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研究》求取 ⇩

上篇 总论1

第一节 脉诊的起源1

第二节 脉学的形成和发展2

一、《内经》奠定了脉学基础2

(一)《灵枢经》2

(二)《素问》4

二、《难经》赋予“三部九候”以新内容9

三、张仲景开病、脉、证并治的先河12

四、《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15

第三节 脉学的普及与提高18

一、《脉诀》是第一部歌括形式的脉书18

二、《脉诀刊误》是第一部脉学批判专籍19

三、《濒湖脉学》集前人脉学研究之大成20

四、“脉贵有神”说21

五、气口、人迎脉说22

六、切脉方法的精益求精23

第四节 脉象图形化的尝试23

中篇 脉象图方法25

第一章 脉象图的基本知识25

第一节 脉搏、脉象与脉象图25

一、脉波传导与脉象图25

二、动脉血流与脉象图26

第二节 脉象图机的工作原理26

一、气导微压传感器26

二、液态换能传感器26

三、应变片换能传感器26

四、气压血流电阻传感器27

第三节 脉象图检查方法29

一、测脉图前准备工作29

(一)脉象图申请单与报告单29

(二)测图前对患者的准备29

二、脉图描记方法30

(一)置放探头(传感器)30

(二)脉象仪的调节和使用30

(三)影响描图效果的因素32

第二章 脉象图分析33

第一节 脉象图的定义33

第二节 脉象图的波组33

第三节 脉象图各项指标测量与分析34

一、脉波频率的测量35

二、波段常用指标的测量35

第四节 脉象图中的胃、神、根与诊断标准40

一、脉象图中的胃、神、根是中医判定平人正常脉象的三个基本条件40

(一)胃气脉象图特征40

(二)神态脉象图特征41

(三)根基脉象图特征43

二、诊断标准43

(一)正常脉象图43

(二)异常脉象图44

(三)大致正常脉象图44

下篇 脉象各论45

第一章 正常人脉象45

第一节 历代文献关于正常人脉象的记述45

第二节 近代对正常人脉象分布的研究45

第三节 不同年龄脉象变化46

第四节 不同性别的脉象差异46

第五节 不同体质脉象差异47

第六节 不同季节、时辰的脉象变化47

第七节 正常人常见脉象图47

第八节 正常脉52

附:缓脉、长脉52

一、历代文献关于正常脉的记述52

二、正常脉的现代定义53

三、指诊脉象特征53

四、脉象图特征53

附:缓脉54

一、历代文献对缓脉的记述54

二、缓脉的定义54

长脉54

一、历代文献对长脉的记述54

二、长脉的定义55

第二章 脉律失常56

第一节 数脉56

一、历代文献对数脉的记述56

二、数脉至数的现代定义57

三、脉图特征57

四、相似脉的鉴别59

五、数脉的生成因素59

六、数脉临床60

七、数脉实用价值60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60

第二节 疾脉61

一、历代文献对疾脉的记述61

二、疾脉的现代定义61

三、指诊脉象特征61

四、脉图特征61

五、相似脉鉴别62

六、形成疾脉的病因63

七、疾脉临床63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63

九、实用价值63

第三节 迟脉63

一、历代文献对迟脉的记述63

二、迟脉的现代定义64

三、指诊脉象特征64

四、脉图特征64

五、相似脉鉴别66

六、迟脉形成的因素与机理66

七、迟脉主病与处理要点66

八、实用价值与预后67

九、常见并脉与主病67

第四节 结脉67

附:类结脉、促脉67

一、历代文献对结脉的描述67

二、结脉象的概念68

三、指诊脉象特征68

四、脉象图特征69

五、相似脉鉴别72

六、形成结脉象的因素与机理72

七、结脉的临床73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74

九、实用价值75

十、常见病结脉图75

附:类结脉77

一、指诊脉象特征77

二、脉图特征78

三、类结脉生成机理78

四、类结脉的临床78

五、脉象图特征78

促脉79

一、历代文献对促脉象的记述79

二、促脉的现代概念80

三、促脉的临床81

第五节 代脉81

一、历代文献对代脉象的记述81

二、代脉的现代概念81

三、指诊脉象特征81

四、脉象图特征82

五、相似脉鉴别85

六、代脉形成的因素与机理85

七、临床主病与处理要点85

八、实用价值85

九、常见病代脉图86

第三章 脉位失常87

第一节 浮脉87

附:濡脉(软脉)87

一、历代文献对浮脉的记述87

二、浮脉的现代概念88

三、指诊脉象特征88

四、脉图特征88

五、相似脉鉴别89

六、形成浮脉的因素与机理89

七、浮脉的临床90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90

九、实用价值91

十、常见病浮脉图91

附:濡脉(软脉)93

一、历代文献对濡脉象的记述93

二、濡脉图象特征93

三、濡脉的临床93

第二节 芤脉93

附:革脉93

一、历代文献关于芤脉的记述93

二、芤脉的现代概念94

