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能力储备及运用 跨越语文高考障碍必读》
作者 | 周永德主编 编者 |
---|---|
出版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19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083270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4401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清醒地面对语文高考(代序)1
第一章语言知识及运用1
一、语音知识储备1
〔考试说明〕要求: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1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1
〔知识、能力储备〕1
字母、声母、韵母、声调、拼写规则1
儿化、轻声、停顿、重音2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
附录一:常见字字音易错对应表4
附录二:姓氏特殊读音集录7
附录三:成语字音错读勘误集录7
二、汉字知识储备8
〔考试说明〕要求: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8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8
〔知识、能力储备〕8
汉字8
六书8
汉字的形体演变9
查阅字、词典的方法9
形近字9
同音字9
辨识字义9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9
附录四:常见别字勘误表10
三、标点符号知识储备14
〔考试说明〕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4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14
〔知识、能力储备〕14
点号14
句号14
问号14
叹号14
逗号14
顿号15
分号15
冒号15
标号16
引号16
括号16
破折号17
省略号17
着重号17
连接号17
间隔号18
书名号18
专名号18
其他标点符号18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18
四、词语知识储备19
〔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19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19
〔知识、能力储备〕19
词性分类一览表20
词的构成20
语素20
词的构成20
短语的构成21
词的意义23
单义词23
多义词23
同义词24
反义词25
同音词25
成语25
谚语26
歇后语26
解释词语的方法26
定义法26
归类法26
析拆法26
转义法26
比较法27
引例法27
环境法27
对解法27
反义否定法27
描述说明法27
结构分析法27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7
附录五:数字书写规范表29
附录六:常见多音多义字勘误表29
附录七:生僻成语释义集锦32
附录八:常见成语出处集锦33
五、句子——语法知识储备34
〔考试说明〕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变换和选用句式34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4
〔知识、能力储备〕34
单句知识储备35
句子35
句子的分类35
从用途和语气上分35
从结构关系上分35
单句35
单句的类型35
单句的结构成分35
复杂单句37
双宾句37
兼语句37
连动句37
存现句37
主谓谓语句38
判断句38
复指句38
把字句38
被字句38
变式句39
省略句39
复句知识储备39
复句39
复句的构成形式39
意合法39
关联词语组合法39
复句的类型39
并列复句39
承接复句39
解说复句40
递进复句40
选择复句40
转折复句40
假设复句40
因果复句40
条件复句40
目的复句40
紧缩复句41
多重复句41
附:单句与复句的区别41
结构成分区分法41
书面停顿区分法41
关联词语区分法41
意合法41
几种难以辨别的复句的区别41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41
假设复句与条件复句的区别41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41
复句类型表42
语段知识储备43
语段43
语段的特点及其与复句的区别43
语段与段落43
语段与段落的重合43
语段小于段落43
语段大于段落43
语段的类型43
语段内部句子的功能划分43
始发句的作用43
后续句的作用44
结束句的作用44
语段的阅读、理解44
词语的理解44
抓住中心句44
抓住语段结构关系44
附:语段结构关系表45
抓语言表达艺术45
单句、复句、语段的框式图解46
框式图解46
单句的框式图解46
分析式46
归纳式46
复句的框式图解46
语段的框式图解46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46
六、句子——语句知识储备49
〔考试说明〕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49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49
〔知识、能力储备〕49
病句49
修改病句的总体方法49
直觉感知法49
分步检索法50
模拟仿造法50
前后勾连法50
病句的类型50
从语法上看50
用词不当的错误50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50
副词使用不当50
介词使用不当50
助词使用不当51
名词使用不当51
动词使用不当51
形容词使用不当51
数量词使用不当51
代词使用不当51
结构不全52
缺主语52
缺谓语52
缺宾语52
缺定语、状语52
搭配不当52
主谓搭配不当52
动宾搭配不当52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53
主、宾意义搭配不当53
语序不当53
定、中倒置53
定、状错位53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3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53
分句次序不当53
句式杂糅53
句式混杂53
前后粘连54
从修辞上看54
炼词有误54
句式选择不当55
辞格运用不当55
