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色彩》求取 ⇩

卷首语——满院荷花帘不卷:创造文化绿洲的“东方之珠”1

第一章绿洲上的文学之花1

一、摩天大厦下的香港文学3

二、灿烂的时刻——“猛龙”涌香江5

1.新文学的萌芽6

2.文星云集的两度辉煌9

3.茅盾三过香江12

4.长眠港岛的许地山、萧红14

5.戴望舒“八年抗战”15

6.中国文学的移植和政治生态对香港文学的影响18

三、新派武侠小说的里程碑20

1.巨星辉煌的武侠天空21

2.“新派鼻祖”——梁羽生23

3.百年一金庸26

4.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29

5.“金庸现象”和“金学”32

6.新派武侠小说的特点37

7.金、梁之后的武林平淡38

四、“轻薄短小”的框框文学——杂文41

五、恢宏不凡的篇章44

六、刘以鬯和他的“实验小说”47

七、倪匡和“卫斯理科幻小说”50

八、温柔缠绵的言情小说55

九、梁凤仪和“财经小说”57

十、生生不息的文学期刊61

十一、文学副刊——报纸的一方净土64

十二、五洲四洋的作家群68

十三、不让须眉的“娘子军”70

十四、多元化的作家团体73

第二章“亚洲的好莱坞”和“驰名的梦工场”77

1.几个不应遗忘的记录78

一、往事沧桑堪回首78

2.“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79

3.第一家规模性的电影公司80

4.第一位著名男演员81

二、成长时期的香港电影82

三、中国的粤语片中心84

四、精英南下香江翻腾86

五、银幕上的“香港人心态”88

六、“七日鲜”的粤语“残”片91

七、此消彼长的“双语”片93

八、新一代的“青春歌舞片”96

九、邵逸夫:“使香港电影起飞的人”99

十、李小龙:走向世界的“功夫影帝”102

十一、邹文怀:“青出于蓝胜于蓝”107

十二、张彻:阳刚加武打111

十三、“武打”三部曲:武侠—拳脚—功夫喜剧114

十四、昙花一现“新浪潮”118

十五、“新艺城”模式:无片不笑无剧不趣123

十六、喜剧片:生活·动作·鬼怪126

十七、“三级制”与“三级片”129

十八、电影金像奖和阳春白雪134

十九、明星制:电影和观众之间的桥梁139

二十、“院线制”和“迷你影院”143

二十一、疲软而又充满活力的影坛146

二十二、海外抢滩登陆影都吐气扬眉151

二十三、眼光新转移——拓展内地155

二十四、娱乐片导演的“四大天王”159

1.“赌片大王”王晶159

2.“子弹导演”吴宇森161

3.“枕头导演”何藩162

4.“古装导演”徐克163

第三章电子传媒:今夜荧屏灿烂164

1.电视先驱——“丽的”166

一、电视风云录166

2.一台独大——“无线”167

3.昙花一现——“佳视”170

4.“丽的”易主——“亚视”171

5.独家收费——“有线”172

6.“文以载道”——港台电视部174

7.“天外来客”——卫星电视176

二、电视文化的兴起178

1.催生“普及文化”179

2.迎合观众顺应潮流182

3.电视剧——电视文化的核心185

三、“战国时代”188

1.多彩的星空188

2.两大台:搏杀好精彩众观众:拍手饱眼福190

3.“卫视”:大众菜多风味菜少“有线”:华山一条路193

4.日趋激烈的太空之战194

四、仍显生机的“空中之声”199

第四章五光十色的百报城204

一、中国最早的中文报刊206

二、早期的英文报纸207

三、静夜中的烛光和呐喊209

四、世界上第一份彩色日报212

五、“乡刊”与“西报”215

六、“三经”天下217

七、“星”罗棋布的“八卦新闻”220

八、繁花似锦的“报屁股”224

九、“浪潮”冲击下的报纸“革命化”226

十、行情看涨的“中国新闻”228

十一、报章纷涌上“网”潮232

十二、一业为主“四化”发展234

十三、广告:“西宫压倒东宫”236

十四、“报刊发行局”——报贩239

十五、传媒的“大进大出”240

十六、生死存亡寻常事优胜劣败竞争烈243

十七、“割喉战”与“死亡游戏”246

1.中文报纸拉开“减价战”247

2.报家玩“洒钱”游戏247

3.“四报”、“三刊”关门大吉249

4.众说纷纭话“减价”250

5.减价战火趋缓251

十八、五光十色的期刊和“八卦文化”252

1.政经评论性杂志253

2.综合性的市民杂志253

3.妇女及成人杂志253

5.“八卦周刊”和“八卦文化”254

4.专业学术性杂志254

十九、活跃的国际图书出版印刷中心257

二十、“新闻自由”中的管制260

二十一、新闻处和“电管局”261

二十二、香港主要新闻传媒一览表265

第五章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266

一、“官”、“津”、“私”、“独”并立267

