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放 中国走向世界》求取 ⇩

第一章中国四种开放开发模式比较1

第一节 创办目的比较1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经济结构比较2

第三节 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比较3

第四节 优惠政策比较4

第一篇中国的经济特区9

第二章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9

第一节 中国经济特区的由来9

第二节 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10

一 建设特区的方针10

二 建设特区的主要政策和措施11

三 兴办特区“不是收而是放”14

四 由“出口特区”转为“外向型的综合性特区”15

第三节 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20

一 艰苦创业结硕果20

二 深圳:一夜之间崛起的新城23

三 “珠海经济特区好”25

四 厦门特区阔步前进29

五 汕头特区走出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33

六 海南模式: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综合补偿35

第四节 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37

第三章 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41

第一节 制定特区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出发点41

第二节 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45

一 战略目标46

二 战略发展重点46

一 率先将深圳建成“内地的香港”48

第三节 战略模式的选择48

二 珠海正在飞跃发展50

三 汕头成为“侨”字号外向型特区52

四 厦门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海港工业城市58

五 海南向大开放特区进发61

第四节 战略措施63

第四章 经济特区的经济管理体制67

第一节 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67

一 特区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客观必然性67

二 特区市场经济的功能69

三 特区市场经济的实现途径70

四 为特区市场经济的实现创造条件71

第二节 特区的价格管理体制73

一 特区价格改革回顾73

二 实行特区价格市场化管理体制的原因74

三 实行特区价格市场化管理体制的对策76

第三节 特区投资体制的改革79

一 投资领导体制的改革79

二 建立新的基建施工管理制度80

第四节 特区的金融管理体制82

一 建立特区新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必要性82

二 特区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83

三 九十年代特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85

第五节 特区的财税体制改革87

一 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87

二 特区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91

第六节 特区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96

一 特区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96

二 特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99

三 特区工资制度的改革101

四 特区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106

第五章 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110

第一节 特区实行优惠政策的实质110

第二节 特区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111

一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112

二 工商统一税方面的优惠112

三 各个特区更优惠的税收政策113

第三节 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121

一 深圳特区在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121

二 珠海特区在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123

三 海南特区在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124

第四节 经济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125

一 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125

二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126

三 在外汇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127

四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优惠政策128

五 在人员出境方面的优惠政策130

第二篇中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31

第六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与发展131

第一节 “开发区大有希望”131

第二节 开发区的基本特点和作用132

一 开发区的基本特点133

二 开发区的重要作用135

第三节 开发区现状述评139

第七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战略144

第一节 制订开发区发展战略的出发点144

第二节 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目标模式147

一 近期目标模式(1985—1995年)151

三 远期目标模式(2006—2015年)152

二 中期目标模式(1996—2005年)152

第三节 开发区的产业规划策略153

一 开发区产业结构现状154

二 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与产业政策的引导156

三 海洋开发应成为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159

第四节 开发区的技术引进策略164

一 技术引进的含义与作用164

二 开发区技术引进的现状分析166

三 开发区技术引进的对策169

第五节 开发区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173

一 进一步办好开发区面临的困难和机遇173

二 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对策176

第一节 开发区的政府管理体制181

一 建立开发区政府管理体制的原则181

第八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181

二 开发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183

三 开发区行政管理的效率185

第二节 开发区的计划管理体制187

一 开发区实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187

二 开发区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188

三 进一步改革的思路190

第三节 开发区的市场管理体制192

一 充分利用我国的市场优势192

二 开发区市场环境现状193

三 开发区市场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思路194

第四节 开发区的金融管理体制195

一 开发区的金融体制现状195

二 开发区金融体制改革的近期策略197

三 开发区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思路198

第五节 开发区的投资管理体制200

一 开发区投资环境剖析200

二 开发区的投资来源和效益分析202

三 开发区的投资管理204

第六节 开发区的企业管理体制207

一 开发区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207

二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分析208

三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企业管理体制的措施210

第七节 开发区的人才劳务管理213

一 开发区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213

二 开发区职工素质剖折214

三 开发区进一步发挥N力资源优势的措施216

一 开发区土地开发现状219

第一节 开发区的土地优惠政策219

第九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219

二 开发区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222

三 开发区土地使用费的优惠措施227

第二节 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228

一 企业所得税优惠228

二 关税与工商统一税优惠229

三 折旧和亏损结转优惠230

四 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230

第三节 开发区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233

一 劳动人事管理的优惠政策233

二 外汇管理的优惠政策234

三 贷款的优惠政策234

四 基础设施管理的优惠政策234

一 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着眼点235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优惠政策的思路235

