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大辞典》求取 ⇩

爱国爱民天下为公2

爱国爱民2

卜式忧国捐家产2

于成龙做官为民2

韦丹建舍修塘2

韦珍教蛮弃愚祭2

韦温缓赋2

王仁福以身保民2

王质助贫2

王彦弃家卫国2

邓廷桢严守海防3

邓攸去郡不受一钱3

方克勤为民罢役3

贝秉彝勤民3

无囿犹可无民不可3

以清白为名3

文谦断狱惜民命3

只饮庐龙一杯水3

史可法誓死不降清3

召信臣为民兴利3

西门豹治邺4

关天培死守炮台4

兴水利利民4

尧存心于天下4

刘宠仅受一大钱4

刘愚赈民4

先国后己4

朱服赈护民众4

辛公义教民相亲4

陈元桂抱病督战4

陈幼学政务惠民5

陈汝咸抚慰灾民5

陈连升血战而死5

陈钢拓路便民5

陈寅伏剑死国5

歼灭强敌愿尽死5

沈伦敢以军储赈民5

杜诗为民兴利5

李信圭救生送死6

李允则先赈后奏6

李涓死国留名6

李离徇公6

阳城爱民罢贡6

苏轼浚河修堤6

杨为一方好官6

彻宴助葬6

岳家军秋毫无犯6

岳飞精忠报国6

视民事如家事7

张光以死守城7

张同敞瞿式耜共死7

张焘止起民居7

张戬爱人劝善7

郑成功收复台湾7

郑敦允为民除害7

郑板桥恤民7

林则徐虎门销烟7

周济免租代偿8

庞嵩缓徭施惠8

段秀实市马代偿8

赵逢龙泊然不知富贵味8

赵尚宽率民垦田8

赴民急,如水火8

种暠怀服远夷8

神农尝百草8

荫爵尽全力“活民”9

聂士成中榴弹而殒9

唐瑾南伐江陵一无所取9

唐文若赈救灾民9

唐太宗不劳民9

家绍所至得民心9

徒单航自缢不降9

顾凯之教子清廉9

夏原吉治水利后世9

贾彪称父10

清己任烦10

第五访舍官赈饥10

盖苗为民请命10

黄香不与百姓争利10

萧复利民不辞10

谙都刺与民生路10

龚景翰保民杀贼10

龚遂劝农10

曹瑾保国爱民10

崔楷举家赴官11

程思廉冒死救灾民11

善继宁死不屈倭11

敬晖爱民惜农时11

傅慎微募民屯种11

富公出使不顾家11

富彦国活济流民11

葛云飞丧服抗英11

阖庐爱民11

群雄抗英11

寇恂为公屈己12

滕元发以仁安民12

滕玉亭知有国12

燕世子有恤人之心12

薛胄为民导水12

警句格言12

天下为公16

刑劳天下16

于谦留得清白在人间16

光武帝乐此不倦16

光武帝勤约治国16

尧舜禹治九州16

周文王葬骨16

苏章秉公执法16

咎犯不以私事害公议16

范忠宣公以公议荐人17

范仲淹上十事17

帝尧行大公17

赵禹一心营职17

敬天当有其实17

警句格言17

守法执法克己奉公20

守法执法20

子文守法不挠20

马怀素守法受赏20

于禁奉法行令20

巨山判分谍20

反对法外杀人20

王法无亲20

王保衡不冤无辜20

孔琳之明宪直法20

牛僧孺执法受嘉奖20

司马穰苴斩庄贾21

包文拯执法无私21

叱奴?依法免死21

汉武帝挥泪执法21

卢勇守法不亏21

左宗棠论罪如律21

石奢自刎守法21

吕升执法不贷21

吕琦公直守法21

吕蒙垂涕执法21

吏目执法强项21

朵尔直班知奉法而已22

刘行本明法重章22

刘毅执法不阿贵22

刘毅依法定刑22

张仁愿守法得赏22

张克嶷持法不卖狱22

张释之守法22

狄仁杰守法廷诤22

李日知执法公平22

李安民流涕行法23

李素立执法不动摇23

李乾祐不奉制23

李朝隐为国惜法23

李赞元执法迅疾23

宋四通以法活命23

杨仲元守法报国23

杨景行以法治害23

陈孝童以死护法23

辛替否不侮王法23

周纠不恤其亲23

周摇动遵法度23

林兴祖法治群恶23

欧阳修法办宠贵24

依法加笞于王24

罗贯正身奉法24

苟晞杖法不贷24

段秀实公断24

段宝玄诚知守法24

