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气象手册》求取 ⇩

(三)观测场的维护1

(四)观测室和观测点1

目录1

编者的话1

第一部分 建站知识1

一、观测场所的建立1

(一)观测场地的选择1

(二)观测场地的建设1

(五)观测场内仪器的安置2

(二)时间差和经纬仪测定法3

(一)地图法3

二、经纬度的测定3

(二)用罗盘(磁针)测定法4

(一)用北极星测定法4

三、南北方向线的测定4

(四)根据地物特征判断南北方向5

(三)用日中线测定法5

(五)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方向6

(二)气压测高法7

(一)水准仪测量法7

四、拔海高度的测定7

(四)我国主要城市经纬度和拔海高度表8

(三)地图法8

(二)测定目标物(灯)的方位和距离9

(一)目标物(灯)的选择9

五、能见度目标物(灯)的选择和测绘9

(三)登记目标物(灯)的方位和距离10

(一)毛发湿度表示度值订正曲线图的绘制方法12

六、毛发湿度表示度值订正表的制作12

(四)绘制目标物(灯)分布图12

七、气压查算简表的制作13

(二)毛发湿度表示度值订正表的制作方法13

(一)本站气压值查算简表的制作14

(二)海平面气压值查算简表的制作15

八、台站迁址及对比观测的要求17

(三)气压高度订正值查算简表的制作17

九、缺测记录对有关统计值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18

(二)天亮、天黑时刻表21

(一)天亮、天黑时刻的计算方法21

十、天亮、天黑时刻的计算21

(三)日出时刻表24

(四)日没时刻表25

(二)月出、月没、月相时刻推算步骤26

(一)月出、月没时刻计算26

十一、月出、月没、月相时刻的计算26

十二、公历平年各日顺序累积天数表27

(一)四次观测日平均值查算表28

十三、月总簿统计查算表28

(二)二十八天月平均值查算表29

(三)三十天月平均值查算表30

(四)三十一天月平均值查算表31

(七)三十天四次记录频率查算表32

(六)二十八天四次记录频率查算表32

(五)四次日平均值查算表32

(十)三十天二十四次记录频率查算表33

(九)二十八天二十四次记录频率查算表33

(八)三十一天四次记录频率查算表33

十四、各观测项目记录单位和记录要求34

(十一)三十一天二十四次记录频率查算表34

十五、世界气象组织对气象观测准确度的要求35

十六、天气学对自动气象站准确度的要求38

(二)各种温标的基点和换算39

(一)空气温度的概念39

第二部分 地面气象观测39

一、空气温度39

(三)测量气温的方法41

(一)湿度的概念46

二、空气湿度46

(四)观测温度读数时的注意事项46

(五)人体对气温、湿度的感觉情况46

(六)有关温度的几个名词定义46

(二)测量湿度的方法48

(三)其他测量湿度的方法介绍59

(四)有关水汽的几个名词定义62

(二)气压的单位及其换算63

(一)气压的概念63

三、气压63

(三)测量气压的方法64

(四)本站气压及其订正68

(五)海平面气压及其订正69

(六)场面气压及其计算70

(九)气压高度公式71

(八)不同气温、气压条件下的单位高度气压差71

(七)单位高度气压差计算71

(十一)气压计算盘72

(十)气压变量72

(十二)有关气压的几个名词定义73

(十三)假定零点高度的计算74

(一)云状分类76

四、云76

(三)各类低云的判定78

(二)各类主要云的特征表78

(四)各类中云的判定79

(五)各类高云的判定80

(六)云状电码81

(七)云的演变规律83

(八)相似云的区别84

(九)夜间云状的观测87

(十)观测云的错觉88

(十一)系统云、指示云、地方性云89

(十二)云高计算方法90

(十五)云量的估计92

(十四)云向、云速的观测92

(十三)云距的估计92

(十八)各种云中水滴有效直径的频率93

(十七)各种云中含水量(ω)的频率93

(十六)各类云的云滴半径范围和平均半径93

(二十)有关云的几个名词定义94

(十九)各纬度平流云高度94

(一)风的概念95

五、风95

(二)测风的方法96

(三)各种风级下风压数值表103

(四)港埠大风信号及说明104

(三)夜间能见度观测105

(二)白天能见度观测105

六、水平能见度105

(一)水平能见度的概念105

(五)海面能见度参照表106

(四)能见度等级表106

(九)夜间能见度与白天能见度的关系107

(八)不同视角目标的能见距离系数107

(六)海面能见度等级表107

(七)某些目标的能见距离系数107

(二)降水强度划分108

(一)降水量的概念108

(十)能见度等级与天气现象的关系108

七、降水108

(四)降水量的测定109

(三)降水特性判定109

八、天气现象112

(一)天气现象的特征113

(三)霜、雾淞、雨淞区分表115

(二)几种容易混淆的降水现象区别表115

(六)积冰类型及其特点116

(五)高吹雪现象强度判定表116