五 行政与法律管理的优惠政策235

二 现阶段尚存的问题236

三 进一步完善政策的思路238

第三篇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42

第十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建与发展242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建242

第二节 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意义和作用244

一 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含义244

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作用247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249

一 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250

二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252

三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4

四 福州科技园区255

五 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7

六 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9

第十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战略262

第一节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思想262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266

一 现行模式形成的环境分析266

二 进一步选择模式应注意的问题268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272

一 面临的问题272

二 应采取的措施275

第十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280

第一节 政策体系的特点和原则280

第二节 优惠政策的内容281

一 税收方面的优惠281

三 信贷的优惠282

二 进出口业务的优惠282

四 产品销售的优惠283

五 外汇管理方面的优惠283

六 其它方面的优惠283

第四篇中国的保税区284

第十三章 保税区的功能、管理体制与发展战略284

第一节 保税区的内涵284

第二节 保税区的功能285

一 保税区的基本功能285

二 保税区的辅助功能285

第三节 保税区的管理体制287

一 保税区管委会的职责288

二 按照国际惯例完善保税区管委会管理机制288

二 保税区的战略重点289

一 保税区的战略目标289

第四节 保税区的发展战略289

三 保税区的战略步骤290

第十四章 保税区的政策291

第一节 享受“自由贸易区”的特殊政策291

第二节 金融管理的优惠政策292

第三节 海关监管的优惠政策293

第四节 人员出入保税区的优惠政策295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监管和征免税实施细则296

第五篇国外开放开发模式概论305

第十五章 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开发区)305

第一节 世界经济特区(开发区)的发展历史305

第二节 世界经济特区(开发区)的类型与特点308

一 世界经济特区(开发区)的类型308

二 几种主要类型经济特区(开发区)特点的比较309

第三节 世界经济特区(开发区)的基本功能320

第四节 世界经济特区(开发区)的设置条件323

第五节 世界经济特区(开发区)发展的新特征325

第十六章 国外高技术开发区327

第一节 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327

一 起飞阶段(1951—1957年)327

二 发展阶段(1957—1969年)327

三 低潮阶段(70年代)328

四 高潮阶段(80年代至今)328

第二节 国外高技术开发区迅速发展的原因330

第三节 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334

一 孵化器的发展模式334

二 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模式334

四 科学城的发展模式335

三 高技术地带发展模式335

五 技术城的发展模式336

第四节 国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基本经验比较337

第十七章 世界免税贸易区比较342

第一节 世界自由贸易区的类型与特点342

一 自由贸易区的类型343

二 自由贸易区的概念343

三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344

第二节 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346

第三节 世界主要自由港区概述351

一 德国汉堡自由港351

二 美国对外贸易区353

三 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356

四 南斯拉夫自由关税区358

1993《大开放 中国走向世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汉川,叶远胜主编 1993 武汉:武汉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走向世界(1985 PDF版)
走向世界
1985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走向世界(1985.05 PDF版)
走向世界
1985.05
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的回顾与展望(1989 PDF版)
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1989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走向世界  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1989 PDF版)
走向世界 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
1989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大连-走向世界(1988 PDF版)
大连-走向世界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论《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及历史意义(1984 PDF版)
论《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及历史意义
198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1989 PDF版)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世界
1989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大门向世界敞开(1989 PDF版)
大门向世界敞开
198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走向世界的中国  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1993 PDF版)
走向世界的中国 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1993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走向开放型经济(1993 PDF版)
走向开放型经济
1993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走向世界经济  论开放与改革的若干侧面(1989 PDF版)
中国走向世界经济 论开放与改革的若干侧面
198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走向世界市场(1993 PDF版)
中国走向世界市场
1993 北京:改革出版社
走向开放地(1992 PDF版)
走向开放地
1992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走向外部世界(1985 PDF版)
走向外部世界
1985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福建走向世界(1999 PDF版)
福建走向世界
1999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