本体、喻体间无相似点55
夸张失实55
借代不当55
双关无联系55
语音处理不当55
其他方面55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55
七、句子——炼词、炼句知识储备58
〔考试说明〕要求:变换和选用句式58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58
〔知识、能力储备〕59
炼词59
修辞59
运用修辞的原则59
炼词59
炼词的内容59
炼意的方法59
删繁为简59
化静为动59
变抽象为形象、具体59
活用词语59
炼声音的方法59
音节的整齐匀称59
声调的平仄相间59
押韵和谐自然59
叠音自然59
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59
炼句59
炼句59
炼句的形式60
主动句60
被动句60
肯定句60
否定句60
长句60
短句60
整句60
散句60
常式句60
变式句60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61
口语句式61
书面语句式61
八、修辞——辞格知识储备61
〔考试说明〕要求: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61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61
〔知识、能力储备〕61
比喻61
明喻61
暗喻61
借喻61
博喻62
引喻62
借代62
特征代本体62
专名代泛称62
具体代抽象62
部分代整体62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62
夸张62
扩大夸张63
缩小夸张63
超前夸张63
比拟63
拟人63
拟物63
比拟、比喻的区别63
对偶63
正对63
反对64
串对64
对比64
两体对比64
一体两面对比64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64
衬托64
旁衬64
反衬64
排比64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64
反复64
连续反复64
间隔反复64
间隔反复与排比的合用65
设问、反问65
反语65
双关65
语义双关65
谐音双关65
顶真65
回环65
通感66
移就66
移就与比拟的区别66
飞白66
拈连66
仿拟66
仿词66
仿句66
仿调66
讳饰66
互文66
引用67
明引67
暗引67
呼告67
呼人67
呼物67
婉曲67
烘托67
暗示67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67
九、修辞——语言运用知识储备(一)70
〔考试说明〕要求: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70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70
〔知识、能力储备〕71
规范71
合乎语法规则71
符合社会习惯71
符合语言风格和语体风格71
清晰71
简洁不罗嗦重复71
语义清楚无歧义71
态度鲜明不含糊71
用词准确恰当71
句式单一不繁杂71
逻辑严密不混乱71
修辞到位合要求72
连贯72
语意连贯72
主题一致72
说话角度一致72
感情色彩恰当72
语序连贯72
以时间为序叙事72
以空间为序表述事物位置72
以逻辑为序言明句子间结构关系73
以事物的发展过程为序73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73
十、修辞——语言运用知识储备(二)76
〔考试说明〕要求: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76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76
〔知识、能力储备〕76
语言得体的内部语境76
内部语境76
语体色彩76
口语语体76
书面语体77
感情色彩77
文体语言特征77
记叙文77
议论文77
说明文78
应用文78
语言得体的外部语境78
外部语境78
目的78
对象78
场合78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79
第二章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82
一、文学常识储备82
〔考试说明〕要求: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82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82
〔知识、能力储备〕82
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82
先秦部分82
两汉部分84
魏晋南北朝部分85
唐代、宋代部分86
元、明、清部分91
附: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97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98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114
文学常识概称集锦130
我国古籍“第一部”集锦130
古典十大悲剧130
古典十大喜剧131
中外文学“三部曲”集锦131
文学体裁常识131
诗歌132
按有无格律要求分132
格律诗132
自由诗132
按有无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分132
叙事诗132
抒情诗132
按内容的语言特点及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分132
寓言诗132
童话诗132
爱情诗132
讽刺诗132
按照语言表达的形式分132
新诗132
旧体诗132
律诗132
词132
诗歌常识132
押韵132
韵脚132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132
近体诗的基本格律132
字数132
平仄132
押韵133
对仗133
平仄格式133
词134
词的特点134
词的种类134
曲135
曲牌和宫调135
曲韵135
平仄135
衬字135
曲的类别135
散曲135
小令135
套曲135
杂剧135
元杂剧的形式135
元杂剧的角色称谓136
元杂剧的科讯、宾白136
南戏136
乐府诗136
乐府诗的种类136
歌行引吟曲叹136
古体诗136
四言诗136
五言诗136
六言诗136
七言诗136
杂言诗136
民歌137
民间歌谣137
信天游137
爬山调137
花儿137
竹枝词137
吴歌137
民间长诗137
史诗137
长篇叙事诗137
长篇抒情诗137
小说137
