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第2卷 第2版》求取 ⇩

第一章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感染性腹泻及其控制)1

一、国内外流行概况1

二、病原体2

三、致病机制4

四、国内外多见或比较多见的感染性腹泻5

五、流行过程三环节7

六、流行特征8

七、防治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进展9

八、控制对策15

第二章甲型肝炎21

一、病原21

二、传染源23

三、传播途径24

四、易感人群26

五、流行特征29

六、预防措施30

第三章 戊型肝炎37

一、病原学38

二、流行病学39

三、临床40

四、实验室诊断40

五、预防41

一、前言43

二、病原学43

第四章 脊髓灰质炎43

三、发病机制45

四、流行病学45

五、诊断48

六、特异性预防48

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前景57

第五章轮状病毒感染60

一、病原60

二、传染源与传播途径63

三、流行特征63

四、防制66

一、病原学69

第六章 手足口病69

二、传播与流行环节70

三、流行病学特征72

四、临床特征与诊断74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75

第七章 其他肠道病毒感染79

一、病原体及由其引起的其他疾病79

二、流行环节84

三、流行特征86

四、预防措施89

第八章 霍乱91

一、霍乱的历史和现状91

二、病原体和临床表现100

三、流行过程三环节106

四、流行特征111

五、防治措施118

六、由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引起的新型霍乱121

第九章 细菌性痢疾127

一、病原学127

二、流行强度131

三、传染源132

四、传播途径133

五、人群易感性135

六、流行病学特点135

七、预防对策137

一、沙门氏菌病动态140

第十章 沙门氏菌病140

二、沙门氏菌血清型及其变化142

三、沙门氏菌分子生物学、噬菌体分型的流行病学意义142

四、人类沙门氏菌病142

五、动物沙门氏菌病144

六、沙门氏菌病传播途径146

七、沙门氏菌病发病年龄与季节分布148

八、沙门氏菌病预防对策149

第十一章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151

一、病原151

二、传染源154

三、传播途径155

四、流行特征156

五、临床特征157

六、预防措施159

第十二章 弯曲菌病160

一、病原160

二、传染源163

三、传播途径164

四、人群易感性165

五、流行特征165

六、防制措施167

第十三章 菌群失调170

一、微生态学170

二、菌群失调174

三、菌群失调的调整措施176

一、病原178

第十四章 伤寒、副伤寒178

二、传染源181

三、传播途径184

四、人群易感性185

五、流行过程特征186

六、预防措施196

第十五章食物中毒204

第一节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204

一、简史204

二、病原204

三、流行病学206

四、调查208

五、预防209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胃肠炎211

一、简史211

二、病原212

三、临床表现214

四、流行病学215

五、预防218

六、爆发的现场处理219

第三节 肉毒中毒221

一、病原222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24

三、流行病学226

四、治疗与预后230

五、预防231

第四节 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232

一、前言232

二、病原学——椰酵假单胞菌233

三、毒素236

四、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的流行病学241

五、临床症状及尸检242

六、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的防治对策243

第五节 变质甘蔗中毒244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245

二、中毒的病因246

四、变质甘蔗中毒的预防247

三、诊断和治疗247

第十六章 阿米巴病249

一、地域分布及流行情况249

二、阿米巴病的发病机理252

三、阿米巴病的临床征象254

四、传染源255

五、传播途径256

六、影响人体感受性的某些因素257

