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辨证处方》求取 ⇩

上篇针灸处方基础1

第一章 辨证1

第一节 八纲辨证1

一、阴阳1

二、表里2

三、謇热3

四、虚实3

第二节 经络辨证4

一、十二经脉辨证4

(一)经脉病候4

(二)经脉辨证6

二、奇经八脉辩证7

三、络脉辨证8

四、皮部辩证9

五、经筋辨证10

六、经别辨证12

第三节 脏腑辨证12

一、肺病辨证12

(一)虚证12

(二)实证13

(一)寒证14

(三)兼证14

二、大肠病辨证14

八、膀胱病辨证22

(一)虚寒证22

(二)实热证22

九、肝病辨证23

(一)虚证23

(二)实证23

(三)兼证24

十一、心包病辨证25

(一)虚证25

十二、三焦病辨证25

(一)虚证25

(二)实证25

十、胆病辨证25

(二)实证26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26

一、卫分证26

二、气分证27

三、营分证28

四、血分证28

一、上焦温病辨证29

第五节 三焦辨证29

二、中焦温病辨证30

三、下焦温病辨证30

第六节 六经辨证31

一、太阳病辨证31

二、阳明病辨证31

三、少阳病辨证32

四、太阴病辨证32

五、少阴病辨证32

一、气病辨证33

第七节 气血津液辨证33

六、厥阴病辩证33

二、血病辨证34

三、气血同病辨证35

四、津液病辨证35

第二章 立法37

第一节 治疗原则37

第二节 治疗大法39

第三章 组方42

第一节 组方原则42

一、主穴42

三、配穴43

二、辅穴43

第二节 组成形式44

第三节 选经取穴规律45

一、十四经主治概要46

二、取穴规律47

第四节 配穴方法58

一、前后配穴法58

二、上下配穴法59

三、左右配穴法60

四、表里配穴法61

五、远近配穴法61

六、其他配穴法63

第四章 施术65

第一节 工具65

第二节 手法69

第三节 时间74

第四节 刺激量76

第五节 处方变化77

下篇针灸辨证处方79

第一章 解表方79

第一节 解表散寒79

一、解表祛寒方79

二、风杼解表方80

四、风寒项强方81

三、解表化饮方81

五、伤寒头痛方82

六、风寒表虚方83

七、解表和中方83

八、温寒化湿解表方84

第二节 疏风清热85

一、解表清热方85

二、温病表热方85

三、清肺平喘方86

第三节 扶正解表87

四、解表清热通窍方87

一、益气扶正解表方88

二、助阳解表方88

三、滋阴清热解表方89

四、预防感冒方90

第二章 清热方91

第一节 清气分热91

一、八关大刺方91

二、曲池清热方92

二、清热凉血方93

一、清营方93

第二节 清营凉血93

第三节 清热解毒94

一、肠痈方94

二、乳痈方94

三、痈疳灸方96

四、委中清热解毒方96

五、合谷解毒方97

六、周氏灸疡方97

七、痄腮方98

第四节 清脏腑热99

八、上星迎香方99

一、清热利咽方100

二、车谷止痛方100

三、疏风清目方101

四、泻心方101

五、消渴方102

六、清肺消痈方103

七、清胃和中方103

八、清热调经方104

第五节 清热祛暑105

一、泄暑开窍方105

一、养阴清肺方106

二、清暑和中方106

第六节 清虚热106

二、退热除蒸方107

第三章 温寒方108

第一节 温中散寒108

一、温中散寒方108

二、健中方109

三、温寒止吐方110

四、温中止痢方110

五、罗氏铺灸方111

一、回阳九针方112

第二节 回阳救逆112

二、回阳固脱方113

三、回阳救逆方113

四、回阳益气方114

五、温阳定喘方115

第三节 温经散寒115

一、温通关节方115

二、寒邪阻络方116

三、关元温疝方117

四、温宫方118

五、温宫止带方118

一、和解少阳方120

第四章 和解方120

第一节 和解少阳120

二、少阳耳聋方121

三、少阳、阳明双解方122

第二节 调和肝脾122

一、调肝和脾止痛方122

二、疏肝逍遥方123

三、疏肝调经方124

四、枢冲止泻方124

一、降逆止呕方125

第三节 调和肠胃125

二、和解止呃方126

第四节 治疟126

一、大椎截疟方127

二、截疟清热方127

三、补虚治疟方128

第五章 祛湿方129

第一节 清热祛湿129

一、中极通淋方129

二、通利止痛方130

三、清热除黄方130

四、清热化湿止痢方131

五、湿疹清热方132

六、带状疱疹方132

七、清热利湿止带方133

八、除湿止痒方134

第二节 健脾化湿134

一、健脾止泻方134