长篇小说137
中篇小说137
短篇小说137
微型小说137
历史小说138
科幻小说138
武侠小说138
讽刺小说138
谴责小说138
侦探小说138
爱情小说138
章回小说、自传体、书信体、日记体、话本小说、笔记体小说、传奇小说138
小说的标题命名类型138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38
戏剧138
话剧138
歌剧138
舞剧138
戏曲138
独幕剧139
多幕剧139
历史剧139
现代剧139
正剧139
悲剧139
喜剧139
舞台剧139
广播剧139
电视剧139
戏剧冲突139
戏剧语言139
戏剧内容139
散文139
记叙性散文139
抒情性散文139
议论性散文139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139
神话139
传说139
寓言140
民间故事140
童话140
赋140
骈文140
语录140
原140
辩140
论140
说140
序跋140
赠序140
书后140
奏疏141
箴铭141
青词141
宫词141
墓志铭141
碑文141
祭文141
杂俎141
俳谐文141
书牍141
杂记141
笔记141
游记141
策问141
诏令141
册文141
制诰141
札子141
驳议141
檄移142
史论142
传赞142
志142
编年体142
纪传体142
纪事本末体142
国别体142
纲目体142
年谱142
本纪142
列传142
诸宫调142
话本142
拟话本142
平话142
表142
附:中外文学史配伍连接一览表142
中国文学史(古代)142
中国文学史(现代)145
中国文学史(当代)147
古希腊罗马文学配伍连接表148
中世纪文学149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配伍连接表149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作品配伍连接表149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文学配伍连接表149
浪漫主义文学配伍连接表150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配伍连接表151
东欧、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配伍连接表152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配伍连接表153
早期欧洲无产阶级文学配伍连接表153
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配伍连接表154
亚非部分154
古代文学配伍连接表154
近代文学配伍连接表155
现代文学配伍连接表155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156
二、文化常识储备159
〔考试说明〕要求:与中国古代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浅显的文化常识159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159
〔知识、能力储备〕159
古代称谓常识159
礼仪称谓159
敬称159
谦称160
代称160
君主的称谓161
失亲称谓161
礼俗称谓161
尊左161
尊右161
尊南、尊西161
少牢161
牺牲161
封禅161
祖161
酹161
禊事161
婚俗称谓161
礼节称谓161
刑罚称谓162
度量衡单位称谓163
其他称谓163
讳称164
古诗文文集命名方式165
以“名、号”命名165
以“字”命名165
以“官职”命名165
以“年号”命名165
以“地名”命名165
以“书室名”命名165
以“谥号”命名165
音乐称谓165
八佾165
五音165
七声165
十二律165
八音166
古籍注释名称称谓166
经166
传166
注166
疏166
义疏166
笺166
诠166
义训166
器物和服饰称谓166
器物称谓166
古代食器166
古代酒器166
服饰称谓167
头衣167
体衣167
胫衣、足衣及其他167
饮食称谓167
姓氏称谓167
年龄称谓168
事物别称168
人物别称169
人物排行称谓169
历法169
朔望月169
太阳年169
四时169
节气169
节日169
附:月之别名及节日表171
纪年171
王公年次纪年法171
岁星纪年法171
太岁纪年法171
年号纪年法172
干支纪年法172
干支年号混合纪年法172
地支生肖混合纪年法172
生肖纪年法172
旬日制172
纪月172
序数纪月法172
干支纪月法173
地支纪月法173
纪时173
特定称谓(时段纪时)173
十二时辰173
计时单位173
纪日173
干支纪日法173
天干纪日法173
地支纪日法173
特定称谓174
朔晦朏望既望174
干支174
五纬174
七纬174
分野174
二十八宿174
四象174
星官174
天区174
三星174
五星别名174
银河别称174
职官174
官职的升、迁、罢、免称谓174
中央官制机构及其称谓174
将相、令尹、丞相174
三公、三省、仆射175
同中书门下三品175
枢密二府175
大学士175
军机处175
九卿175
六部175
台官175
谏官175
文官175
史官175
秘书省176
教育长官176
武官176
地方官制机构及其称谓176
郡县176
州、部176
州、郡176
知州176
行中书省176
承宣布政使司176
总督176
路、省、道、府、州176
品、阶、勋、爵176
品176
阶177
勋177
爵177
地理177
区域划分177
九州177
八州、八荒177
神州、赤县177
中国177
郡、国、道、路177
省、府、军、县177
地名泛指区域177
江东、江南、江表、江左、河南、山东、关中、关外、关西、河北、三都、两都、三辅、百越、岭南、河东、河内、五京177
山川河流名178
名胜古迹及奇观178
地名古今称谓179
科举179
科举的产生、发展、考试形式及称谓179
考试的内容180
古代学校名称180
附录九:科举制度名词解释181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185
三、名言名句知识储备188
〔考试说明〕要求:默写中国名言名句188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189
〔名言名句集锦〕189
课文相关名胜名联集锦189
课文作家名联及课文人物名联集锦191
课文内名言名句集锦191
名言名句延伸识记集锦197
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名言名句197
鲁迅名句201
毛泽东及其他领袖诗词名句202
先秦名言名句延伸识记202
两汉魏晋南北朝名言名句延伸识记203
隋唐五代名言名句延伸识记204
