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教程》
作者 | 徐国兴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66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001706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481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 光学常识1
第一节 光的本性1
第二节 光的传播3
一、光的直线传播3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7
第三节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13
一、发光强度13
二、光通量14
三、照度15
四、照度定律16
五、亮度20
第四节 光的干涉和衍射20
一、光的干涉20
二、光的衍射21
第五节 光的偏振23
第六节 光的色散26
第七节 光电效应27
第一节 透镜的种类30
第二章 透镜30
一、凸透镜31
二、凹透镜31
第二节 透镜的性能32
一、光心32
二、主光轴33
三、共轭关系33
四、焦点和焦平面34
五、主点和主面35
六、焦距、物距和像距36
第三节 透镜成像规律38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38
二、凹透镜成像规律39
三、透镜成像作图法40
四、透镜成像公式46
五、透镜成像的放大率48
第三章 镜头51
第一节 镜头的质量要求51
一、像差的种类与校正52
二、镜头的镀膜60
第二节 镜头的光学结构类型61
一、非对称式镜头62
二、对称式镜头64
三、摄远镜头65
四、折反射型镜头66
五、反摄远镜头67
六、广角镜头67
第三节 镜头的性能68
一、镜头的焦距68
八、可变焦距式镜头68
七、鱼眼镜头68
二、镜头的视角73
三、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75
四、镜头的分辨率79
第四节 景深和超焦距80
一、分散圈80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81
三、超焦距84
四、景深表86
五、景深的实用价值87
一、鱼眼镜头90
第五节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90
二、短焦距镜头95
三、标准镜头97
四、长焦距镜头98
五、变焦距镜头100
第四章 照相机105
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105
一、按胶片型号分类106
二、按用途分类108
四、按自动化程度分类110
三、按取景方式分类110
五、按镜头活动方式分类112
第二节 快门114
一、快门的性能114
二、快门的分类117
第三节 调焦机构121
一、调焦距离122
二、调焦方法123
一、同轴取景器125
第四节 取景器125
二、旁轴取景器126
第五节 输片装置129
一、电动式输片129
二、发条式输片130
三、手动式输片130
第六节 机身、暗箱与附件131
一、机身131
二、暗箱131
三、附件132
第七节 自动控制装置134
一、自动曝光135
二、自动闪光139
三、自动调焦139
四、自动卷片141
第八节 照相机的使用和保护141
一、选购检查141
二、使用要求143
三、保护常识144
第九节 照相机上常见的英文缩写标志145
第五章 感光片150
第一节 黑白感光片151
一、发展概况151
二、基本构造153
三、照相性能160
四、主要性能的综合比较176
五、国外黑白感光片介绍177
第二节 彩色感光片178
一、发展概况179
二、成色的原理与方法180
三、多层结构185
四、校正染料的有害吸收191
五、照相性能与色彩平衡194
六、色温的平衡与转换194
七、国外彩色感光片介绍197
第三节 感光片的使用和保存204
一、选用原则205
二、注意事项205
一、曝光量的概念209
第一节 曝光理论综述209
第六章 曝光控制209
二、等量曝光和曝光调定210
三、倒易律和倒易律失效212
四、EV值215
五、曝光效果比较216
第二节 影响曝光的因素218
一、感光片的感光度219
二、光源的强度219
三、景物的亮度221
第三节 曝光参考标准223
四、滤光镜的阻光作用223
一、户外自然光曝光标准224
二、室内自然光曝光标准224
三、室内灯光曝光标准225
四、阶梯曝光法227
第四节 特殊的曝光要求227
一、拍摄动体和追随摄影227
二、夜景摄影232
三、极近距离摄影235
五、雾霭和雪景摄影238
四、高反差景物摄影238
第五节 测光表及其使用239
一、测光表的种类239
二、光电元件的变革240
三、测光表制造和校订的依据241
四、测光表的使用242
第七章 滤光镜248
第一节 滤光镜的工作原理248
二、滤光的规律249
一、光与色249
三、滤光镜的因数250
第二节 滤光镜在黑白摄影中的用途255
一、压暗蓝天影调257
二、调节空气透视259
三、突出主体261
四、渲染气氛263
五、表现质感263
六、消除颜色263
一、转换滤光镜264
第三节 彩色摄影滤光镜及其应用264
二、平衡滤光镜265
三、色彩补偿滤光镜270
第四节 黑白及彩色摄影通用的滤光镜273
一、偏光镜273
二、中性灰密度镜275
三、紫外线滤光镜277
一、漫射镜278
二、雾镜278
第五节 特别效果滤光镜278
三、中心清晰滤光镜279
四、分像镜279
五、多影镜280
六、光芒镜280
七、半色镜281
八、双色镜281
九、衍射镜282
十、动感镜282
二、维护方法283
一、质量要求283
第六节 滤光镜的质量要求与维护283
第八章 电子闪光灯286
第一节 闪光摄影的发展概况286
第二节 电子闪光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90
一、内部结构290
二、工作原理295
