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作者 | 于平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47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400666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4302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代序:从古典精神到现实主义——中国乐舞思想的历史轨迹与时代走向1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乐舞思想47
第一节:先秦诸子的乐舞思想47
一、孔子“礼乐”思想及其流变47
1.乐则韶舞:孔子的乐舞思想48
2.乐民之乐:孟子的乐舞思想51
3.乐得其道:荀子的乐舞思想53
4.好质恶饰:韩非的乐舞思想56
二、墨子“非乐”思想的逻辑构成59
1.兴天下之利:墨子“非乐”的动机59
2.非以大钟鸣鼓:墨子“非乐”的特指61
3.息于瓴缶之乐:墨子“非乐”的辨析64
三、庄子“天乐”思想的载道进技66
1.无言而载道:庄子“天乐”的理想境界67
2.神行以进技:庄子“天乐”的实现途径68
3.大音希声:庄子“天乐”的来龙去脉71
四、屈子“巫乐”思想的楚人精神74
1.沛网象而自浮:屈子“巫乐”的外道内儒74
2.信鬼而好祠:屈子“巫乐”的忧患意识76
3.《九歌》:屈子“巫乐”的文化焦点79
第二节:秦、汉、魏、晋的乐舞思想82
一、两度“春秋”:乐舞思想的由杂而独83
二、《淮南子》:乐舞思想的儒道互渗88
三、双重“乐论”:乐舞思想的亦史亦礼92
四、曹植和嵇康:乐舞思想的魏晋风度97
第三节:唐代诗家的乐舞思想105
一、重情贵真:李白的乐舞思想106
二、感时抚事:杜甫的乐舞思想110
三、善政欢心:白居易的乐舞思想114
1.情者王,饰者亡……114
2.善其政,欢其心……116
3.自援琴,操宫声……118
四、崇德知政:元稹的乐舞思想121
第四节:宋明理学家的乐舞思想128
一、理养心而舞养气:程颐、程颢的乐舞思想128
二、礼乐养人之性:三大参知政事的乐舞思想133
三、礼乐要合天理:朱熹的乐舞思想136
四、从礼乐本原用功:王阳明的乐舞思想141
第五节:明清艺文家的乐舞思想145
一、摹情传世:徐渭的乐舞思想146
二、以琴吟心:李贽的乐舞思想150
三、禅言游道:汤显祖的乐舞思想154
四、王道人情:李渔的乐舞思想158
第六节:余论163
一、“萬舞”与“蛙文化”163
1.《诗经》中的“萬舞”163
2.“萬舞”与“屡舞”165
3.“萬舞”是图腾舞蹈168
4.“萬舞”与彩陶纹饰170
5.“萬舞”与古氐羌氏族171
6.“萬舞”的动力定型173
7.“萬舞”的功能指向175
8.“萬舞”的文化覆盖178
二、《乐府诗集》乐舞诗述略182
1.“因其功业”和“出自方俗”183
2.“民谣国俗”和“参以胡戎”186
3.“缘事而发”和“刺美人事”189
三、唐太宗的乐舞思想192
1.百姓安乐金石谐193
2.观之不忍我不为195
3.被于乐章不忘本197
四、苏轼、陆游的乐舞诗比较200
1.苏轼与教坊乐舞200
2.陆游与村社歌舞204
3.苏轼、陆游的乐舞诗比较206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的舞蹈思想210
第一节:吴晓邦的舞蹈艺术思想210
引言:从“行空天马”到“伏枥老骥”210
一、舞蹈自然法则:对人体运动科学原理的探寻212
1.人体运动的动源、动核及其反胴212
2.本能的动、习性的动和动的样式214
3.动的表情、节奏、画面和美感215
4.自然法则与舞蹈表演教学216
5.自然法则与舞蹈创作实习218
二、现实主义舞蹈:对人生格调艺术方式的把握220
1.舞蹈综合性:现实生活的广阔道路220
2.舞蹈三要素:现实情感的主导地位221
3.舞蹈分类法:现实形象的表现差异223
4.舞蹈创造论:现实人生的意象营造224
5.《舞蹈学研究》:现实主义舞蹈的“立交桥”226
第二节:舒巧的舞剧与舞剧观228
一、舒巧的舞剧:个性、女性、人性三部曲228
1.从“射日”的陨落到“奔月”的飞升228
2.娃娃亲、寡妇恋与风尘姻缘231
3.凡夫之欲·壮士之志·圣者之情233
二、舒巧的舞剧观:历史感、性格化与中国气派235
1.历史感:反省《小刀会》与《鱼美人》之争236
2.性格化:从后羿的裸身到如花的旗袍238
3.中国气派:走出《斯巴达克》与《奥涅金》的圈地240
第三节:贾作光的舞蹈创作论244
一、“摹仿”是编导思路指向现实的途径245
二、“即兴”可以训练舞者的形体造型能力248
三、编导对生活的分析应透着“动作感”250
第四节:唐满城的民族舞蹈观254
一、寻找“纯舞性”的独立舞蹈语言255
二、用“风格性”审美意象整合生活动态259
三、对“身韵”的创建与独特理论阐释262
第五节:资华筠的舞蹈生态观266
一、舞蹈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266
二、舞蹈的游艺性质与演艺性质270
三、舞蹈的生态演进与生态播布273
第六节:高棪、李维的舞蹈比较研究277