宋、辽、元、明、清名言名句延伸识记206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07
四、文学鉴赏209
〔考试说明〕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209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209
〔知识、能力储备〕210
诗歌的鉴赏210
鉴赏诗歌的意境210
鉴赏诗歌的语言21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10
鉴赏诗歌时应灌注自己的情感211
鉴赏诗歌时,应进行艺术的再创造211
散文的鉴赏211
抓住散文的“神”211
抓住散文的“形”212
抓住散文的线索212
抓住散文的语言去领略其意境213
小说的鉴赏213
人物形象的鉴赏213
故事情节的鉴赏213
环境描写的鉴赏214
小说语言的鉴赏214
戏剧的鉴赏215
戏剧冲突215
戏剧语言216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16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221
〔考试说明〕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221
一、词语和句式(实词)221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21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221
〔知识、能力储备〕222
古今词义的差别222
词义扩大222
词义缩小222
词义转移223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223
名称说法改变223
单音词变为复音词223
音节的古今变化224
古今音节对照224
附加式224
并列式224
调换式224
古今音节的混淆224
误拆双音节词224
单纯的双音词224
合成的双音词224
附录十:224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释例224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释例226
一词多义229
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229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229
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230
了解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230
一词多义例词举隅230
分析字形、辨析本义234
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推测分析234
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字的字形来推测本义235
通假字235
通假字的形式235
通假字的类型235
使用通假字的常见错误235
中学语文教材通假字汇释236
初中部分236
高中部分238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汇释246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58
二、词语和句式(虚词)260
〔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60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260
〔知识、能力储备〕260
代词260
副词261
介词263
连词263
助词264
叹词265
兼词265
常见文言复音虚词汇释266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常见虚词汇释268
1988—1998年文言虚词全国高考一览表270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71
三、词语和句式(句式)273
〔考试说明〕要求: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273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273
〔知识、能力储备〕273
特殊句式和用法273
判断句273
被动句274
省略句274
倒装句275
固定句式277
疑问句277
词类活用278
复句281
并列关系281
连贯关系281
递进关系281
选择关系281
转折关系282
条件关系282
假设关系282
因果关系283
多重复句283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84
四、理解文句286
〔考试说明〕要求:①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②翻译成现代汉语286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286
〔知识、能力储备〕286
正确把握句子的文意286
立足教材,扎牢文言文的基础知识286
总览全文,把握基本要素286
分清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内容要点287
筛选重要的语言信息287
从文段的背景、出处、作者等多方面去分析选文的思想倾向287
突破疑难重点,猜读推测文意287
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完整地阅读287
五、翻译288
文言读音288
破音异读288
通假异读288
古音异读288
古音异读辑录288
中学教材中的其他异读词288
文言断句288
名词断句法289
语序、句式断句法289
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289
对话标志断句法289
文言虚词断句法289
顶真修饰断句法289
标点的两个难点289
文言翻译289
翻译的原则及要求289
翻译的方法290
直译290
对290
换290
留290
删290
补290
调290
选290
译290
固290
意译290
常见的翻译错误290
混淆文言词语的古今意义而错译或误译290
忽视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以此义译彼义291
忽视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以一般用法误译291