七、防治措施257

八、阿米巴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258

第一节 贾第虫病269

一、病原学269

第十七章 其他肠道原虫感染269

二、流行环节271

三、临床表现271

四、流行因素272

五、流特特征272

六、防治措施276

第二节 隐孢子虫病282

一、病原体282

二、流行病学283

三、诊断288

四、治疗288

五、防治措施288

一、简史291

二、病原291

第十八章钩虫病(附毛圆线虫病)291

三、流行因素296

四、流行特征298

五、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302

六、诊断及病原学检验304

七、预防和治疗306

附:毛圆线虫病311

一、概述311

二、东方毛圆线虫311

三、蛇形毛圆线虫313

第十九章 蛔虫病314

一、病原314

二、传染源317

三、传播途径318

四、流行特征322

五、防治措施326

第二十章 蛲虫病329

一、病原329

二、流行环节330

三、临床表现331

四、流行因素332

五、流行特征334

六、防治措施338

第二十一章旋毛虫病342

一、病原342

二、传染源344

三、传播途径346

四、易感人群347

五、临床症状347

六、诊断348

七、流行特征350

八、防治措施351

第二十二章 华支睾吸虫病354

一、病原354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359

三、流行特征360

四、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362

五、诊断和治疗363

六、预防措施365

第二十三章 姜片虫病368

一、病原368

二、传染源369

三、中间宿主及媒介物371

四、传播途径及感染方式373

五、易感人群373

六、流行特征374

七、防治措施375

第二十四章 肺吸虫病380

一、病原380

二、流行特征383

三、流行病学调查386

四、防治391

第二十五章 牛肉绦虫病395

一、病原396

二、传染源397

三、传播途径398

四、人群易感性和免疫400

五、流行特征400

六、临床表现及诊断402

七、防治措施404

第二十六章猪肉绦虫病及囊虫病408

第一节 猪肉绦虫病408

一、病原408

三、传播途径409

二、传染源409

四、流行特征411

五、临床表现及诊断412

六、防治措施412

第二节 囊虫病414

一、病原414

二、感染方式414

三、流行特征416

四、临床表现417

五、诊断418

六、预防420

一、概说与历史421

二、病原421

第二十七章棘球蚴病(附泡球蚴病)421

三、传染源425

四、传播途径426

五、易感性与免疫427

六、流行过程的特征428

七、临床特点430

八、预防432

九、防疫措施435

第二十八章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438

一、国内外呼吸道传染病的现状438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与展望441

三、发达国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经验及展望444

一、流感病毒449

第二十九章流行性感冒449

二、抗原变异453

三、流行史456

四、新亚型的起源460

五、免疫学463

六、关于流行环节和流行因素的若干问题466

七、流感引起的死亡率升高467

八、预防措施469

第三十章 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473

一、病原学及各类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474

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组成479

三、发病率和死亡率480

四、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因素481

五、防治措施483

第三十一章 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及合胞病毒感染486

第一节婴幼儿病毒性肺炎486

一、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487

二、婴幼儿腺病毒肺炎487

三、婴幼儿副流感病毒肺炎489

四、其它病毒所致婴幼儿肺炎491

第二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婴儿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493

