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千能 货币与银行功能的新观察》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社会各界对银行过高的期望与过度的利用1

一、可以“点石成金”的银行家1

二、“隐形手”的回报2

第二节西方银行职能的演化轨迹3

一、从简单的中介人到“万能的垄断者”3

二、二次大战后银行业务的新发展4

三、冲破阻力,勇往直前6

第三节我国对银行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展过程7

一、经济体制改革前的认识7

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变化8

三、银行的业务扩展轨迹8

四、过分拔高与反向拨正10

第二章货币作用考察——一个教科书命题的非教科书式思考12

第一节 早期西方学者对货币作用问题的认识12

一、货币面纱观13

二、货币机械观14

三、货币中立观15

四、对三种货币观的简单评论25

第二节当代西方学者关于货币重要性的争论28

一、凯恩斯关于货币作用问题的认识28

二、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作用问题的认识30

三、两种极端的观点与面对面的交锋32

第三节东欧国家经济学家对货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作用的认识35

一、布鲁斯的“积极货币”与“消极货币”35

二、科尔内的“积极货币”与“消极货币”36

三、“积极货币”与“消极货币”的再划分38

第四节对货币作用的阶段性分析39

一、从潜在的产出损失看货币的作用39

二、货币作用的第一阶段:货币对经济产出不起作用42

三、货币作用的第二阶段:货币对经济产出起作用,但在货币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前,货币的作用很小43

四、货币作用的第三阶段:当货币投入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它对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就相当大了47

五、货币作用的第四阶段:当货币投入达到某一关节点后,即使不再增加货币供应,只要提高其使用效率,产出也能够较快地增加48

六、货币作用的第五阶段:当货币量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再增加时,总产出会增加,但货币的边际产出率会发生递减51

七、货币作用的第六阶段:当社会闲置生产要素都利用“干净”后再增加货币,则货币的边际产出率为零,货币对产出不再起作用52

九、货币作用阶段图示54

八、货币作用的第七阶段:当货币供应超出容纳量弹性上限时,就会产生“溢出效应”,货币对产出表现为负作用54

十、换一个角度的划分方法56

第三章通货膨胀效应考察58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度量58

一、形形色色的通货膨胀定义58

二、具有代表性的通货膨胀定义59

三、四种通货膨胀计量方法60

四、通货膨胀缺口:金融赤字的衡量62

五、双缺口通货膨胀模型65

六、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缺口模型68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分类77

一、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77

二、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77

三、按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划分80

四、按通货膨胀预期性划分87

五、按通货膨胀所依存的货币形态划分87

六、其他通货膨胀分类方法90

一、促进论者的分析91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91

二、促退论者的分析99

三、中性论者的分析101

四、通货膨胀产出效应的实证分析101

五、通货膨胀能够促进产出增长的再论证106

六、通货膨胀对产出增长的又一贡献——资本积累效应109

七、通货膨胀的优化资源配置效应对产出增长的贡献115

八、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搭配关系——横断面扫描与纵截距透视117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120

一、通货膨胀不引起产出增长条件下的分配效应121

二、通货膨胀能够促进产出增长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效应124

第四章银行作用考察133

第一节 信用媒介理论133

一、亚当·斯密的信用媒介理论133

二、大卫·李嘉图的信用媒介理论142

三、约翰·穆勒的信用媒介理论145

第二节信用创造理论148

一、约翰·劳的信用创造理论148

二、麦克鲁德的信用创造理论150

三、阿伯特·韩的信用创造理论152

四、熊彼特的信用创造理论153

第三节简评两种信用理论155

一、两种信用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55

二、信用媒介理论的是与非156

三、信用创造理论的功与过158

第四节银行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一种新的思考161

一、“九方块理论”的提出161

二、具体论证162

三、基本结论166

第五章金融政策局限性分析167

第一节 经济自动稳定机制对金融政策的局部否定167

一、亚当·斯密的不需要政策理论167

二、萨伊的政策无用理论168

三、“庇古效应”对货币政策的局部否定170

四、“凯恩斯效应”对金融政策的局部否定171

五、累进所得税效应对金融政策的局部否定171

六、“自动稳定器”对货币政策的局部否定173

一、凯恩斯的货币政策无效理论174

第二节凯恩斯学派的政策无效理论174

二、早期凯恩斯学派的政策无效理论178

三、后凯恩斯学派的“萨伊逆定律”理论181

第三节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191

一、货币学派的政策有害理论191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命题193

第四节其他经济学家的货币政策无效理论202

一、从利率低弹性引伸出的货币政策无效理论202

二、哈耶克的政策无效理论203

三、巴特拉的“政策稳定器梦魇”206

四、格利和萧的货币政策局限性理论210

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家关于货币政策作用214

第五节金融政策局限性再思考216

一、正视理论,研究现实216

二、银行控制交易手段总量的局限性216

三、银行控制规范货币的局限性218

四、保卫货币价值中的局限性220

五、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225

二、急待做的两件事240

第六节增强金融政策有效性的几点思考240

一、注意物极必反240

三、从“救世主”中解脱出来241

四、清理中央银行职能242

第六章货币时滞分析245

第一节 货币时滞的分类245

一、按时滞的形式过程划分245

二、按时滞所影响的经济变量划分252

第二节货币政策时滞的表述252

一、休谟的意见252

二、魏克塞尔的观点253

三、弗雪的意见254

第三节货币政策时滞产生的原因——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分析255

一、古典学派的传递机制255

二、凯恩斯的传递机制255

三、可得性假设理论中的传递机制259

四、q理论中的传递机制259

六、英迪格利亚尼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60

五、消费者支出模型中的传递机制260

七、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261

八、弗里德曼及货币学派的货币传递机制262

九、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一般模式265

第四节货币政策时滞实证分析266

一、简短回顾266

二、实证分析思路267

三、资料与实证计算结果269

四、基本结论274

二、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277

第五节团时滞而引伸出的对策建议277

一、缩短产出时滞,延长价格时滞277

三、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78

四、接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制定政策278

五、按前重后轻原则推行政策278

六、货币供应计划应提前制定并提前公布279

七、货币政策要从被动适应改为“预防性紧缩”或“预防性扩张政策”279

八、不为短期波动所困惑280

九、多方协调,以收实效280

1994《银行千能 货币与银行功能的新观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先炳著 1994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产管理与电子计算机  网络技术(1982 PDF版)
生产管理与电子计算机 网络技术
1982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 PDF版)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1993年08月第1版 PDF版)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
1993年08月第1版
货币银行学( PDF版)
货币银行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货币与银行(1949 PDF版)
货币与银行
1949 商务印书馆
货币与银行  上( PDF版)
货币与银行 上
货币与银行( PDF版)
货币与银行
货币银行学(1989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89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货币银行学(1998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8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4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4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4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5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5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3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3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8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8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