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监控研究》求取 ⇩

第一篇 中国宏观经济监控基本问题研究1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监控理论和实践1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监控研究概述1

一、宏观经济监控说明1

二、宏观经济调控问题3

二、宏观经济监控框图6

四、宏观经济监控指标、体系、方法和观点解析9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控制与治理102

一、美国经济周期指标监控法15

第二节国外宏观经济监控借鉴15

二、西方经济景气指标体系21

三、国际经济景气指标体系23

四、经济景气指标特点及评价26

五、国外宏观经济关于资金监控概述29

第二章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监控分析研究34

第一节 西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借鉴概述34

第二节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概念、范围、内容和方法研究35

第三节 供给、需求与价格及其测定40

第四节社会总供求平衡中资金监测指标体系研究42

一、以货币资金供求为内容的监控指标,反映和测量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状况42

二、以货币资金分配和支出为内容的监控指标,反映和测量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状况43

三、以货币价值表现物价为内容的监控指标,反映和测量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状况44

一、财政收支平衡45

第五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分析的45

二、信贷收支平衡46

三、国际收支平衡47

四、总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47

第二篇 宏观金融和财政监控研究49

第三章 宏观货币供需监控分析研究49

第一节 货币需要量和供给量分析49

第二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相对稳定通货量界定52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52

第三节中国货币政策历史沿革和评价56

二、相对稳定通货界限确定研究56

第四节 货币宏观调控系统信息反馈机制59

第五节货币量宏观控制61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确定61

二、合理货币供应量的测算和控制62

三、货币流通的模糊数学评价法66

第四章 利率调控、储蓄监控和金融调控构想70

第一节利率调控问题70

一、利率传递机制70

二、利率调控的两种观点分析73

一、基本问题75

第二节宏观储蓄监控75

二、金融深化对私人和政府储蓄量影响77

三、储蓄与宏观金融调81

四、宏观储蓄预测和控制82

第三节强化金融调控构想84

一、当前宏观金融调控问题84

二、中央银行实现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87

三、完善宏观金融调控对策87

四、重新构造微观金融基础89

一、通货膨胀的基本问题91

第五章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问题分析91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问题91

二、通货膨胀的难以避免性92

三、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93

四、发展中国家治理和控制通货膨胀实践96

第二节中国通货膨胀回顾分析98

一、中国通货膨胀历史回顾和特点98

二、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99

一、通货膨胀预警线的确定105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的定量控制105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定量分析和监控106