一、简史494

二、病原494

三、流行病学494

五、临床表现497

四、病理与发病机理497

六、诊断498

七、防治措施499

第三十二章流行性腮腺炎501

一、概述501

二、病原501

三、流行病学502

四、流行特征505

五、防疫措施506

第三十三章 麻疹510

一、病原510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512

三、人群易感性514

四、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515

五、血清流行病学523

六、麻疹隐性感染的研究527

七、麻疹减毒活疫苗及其应用530

八、麻疹防制策略的讨论535

第三十四章风疹541

一、概况541

二、病原541

三、传染源542

四、先天性风疹的临测542

五、传播途径545

六、人群易感性545

八、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方法547

十、风疹疫苗免疫548

九、预防548

第三十五章 水痘及带状疱疹552

一、概况552

二、病原553

三、传染源554

四、传播途径555

五、人群易感性556

六、流行特征556

七、预防措施559

第三十六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63

一、简史563

二、病原563

三、感染、潜伏与免疫564

四、临床类型566

五、流行病学568

六、HSV2与子宫颈癌的关系569

七、防治措施570

第三十七章天花572

一、消灭天花的历史背景572

二、消灭天花的组织措施573

三、消灭天花的技术对策574

四、强化消灭天花计划577

五、非地方性地区天花的爆发581

六、天花消灭的证实工作581

八、全球消灭天花的经验与启示584

二、病原586

第三十八章鹦鹉热—鸟疫586

一、概述586

三、流行病学587

四、临床及诊治588

五、预防及防疫589

第三十九章Q热591

一、简史591

二、病原592

三、生态学特征594

四、传染源598

五、传播途径600

六、人群易感性和免疫601

七、流行特征602

八、临床表现及诊治603

九、防疫治措施604

第四十章支原体肺炎608

一、病原608

二、临床特征609

三、传染源610

四、传播途径611

五、人群易感性612

六、流行特征612

七、防治措施614

第四十一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18

一、病原菌的特性与流行关系618

二、感染、发病及免疫机理623

三、流行病学特点及控制问题624

四、流脑监测与流行预测631

五、预防对策及措施632

第四十二章 猩红热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640

一、病原640

二、猩红热643

三、其它溶血性链球菌感染647

第四十三章白喉650

一、概况650

二、病原650

三、传染源651

五、人群易感性652

四、传播途径652

六、流行过程特征653

七、防疫措施656

附录 锡克氏试验658

第四十四章 百日咳660

一、病原660

二、传染源663

三、传播途径664

四、人群易感性664

五、流行特征664

六、防疫对策及防疫措施666

第四十五章结核病672

一、结核病672

二、研究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方法673

三、结核病的传染675

四、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流行病学指标677

五、结核病控制683

六、国家或区域结核病控制工作687

第四十六章军团菌病690

一、病原690

二、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690

三、流行概况698

四、抗体水平调查699

五、流行特征702

六、防疫措施704

一、病原学706

第四十七章血液系统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706

二、流行过程707

三、流行特征710

四、控制及预防措施711

第四十八章自然疫源性疾病概述713

一、自然疫源性和自然疫源性疾病713

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714

三、病原715

四、宿主715

五、媒介717

六、自然疫源地的空间结构718

一、病原学720

第四十九章乙型肝炎720

二、流行病学724

三、实验室检测方法732

四、预防734

第五十章 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性肝炎739

第一节 丙型肝炎739

一、病原学739

二、流行病学740

三、临床741

四、实验室诊断741

五、治疗与预防742

第二节 丁型肝炎743

一、病原学744

二、流行过程基本环节746

三、流行特征750

四、防治措施752

第三节 输血后肝炎755

一、概况755

二、输血后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755

三、防制对策760

第五十一章流行性乙型脑炎763

一、病原763

二、传播媒介764

三、扩散宿主766

四、长期宿主767

五、流行规律及预测768

六、防治769

第五十二章 其他蚊媒病毒性脑炎771

第一节 东部马脑炎771

一、病原学771

二、宿主和传染源771

三、传播途径772

四、易感性和免疫力772

五、流行特征772

六、预防和治疗773

第二节 西部马脑炎775

一、病原学775

二、宿主和传染源775

四、人群易感性776

三、传播途径776

五、流行特征777

六、防治措施777

第三节 委内瑞拉马脑炎778

一、病原学778

二、宿主和传染源779

三、传播途径779

四、人群易感性780

五、流行特征780

六、预防和治疗781

第五十三章 蜱媒病毒性脑炎782

第一节 森林脑炎782

一、病原学783

二、流行病学785

三、预防措施791

第二节 波瓦生脑炎793

第三节 科萨努尔森林病794

第四节 跳跃病795

第五十四章黄热800

一、流行的历史800

二、病原800

三、传染源801

四、传播媒介802

五、人群易感性803

六、流行特征804

七、预防806

第五十五章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810

一、简史810

二、病原学810

三、发病机制812

四、临床学812

五、实验诊断813

六、流行环节813

七、防制818

第五十六章 基孔肯雅病822

一、病原822

二、传染源823

三、传播媒介824

四、流行特征825

五、临床表现826

六、防治措施826

第五十七章流行性出血热829

一、绪论829

二、病原学833

三、地理分布和流行趋势835

四、流行病学分型842

五、宿主和传染源847