(四)扬沙、沙尘暴、浮尘、霾、烟幕、轻雾区别表116

(七)初终日累计日数查算表117

(二)日照测定的方法119

(一)日照的概念119

九、雪深和雪压119

(一)积雪深度的测定119

(二)积雪密度的测定119

(三)雪压的测定119

十、日照与日射119

(三)日射观测反射率读数强度查算表120

(四)太阳直接辐射表读数强度换算表121

(六)太阳倾角表122

(五)拉鲍柯夫图122

(七)sin与cos函数和按照cost求时间表123

(八)黑体辐射ET125

(九)日照量别日数时数值126

(二)日(月)华130

(一)日(月)晕130

十一、蒸发量130

(一)蒸发量公式130

(二)蒸发量与其他要素的关系130

十二、地温130

十三、冻土130

十四、电线积冰130

十五、天象130

十六、海象131

(十二)虹131

(三)月环131

(四)晖线131

(五)霞131

(六)断虹131

(七)低吹雪131

(八)拉磨雷131

(九)横闪131

(十)峨眉宝光131

(十一)海市蜃楼131

(三)空气密度偏差量132

(二)相对密度及其计算132

(一)海吼132

(二)涌132

(三)海洋潮汐132

(四)海水表层水温132

(五)海水发光132

十七、空气密度132

(一)绝对密度及其计算132

(四)制氢原料配量133

(三)制氢原料133

第三部 分空中风观测133

一、制氢133

(一)氢气的性质133

(二)制氢的化学反应式133

(二)球皮颜色的选择134

(一)气球的规格、型号134

(五)制氢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134

二、气球134

(四)气球的充灌135

(三)球皮的保管135

(二)测风经纬仪的安置137

(一)各种类型测风经纬仪的技术性能137

三、测风经纬仪137

(三)测风经纬仪的检查138

(四)短时间失视时的观测139

(三)拂晓和黄昏时的观测139

四、复杂情况下的观测139

(一)气球过顶时的观测139

(二)气球经过太阳面时的观测139

(一)单经纬仪测风原理140

五、空中风的计算140

(二)计算层风的计算141

(三)规定高度风的计算144

(四)热成风的计算146

(一)701型雷达的组成和性能147

六、701型雷达测风147

(五)高度合成风的计算147

(三)701型雷达的标定148

(二)701型雷达场地的地形要求148

(四)701型雷达施放检验资料的整理151

(五)701型雷达的探测实施152

(四)根据圆周长度和净举力测定气球升速156

(三)不同气压和温度下一立方米工业氢气的举力156

七、有关资料156

(一)测风气球的容积与其圆周长度的关系156

(二)制氢筒的抗压力156

(五)在标准密度下根据气球重量和净举力测定气球升速158

(六)根据气压、温度查升速密度订正值159

(七)标准密度升速值160

(八)净举力查算表161

(一)探空仪的技术性能163

(九)风向、风速内插表164

一、59型探空仪的用途、性能和组成168

第四部分 空中温度、湿度、气压探测168

(三)气压感应器169

(二)温度感应器169

(六)电码筒170

(五)直流微型电动机170

(四)湿度感应器170

(二)外观检查172

(一)核对检定证172

(七)发射机172

二、无线电探空仪机械和电路部分的检验172

(一)气压感应器灵敏度的检查和检定173

三、感应器灵敏度的检查和检定173

(三)清洗和润滑173

(四)检查指针压力173

(五)测试电路173

(三)温度基点变量的预先检查175

(二)湿度感应器的老化、基点检查和灵敏度检定175

(二)基值测定合格标准176

(一)基值测定方法176

四、基值测定176

六、探空气球的充灌177

(二)温度、湿度初算177

五、初算177

(一)气压初算177

(二)求取各规定等压面的要素值178

(一)绘制时间要素曲线178

七、探空仪装配178

八、探空信号的记录178

九、探空记录的整理178

(三)求取各规定等压面的拔海高度和点绘时间高度曲线180

(五)选择对流层顶181

(四)选择特性层181

(六)选择零度层182

(一)温度、湿度读数尺的制作方法183

十、附录183

(三)探空仪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184

(二)求取太阳高度角的方法184

(一)气象电传广播规程185

一、气象广播规程185

第五部分 气象通信185

(二)气象莫尔斯广播规程188

(三)气象传真广播规程190

(一)原则194

二、气象电传传输规程194

(四)气象广播常用用语和莫尔斯电码符号194

(二)气象电传传报规程195

三、气象报告的报头200

六、我国一些高山站的地理位置和拔海高度201

五、字母的电码符号201

四、国际通用电码符号201

八、相当于700毫巴高度的一些测站202

七、相当于850毫巴高度的一些测站202