三、赤字型通货膨胀的定量分析和监控112

四、结构型(或信贷型)通货膨胀的定量控制和分析115

五、发展型通货膨胀的定量分析和监控117

六、一般通货膨胀现象的判别分析和监控119

第六章宏观财政收支监控分析124

第一节 宏观财政监控机制原理124

一、宏观财政监控机制的内容分析124

二、宏观财政监控流程与预警信号图126

三、宏观财政监控基本目标和政策设计依据128

第二节财政杠杆监控功能与协调129

一、预算支出调控杠杆分析129

二、税收调控杠杆分析130

三、公债调控杠杆分析131

四、财政杠杆在宏观监控的协调132

第三节财政收支总理界限结构分析133

一、社会总供求均衡中财政收与支的数量界限133

二、社会总供求失衡中财政收与支的数量界限135

第四节财政收支结构合理性分析139

第五节 中国财政监控的回顾和对策140

第七章 财政赤字监控研究143

第一节财政赤字与经济的关系143

一、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和发展143

二、财政赤字与价格水平146

三、财政赤生与失业147

四、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148

五、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149

第二节财政赤字的其它分析151

一、财政赤字的评判问题151

一、虚假收入问题152

二、赤字的去向问题153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赤字融资问题154

第四节中国财政赤字的失控分析和思考155

一、十年改革前的财政赤字155

二、十年改革时期的财政赤字159

第五节财政赤字的弥补和控制的一般方法169

一、发行内债169

二、国外借款169

第六节控制和逐步消除中国财政赤字的根本途径170

一、消除财政赤字的管理制度途径170

三、银行透支170

二、消除财政赤字的经济途径171

第八章 财政信贷宏观预警系统的构想173

第一节 财政信贷经济系统状态行为变量选择174

第二节 财政信贷经济系统状态变量分类177

第三节 由特征变量寻找财政信贷变化规律186

第四节财政信贷宏观调控189

一、预判模式189

二、最优判别模式的建立191

第一节 价格调控的一般问题194

第九章 价格宏观控制194

第三篇 价格、产业结构和投资消费及其债务的控制研究194

第二节 价格宏观控制的定量分析196

第三节 价格对剪刀差的宏观调节199

第四节 价格与财政信贷政策201

一、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201

二、价格与财政信贷政策协调202

第五节工资与价格政策202

第六节 中国的价格指数问题203

第十章 宏观投资和消费的监控分析研究206

二、投资规模监控指标体系207

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现状的统计分析207

第一节宏观投资规模和的结构的监控207

三、有关投资指标讨论211

四、投资监控和计量模型212

第四篇统计监控管理体制、核算制度和信息系统的研究216

一、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势态统计分析217

第二节宏观消费总量和结构监控217

二、消费计量模型与监控220

第三节投资与消费的综合监控模型223

第十一章 产业结构宏观控制225

第一节 产业分类、结构与调整225

第二节 产业结构宏观调控变动定量分析226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控分析227

第四节 产业结构宏观调控构想230

一、运用财政杠杆间接调控产业结构230

二、运用银行信贷调控产业结构233

第十二章 对外债务宏观调控235

第一 节 外债的涵义与调控的口径235

第二节 外债的宏观调控目标与内容236

一、外债调控的目标236

二、外债调控的内容237

第三节建立外债监测调控指标体系239

第四节 适度债务规模的控制242

第五节外债的宏观控制机制243

第十三章 统计监控管理体制、核算制度和信息系统研究的思考246

第一节 县级统计监控体制改革247

第二节 中心城市统计监控体制改革249

第三节 企业统计监控体制的改革251

第四节 国家统计体制的改革253

第五节 统计核算制度的历史现状253

第六节 统计核算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与突破255

第七节“一套表”的研制与实施256

一、国家统计监控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立259

第八节中国宏观统计监控信息处理系统设想259

二、信息处理系统的战略目标与实施260

第五篇 中国宏观经济监控计量模型研究262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运行监控模型建立262

第一节 模型设计说明262

第二节模型监控变量和宏观监控模型建立265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监控模型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及其评价281

第一节 国民经济运行宏观监控模型指标体系281

第二节 模型指标评价分析284

第三节 国民经济运行最优控制实例分析292

1993《中国宏观经济监控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湛匀,(日)三好慎一郎著 1993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研究(1995 PDF版)
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研究
1995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宏观经济  2010( PDF版)
中国宏观经济 2010
中国农业——宏观经济联系研究( PDF版)
中国农业——宏观经济联系研究
宏观经济调控(1995年07月第1版 PDF版)
宏观经济调控
1995年07月第1版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1993 PDF版)
中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1993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山东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研究(1997 PDF版)
山东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研究
1997 北京:海洋出版社
宏观经济控制论(1990 PDF版)
宏观经济控制论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锻件质量控制(1988 PDF版)
锻件质量控制
1988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宏观经济调控分析(1999 PDF版)
宏观经济调控分析
1999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湖北宏观经济研究(1994 PDF版)
湖北宏观经济研究
199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手册(1988 PDF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手册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宏观经济规模研究(1986 PDF版)
中国宏观经济规模研究
1986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宏观经济调控分析(1991 PDF版)
宏观经济调控分析
1991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调控概论(1994 PDF版)
宏观经济调控概论
1994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研究(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198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