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职能概论》
作者 | 顾宝孚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76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350034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0095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篇总论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经济职能的必然性及其内容和依据的基本原则1
第一节 国家具有经济职能的必然性1
一 国家经济职能的概念1
二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具有经济职能的必然性2
三组织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长期的基本职能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性质和特点8
一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性质8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特点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范围和内容14
一 国家经济职能的发展过程14
二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范围和内容17
一按照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采用间接控制为主,调节经济运行22
第四节 国家经济职能依据的基本原则22
二 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23
三 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23
四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25
第二章 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体制27
第一节 确立政府机构管理经济体制的客观依据27
一 政府机构管理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内容27
二 建立政府机构管理经济体制的客观依据29
三衡量合理的政府机构管理经济体制的标准30
第二节 不同国家的政府机构管理经济体制的模式32
一 经济体制模式的内容32
二 苏联东欧国家机构管理经济体制的模式34
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机构管理经济体制39
第三节 我国国家管理经济体制的改革43
一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建立和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48
二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病及产生的根源51
三我国政府机构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53
第三章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其组织机构57
第一节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性质和特点57
一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性质57
二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特点59
二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原则63
第二节 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原则64
一西方国家的行政组织理论64
第三节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75
一 我国经济管理机构的变迁和改革的必要性75
二 我国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模式76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性质及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82
第四章 确立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82
二确立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87
第二节 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92
一 政企职责分开及其分开的客观依据93
二正确划分国家与企业的具体职责94
第三节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97
第五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102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根本原则102
第二节 党对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领导内容和方式105
一 党对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领导内容105
二党对政府机构经济管理的领导方式和途径107
第三节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10
一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的一个主要弊端110
二 党政分开是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113
三各级党委要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118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0
四 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责任制为厂长(经理)负责制120
第二篇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基本职能127
第六章 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127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政策的含义和性质127
一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含义127
二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性质、特点、130
三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重大主义133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和原则133
一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133
二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指导原则135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政策的模式选择137
第四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政策的主要构成和制订的主要方法140
二 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主要方法143
一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主要构成143
三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的几点要求144
第七章 制订自然资源开发方案147
第一节 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必要性147
一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147
二 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49
三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必要性150
第二节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则及其类型的选择152
一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原则152
二资源开发利用类型的选择155
第三节 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实施158
一 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考察,摸清现状,搜集、整理资料,建立自然资源信息库,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创造前提159
二 对自然资源开发进行规划161
三 制订自然资源保护规划164
四 统筹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工作165
五 制订和实施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166
六对自然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监督167
第八章 制订技术开发方案169
第一节 对技术开发的管理与规划是国家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69
一 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169
二 技术开发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性环节171
三对技术开发进行规划和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174
第二节 技术开发类型的选择175
第三节 技术开发方案的制订与实施179
一 社会主义国家制订技术开发方案的性质和特点179
二 制订技术开发方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81
三 技术开发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关系183
一智力开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85
第九章 制订智力开发方案185
第一节 制订智力开发方案的重要意义185
二制订智力开发方案是政府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189
第二节 智力开发方案的制订191
一 制订智力开发方案的基础191
二 智力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192
三制订智力开发方案的原则194
第三节 智力开发方案的实施199
一 观念更新,是实施智力开发方案的首要条件199
二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前提200
三智力开发方案实施的法律保证201