九、拍发场面气压的测站及高度203

(一)天气图底图常用的投影方法204

一、天气图底图204

第六部分 天气图分析204

(二)误差的处理206

(一)误差的判断206

(二)天气图底图比例尺206

(三)天气图纸规格和种类206

二、对记录误差的判断与处理206

(一)等值线分析原则209

三、地面图分析209

(四)确定锋面位置的注意事项210

(三)地形等压线的分析210

(二)等值线分析注意事项210

(五)地面天气图的分析步骤213

(一)地面△P24图的分析214

五、高原地区天气图表的分析214

四、流线的分析214

(一)流线的概念214

(二)绘制流线注意事项214

(三)常见水平流场型式214

(二)地面气压、温度距平图的分析215

(一)温度对数压力图上各种温、湿特性值的求法216

六、温度对数压力图的分析216

(三)高原地区空中图分析的注意事项216

(二)温度对数压力图上等压面位势高度的计算217

(三)逆温性质的分析218

(五)大气稳定度的分析219

(四)云层的分析219

(二)分析冷暖平流和大气稳定度220

(一)计算热成风220

七、单站空中风图的应用220

(三)判断测站附近的气压系统221

(一)空间垂直剖面图的分析222

八、剖面图的分析222

(一)地面天气图224

九、传真图224

(二)气压、温度、湿度时间垂直剖面图224

(三)大洋波浪图225

(二)高空天气图225

(四)卫星云图分析图226

(六)旬平均海平面水温图228

(五)海冰状况图228

(三)寒潮的源地和路径231

(二)寒潮过程等级的划分231

第七部分 天气过程和天气系统231

一、寒潮231

(一)寒潮的定义231

(四)冷高压和寒潮活动的频率232

(六)寒潮爆发的预报233

(五)东亚寒潮天气形势和天气特点233

(二)春季的连阴雨(低温阴雨)235

(一)连阴雨天气的定义235

(七)寒潮路径的预报235

二、连阴雨天气过程235

(三)初夏江淮流域的梅雨236

(五)秋季西南地区连阴雨237

(四)秋季长江中下游连阴雨237

(四)蒙古气旋减弱消失的预报238

(三)蒙古气旋发生、发展的预报238

(六)西北地区东南部的秋季连阴雨238

三、蒙古气旋238

(一)蒙古气旋的概况238

(二)蒙古气旋发生、发展的空中形势238

(一)东北冷涡的概况240

五、东北冷涡240

(五)蒙古气旋的移动预报240

四、东北低压240

(一)东北低压的概况240

(二)东北低压的发生、发展过程240

(三)东北低压发展的预报240

(二)黄河气旋的移动241

(一)黄河气旋的概况241

(二)东北冷涡的种类及形成241

(三)东北冷涡移向的预报241

(四)东北冷涡移速的预报241

六、黄河气旋241

(二)东海气旋生成的天气形势242

(一)东海气旋的概况242

(三)夏半年黄河下游气旋发生、发展、减弱的预报242

七、东海气旋242

(四)3~5月江淮气旋(波)生成地区预报的经验243

(三)江淮气旋的预报243

(三)东海气旋的预报243

八、江淮气旋243

(一)江淮气旋的概况243

(二)江淮气旋发生地区和移动路径243

(一)江淮切变线的概况244

九、江淮切变线244

(一)西南涡的概况245

十、西南涡245

(二)江淮切变线形成的预报245

(三)江淮切变线移动的预报245

(四)江淮切变线消失的预报245

(三)西南涡发展、移动的预报246

(二)西南涡的形成与500毫巴低压槽前负变高强度的关系246

(二)西太平洋高压活动的预报248

(一)西太平洋高压的概况248

十一、西太平洋高压248

(一)台风的概况249

十二、台风249

(三)卫星云图在西太平洋高压分析预报中的应用249

(二)台风发生发展的预报250

(四)台风的移动及其预报252

(三)在我国登陆的台风252

(五)南海台风259

(四)飑线形成的条件264

(三)飑线与冷锋的区别264

十三、飑线264

(一)飑线的概况264

(二)飑线的特征264

(二)龙卷的特点265

(一)龙卷的概况265

(五)飑线的移动265

十四、龙卷265

(三)龙卷的形成266

(一)赤道辐合带267

十五、热带天气系统267

(二)东风波268

(三)赤道反气旋269

(四)云团270

(一)冬季高原上空的短波槽271

十六、高原天气系统271

(五)移入热带地区的冷锋271

(三)高原低涡272

(二)高原切变线272

(四)青藏高压274

(一)大气中几类主要气旋的比较276

十七、附录276

(二)台风(飓风)名称277

(一)外推法279

一、空中气压系统的预报方法279

第八部分 天气预报279

(四)温度平流原理的应用280

(三)涡度平流原理的应用280

(二)变高法280

(一)变压法281

二、地面气压系统的预报方法281

(五)其他经验规则281

(三)涡度平流与温度平流原理的应用283

(二)引导气流法283

(五)统计资料的应用284

(四)其他经验规则284

 (一)锋面移动的预报285

三、锋面的预报285

(五)统计资料的应用286