第三节 电子闪光灯的发光性质与曝光控制295
一、发光性质295
二、曝光控制299
第四节 电子闪光灯的种类及功能303
一、种类303
二、附件307
三、功能309
四、发展趋势311
第五节 电子闪光灯的用光技巧311
一、用作主要光源312
二、用作辅助光源320
四、模拟闪光325
第六节 使用电子闪光灯注意事项325
三、B门闪光325
一、检查供电情况326
二、调节曝光量326
三、定期检修326
四、使用频率不宜过高327
五、排除“红眼效应”327
第一节 显影329
一、显影理论329
第九章 黑白胶片的冲洗处理329
二、显影液的组成331
三、显影液的配制336
四、显影方法338
五、影响显影效果的因素341
六、显影液配方346
第二节 停显355
一、停显的目的355
二、停显液的成分355
第三节 定影356
一、定影液的组成356
三、停显液配方356
二、定影液配方358
三、定影液效力的检测359
第四节 水洗360
一、水洗的目的360
二、水洗的方法360
三、水洗的检查360
一、晾干361
二、烤干361
第五节 干燥361
第六节 冲洗常见故障分析362
一、显影故障362
二、定影故障362
第、七节 负片的鉴别和保存363
一、负片的鉴别363
二、负片的补救加工365
三、负片的使用和保存369
第十章 彩色胶片的冲洗处理373
第一节 药品的性能与作用373
一、组成彩色显影液的药品373
二、组成漂白液的药品379
三、组成定影液的药品381
四、组成稳定液的药品381
第二节 彩色负片的冲洗381
一、冲洗程序概述382
二、彩色负片常用冲洗工艺及配方385
三、在冲洗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393
第三节 彩色反转片的冲洗394
一、冲洗程序概述394
二、彩色反转片常用冲洗工艺及配方396
三、从透明正片直观判断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401
第四节 彩色正片的冲洗402
一、申光彩色正片的冲洗403
二、柯达彩色正片的冲洗404
三、伊斯曼彩色正片的冲洗404
第五节 过期彩色胶片的冲洗407
一、过期彩色Ⅱ型负片的冲洗407
二、过期彩色反转片的冲洗408
第十一章 黑白照片的制作410
一、印相框与印相机411
第一节 印相411
二、必备用具412
三、接触晒相法413
四、印相操作程序414
第二节 放大419
一、放大机的种类和特点420
二、放大机的结构423
三、放大操作程序427
四、调节反差的方法433
五、放大的加工技巧436
六、照片的调色与染色444
第三节 相纸448
一、构造和类型449
二、反差和纸性450
三、色调和色泽452
四、纸面和光泽453
第十二章 彩色照片的制作455
第一节 基本的设备条件455
一、暗室要绝对安全455
二、彩色放大机456
三、滤色片457
四、彩色印相机458
五、电压稳定器459
六、计时定时器459
七、显影深箱459
第二节 照片偏色的原因459
一、感光材料本身的影响460
三、光源色温的影响462
四、冲洗条件的影响462
二、拍摄曝光的影响462
第三节 制作彩色照片的两种方法463
一、加色法463
二、减色法466
第四节 偏色的鉴别与判断476
一、鉴别偏色的条件476
二、识辨偏色的方法477
三、判断偏色的程度479
第五节 彩色相纸480
一、彩色相纸的结构480
二、彩色相纸的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481
三、彩色相纸的冲洗工艺和配方482
第六节 彩色反转片的印放486
一、柯达彩色反转相纸486
二、校色方法487
三、冲洗工艺和自配方489
四、依尔福西巴克罗姆A型彩色反转相纸491
第七节 彩色照片常见弊病及其原因493
第八节 彩色扩印494
一、扩印机的结构494
二、扩印机的工作原理495
三、主体失效与主色失效496
四、密度键与校色键的功用497
附录一:英汉对照摄影常用名词汇编501
附录二:国外照相机和摄影镜头英文名称与译名对照表545
附录三:照度和亮度单位换算表550
附录四:长度单位换算表551
附录五:摄氏、华氏温度换算表552
附录六:三角函数表554
附录七:常用对数表563
1993《摄影技术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国兴著 199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摄影技艺教程 第3版
- 199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广告摄影技术教程
- 1995
-
- 摄影的技术
- 时代公司
-
- 电影特技摄影技术
- 1982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 广告摄影技术教程
- 1995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
- 基础摄影教程
- 1993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
- 摄影技术
- 1987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高等摄影教程
- 1992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 摄影技术
- 198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电影摄影机技术
- 1982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 电影摄影技术
- 1982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 摄影技术与艺术
- 1996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新闻摄影教程
-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