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
作者 | 朱国宏著 编者 |
---|---|
出版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参考页数 | 321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260710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6253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一1
序二1
自序1
引言1
研究的缘起1
本书的旨意4
第一章 人口质量经济学9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回顾与评论9
一、人力资本思想的发轫及历史沿革9
早期著作中的人力资本思想9
古典和非古典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思想10
近代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思想11
二、人力资本理论兴起的背景12
理论代表人物的个人背景12
现实的社会背景14
理论研究的背景15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18
“人力资本革命”:理论的发展19
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21
第二节人口质量的人力资本探讨23
一、人力资本概念及其意蕴23
人力资本的含义23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25
人力资本形成及其过程27
人口质量理论29
二、人口质量的人力资本观点29
人口质量经济学的探讨31
新家庭经济学的探讨:人口数量—质量理论32
三、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本:比较和界定34
能力和人口质量35
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本形成36
第三节人口质量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37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张力及其限界37
人力资本理论的危机37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挑战: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39
“人力资本革命”的终结:从文凭主义到信号理论40
“新马克思主义”与人力资本理论4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质量经济观42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人口质量44
三、人口质量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47
本章小结49
第二章人口质量存量及其测度51
第一节 测度人口质量存量的方法51
一、人口质量的衡量指标52
二、舒尔茨的间接估计55
三、指数方法57
第二节中国人口质量存量的变化61
一、儿童质量的存量变化61
表次62
2.1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变化:1952—198562
2.2 按妇女年龄分组的儿童存活率:国际比较64
2.3 1965、1985年入学人数与各入学年龄组百分比:国际比较66
二、教育存量的变化66
2.41952、1986年中国的人口增长和招生数增长比较68
2.5 教育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9
2.6 中国平均每万人在校学生数的变化:1949—198670
三、健康存量的变化70
2.71957、1981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72
2.8 健康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73
一、中国人口质量总存量:PQLI指数的测度74
第三节中国人口质量存量的测度74
2.9 中国PQLI指数的历史变化76
2.10 1982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PQLI指数78
2.11 中国PQLI指数与经济发展关系79
二、PQLI指数的国际比较79
2.12PQLI指数的国际比较:1982年80
2.13 PQLI指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982年81
三、改造后的PQLI指数:国际比较81
2.14改造后的PQLI指数及其国际比较83
一、人口质量存量提高的因素分析84
第四节中国人口质量存量为何超前提高84
二、中国人口质量存量的超前提高——制度分析87
三、中国人口思想素质的提高92
本章小结94
经济增长的含义96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理论96
第一节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96
第三章 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96
经济增长理论99
二、人口与经济增长105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105
图次106
3.1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图示106
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108
三、人口质量作用的计量111
比较的方法111
总生产国数和“残差”112
“残差”的分解:舒尔茨的测算115
劳动投入量的分解:丹尼森的测算116
第二节人口质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18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18
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生产关系118
3.1中国农业的总量生产关系120
3.2 中国工业总产出及其决定因素123
3.3 1952—1982年间中国国营工业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126
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同的观点126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52—1956128
3.4 1951—1986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29
二、人口质量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130
3.61951、1978年中国各级教育的劳动力分布131
3.5 各级教育的劳动生产率系数131
总课时数简化法的测算133
3.7 1952、1978年中国各级教育劳动力数量分布133
3.8 1952、1978年中国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134
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种测算135
3.10 1952、1986年中国各级教育的人数比重分布136
3.9 根据总课时数确定的调整后的各级教育系数136
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种尝试性测算138
美国与欧洲国家的比较139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139
第三节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139
3.11 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140
日本与欧美国家的比较141