二、利湿退黄方135

三、补土制水方136

第三节 温化水湿136

一、温肾消肿方136

二、水臌胀方137

三、温寒除黄方138

四、湿脚气灸方138

第四节 祛风胜湿139

一、祛风除湿方139

第六章 治风方141

第一节 疏散外风141

一、疏风止痛方141

二、祛风牵正方142

三、祛风消疹方143

四、祛风生发方143

五、破伤风方144

第二节 平熄内风145

六、活络方145

一、育阴降压方146

二、急惊风方146

三、平肝止痛方147

四、平肝通络方147

五、滋液熄风方148

六、镇肝熄风方149

第一节 健脾化痰150

一、健脾化痰方150

第七章 祛痰方150

二、利胆和胃化痰方151

三、和中化痰方152

四、化痰止呕方152

第二节 温寒化痰153

一、温肺化饮方153

二、严氏充哮方154

三、散寒止喘方155

第三节 清热化痰155

一、泻肺止哮方155

二、清全化痰方156

一、熄风镇痫方157

三、安癫治狂方157

第四节 治风化痰157

二、舒痫方158

三、祛风止嗽方159

第五节 软坚化痰159

一、消瘰疬方160

二、乳癖消散方161

第八章 理气方162

第一节 行气162

二、期门疏肝方163

一、解郁方163

三、开胞通痹方164

四、温中行气方164

五、支阳方166

六、气秘方166

七、气膛方167

八、大敦?疝方167

九、少泽通乳方168

十、梅核气方169

第二节 降气169

二、热嗽方170

三、除积降逆方171

四、定喘方172

一、寒嗽方172

五、哮喘敷贴方173

六、二内止呕方173

七、温胃降逆方174

八、膈关通噎方175

九、奔豚气方175

第一节 活血祛瘀177

一、胁痛方177

第九章 理血方177

二、血瘀心痛方178

三、活血和胃方179

四、肠痈天应方179

五、除痹方179

六、瘀血腰痛方180

七、活血通经止痛方181

八、活血生发方181

第二节 止血182

一、凉血止血方182

二、凉血消痔方183

三、益气摄血方183

四、升阳统血方184

第一节 补气186

一、补气方186

第十章 补益方186

二、太白健中方187

三、补益肺气方188

四、补心平惊方189

五、益气通淋方190

六、补中益气方190

七、阴挺方191

九、百会提肛方192

八、三角灸方192

第二节 补血193

一、膈俞补血方193

二、养血生乳方194

三、健脾养心生血方195

四、太冲养肝方196

第三节 气血双补196

一、补气益血方196

二、十全大补方197

一、滋阴润肺方198

第四节 补阴198

二、四花祛痨方199

三、太溪滋肾方200

四、滋肾荣耳方200

五、补虚祛劳方201

六、健步方202

第五节 补阳203

一、温补下元方203

二、补肾壮腰方203

一、益气固表方205

第一节 敛汗固表205

第十一章 固涩方205

二、温阳止汗方206

三、养阴敛汗方206

四、补血敛汗方207

第二节 涩精止遗207

一、补肾摄精方208

二、清火补水摄精方208

三、温元止遗方209

四、降火束泉方209

第三节 涩肠固脱210

一、元枢止泻方210

第四节 固崩止带211

二、气陷失关方211

一、治带方212

二、益气固冲方212

第十二章 安神方214

第一节 镇静安神214

一、扁鹊十三鬼穴方214

二、徐秋夫十三鬼穴方215

三、伤寒发狂方216

四、定痫方217

五、清心安眠方218

第二节 补益安神218

二、交泰方219

一、养血平肝安神方219

三、养阴除烦安神方220

四、隐白安眠方221

五、三络治呆方221

六、健忘方222

第十三章 开窍方223

一、清热开窍方223

二、温通开窍方224

三、二中方224

四、会阴救溺方225

六、四关苏厥方226

五、暑厥方226

七、中风窍闭方227

八、五心开窍方228

九、手十二井方228

第十四章 消导泻下方230

第一节 消食导滞230

一、消食方230

二、梁门导滞方231

三、疳积方232

第二节 消痞化积232

一、消积散瘀方232

二、消瘿方233

三、和中消痞方234

第三节 泻下通便234

一、通下方235

二、导下方235

第四节 驱虫236

一、驱蛔理胃方236

二、安蛔止痛方237

三、丝虫病Ⅰ方(初期方)238

四、丝虫病Ⅱ方(晚期方)238

临床选方索引240

1995《传统针灸辨证处方》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道宗等编著 1995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