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
作者 | 赵新华主编;何学,彭树彬副主编 编者 |
---|---|
出版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0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600407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443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1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的概念1
一 民事诉讼1
二 民事诉讼法3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的地位7
一 民事诉讼法是重要的基本法7
二 民事诉讼法是独立的部门法8
三 民事诉讼法是民事的程序法8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的任务11
一 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11
二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民事权益13
三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14
第四节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4
一 民事诉讼法的对事效力14
二 民事诉讼法的对人效力15
三 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15
四 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16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7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17
一 基本原则的概念17
二 基本原则的分类17
三 确定基本原则的依据18
第二节共有原则19
一 民事案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19
二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20
三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2
四 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23
五 两审终审原则24
六 公开审判原则25
七 合议制原则27
八 回避原则27
九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29
十 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原则30
十一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原则31
第三节特有原则32
一 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原则32
二 着重调解的原则33
三 辩论原则34
四 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原则35
五 处分原则36
六 支持受损害者起诉原则37
七 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38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关系40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关系概述40
一 民事诉讼法关系的概念40
二 民事诉讼法关系的特点41
三 民事诉讼法关系的意义43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关系的要素45
一 民事诉讼法关系的主体45
二 民事诉讼法关系中的权利义务46
三 民事诉讼法关系的客体48
第三节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50
一 法律事实的概念50
二 法律事实的种类51
第四章管辖53
第一节管辖概述53
一 管辖的概念53
二 管辖的种类54
三 确定管辖的原则55
第二节级别管辖57
一 级别管辖的概念57
二 级别管辖的划分57
第三节地域管辖58
一 地域管辖的概念58
二 一般地域管辖59
三 特殊地域管辖60
四 专属管辖62
五 选择管辖64
第四节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65
一 移送管辖65
二 指定管辖65
三 管辖权的转移65
第五章审判组织67
第一节审判组织概述67
一 审判组织的概念67
二 审判组织的作用67
第二节审判组织形式68
一 独任制审判组织68
二 合议制审判组织69
第三节审判组织的活动原则72
一 合议庭成员权利平等原则72
二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72
三 服从审判委员会决定的原则73
第六章诉讼参加人74
第一节诉讼参加人概述74
一 诉讼参加人的概念74
二 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的区别74
第二节当事人75
一 当事人的概念75
二 狭义当事人76
三 共同诉讼人76
四 第三人80
第三节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83
一 诉讼权利能力83
二 诉讼行为能力84
第四节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85
一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86
二 当事人的诉讼义务87
第五节当事人的更换、追加与诉讼权利的承担88
一 当事人的更换88
二 当事人的追加88
三 诉讼权利的承担89
第六节诉讼代理人90
一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90
二 诉讼代理人的种类91
第七章民事诉讼中的诉权与诉97
第一节民事诉讼中的诉权97
一 诉权的概念97
二 诉权的性质98
第二节民事诉讼中的诉99
一 诉的概念99
二 诉的性质100
第三节诉的要素101
一 诉的要素的概念101
二 诉讼标的101
三 诉讼理由102
第四节诉的种类103
一 确认之诉103
二 给付之诉103
三 变更之诉104
第五节反诉105
一 反诉的概念105
二 反诉的条件106
第六节诉的合并与分离107
一 诉的合并107
二 诉的分离110
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111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111
一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111
二 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112
三 研究民事诉讼证据的意义115
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分类115
一 书证116
二 物证117
三 视听资料118
四 证人证言119
五 当事人陈述120
六 鉴定结论122
七 勘验笔录123
第三节证明对象和举证责任124
一 证明和证明对象124
二 举证责任125
第四节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126
一 证据的收集126
二 证据的审查与判断127
三 证据判断的具体要求128
第五节证据保全130
一 证据保全的概念130
二 证据保全的条件130
三 证据保全措施130
第九章期间、送达132
第一节期间132
一 期间的概念132
二 期间的种类133
三 期间的计算134
四 期间的延误135
第二节期日136
一 期日的概念136
二 期日的指定和变更137
三 期日的延误137
第三节送达138
一 送达的概念138
二 送达的作用138
三 送达的方式139
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142
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142
一 强制措施的概念142
二 强制措施的性质143
三 强制措施的意义144
第二节妨害民事诉讼行为145
一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145