一、中西舞蹈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发展278
二、中西舞蹈的动作形式与动作研究280
三、研究中心:中西舞蹈的动作原理283
第七节:王朝闻的舞蹈造型论290
一、舞蹈造型的动势构成291
二、舞蹈造型的细节取舍294
三、舞蹈造型的程式扬弃297
四、舞蹈造型的心态外化301
五、舞蹈造型的个性表现305
第八节:余论310
一、李泽厚论“舞蹈艺术的美学特性”310
二、余秋雨论“舞蹈有三种情感方式”311
三、滕守尧论“舞蹈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形式”312
四、王元麟论“特定社会生活决定特定舞蹈风格”314
五、于海燕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异同”316
六、孙颖论“中国古典舞的文化特征”316
七、王凭论“中国古典舞的身法规律”318
八、郭明达论“现代舞创作起源于矛盾”320
九、章民新论“舞蹈形象的产生”321
十、傅兆先论“舞蹈语言的组合方法”322
第三章:外国艺术史学家和美学家的舞蹈思想325
第一节:舞蹈的动态意象及其符号抽象——苏珊·朗格的舞蹈美学思想325
一、舞蹈创造了一个虚幻力量构成的王国326
二、舞蹈幻象的作用是展示情感的结构模式330
三、姿势是舞蹈幻象赖以创造的一种基本抽象334
结语:舞蹈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真正的艺术337
第二节:舞蹈的“动觉阿米巴”及其心物同构——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舞蹈美学思想339
一、人体是艺术表现最困难的媒介物340
二、舞蹈表演直接传递“力的行为”344
三、舞蹈式样的视觉特征决定于其结构骨架348
结语:舞蹈表现性的意义在于它能象征人类命运354
第三节:舞蹈的预先匹配、秩序规则与风格图式——贡布里希的舞蹈美学思想355
一、知觉活动需要从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356
二、在外部世界里易于看清的是有规则的形状358
三、人只有在探索和解决问题时才具有创造性360
第四节:舞蹈的最高意义在于它的影响的社会化——恩斯特·格罗塞的舞蹈思想365
一、原始舞蹈具有高度实际的和文化的意义366
二、舞蹈的审美性质基于规则的动作368
第五节:非尘世的和超人的活动就是舞蹈——库尔特·萨克斯的舞蹈思想371
一、研究舞蹈历史必须从纯生理的现实开始372
二、舞蹈起初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动作反应377
三、舞蹈可能起源于节奏结构的胚胎383
第六节:舞蹈是唯一平等使用空间、时间和动力的艺术——约翰·马丁的舞蹈思想388
一、人体动作是表情和感知的有力手段389
二、舞蹈采取了一种影响一切预测的运动392
三、对舞蹈形式的强调受音乐的影响394
四、芭蕾纯粹是一种人为的体系……397
第七节:舞蹈赋予动作以形式并强化其涵义——塞尔玛·珍妮·科恩的舞蹈思想401
一、编舞者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风格化语汇402
二、芭蕾与现代舞都包含了微妙而复杂的风格404
三、现代舞是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407
第八节:余论411
一、卢奇安论“在舞蹈可见到毕达哥拉斯的学说”411
二、埃利斯论“生命永远是一场舞蹈”412
三、瓦莱里论“舞蹈是一种人造的梦游”413
四、莫里斯论“舞蹈是一种原地的漫游”415
五、奥尔德里奇论“一个好舞者是一座活雕象”416
六、科林伍德论“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417
七、巴尔特论“舞蹈由仪式化姿势组成”418
八、卡冈论“舞蹈创作的样式有4种”419
九、詹斯顿论“三种性质不同的剧场性舞蹈”420
十、万斯洛夫论“舞蹈交响性有决定意义的特征”421
十一、特纳尔论“非文字舞蹈的性质”424
十二、米多尔论“现代舞技术原则的4个参数”426
第四章:外国舞蹈家的舞蹈思想429
第一节:舞台应是人生的真实图景——若望·乔治·诺维尔的舞蹈思想429
一、舞蹈只应是对美丽大自然的忠实摹写430
二、哑剧芭蕾舞必须始终贯穿着情节432
三、崇高哑剧是艺术的灵魂434
四、不要光迈舞步而要研究内心激情436
第二节:活的人体应有感人的力量——米哈伊尔·福金的舞蹈思想440
一、舞者追求的不是肌肉力量而是诗意441
二、舞剧作者应寻找最能表达内容的舞蹈443
三、我捍卫我觉得是美的舞蹈……446
第三节:最自由的躯体蕴藏着最高的智慧——伊莎多拉·邓肯的舞蹈思想450
一、根据我的理论,身体要透明可见……451
二、学习舞蹈的根本法则是研究人体运动453
三、我实在可以说是惠特曼精神上的女儿455
四、未来的舞蹈必将成为高级的宗教艺术458
第四节:象征性舞蹈动作属于舞蹈艺术的最高形式——鲁道夫·冯·拉班的舞蹈思想461
一、“力效”赋予动作活动的含义和表现性462
二、“球体空间”的定位方式与排列秩序465
