封闭能量形成的面波——乐甫(Love)波24

2.10 近地表地层内封闭能量形成的面波(伪瑞雷波)28

附录2A 佐普瑞兹(Zoeppritz)方程31

2.11 总结31

附录2B 球面对称纵波33

第3章 震源与接收器35

3.1 弹性能量源的一般类型35

3.2 方向性37

3.3 地面震源39

3.4 海上震源43

3.5 对分布于地面面积上的驱动力的大地响应46

3.6 震源组合的利用48

3.7 接收器的类型50

3.8 做为地面入射纵波和横波响应的垂直检波器运动53

3.9 检波器组合的利用54

3.10 二维组合57

3.11 总结58

附录3A 气垫振动器简化分析59

附录3B 连续震源(Vibroseis)系统60

第4章 波列描述与反射过程特征78

4.1 时间域与频率域概念78

4.2 采样考虑81

4.3 傅里叶积分——连续频率分布82

4.4 脉冲概念——或δ函数83

4.5 根据测井记录特征制作合成地震记录85

4.6 反射过程特性91

4.7 总结与结论96

附录4A 利用复速度的合成记录96

第5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102

5.1 引言102

5.2 现代线性地震反射方法104

5.3 二维共深度点多次覆盖方法106

5.4 辅助地震信息的观测109

5.5 总结与结论110

第6章 地震数据处理112

6.1 引言112

6.2 采样方法(多路传输)112

6.3 解编方法116

6.4 测线说明与重排116

6.5 近地表延迟时间校正与炮检距几何效应校正117

6.6 动校正及其对地震原始记录的影响120

6.7 切除及记录道能量观测与叠加121

6.8 扩展或增益控制122

6.9 需要的或合意的增益变化124

6.10 滤波与反褶积概要124

6.11 连续震源记录的反褶积方法129

6.12 递归滤波与时变滤波131

6.13 同态反褶积133

6.14 地震剖面二维滤波135

6.15 总结与结论138

附录6A 自适应滤波139

第7章 辅助信息的计算与测定144

7.1 引言144

7.2 平均速度与层速度的观测144

7.3 孔隙流体对岩石速度的影响153

7.4 地震波在岩石内的衰减156

7.5 相似性、相关性或相似系数的计算159

7.6 总结与结论163

附录7A 极大熵谱分析164

第8章 分辨率与绕射168

8.1 引言168

8.3 地震垂直分辨率169

8.2 地震分辨率169

8.4 垂直分辨率与随机干扰177

8.5 垂直分辨率与穿透深度178

8.6 垂直分辨率与近地表速度层特性180

8.7 反射不连续性产生的散射与绕射184

8.8 横向分辨率189

8.9 总结与结论193

第9章 偏移——反射与绕射的正确归位195

9.1 引言195

9.2 早期的偏移方法195

9.3 波阵面偏移方法197

9.4 绕射扫描偏移(Kirchhoff求和法)200

9.5 基于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方法203

9.6 三维偏移及声学全息207

9.7 总结与结论211

附录9A 在给定速度深度函数情形下的绕射曲线计算212

第10章 近地表校正216

10.1 引言216

10.2 利用爆炸井的简单方法216

10.3 震源与接收点位于地面(共深度点方法)218

10.4 高级叠代统计方法226

10.5 利用面波观测的风化层测定228

10.6 把近地表层做为广义滤波器的处理231

10.7 总结与结论233

附录10A 利用sinx/x方法对地震记录道进行内插234

第11章 解释问题236

11.1 引言236

11.2 构造解释——早期阶段236

11.3 构造解释——高级阶段的处理237

11.4 构造解释技巧240

11.5 计算机模拟——一维模拟及其实现244

11.6 二维模拟——射线路程方法246

11.7 地层圈闭勘测——传输函数的用途251

11.8 地层圈闭勘测——一般方法论252

11.9 二维模型在复杂速度问题中的用途256

11.10 统计方法在地层圈闭测定中的应用257

11.11 总结与结论262

附录11A 超压带深度的勘测263

第12章 正在酝酿之中的新工具266

12.1 引言266

12.2 利用横波提供补充资料266

12.3 利用高频提高分辨能力272

12.4 三维地震资料278

12.5 有限差分模型——深入理解地震反射过程279

12.6 新的或正在发展的显示方法和解释方法284

1983《反射地震学 能源勘探的工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沃特斯(K.H.Waters)著;许云,吴荣祥译 1983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1980 PDF版)
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
1980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磁带地震勘探(1972 PDF版)
磁带地震勘探
1972
地震探勘讲义( PDF版)
地震探勘讲义
北京地质学院
地震反射解释(1979 PDF版)
地震反射解释
197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工程地震勘探原理(1987 PDF版)
工程地震勘探原理
1987 北京:地震出版社
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1989 PDF版)
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1985 PDF版)
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
198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资料解释(1963 PDF版)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1963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地震勘探基础(1987 PDF版)
地震勘探基础
198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槽波地震勘探(1994 PDF版)
槽波地震勘探
1994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野外地震勘探(1992 PDF版)
野外地震勘探
199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地震勘探(1989 PDF版)
地震勘探
1989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地震勘探导论(1990 PDF版)
地震勘探导论
1990 北京:地质出版社
石油地震勘探(1987 PDF版)
石油地震勘探
198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地震层状构造理论及其应用(1981 PDF版)
地震层状构造理论及其应用
198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