三、指诊脉象特征94

四、脉图特征94

五、芤脉时的血液粘度变化95

六、相似脉鉴别95

七、形成芤脉的条件与机理96

八、芤脉的临床97

九、实用价值97

十、常见病芤脉图97

附:革脉98

一、历代文献对革脉的描述98

二、革脉的图象特征98

三、革脉的临床99

第三节 沉脉100

一、历代文献关于沉脉的记述100

二、沉脉的现代概念100

三、指诊特征100

四、脉图特征100

五、相似脉鉴别101

六、沉脉形成的因素与机理101

七、常见并脉与主病102

八、实用价值103

九、常见病沉脉兼脉象图103

第四节 伏脉104

附:微脉、无脉症104

一、历代文献对伏脉的记述104

二、伏脉的现代概念105

三、指诊脉象特征105

四、脉图特征105

五、相似脉鉴别106

六、形成伏脉的病因与机理107

七、伏脉临床107

八、实用价值108

附:微脉109

一、历代文献对微脉的记述109

二、微脉与伏脉相似,可归属伏脉109

无脉症110

一、脉象表现110

二、脉象图表现110

三、无脉症的病因病理112

四、无脉症临床112

第五节 短脉(平脉、徐脉)112

一、历代文献关于短脉的记述112

二、短脉的现代概念113

三、指诊脉象特征113

四、脉象图特征113

五、相似脉鉴别114

六、短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14

七、短脉临床114

八、实用价值115

九、常见病短脉图115

第四章脉形失常117

第一节 滑脉117

附:重脉、双峰脉、动脉117

一、历代文献对滑脉的描述117

二、滑脉象现代概念118

三、指诊特征118

四、脉图特征118

五、相似脉鉴别120

六、滑脉的形成因素与机理120

七、临床意义121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122

九、实用价值122

十、常见病滑脉图123

附:动脉126

重脉127

双峰脉127

第二节 涩脉128

一、历代文献对涩脉象的记述128

二、涩脉象的现代概念129

三、指诊脉象特征129

四、脉图特征129

五、相似脉鉴别131

六、涩脉形成的病因与机理131

七、临床主病与处理要点132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132

九、实用价值132

第三节 弦脉133

附:牢脉、紧脉133

一、历代文献对弦脉的记述133

二、弦脉的现代概念133

三、指诊脉象特征133

四、脉图特征134

五、相似脉鉴别136

六、弦脉形成的因素与机理136

七、临床主病137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137

九、实用价值137

十、常见病弦脉图138

附:牢脉141

紧脉141

第四节 细脉143

附:小脉、弱脉143

一、历代文献对细脉的记述143

二、细脉的现代概念143

三、指诊脉象特征144

四、脉图特征144

五、相似脉鉴别145

六、细脉形成的因素与机理145

七、细脉的临床146

八、常见并脉与主病147

九、实用价值147

十、细脉常见病脉图148

附:小脉149

一、历代文献对小脉的记述149

二、小脉可归属细脉149

弱脉149

一、历代文献对弱脉的记述149

二、细脉与弱脉的异同150

第五节 洪脉151

附:钩脉、大脉151

一、历代文献对洪脉的记述151

二、洪脉的现代概念151

三、指诊脉象特征151

四、脉图特征152

五、相似脉鉴别152

六、洪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53

七、洪脉的临床153

八、洪脉的实用价值154

九、常见病洪脉与兼脉图154

附:钩脉155

大脉156

一、历代文献对大脉的记述156

二、大脉可归属于洪脉156

第六节 鬼祟脉156

附:奇脉156

一、历代文献关于鬼祟脉的记述156

二、鬼祟脉的现代概念157

三、指诊脉象特征157

四、脉图特征157

五、相似脉鉴别159

六、鬼祟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59

七、鬼祟脉临床160

八、实用价值161

附:奇脉161

一、奇脉的概念161

二、指诊脉象特征161

三、脉图特征162

四、相似脉的鉴别163

五、奇脉的形成机理163

六、奇脉的临床163

第五章 十怪脉164

第一节 釜沸脉164

一、历代文献对釜沸脉的记述164

二、釜沸脉象的现代概念165

三、指诊特征165

四、脉图特征165

五、相似脉的鉴别166

六、釜沸脉形成的病因病机166

七、釜沸脉的主病及诊治要点167

八、临床实用价值168

第二节 解索脉168

一、历代文献对解索脉的记述168

二、解索脉的现代概念168

三、指诊特征168

四、脉图特征169

五、相似脉鉴别169

六、形成解索脉的病因与机理169

七、解索脉常见主病与处理要点170

八、解索脉的临床实用价值170

九、常见病解索脉与并兼脉图170

第三节 雀啄脉172