三、选择动作去适合性格、价值和情境468
四、舞蹈具有以形式转化为启示的独特性——玛丽·魏格曼对拉班思想的承续472
1.时间、力量和空间给舞蹈以生命472
2.人体动作给艺术地形成的姿态语言以意义473
第五节:生命在对地心引力的抗拒和顺应中延续——多丽丝·韩芙莉的舞蹈思想476
一、题材要经受的第一个考验是“动作性”477
二、空间设计将最快地传达内容的含义479
三、不稳定的矛盾冲突在中心消失481
四、动作姿态·舞蹈形式·编舞备忘录484
第六节:舞蹈是感觉状态的节奏性运动神经表现——玛格雷特·陶布勒尔的舞蹈思想488
一、舞蹈要求从情绪需要生长出运动神经表现488
二、“表现性”是舞蹈作为艺术的首要意义490
三、动作的表现性以能量做决定因素492
第七节:余论495
一、雅科勃松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就编什么”495
二、巴兰钦论“最伟大的音乐不会离舞蹈很远”496
三、扎哈洛夫论“舞蹈创作过程的五个环节”498
四、卢原英了论“古典舞蹈的精神是第五位置”499
五、郡司正胜论“日本舞蹈姿势以稳为基础”501
六、夏尔玛论“印度舞蹈接受了一个有性有形的梵”503
七、江口隆哉论“现代舞没有‘动的模式’”504
八、圣丹尼丝论“舞蹈是一种生命的经验”506
九、格雷姆论“舞蹈无须变化只需揭示”507
十、科纳论“现代舞出自创作者生命存在的需要”508
十一、霍金斯论“现代舞有两个目标”510
十二、坎宁汉论“舞蹈构思来自动作又存在于动作”511
十三、哈尔普林论“动作的重点在于将身体理解成行为”512
十四、布朗论“使用纯动作是对体能的打破”513
十五、贝雅论“舞蹈需要伦理道德方面的革命”514
代跋:从动态形象构成走向视觉心理构成——兼谈视觉心理研究对舞蹈创作意识的影响517
附录:534
第一节:一个新舞蹈理论体系的建立——吴晓邦舞蹈思想综述534
一、“体系”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总结535
二、“体系”的多元研究和比较研究540
三、“体系”的宏观构想与微观表述544
第二节:中国舞蹈史的当代建构——兼论吴晓邦的舞蹈史观553
一、中国舞蹈史的史学理论建构554
二、中国舞蹈史的人文地理建构559
三、中国舞蹈史的文化精神建构567
第三节:舞蹈美学探究——兼论《论舞蹈与生活的美学反映关系》576
一、舞蹈动作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属性577
二、舞蹈动作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契机583
三、舞蹈动作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589
四、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审美对象596
第四节:舞蹈艺术美论纲604
一、“舞蹈”探求的几个步骤604
二、“舞蹈艺术”探求的关键所在608
三、“舞蹈艺术美”探求的辩证思考612
四、“舞蹈艺术美学科”的研究范围618
五、简短的结论620
第五节:舞蹈美欣赏简论622
小引:舞蹈美的美学界定622
一、舞蹈美欣赏的审美基点625
二、舞蹈美欣赏的感知氛围635
1994《中外舞蹈思想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平著 1994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幼儿舞蹈教程
- 1994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
- 世界舞蹈思想 下
- 沈阳:辽海出版社
-
- 新舞蹈艺术初步教程
- 1949 华中新华书店
-
- 中国舞蹈
- 1999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中国舞蹈
- 1999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宗教与舞蹈
- 1998 北京市:民族出版社
-
- 舞蹈音乐视唱教程
- 1997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 思想教育教程
-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 佛教与中国舞蹈
- 199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实用广告摄影技法
- 1990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
- 中外舞蹈术语汇编
- 1995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 中国历史单元检测题解析
- 1988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 外国政治思想史教程
- 1990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