二、从“不干预”到资助的学前教育268

三、规范的小学教育270

四、“双语”、“分流”的中学教育272

五、步履维艰的私校274

六、力求平衡、公允的学位分配277

1.小一入学统筹277

2.初一入学派位278

七、以考试为中心的中六教育(预科教育)280

八、重量不重质“会考”成绩跌281

九、“语能”下降事出有因284

十、分工明细的专上教育287

十一、特色分明的职业教育289

十二、政企联手共展职教291

十三、“一、二、三、四”的学制293

十四、大学的“国际化”296

十五、“重英轻中”的双语教学299

十六、左难右也难的母语教学303

十七、文白混用、中西相杂的“港式语文”307

十八、“明媒正娶”中文坐正309

十九、多层面的教育行政构架313

1.教育委员会和教育署313

2.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314

3.职业训练局315

4.教育统筹委员会315

二十、多元化经济下的教育多样化316

二十一、教育经费足而不均318

二十二、学历社会会考多多320

1.中学会考321

2.高等程度会考322

3.高级程度会考323

4.海外“委考”324

二十三、考试局324

二十四、补习风气浓成人“充电”忙326

二十五、普通话成时髦“恶补”劲头高329

二十六、教师仍是“金饭碗”332

二十七、“双方言”并存:粤语和“官话”334

二十八、升学往北看兼读蔚成风336

二十九、高校交流热“牵手相恋”蜜338

三十、贵族化的“国际学校”342

三十一、西味十足的香港大学345

三十二、联邦制的中文大学348

三十三、电子时代的学宫——科技大学350

三十四、闹市“红砖堡”——理工大学352

第六章“古典吉它”演奏“东方情怀”354

一、百花齐放的表演艺术355

1.演艺百花园355

2.五彩缤纷的“节日”357

二、历久不衰的漫画潮359

1.三大帮派:日、美、港借助电影:走世界360

2.漫画大王黄玉郎362

3.漫画三世书365

4.泛滥成灾的色情漫画367

三、选美季节370

1.美的历程370

2.美的标准372

3.选美效应:皆大欢喜374

4.金色之梦:一登龙门身价百倍376

参考文献379

1997《文化色彩》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夏春平 1997 北京:龙门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色彩(1998 PDF版)
色彩
1998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色彩論(1960.08 PDF版)
色彩論
1960.08 岩波書店
文学与色彩(1994.02 PDF版)
文学与色彩
1994.0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色彩彩插( PDF版)
色彩彩插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色彩(1991 PDF版)
色彩
1991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彩色摄影与彩色胶片(1985 PDF版)
彩色摄影与彩色胶片
1985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工人技术读物  技工数学(1975 PDF版)
工人技术读物 技工数学
197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色彩和色彩复制原理(1993 PDF版)
色彩和色彩复制原理
1993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裘盛戎唱腔选集(1998 PDF版)
裘盛戎唱腔选集
1998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香港文化色彩(1997 PDF版)
香港文化色彩
1997 社龙门书局
色彩(1998 PDF版)
色彩
1998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色彩(1997 PDF版)
色彩
1997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色彩(1997 PDF版)
色彩
1997 北京:海豚出版社
色彩(1996 PDF版)
色彩
1996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色彩(1998 PDF版)
色彩
1998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