二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146
第三节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147
一 强制措施的种类147
二 强制措施的适用147
三 强制措施适用的要求149
第十一章诉讼费用151
第一节诉讼费用概述151
一 诉讼费用的概念151
二 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152
第二节诉讼费用的种类153
一 案件受理费153
二 其他诉讼费用155
三 执行费用156
第三节诉讼费用的负担157
一 诉讼费用负担的含义157
二 诉讼费用负担的确定157
第四节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和免交159
一 诉讼费用的免交159
二 诉讼费用的申请缓交、减交和免交160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162
第一节第一审普通程序概述162
一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162
二 普通程序的概念162
第二节起诉和受理163
一 起诉163
二 受理165
第三节审理前的准备167
一 审理前准备的含义167
二 主要准备工作168
第四节调解171
一 调解的概念171
二 调解的原则171
三 调解的方式172
四 调解的效力174
第五节开庭审理175
一 开庭审理的概念175
二 开庭审理的程序175
三 缺席判决与延期审理179
第六节诉讼保全与先行给付180
一 诉讼保全180
二 先行给付182
第七节诉讼的中止与终结183
一 诉讼中止183
二 诉讼终结184
第八节民事判决、裁定与决定185
一 判决185
二 裁定187
三 决定187
第十三章简易程序189
第一节简易程序概述189
一 简易程序的概念189
二 简易程序的意义189
第二节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190
一 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190
二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190
第三节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192
一 起诉的方式192
二 受理案件的程序192
三 传喚当事人、证人的方式192
四 审判组织的规定193
五 开庭审理的程序193
第十四章特别程序194
第一节特别程序概述194
一 特别程序的概念194
二 特别程序的特点194
三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195
第二节选民名单案件审判程序196
一 选民名单案件的概念196
二 审理选民名单案件的程序197
第三节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审判程序198
一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198
二 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199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审判程序202
一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202
二 审理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的程序203
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判程序204
一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204
二 审理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程序205
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206
第一节第二审程序概述206
一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06
二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206
三 第二审程序的意义208
第二节上诉的提起和撤回209
一 上诉及其条件209
二 上诉的手续212
三 上诉的撤回213
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214
一 上诉案件审理的一般要求214
二 上诉案件审理的结案方式214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218
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概述218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218
二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218
三 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219
第二节再审案件的提起与审理220
一 再审案件的提起220
二 再审案件的审理223
第三节申诉224
一 申诉的概念224
二 申诉的处理225
第十七章执行程序226
第一节执行程序概述226
一 执行的概念226
二 执行的条件227
三 执行的意义227
第二节执行的一般规定228
一 执行根据228
二 执行异议230
三 协助执行230
四 执行对象231
五 执行组织231
第三节执行程序的提起232
一 申请执行232
二 移送执行233
三 委托执行234
四 执行的准备235
第四节执行措施235
一 执行措施的概念235
二 执行措施的种类236
第五节执行中止、终结与回转240
一 执行中止240
二 执行终结241
三 执行和解242
四 执行回转243
第十八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244
第一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244
一 涉外民事诉讼案件244
二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245
三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245
四 涉外程序特别规定的主要内容246
第二节一般原则247
一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主权原则247
二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248
三 对等原则248
四 司法豁免权原则249
五 信守条约义务原则250
第三节特别规定251
一 期间的特别规定251
二 送达的特别规定252
三 诉讼保全的特别规定253
四 涉及仲裁问题的特别规定254
第四节司法协助255
一 司法协助的概念255
二 司法协助的前提256
三 司法协助的条件257
后记260
1989《民事诉讼法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新华主编;何学,彭树彬副主编 198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
- 世家书局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85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9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9 北京:龙门书局
-
- 民事诉讼法
- 1986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87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7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
- 1983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95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学
- 198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民事诉讼法
- 1994 月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