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戏曲志 修订稿》求取 ⇩

第一编综述1

第一章嵩县戏曲的起源与形成2

第一节 明末清初—戏曲萌芽阶段3

第二节 清代中叶—戏曲形成阶段5

第二章戏曲的发展与现状7

第一节 晚清至民国前期—戏曲发展阶段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戏曲动荡阶段1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戏曲新生阶段16

第四节 建国以后—戏曲繁荣阶段18

第二编图表24

第三章 大事年表24

第四章剧种表38

第一节 嵩县剧种分布情况一览表38

第二节 嵩县剧种分布示意图40

第三编志略41

第五章剧种41

第一节 卷戏41

第二节 罗戏42

第三节 二簧43

第四节 越调44

第五节豫剧46

一 靠山簧46

二 豫西梆子47

三 豫西、豫东调的结合48

第六节曲剧50

一 本地曲子51

二 洛阳小调52

三 南阳大调53

四 洛阳小调与南阳大调的结合54

第六章剧目55

第一节豫剧代表剧目56

一 斩蔡阳56

二 崇祯逼死煤山57

三 金盆记59

四 花园会60

五 三哭殿61

六 胡四娘62

七 春风化雨64

八 变法之后66

第二节曲剧代表剧目68

一 潘金莲剪衣68

二 王贵与李香香69

三 金沙江畔70

四 赶会71

第三节罗戏与二簧戏代表剧目72

一 崔中原回家72

二 刮王莽73

附:嵩县班社、剧团演出剧目一览表74

第七章音乐92

第一节 罗戏92

第二节 豫剧94

第三节曲剧106

一 民歌俚曲阶段106

二 高跷戏阶段108

三 洛阳小调的传入110

四 南阳大调的引进114

第四节锣鼓经、曲牌选例116

一 念白116

二 豫剧、曲剧、锣鼓经选例117

三 曲牌选例118

第八章表演122

第一节 角色行当122

第二节基本功123

一 唱念功123

二 做打功124

第三节表演艺术选例128

附: 表演艺术选例照片131

第九章舞台美术133

第一节 服饰 道具133

第二节 化妆134

第三节 舞台装置136

第四节 舞美设计137

139

五十年代前、后化妆选例139

舞台装置、舞台布景选例141

第十章机构143

第一节班社与剧团143

江湖班143

1 古路壕戏班143

2 大章戏班144

3 西关“同庆会”戏班146

4 孙店曲剧班147

5 纸房曲剧班149

龙虎班150

1 安岭木偶戏班150

2 宋岭戏班151

3 德亭“同乐社”152

4 阎庄“火神班”154

半职业剧团155

1 阎庄乡贺营越调剧团155

2 库区乡桥北豫剧团156

职业剧团156

1 嵩县曲剧团156

2嵩县豫(曲)剧团157

附1 嵩县豫(曲)剧团历年主要演员一览表159

附2 嵩县豫(曲)剧团参加洛阳地区戏剧调(会)演一览表162

3嵩县文艺宣传队162

附 嵩县农村戏剧班社、剧团一览表163

第二节科班与戏校168

县办戏校(班)168

1 嵩县曲剧培训班168

2 嵩县文工团学生班169

3 嵩县“五·七大学”文艺班169

4 嵩县戏曲学校169

文化馆戏剧培训班171

附: 1980年—1984年文化馆戏剧培训班一览表171

乡村戏校172

1 伊滨戏校172

2 南庄戏校172

第三节研究、创作机构173

一 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工作组173

二 文艺创作组174

剧目工作组174

附:嵩县历年来创作、改编剧目一览表175

四 戏剧协会176

第四节 作坊—何记戏装服装道具作坊176

第十一章演出场所177

第一节 演出场所的衍进和现状177

第二节演出场所举要180

古戏楼180

1 西关城隍庙戏楼180

2 南关火神庙“海市蜃楼”181

3 财神庙舞楼182

4 旧县城隍庙舞楼184

5 大坪乐舞楼185

6 德亭关帝庙戏楼186

7 安陵三圣殿乐舞楼187

8 大章歌阁楼188

简易剧场189

1 西关白衣堂剧场189

2 二道街剧院189

3 新嵩舞台190

现代新型剧院191

1嵩县人民剧院191

附:剧院接待地、市级以上文艺团体登记表192

2 黄庄人民会堂192

3 车村影剧院193

4 嵩县影剧院194

特殊演出场所—扁担舞台198

附:嵩县演出场所一览表200

第十二章演出习俗207

第一节演出习俗举要208

一 敬神戏208

二 对戏209

三 破楼戏210

四 喜庆戏211

五 邀请戏211

六 加官戏212

七 拜堂戏212

八 亮箱戏213

九 闹丧戏213

十 抓戏和抢戏213

第二节 梨园拾零213

第十三章戏曲文物215

第一节舞楼碑记215

一 重修财神庙舞楼碑记215

二 修建火神庙舞楼碑记217

三 重修火神、观音、龙王庙宇并创修舞楼碑记218

四 树仁戏楼碑记220

五 安岭村创建三圣殿并拜殿舞楼记221

六 城隍庙重修舞楼及左裙房记223

第二节其它类224

一 安陵村木偶224

二 火神銮驾225

第十四章轶闻传说227

一 “你是假的”227

二 白骡子抖帽翅儿228

三 智考戏班228

四 人名药方229

五 错打田玉川229

六 唱戏救父230

七 夜抢郭“板胡”230

八 二教师救戏班231

第十五章谚语 行话 楹联233

第一节 谚语233

第二节 行话235

第三节 楹联236

第四编传记238

第十六章戏曲人物传记238

一 铁嗓子—贾书林238

二 时装鼻祖—李警堂239

三 小旋风—王梅卿241

四 段氏兄弟列传242

五 人人述—韩佳旦244

六 老戏筋—程继周245

七 老门神—杜志远245

八 曲子头—刘银246

九 冷面妮—李长青248

十 压塌南阳—阎六指249

十一 猴百色—司马文250

第十七章附录—知名人士简介251

一 孙太保251

二 王 让252

三 马国贞253

四 齐 君253

五 曹天社254

六 龚耀山255

七 王晓娥256

八 樊献振257

九 李喜莲258

1987《嵩县戏曲志 修订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嵩县文化局编;李文阁主编;许道立副主编 1987 嵩县文化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