不顾原意,随意增减内容291
缺少或者忽视文化常识而误译291
六、分析文章291
〔考试说明〕要求:①分析文章的内容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91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291
〔知识、能力储备〕292
思想内容的类别292
积极的思想意义292
消极的思想意义292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292
结构形式293
表现方法293
语言运用293
作者的观点态度294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294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300
一、理解文章300
(一)理解词语300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00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00
〔知识、能力储备〕300
联系语境,前后延伸,选择义项300
根据词语内部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及其所隐含的内容300
联系词语外部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揣摩、推断词语的意义300
根据结构联系,句子间的意义联系,找出代词的指代内容或其他类词语的所指对象及范围301
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01
确定虚词连接、配合句段的表意作用301
根据语境,体味词语的弦外之音301
根据语境,确定语言手段的特殊意义301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01
(二)理解句子302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02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02
〔知识、能力储备〕303
根据语境,领会其丰富的内涵303
根据语境,去体味关键句子的含蓄、委婉意义303
理清其复杂的结构关系,借以准确理解文意303
综合、归纳把握好关键句,借以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304
理解句子的正确学习方法304
理解句子含义的高考题型304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04
(三)筛选信息306
〔考试说明〕要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306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06
〔知识、能力储备〕307
辨别、筛选文章的主旨307
辨别、筛选文章的材料307
辨别、筛选文章的表达技巧307
辨别、筛选重要的语言单位307
辨别、筛选文章的内容和条件308
辨别、筛选选择肢的干扰项308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09
二、分析文章311
(一)分析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311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311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11
〔知识、能力储备〕311
分析归纳文章的具体内容311
分析、阐释文章的抽象内容311
分析、领悟、解说文章的含蓄内容312
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312
关键句提炼、扩充法312
归纳综合法312
背景分析法312
结构分析法312
题目、小标题检索法313
语言方式分析法313
意境领悟法313
形象分析法313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13
(二)分析结构层次与表现形式315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315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15
〔知识、能力储备〕316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316
段内句子间的结构层次划分316
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划分316
划分结构层次的常见方法316
时间推移划分法316
空间转移切分法316
材料性质归类法316
事理过程分段法316
表现形式划分法317
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317
简洁说明法317
作者观点概括法317
关键词句组合法317
重理文章的结构层次317
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317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18
(三)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20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20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20
〔知识、能力储备〕321
辨别、筛选作者在文中的观点321
根据语言表达方式,直接确认作者观点321
根据词语、句子,概括作者的观点321
根据材料、分析、确认作者的观点321
辨别、筛选作者在文中的态度321
根据所写的人、事、物、景把握作者的态度321
根据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态度322
根据含义深刻的语句领略把握作者的态度322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22
三、鉴赏评价325
〔考试说明〕要求: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325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25
〔知识、能力储备〕325