第十章 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203
第一节 横向经济联系及其协调职能的客观必然性203
一 横向经济联系的内含和形式203
二 协调横向联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205
三 协调横向联系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206
四协调横向联系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206
第二节 政府机构协调职能的内容和特点208
一 协调职能的内容208
二政府机构协调职能的特点215
第三节 政府机构协调职能的实施和方法217
一 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坚持总供需平衡217
二 调节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218
三 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218
四协商的方法219
第十一章 部署重点工程220
第一节 重点工程及国家决策、部署的必要性220
一 工程和重点工程的含义220
二 重点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23
三国家决策、部署重点工程的必要性225
第二节 决策、部署重点工程的基本原则227
一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工程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使其与国力相适应227
二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231
三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加速全国经济布局、经济结构合理化的要求,选择和部署重点工程233
二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234
第三节 加强领导和管理,确保重点工程建设234
一 控制基本建设总规模,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234
三 继续搞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招标承包、投资包干责任制235
四对重点工程投资实行“拨改贷”,加强资金的管理236
第十二章 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238
第一节 国家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的必要性238
一 经济信息及其基本属性238
二国家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的必要性240
第二节 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的特点和基本要求244
一 经济信息运行的流程244
二 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的特点247
三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的基本要求248
第三节 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的实施252
一 建立和健全全国经济信息网络系统252
二 加强信息流通制度化、规范化253
三 改善信息处理和传递手段253
四 提高信息工作者的业务素质254
五开拓信息市场,开展信息咨询255
第十三章 掌握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256
第一节 经济杠杆与宏观控制调节256
二掌握和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的必要性258
第二节 经济杠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261
一 价格杠杆261
二 税收杠杆264
三信贷杠杆266
第三节 运用经济杠杆的条件和原则270
一 建立和健全运用经济杠杆的微观基础和经济条件270
二运用经济杠杆的原则273
第一节 用经济法规管理经济的客观必然性277
一经济法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277
第十四章 制订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277
二经济立法是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所必需279
第二节 经济立法的原则和体系282
一 经济立法的含义和性质282
二 经济立法的原则283
三经济法的体系288
第三节 加强经济司法,监督执行经济法规290
第十五章 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295
第一节 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必要性、原则和形式295
一 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必要性和特点295
二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原则和形式297
第二节 国际价值规律301
一 什么是国际价值规律?302
二 “比较成本说”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特殊形式303
三国际价值规律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作用305
第三节 出生产体系307
一 出口生产体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307
二 出口生产体系的基本模式与构成要素308
三建立出口生产体系的目标和原则309
第四节 积极引进适用先进技术311
第五节 对外贸易的战略型式和体制改革315
一 对外贸易的战略型式315
二 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316
三宏观控制机能的转换和外汇收支平衡318
第一节 干部在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中的作用321
一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321
第十六章 干部的培训和管理321
二 干部队伍建设在现代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24
三造就一支宏大的管理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326
第二节 干部的素质及其管理的基本原则328
一 干部和干部素质328
二 干部管理的基本原则332
三现行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335
第三节 干部的培训338
第一节 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43
第十七章 充分发挥城市组织经济的中心作用343
一 城市及其形成发展过程343
第三篇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343
二现代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45
第二节 充分发挥城市组织经济的作用346
一 城市经济运动规律和功能346
二正确发挥城市作为中观经济的作用350
第三节 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354
一 经济区的概念及特点354
二 经济区必须以大城市为中心并全面开放355
三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的措施356
第一节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原则361
一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目标361
第十八章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361
二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原则363
第二节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365
一 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理365
二 引导和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改组和联合、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现代化368
三 指导和促进物资和商品的合理流通370
四 搞好文教、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和各种服务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371
五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当地的条件,做好中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72
一 深入进行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373
二适当扩大城市管理经济的权力373
第三节 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实施办法373
三 确立城市政府为基层和企业服务的观点374
四 建立服务型的宏观管理体系375
五 改进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376
一 经济杠杆及其功能526
1988《国家经济职能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顾宝孚主编 1988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经济概论
- 1991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 国际经济概论
- 1936
-
-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
- 1986
-
-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
- 1986
-
- 国际经济概论
- 民国76.10 世华经济出版社
-
- 国土经济概论
- 198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职工教育经济概论
- 198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家庭消费经济概论
- 1989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职能
- 1998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 职业技能鉴定概论
- 1995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国际经济概论
-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国际经济概论
- 1997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透视政府经济职能
- 199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中国经济法概论
-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