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4卷 魏晋南北朝》
作者 | 白钢主编;黄惠贤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19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1002305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9610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政治概貌及其主要变化1
一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概貌1
二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变化1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1
一 中央职官体系的双轨制21
二 地方政权的军事化24
三 以世兵制为主导的军制25
四 以九品中正制为核心的选官制26
第二章 皇帝制度29
第一节 皇帝29
一 皇帝29
二 皇族43
三 宫官与后官49
四 外戚与宦官53
第二节 东宫制58
一 皇位继承与皇太子58
二 东宫组织65
第三节 十六国时期的胡汉分治制72
一 大单于与皇位继承人72
二 胡汉双轨分治制和军民分治76
第三章 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81
第一节 丞相、相国、三公、八公81
第二节 中书监、令88
一 主要职官及其权限88
二 中书省的变化及其特点90
一 主要职官及其权限99
第三节 门下侍中99
二 门下省的变化及其特点103
第四节 集书省113
一 集书省始末113
二 主要职官及其职掌118
第五节 决策形式的演变与特点120
第四章 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128
第一节 尚书省(台)128
一 主要官员及其职掌128
二 尚书台(省)地位之变化141
一 列曹尚书的设置及其变化144
第二节 列曹尚书和曹郎144
二 列曹尚书的职掌147
三 列曹尚书郎159
四 尚书郎地位的变化165
第三节 列卿168
一 列卿的设置及其变化168
二 列卿的职掌(附谒者台)171
二 由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蜕化成为至高无上的军事独裁者186
一 从大司农到度支尚书199
第四节 财政管理制度199
二 度支系统及其职掌200
三 财政收支的管理制度203
第五节秘书省(附著作省)207
一 秘书省的建立和变化207
二 秘书省的主要官员及其职掌209
三 著作省213
第六节 北魏前期的政治体制216
一 北魏前期政治区划和管理制度概述217
二 八部大人、大夫、宗师和诸部护军219
三 内行官、领民酋长及汉人官僚在北魏前期职官中的地位………………………………………(225 )第五章 地方行政体制233
第一节 州233
一 州牧、刺史、总管235
二 都督和都督区238
三 州刺史僚佐243
四 大中正、州都244
第二节 郡国(含侨州、郡、县)246
一 王国内史和相249
二 郡太守、郡守250
三 都尉、郡佐、郡中正252
第三节 县254
一 令长、丞、尉255
二 侯国相、丞、尉256
第四节 乡官和户籍管理制度258
一 乡里制度258
二 宗主督护制和党闾里邻制260
第五节 民族地区的行政体制263
第六节 都护、镇戍、行台尚书266
一 都护266
二 镇、戍266
三 行台尚书268
第六章 监察制度272
第一节 专职监察机构(御史台)及其官吏272
第二节 兼职监察官员283
一 散骑诸官283
二 司隶校尉287
三 尚书省左职官员289
第三节 特任监察官吏293
一 校事、刺奸和监国谒者293
二 行事和典签300
三 北魏前期的候官302
第七章 司法制度304
第一节 法律形式与刑罚304
一 法典编纂频繁304
二 罪名和刑名的制定308
三 “八议”和“官当”311
四 律令诸形式和“刑当其罪”313
第二节 审判制度316
一 廷尉(大理)职官316
二 三公曹、都官尚书319
三 北魏前期三都大官折狱321
四 地方司法及官佐、职掌323
第一节 军事机构、官员及其职能330
第八章 军事制度330
一 中央军——“内军”和“外军”331
二 “州郡兵”(地方武装)344
第二节 军队士兵的来源和性质352
一 士家制度353
二 部落兵制及其变化356
三 募兵制、征兵制、谪兵制以及“乞活军”359
第三节 私兵部曲官府化的几种形式和武官制度365
一 私兵部曲官府化的几种形式365
二 武官制度368
第九章 人事管理制度372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和作用372
一 曹魏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建立372
二 九品中正制的变化374
三 九品中正制作用的衰竭376
四 十六国北魏前期,九品中正在选举制中的附庸地位378
五 北魏孝文帝重定士族,北朝后期中正地位的低落381
一 学校教育体制383
第二节 教育体制和仕途383
二 入仕的各种途径393
第三节 官员任用体制406
一 任用类别406
二 官员任期413
三 品、阶、班416
四 加官、散官、勋官、清浊官420
五 封爵制429
六 官俸制及其变化438
一 任用的限制447
第四节 官员的考核及其他447
二 衣冠服饰451
三 考课及官员的迁转、升降、赏罚457
四 休假和致仕470
五 赙赠、谥法478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483
第一节 早期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483
一 世袭王权取代各部落大人民主推举的联盟首领484
三 建立稳定的军事、政治中心设置贵族官僚机构来取代元老议事制486
四 用带有严酷军令性质的法令,取代传统的习惯法489
第二节 吐谷浑490
一 从建牙立帐到筑城定都491
二 从地方性政权到独立汗国的职官制度492
三 军事制度方面的变革494
四 财政和法律制度495
第三节 柔然和柔然汗国496
一 柔然汗国最高统治者和机构497
二 地方统治机构和官员498
三 汉文化的影响和柔然汗国瓦解499
一 前仇池国时期501
第四节 氐杨仇池国501
二 后仇池国时期504
第五节 高昌王国508
一 麴氏高昌王的世系、年号和王廷职官系列509
二 地方制度和地方官511
三 军事制度和军事实力512
结语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514
一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514
二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518
1996《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4卷 魏晋南北朝》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钢主编;黄惠贤著 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百卷本 中国全史 第7卷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魏晋南北朝 政治制度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 人民出版社
-
-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 1994年01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法制通史 第3卷 魏晋南北朝
-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中国社会通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陕西通史 4 魏晋南北朝卷
- 1997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魏晋南北朝史
- 1980 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
-
-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 1971 台湾商务印书馆
-
- 中华史画卷 魏晋南北朝卷
- 1996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
- 山东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 199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魏晋南北朝兵户制度研究
- 1988 成都:巴蜀书社
-
- 中华文明史 第4卷 魏晋南北朝
- 1992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 中国政治思想史 隋唐宋元明清卷
-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