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325
评价赏析文章中的人物326
评价赏析文章中的事件326
评价赏析文章中的观点态度326
评价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326
谋篇布局的结构形式326
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326
修辞技巧的灵活使用326
其他技巧的使用327
作家风格327
平淡327
婉约327
雄健327
清丽327
清新327
飘逸327
直白327
沉郁327
凝练328
阅读对策及方法328
精读和略读328
速读和跳读328
分步阅读和研究性阅读329
比较阅读和辩证分析330
欣赏性阅读与专题阅读331
理解性阅读与阅读能力331
三大文体的阅读对策332
记叙文的阅读对策332
议论文的阅读对策334
说明文的阅读对策337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39
第五章写作342
一、整篇作文342
〔考试说明〕总要求:①②③④⑤⑥342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42
〔知识、能力储备〕344
审题:雾中看花识迷雾,准确全面解题意344
审题的要求和结果:切题、合题、离题、跑题344
审题的原则和过程345
审题的方法346
立意当高远,思想应康健347
立意的原则:思想健康347
立意的要求347
立意的方法348
材料充实,风满帆船波浪行350
观察和积累,充实材料的两只翅膀350
选择和使用,围绕中心细剪裁351
语育流畅,高山流水和者多353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353
语句变换如幻影,抓住技巧不放松354
安排好语言支流,体味文气重贯通354
推敲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354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泾渭明355
结构的基本要求355
结构的基本内容及其技巧形式355
结构的类型357
二、单项能力358
〔考试说明〕要求:①②358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59
〔知识、能力储备〕359
叙述359
叙述的种类360
叙述的人称360
叙述的方式360
叙述的线索360
描写361
描写的种类361
描写的方法361
议论362
议论的要素362
议论的种类362
议论文写作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对策362
精心提取和确认论点362
认真挑选和运用论据363
恰当使用论证方法364
说明364
不同文体中的说明的作用364
说明文写作的常见错误及其对策364
不能抓住被说明对象的特征364
说明顺序混乱365
表达方法失误365
说明语言繁杂、冗长365
抒情365
抒情的方法365
抒情的要求366
观察·联想·想象366
联想366
想象366
联想和想象的要求367
三、应用文367
〔考试说明〕要求: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367
〔考点简析及方法指导〕367
〔知识、能力储备〕367
书信367
一般书信及格式367
专用书信及类别368
启事369
格式369
写作要求369
通知369
内容及格式369
电报稿369
新闻370
广播稿370
说明书371
说明书的形式371
说明书的特点及写作371
说明书的格式371
附:常见的应用文格式371
应用文中习惯用语及文言词语例释373
四、给材料作文374
给材料作文的类型374
文字性材料374
图表性材料374
视觉材料375
听觉材料375
触觉材料375
直接材料375
间接材料375
一般性材料375
情景性材料375
想象性材料375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376
给材料作文的结构377
议论性材料作文结构377
引377
议377
联377
结377
说明性材料作文结构377
说377
议377
结377
题377
面377
意377
结377
〔高考题型归类及能力延伸训练〕377
〔参考答案及解题引导〕391
1998《高考语文知识、能力储备及运用 跨越语文高考障碍必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永德主编 1998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 1997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 高考英语必读
- 1995.1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高中文言文高考冲刺必备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 智慧备考 英语能力提高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 考研英语高分作文决胜必备
- 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
-
- 高考日语语法必备
- 2020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外国刑法学
-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小学生体质体能及达标训练
- 1994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 2000高考能力型试题集 语文
- 1999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高中语文知识能力训练
- 19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 英语中高考必备
- 199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 高考英语必读
- 1994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高考大赢家 高三备考必会 英语
- 1999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高考大赢家 高三备考必会 语文
- 1999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高考英语达标必读
- 1994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