六、传播途径851

七、隐性感染和人群免疫856

八、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预测858

九、疫苗研制862

十、预防和控制863

十一、展望865

第五十八章 新疆出血热871

一、临床表现、诊断及发病机制872

二、病原873

三、流行特征876

四、治疗880

五、预防880

第五十九章 立克次体病总论882

一、简史882

二、病原883

三、传播和发病885

四、问题和展望886

第六十章流行性斑疹伤寒889

一、简史889

二、病原890

三、传染源892

四、传播途径893

五、人群易感性894

六、流行特征894

七、防疫措施895

第六十一章鼠型斑疹伤寒898

一、简史898

二、病原898

四、传播途径902

五、人群易感性903

六、流行特征904

七、防疫措施905

第六十二章 落矶山斑点热907

一、病原学907

二、主要临床表现908

三、诊断与治疗908

四、流行病学909

五、预防措施911

第六十三章 恙虫病913

一、前言913

二、病原913

三、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915

四、媒介恙螨916

五、动物寄主918

六、流行病学特征919

七、预防措施922

第六十四章 鼠疫926

一、病原927

二、动物鼠疫流行病学933

三、鼠疫流行病学945

第六十五章 虱传回归热950

一、病原950

二、临床特征950

三、流行环节952

四、流行特征953

五、预防措施955

第六十六章蜱传回归热958

一、概况958

二、病原959

三、流行环节960

四、流行特征963

五、临床特点964

六、防治966

第六十七章莱姆病971

一、莱姆病的发现971

二、病原学972

三、临床表现与治疗972

四、流行病学973

五、预防976

第六十八章 疟疾979

一、概述979

二、流行因素980

三、地方性流行983

四、爆发性流行987

五、流行病学调查990

六、疟疾的数学模型992

七、防治措施997

第六十九章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1004

一、病原1005

二、传染源1005

三、传播媒介1007

四、我国不同地区黑热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008

五、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011

六、防治措施1014

第七十章丝虫病1019

一、我国丝虫病防治研究的概况1019

二、病原1019

三、传染源1022

四、传播媒介1023

五、传播途径1025

六、人群易感性1025

七、流行特征1025

八、防治后期流行动态1032

九、影响流行的因素1036

十、流行病学调查1036

十一、防治措施1041

十二、总结1043

第七十一章体表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1047

一、分类1047

二、流行病学特征1049

三、预防和控制1050

第七十二章 狂犬病1051

一、病原1051

二、传染源1054

三、传播途径1057

五、临床特征1059

四、易感人群1059

六、流行特征1062

七、预防措施1063

第七十三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69

一、病原1069

二、临床表现1070

三、流行环节1073

四、流行特征1074

五、预防措施1077

第七十四章 沙眼1079

一、病原1079

二、发病机制1081

三、沙眼衣原体的检测方法1082

四、流行病学1083

五、防治措施1086

第七十五章 麻风1091

一、麻风流行史1091

二、麻风的分布1092

三、麻风的传染1093

四、致病因素1095

五、麻风流行病学分析1096

六、我国麻风防治的原则及主要措施1097

七、我国麻风防治的效果与经验1101

第七十六章破伤风1105

一、病原1105

二、临床特点1106

三、发病机制1107

四、流行病学1108

五、预防1111

第七十七章 土拉菌病1117

一、病原1117

二、流行病学1118

四、防制措施1124

第七十八章 布鲁氏菌病1125

一、病原1125

二、临床表现及病理1129

三、实验室检查及诊断1130

五、布病的疫情1132

四、治疗与预后1132

六、布病流行的三环节1134

七、影响布病的流行因素及自然疫源性1137

八、布病流行特征和我国布病流行趋势1138

九、布病的预防措施与监测1142

第七十九章炭疽1148

一、病原学1148

二、流行病学1151

三、预防及防疫措施1156

四、今后防治工作要点1159

第八十章鼻疽1161

一、病原1161

三、传播途径1162

二、传染源1162

四、人群易感性1163

五、流行特征1163

六、诊断1163

七、防制措施1164

第八十一章类鼻疽+1167

一、概述1167

二、病原1167

三、传染源1168

四、传播途径1169

五、人群易感性1169

六、流行特征1170

七、防治措施1171

第八十二章 钩端螺旋体病1174

一、病原学1174

二、流行病学1180

三、钩体的致病作用与致病机理1194

四、防制措施1195

第八十三章 血吸虫病1201

一、传播过程诸环节的特征1202

二、流行特征及影响流行的因素1205

三、防治措施1215

第八十四章 稻田皮炎1221

一、病原1221

三、传播途径1225

二、传染源1225

四、人群易感性1226

五、流行特征1227

六、防治措施1228

第八十五章螨皮炎1232

一、病原1232

二、螨皮炎的临床特征1233

三、螨皮炎的流行特征1234

四、防治措施1236

第八十六章松毛虫病1238

一、病原生物学1239

二、发病原理1240

三、临床表现1241

四、流行病学1243

五、防治措施1246

第八十七章 性传播疾病概述1249

一、病原1249

二、流行概况1250

三、传染源1250

四、传播途径1252

五、人群易感性1253

六、流行特征1253

七、预防对策和性病监测1255

第八十八章 艾滋病1259

一、病原1259

二、临床1260

三、实验室诊断1264

四、传染源及传播途径1265

五、流行特征1267

六、监测1270

七、防制措施1272

第八十九章梅毒1277

一、简史1277

二、病原1277

三、传播途径1278

四、梅毒的免疫1278

五、流行病学特征1278

六、影响梅毒流行的某些社会因素1281

八、诊断1282

七、临床特征1282

九、防治1283

第九十章淋病1286

一、简史1286

二、病原1286

三、传染源1287

四、传播途径1287

五、流行病学1288

六、临床特征1291

七、诊断1292

八、淋病的防治1292

第一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1295

一、病原学1295