一、历代文献对雀啄脉的记述172

二、雀啄脉的现代概念173

三、指诊脉象特征173

四、脉图特征173

五、相似脉鉴别174

六、形成雀啄脉的机理174

七、常见病与诊治要点175

八、雀啄脉的实用价值175

第四节 麻促脉176

一、历代文献对麻促脉的记述176

二、麻促脉的现代概念176

三、指诊脉象特征176

四、脉图特征176

五、相似脉鉴别177

六、麻促脉形成的病因与机理177

七、麻促脉主病及处理要点177

八、实用价值178

第五节 虾游脉178

一、历代文献对虾游脉的记述178

二、虾游脉的现代概念178

三、指诊特征178

四、脉图特征178

五、相似脉的鉴别179

六、虾游脉形成的病因与病理179

七、虾游脉的主病及处理要点179

八、虾游脉的实用价值180

第六节 鱼翔脉180

一、历代文献对鱼翔脉的记述180

二、鱼翔脉的现代概念180

三、脉象特征180

四、脉图特征180

五、相似脉的鉴别182

六、鱼翔脉的形成机理182

七、鱼翔脉的主病及处理要点182

八、实用价值182

第七节 屋漏脉182

附:损脉182

一、历代文献对屋漏脉的记述182

二、屋漏脉的定义183

三、脉象特征183

四、脉图特征183

五、屋漏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84

六、屋漏脉的主病与处理要点184

七、预后184

八、常见屋漏脉图形185

附:损脉186

一、文献关于损脉的记述186

二、损脉的定义186

三、脉象特征186

四、脉图特征186

五、损脉的病因与形成机理188

六、损脉临床188

七、治疗要点188

八、损脉的预后189

第八节 弹石脉189

一、历代文献关于弹石脉的记述189

二、弹石脉的现代概念189

三、指诊脉象特征189

四、脉图特征189

五、相似脉鉴别190

六、弹石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90

七、主病与处理要点190

八、预后191

第九节 转豆脉191

一、历代文献关于转豆脉的记述191

二、转豆脉的现代概念191

三、指诊脉象特征191

四、脉图特征191

五、相似脉鉴别192

六、转豆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92

七、主病及处理要点193

八、实用价值193

第十节 偃刀脉193

一、历代文献对偃刀脉的记述193

二、偃刀脉的现代概念194

三、指诊脉象特征194

四、脉图特征194

五、相似脉鉴别195

六、偃刀脉的形成病因与机理196

七、主病与处理要点196

附录:脉图编号命名的几种方法196

一、上海中医学院方法196

二、山东医学院脉象图编号命名各波及常用测量标志196

三、北京三○一医院方法198

四、北京中医学院方法198

五、南昌九二医院、第二医院方法199

参考文献200

1986《中医脉象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世林,孙明异著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脉象今释  现代实验研究(1993 PDF版)
中医脉象今释 现代实验研究
1993 北京:华夏出版社
图解中医脉学( PDF版)
图解中医脉学
禅观正脉研究  1( PDF版)
禅观正脉研究 1
中医药研究  2(1979 PDF版)
中医药研究 2
1979
脉象图说(1975 PDF版)
脉象图说
1975
犯罪对象研究(1998 PDF版)
犯罪对象研究
1998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医药管理研究(1990 PDF版)
中医药管理研究
1990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急症研究(1989 PDF版)
中医急症研究
1989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中医科学研究(1984 PDF版)
中医科学研究
1984 五洲出版社
禅观正脉研究(1996 PDF版)
禅观正脉研究
1996 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中医方脉精微(1999 PDF版)
中医方脉精微
1999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伤寒论》脉法研究(1980 PDF版)
《伤寒论》脉法研究
1980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中医问题研究(1989 PDF版)
中医问题研究
1989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医学术研究(1952 PDF版)
中医学术研究
1952 健康书店
中西医比较研究(1993 PDF版)
中西医比较研究
1993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