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勘探》求取 ⇩

第一章地震波的理论基础5

1—1弹性理论概述5

一、弹性介质的概念5

二、应力和应变5

三、弹性参数9

四、波动方程12

1—2纵波和横波的形成及其在无限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传播15

一、纵波15

二、横波19

第二章地震波的传播22

2—1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22

一、惠更斯——菲涅尔原理22

二、费马原理23

三、互换原理24

四、叠加原理24

2—2地震波的描述25

一、振动图形和波剖面25

二、时间场和等时面27

三、视速度定理28

2—3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波的形成29

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29

二、在弹性分界面上波的转换31

三、在弹性分界面上波的能量分配31

四、球面波的反射和透射39

五、折射波的形成及其传播40

2—4面波的形成及其传播42

一、瑞利波43

二、勒夫波48

2—5地震波的干扰、极化、绕射和衰减50

一、地震波的干涉50

二、地震波的极化51

三、地震波的绕射51

四、地震波的衰减52

第三章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57

3—1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及岩石的一般波速特征57

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57

二、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一般波速特征58

3—2速度界面和岩土对地震波的吸收61

一、速度界面和地质界面61

二、岩土对地震波的吸收63

3—3浅层地震地质条件63

一、表面疏松层的特性63

二、潜水面特性64

三、表层的不均匀性64

第四章折射波法65

4—1折射波时距方程及理论时距曲线65

一、直达波时距方程和理论时距曲线65

二、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方程和理论时距曲线66

三、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方程和理论时距曲线68

四、层状介质中的隐伏层71

五、层状介质中的局部低速体76

六、凹形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方程和理论时距曲线77

七、直立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80

八、绕射波时距方程和理论时距曲线81

九、变速层的折射波(潜射波)时距方程和理论时距曲线82

十、折射波振幅特性的应用84

4—2折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85

一、测线的设计和道间距、激发点的选择85

二、观测系统的选择91

三、激发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93

四、地震波速度的测定98

4—3折射波资料的整理和解释100

一、资料整理初步100

二、交点法求速度和截距时间法求界面103

三、延迟时间法求界面104

四、差数时距曲线法求速度和t0法求界面107

五、时间场法绘制界面108

六、共轭点法求界面109

七、潜射波时距曲线的解释111

八、非纵测线时距曲线的解释114

第五章反射波法116

5—1反射波时距方程及其理论时距曲线116

一、水平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正常时差的概念116

二、倾斜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倾角时差的概念118

三、多层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120

四、复杂情况的反射波时距曲线122

五、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123

5—2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125

一、测线的布置原则125

二、观测系统的类型125

三、多次叠加技术127

四、浅层反射波法存在的问题和取得浅层反射的若干途径130

五、井中反射剖面法137

5—3反射波法的资料解释137

一、浅层反射波的识别138

二、地震波速度的求取138

三、校正142

四、地震剖面的构制144

第六章浅层地震勘探仪器简介147

6—1浅层地震仪器的特点及其主要组成部份147

一、浅层地震勘探对仪器的要求147

二、地震仪的主要组成部份147

6—2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类型148

一、几种老式地震仪概述148

二、信号增强型地震仪150

三、Mini—Sosie时移叠加地震仪153

四、面波勘探地震仪154

五、磁带记录和磁带机158

第七章数字处理技术简介160

7—1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一般流程和预处理160

7—2频谱分析161

一、地震波的频谱分析161

二、地震波的一般频谱特性164

三、频谱定理165

7—3数字滤波166

一、滤波器的一般特性167

二、褶积滤波167

三、反褶积滤波170

四、时变滤波171

五、波数滤波172

7—4相关分析172

一、相关系数与相关函数173

二、自相关、互相关与多道相关174

三、相关分析的应用176

7—5速度分析176

一、速度谱的原理176

二、叠加速度谱177

三、相关速度谱179

四、速度谱的应用180

7—6校正和叠加181

一、校正处理181

二、叠加处理183

7—7折射波数字解释初步187

一、常规解释法187

二、数值拟合和最优化选择法187

第八章纵、横波及面波在工程勘察中的特殊应用190

8—1测定动弹模的基本原理190

一、波速与动弹模之间的关系190

二、动弹模和静弹模之间的关系191

8—2测量方法193

一、横波的激发193

二、纵、横波的接收和识别195

8—3波速和弹性参数的实际应用197

一、地基振动特性的研究197

二、划分岩土的性质和围岩的工程地质分类197

三、确定隧道拱顶、边坡等工程的衬砌厚度199

四、判断砂土基底的液化199

五、评价混凝土工程的质量200

六、对爆破区非均质岩体动力特性的研究201

七、地震小区域的划分202

8—4瑞利波的应用203

一、瑞利波勘探一般原理203

二、应用204

第九章实例205

9—1 工作布置实例205

9—2 折射波法实例207

9—3 反射波法实例210

主要参考文献213

1986《浅层地震勘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仲侯,傅唯一编 1986 成都地质学院出版发行组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