第九十一章 其他性病1295

二、流行病学1296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297

四、治疗和预防1298

第二节 软下疳1298

一、病原学1298

二、流行病学1299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299

四、治疗和预防1300

第三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1300

一、病原学1300

二、流行病学1300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301

四、治疗和预防1302

第四节 腹股沟肉芽肿1302

一、病原学1302

二、流行病学1302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303

四、治疗和预防1304

第九十二章 阴虱病1306

一、病因1306

二、流行病学1307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307

四、治疗和预防1308

二、病因1310

一、简史1310

第九十三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10

三、发病机理和免疫1312

四、流行特征1313

五、临床表现1317

六、诊断1318

七、控制和预防1321

第九十四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1324

一、病原1324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1325

三、临床特征1325

四、传染源1327

五、传播途径1327

六、人群易感性1329

七、流行特征1330

八、防疫措施1332

第九十五章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334

一、病因1334

二、流行特征1335

三、临床表现1337

四、诊断1338

五、预后1338

六、治疗和预防1339

第九十六章 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症)1341

一、历史与名称1341

二、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1341

三、病因与病理1342

四、流行病学1344

五、结语1345

第九十七章马尔堡病毒病1347

一、病原学1347

二、宿主和传染源1347

三、传播途径1349

四、人群易感性1349

五、流行特征1349

六、防治措施1350

一、病原1352

二、传染源1352

第九十八章拉沙热1352

三、传播途径1353

四、人群易感性1353

五、流行特征1354

六、临床特点1354

七、防治措施1355

一、简史1358

二、病原学1358

三、免疫1358

四、传染源1360

五、传播途径1361

六、人群易感性1362

七、流行特征1362

九、实验诊断1363

八、临床表现1363

十、治疗1364

十一、预防1364

第一○○章弓形虫病1367

一、简史1367

二、病原学1367

三、流行病学1369

四、临床表现1375

五、实验诊断技术1376

六、治疗1377

七、预防1377

一、防疫原则1381

第一○一章 防疫原则与传染病管理1381

二、传染病的法制管理1382

三、传染病防治措施原则1385

四、传染病报告与疫情分析1390

五、传染病控制的国标政策1393

六、传染病的消除与消灭1397

第一○二章 医院内感染1399

一、前言1399

二、医院内感染的特征1400

三、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分类1400

四、医院感染的病原体1401

五、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1403

六、医院内感染的监测和研究1407

七、医院内感染的控制1411

1998《流行病学 第2卷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耿贯一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流行病学  第4版(1979 PDF版)
流行病学 第4版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  第5版(1979 PDF版)
流行病学 第5版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及流行病学  第2版(1986 PDF版)
传染病学及流行病学 第2版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增值税与管理(1994 PDF版)
增值税与管理
199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病理学  第2版(1986 PDF版)
病理学 第2版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  第2版(1980 PDF版)
传染病学 第2版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与流行病学  第2版(1981 PDF版)
传染病与流行病学 第2版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病学  第2版(1984 PDF版)
神经病学 第2版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精神病学  第2版(1980 PDF版)
精神病学 第2版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  第2版(1978 PDF版)
病理学 第2版
197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2卷(1991 PDF版)
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2卷
199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  第3版(1979 PDF版)
流行病学 第3版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进展  第2卷(1983 PDF版)
流行病学进展 第2卷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  第4版(1981 PDF版)
流行病学 第4版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体力学  第2版(1986 PDF版)
流体力学 第2版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