3.12 日本和欧美国家劳动力质量贡献的比较:1950——1962142
3.14 美国劳动力质量贡献的历史变化143
3.13 日本劳动力质量贡献的历史变化143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145
萨卡罗坡洛斯的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45
3.15世界各国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146
3.16 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劳动力质量贡献类型147
3.17 “丹尼森模型”和舒尔茨方法计算结果对比149
中国与两类国家的比较150
3.18 中国人口质量存量及其贡献:国际比较151
三、中国人口质量贡献较低的原因153
8.1925岁及以上人口教育结构及其贡献比较153
人口质量的质量及其贡献154
人口质量的转化156
本章小结158
第四章 人口质量投资:微观分析160
第一节 中国的家庭人口质量投资160
一、家庭消费中的人口质量投资161
4.11957—1986年间中国城镇人均家庭人口质量投资162
4.2 1957—1986年间中国农村人均家庭人口质量投资164
二、家庭人口投资中的人口质量投资165
4.31983年中国农村家庭对0—14岁儿童的人口质量投资166
三、劳动力培养费用中的家庭人口质量投资167
4.41978、1986年中国家庭人口质量投资168
4.5 按年龄分组的中国家庭人口质量投资169
四、家庭人口质量投资的相关因素171
第二节中国家庭人口质量投资的收益173
人口质量投资:成本一收益比较173
一、成本一收益比较和收益率的计算方法173
现在净值的计算175
“效益一成本”比率的计算176
内部收益率的计算177
4.1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图示178
健康投资的收益计算问题179
劳动生产率法的测算180
二、中国家庭人口质量投资的收益率测算180
教育投资的收益:个人内部收益率的测算180
4.6中国各级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182
4.7 按年龄分组的中国城市职工月平均工资183
4.8 按文化程度分类的按年龄组划分的收入分配184
中国家庭健康投资的收益189
第三节 家庭人口质量投资行为的决定190
一、投资的收益率分析;国际比较190
收益率的国际比较191
4.9各级教育的个人内部收益率:国际比较191
4.10 各国各级教育的平均个人内部收益率192
国际问收益率差异的原因193
二、中国家庭投资行为的决定195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投资行为决定195
“流失生”现象:中初等教育的投资行为决定197
“人才外流”问题:高等教育的投资行为决定200
投资选择: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价值202
本章小结204
教育投资的总量变化:1949—1986206
第五章人口质量投资:宏观分析206
第一节 中国的宏观人口质量投资206
一、作为人口质量投资的教育投资206
5.11950—1985年间中国教育经费的投资总量变化208
5.2 1950—1985年间中国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量变化210
5.3 1952—1985年间人均教育投资的变化211
教育投资的结构演变212
5.4 中国教育投资比例的历史变化212
5.5 1952—1985年间教育投资的内部比例变化214
5.6 1952—1985年间中国教育投资的方向及其比例214
二、作为人口质量投资的健康投资215
5.71952—1985年间中国卫生事业经费的总量变化216
5.8 1952—1985年间中国卫生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量变化217
5.9 1952—1985年间中国健康投资的比例变化218
投资效果: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存量的提高219
三、中国人口质量投资的效果219
5.101952—1985年间中国健康投资的内部分配比例219
5.11 1949—1985年间中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变化221
投资效果: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康存量的提高222
投资水平的比较224
一、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224
第二节宏观人口质量投资的比较分析224
5.12 世界两类地区教育投资水平及与中国的比较226
5.13 教育投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227
5.15 投资效果:入学人数占各入学年龄组比重229
投资效果的比较229
5.16 高等教育的教师与学生之比230
5.17 健康投资水平的国际比较231
投资水平的比较231
二、健康投资的国际比较231
5.18不同类型国家的健康投资水平232
投资效果的比较232
5.19 健康投资的效果;国际比较233
5.20 健康存量比较:上海县与华盛顿县234
教育投资的宏观微观比较236
三、人口质量投资的宏观和微观比较236
健康投资的宏观微观比较237
一、宏观人口质量投资的收益分析238
第三节宏观人口质量投资的决定238
5.21 中国各级教育的社会总成本239
中国教育投资的社会内部收益率测算239
社会内部收益率的国际比较241
5.22 社会内部收益率的国际比较242
健康投资的收益243
社会内部收益率与个人内部收益率的比较243
二、宏观人口质量投资的决定:供求关系分析245
教育与中国的人力资源发展249
三、人口质量投资与人力资源发展及运用249
人口增长与人口质量投资251
5.2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对教育的影响252
5.24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对教育的影响253
中国的现代化与人力计划254
本章小结256
结论258
各章注释262
参考文献310
6.14 中国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增长比较527
1994《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国宏著 1994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数量经济分析基础
- 1987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 1995
-
- 蒋介石秘录 (上册)
- 1989年01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
- 进口药材质量分析研究
- 1988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
- 1985
-
- 冶金质量分析
- 199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党的干部素质概论
- 1992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经济数量分析
- 1987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经济数量分析基础
- 1994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产品质量经济分析方法
- 1992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 质量经济分析
- 198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经济信息定量分析
- 1998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锻件质量分析
- 198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经济分析理论
- 1985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