(四)锋生、锋消区域及其季节变化286

(二)锋生预报指标286

(三)锋消预报指标286

(六)我国各地区的锋287

(一)地面气温的预报293

四、气温的预报293

(二)灾害性温度的预报294

(一)地面大风的预报298

五、风的预报298

(二)空中风的预报301

(三)急流及其预报302

(四)低空急流及其预报303

(一)低云的预报304

六、云的预报304

(二)中高云的预报305

(三)几种计算低云高的经验公式306

(二)根据天气形势预报雷暴307

(一)雷暴形成的条件307

七、雷暴的预报307

(四)预报对流天气常用的稳定度指数309

(三)应用薄层法预报雷暴309

(五)雷暴大风和飑的预报318

(三)冰雹预报程序320

(二)我国大范围降雹的主要天气形势320

八、冰雹的预报320

(一)冰雹形成的条件320

(四)预报冰雹的几种方法322

(五)附录325

(一)暴雨形成的条件327

九、暴雨的预报327

(二)暴雨的分析方法329

(三)暴雨的预报方法331

(四)我国各地区暴雨预报着眼点333

(五)附录335

(一)辐射雾的预报336

十、能见度的预报336

(二)海雾的预报338

(三)烟的预报339

(四)风沙的预报340

(五)空中能见度的预报经验341

(一)中期天气预报342

十一、中长期天气预报342

(二)长期天气预报353

(一)应用单站气象要素时间曲线图预报天气357

十二、单站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357

(二)应用单站空中风时间剖面图预报天气358

(三)应用点聚图预报天气359

(四)应用天象、物象预报天气360

(一)卫星云图基础知识361

十三、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361

(二)卫星云图照片362

(三)卫星云图分析的基本方法363

(五)几类天气系统的云图特征368

(四)天气尺度云系的识别368

(六)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中的初步应用370

(八)地球同步卫星云图372

(七)甚高分辨扫描辐射仪云图372

(九)附录373

(一)测雨雷达基础知识374

十四、测雨雷达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374

(二)测雨雷达回波形状的区分376

(三)回波性质的分析和判断377

(四)各种天气系统下雷达回波特征380

(五)雷达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382

(六)附表383

(一)能量天气学分析预报基础知识384

十五、能量天气学预报方法384

(二)能量天气学分析预报工具388

(三)气压系统的能量特征396

(一)概率统计预报基础知识397

十六、天气预报中的概率统计方法397

(二)常用数理统计预报的方法404

(三)附表419

(一)季节的形成423

一、季节的形成和划分423

第九部分 气候和气候资料423

(三)二十四节气424

(二)四季的划分424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425

二、气候分类425

(四)自然天气季节425

(五)候平均气温分级425

(二)我国的气候区划428

(一)常用气候统计项目432

三、气候资料的统计和整理432

(二)气候特征图示法434

(三)气温资料的整理435

(五)风资料的整理437

(四)湿度资料的整理437

(六)降水资料的整理439

(一)我国年降水日数分布441

四、气候资料441

(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442

(三)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443

(四)我国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分布444

(五)我国年相对湿度分布445

(六)我国年总云量分布446

(七)我国年日照时数分布447

(八)我国年平均初霜期分布448

(九)我国主要城市各月0℃层、-20℃层平均高度449

(十)我国主要城市各月高空偏东风层下限451

(十一)我国主要城市一月和七月对流层顶平均高度和平均气温452

(十二)我国二十六城市气候简况453

(十三)世界气候之最456

(十四)中国气候之最457

五、有关气候的几个名词定义458

(二)奇雨统计460

(一)“九九”日期计算表460

六、附录460

(二)散度和涡度的计算461

(一)地转风的计算461

第十部分 物理量计算、天气分析预报常用公式和数表461

一、物理量的计算461

(三)铅直速度的计算468

(四)水汽输送的计算471

(五)降水量的估算476

(一)空气的基本性质479

二、天气分析预报常用公式479

