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
作者 | 郭星华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2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101127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8760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引论1
一 问题的提出2
(一)同步论及其局限性2
(二)泛因论及其局限性5
二 犯罪类型研究6
(一)常见的犯罪分类方法简介7
(二)韦伯的“理想类型”理论与犯罪类型12
三 犯罪学理论回顾与评述19
(一)犯罪社会学理论流派20
(二)经济分析学派的犯罪学理论37
四 基本假设与分析框架47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47
(二)基本理论假设52
(三)分析框架57
第二章犯罪变化的宏观分析:制度安排与犯罪变化59
一 犯罪率的构成59
(一)显性犯罪率与隐性犯罪率59
(二)理想犯罪率与附加犯罪率61
二 制度安排与理想犯罪率62
(一)激励机制与理想犯罪率63
(二)社会运行控制机制与理想犯罪率72
三 制度运行状态与附加犯罪率78
(一)影响制度运行状态的因素78
(二)制度运行成本与犯罪控制84
第三章犯罪变化的微观分析:犯罪成本与犯罪变化90
一 犯罪效益与犯罪变化90
(一)犯罪收益91
(二)行为偏好与犯罪效益92
(三)影响主观犯罪效益的因素分析94
二 犯罪成本的构成96
(一)现实犯罪成本97
(二)预期犯罪成本103
三犯罪成本的变化110
(一)法律惩处的变化111
(二)社会惩处的变化117
(一)等平均犯罪成本线122
四 犯罪成本的分析122
(二)预期犯罪成本对犯罪成本的影响124
(三)犯罪成本与犯罪率变化125
第四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犯罪变化特征129
一 当代中国犯罪率变化的趋势130
(一)犯罪率上升的统计特征130
(二)犯罪率上升的现实考察132
二 当代中国犯罪类型的变化137
(一)犯罪类型的结构分析137
(二)“单位制”与系统分配制度139
(三)市场分配制度与功利取向型犯罪142
三 当代中国犯罪人构成的变化特征145
(一)犯罪人年龄构成的变化特征145
(二)犯罪人阶层构成的变化特征151
(三)犯罪人人数构成的变化特征158
四 当代中国犯罪方式的变化特征160
(一)犯罪方式多样化161
(二)犯罪方式高科技化164
(一)社会组织控制体系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67
第五章当代中国犯罪变化原因探析167
一 社会组织控制体系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67
(二)社会组织控制体系的转型与定罪概率的变化173
二 社会制度控制体系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76
(一)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177
(二)人事档案制度的变迁180
三 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84
(一)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185
(二)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96
第六章犯罪控制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97
一 提高现实犯罪成本的犯罪控制模式198
(一)提高行为性成本198
(二)提高物质性成本202
(三)提高心理惩处的力度203
二 提高预期犯罪成本的犯罪控制模式208
(一)提高法律惩处的力度209
(二)提高社会惩处的力度214
(三)提高定罪概率216
三 综合治理模式220
1999《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星华著 1999 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当代中外性犯罪研究
- 199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会社犯罪の研究
- 1968.10 有斐閣
-
- 中国重新犯罪研究
- 1992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
- 1998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社会转型与少年犯罪
- 1986 巨流图书公司
-
-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研究
- 1999 北京:海潮出版社
-
- 旧唐书 第1至16册卷1至卷200下
- 1975 北京:中华书局
-
-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
- 1996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当代中国经济犯罪
- 199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