(二)空气的水平运动480

(三)大气热力学483

(四)大气动力学485

(一)各层等压面上从td求q(单位:克/千克)的查算表489

三、天气分析预报常用数表489

(二)位温θ(℃)查算表490

(三)从(t,t-td)(℃)求θse(K)查算表491

(四)水汽通量数值表493

(五)科氏参数和罗斯贝参数表497

(六)铅直速度W与ω换算498

(二)地球500

(一)太阳500

第十一部分 有关知识500

一、自然知识500

(一)地理位置501

二、我国地理简介501

(三)月球501

(三)我国主要山脉502

(二)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502

(四)我国主要山峰503

(六)我国主要湖泊504

(五)我国主要河流504

(九)平原505

(八)盆地505

(七)高原505

(二)海浪506

(一)海洋潮汐506

(十)沙漠506

三、海洋知识506

(三)海啸508

(一)地震及其名词定义510

四、地震知识510

(四)海冰510

(四)地震预报常识511

(三)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511

(二)地震波的传播511

五、历法知识512

(一)阳历和阴历的制定方法512

(二)夏历闰月的制定方法513

(三)阳历闰年的制定方法513

(四)干支表513

六、数学514

(一)指数514

(二)对数514

(三)三角函数514

(四)行列式516

(五)矩阵516

(六)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法(高斯消去法)519

(七)数学常数520

七、物理520

(一)力学520

(三)光学522

(四)云雾物理522

(二)热学522

(五)物理常数523

(一)国际制(SI)基本单位524

(二)国际制(SI)词冠524

八、常用单位及其换算524

(三)常用物理量及单位525

(四)统一米制计量单位526

(五)米制和英、美制换算526

(六)英尺换算成米表528

(七)每小时公里换算成每秒米表529

(八)每小时海里换算成每秒米表529

(九)每小时海里换算成每小时公里表530

(十二)不同气温时的声速531

(十一)100公里每天与米每秒之间的换算531

(十三)海平面上各纬度的重力加速度值531

(十)能、功、热量的单位及其换算531

(十五)单位经度和单位纬度的距离532

(十六)无线电频率划分532

(十四)地图比例尺532

九、世界各地时差对照表533

十、气象常用符号533

十一、字母表538

(一)希腊字母表538

(二)汉语拼音539

十二、气象学史略年表539

1984《实用气象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忠汉编 1984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气象学(1923 PDF版)
实用气象学
1923 商务印书馆
实用气功手册( PDF版)
实用气功手册
实用气功手册( PDF版)
实用气功手册
实用气象学( PDF版)
实用气象学
飞行员用气象手册(1951 PDF版)
飞行员用气象手册
195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训练部
实用农业气象指南(1989 PDF版)
实用农业气象指南
1989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气象电子设备元器件专用件实用手册(1990 PDF版)
气象电子设备元器件专用件实用手册
1990 北京:气象出版社
农家实用气象观测(1986 PDF版)
农家实用气象观测
1986 北京:气象出版社
实用污染气象学(1981 PDF版)
实用污染气象学
1981 北京:气象出版社
实用农业气象学(1956 PDF版)
实用农业气象学
195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农村气象手册(1975 PDF版)
农村气象手册
197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气象仪器手册(1986 PDF版)
气象仪器手册
1986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用影象诊断手册(1988 PDF版)
实用影象诊断手册
198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气相色谱实用手册(1980 PDF版)
气相色谱实用手册
198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气象手册(1985 PDF版)
气象手册
198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