赵孟頫抗势议法24

荣昆奉法一心24

赵恭毅不能屈法24

赵绰执法不惜死24

俞?执法不阿24

唐太宗不赦有功25

唐太宗执法守国25

唐代宗法不贷私25

唐高宗不赦皇族25

陶元淳执法如山25

徐有功守正行法25

徐有功执法不渝25

徐匡执法守正25

袁安依法赦无辜25

格宜亭严惩不少贷25

顾宪之据法直绳26

高柔拒绝毁法26

郭躬坚守法令26

晋卿持法不肯变26

袁翻执守律条26

隋文帝依律惩子26

崔光韶执法不回26

崔振奉法公断26

黄静山守法拒礼26

祭遵奉法不避27

寒朗誓死守法27

强项县令董宣27

源师据律定罪27

虞延依法除奸27

简雍善劝以守法27

漕吏敛手奉法27

裴怀古执法不屈27

樊英绳恶以法28

戴胄执法不滥28

戴胄法正无忧28

魏太武法纪严明28

警句格言28

克己奉公31

王生不废公事31

王观心公身清31

王政贫不加富31

王恕洁己奉公31

不以私挠公31

邓攸刑政清明31

巴祇在官奉公31

孔奂不独享温饱31

仇泰然不敢食肉31

史可法以盐豆下酒31

刘弘任人惟才31

孙叔敖奉公不党32

吕岱清身奉公32

任延履正奉公32

吕显清身奉公32

羊敦公平清俭32

克己务施得民悦32

沈攸之甘为人下32

李沆公事公言32

李恂奉公不阿32

李通不以私废公32

张陵夺剑32

苏章奉公无私32

张镇州公私有别33

张瑾克己为民33

沈壁不迎上官33

咎犯奉公去私33

郅都奉职公廉33

胡林翼秉公用人33

赵奢奉公强国33

赵琰不受请托33

康彦民廉公有为33

高道穆严行公事33

盖宽饶志在奉公33

祭遵克己奉公33

董文忠从容谏止33

敬肃以公遭忌34

蒋钦不挟私怨34

解狐抑私奉公34

裴侠清慎奉公34

警句格言34

忠义37

忠义37

一时尽忠同殉37

下马号哭为旧主37

丈夫死国妇死夫37

乞分食邑封二人37

义不独食37

马伸临事不顾身37

马骧死不屈膝37

五百义士37

太行义士王忠植37

夫妇矢节成双37

以死继之37

王晙为义所激37

不谋旧国38

兄虽在外我做主38

卢奕誓以守死38

北郭子杀身为国38

执刀按膝如生38

牝之善往死38

死不从恶38

死为忠义鬼38

死为赵氏鬼38

军中有二义士38

岂以家人死为计38

何辞死国38

杀母全义38

自刎比干庙39

关羽报曹归刘39

阎进南面就死39

羊侃不以子为进退39

衣冠整齐坐等死39

庆祥出征留遗像39

刘惟辅奋首就义39

陈氏义而节39

闵本不爱六尺躯39

张巡啮齿皆碎39

张世杰溺死平章山下39

李笃好义40

李忠不顾宗亲40

李震骂敌至死40

李靓挺身赴国难40

沃衍自缢报国40

含笑入地以殉国40

抗辞作色40

斩马断弓40

居仁以报朝廷40

杨业死义40

林冲之义命自安41

罗企生死不背主41

宗泽三呼过河41

范忠贞不屈于耿精忠41

变姓侍主41

易绍宗奋勇御敌41

孟尝君舍人以身为盟41

奔盏称奇忠义士41

降文不可草拟41

柳开重义41

赵卯发从容就义42

赵孟松一刷宗庙耻42

拜住不忍苟生42

骂贼而死42

骂敌而死过段颜42

桓公义行42

郭永死守大名城42

郭靖不弃汉衣冠42

陵母伏剑43

剖胸明冤43

夏侯端为节俱殒43

铁铉尸不北向43

徐勣不邀功43

徐道士危坐诵经43

得书投厕为国死43

阎进南向就死43

崔纵握节而死43

握节陨难诚古贤44

嵇侍中血44

蔡子英不忘故主44

斡出力战而死44

僧真宝怡然受戮44

豫让吞炭刺襄子44

燕赵美谈赵义士44

警句格言44

成仁取义47

子囊成将军之义47

王捷别在戎丘47

文天祥成仁取义47

杀身以遂其行47

李玄通拒不受官47

杜众舍身取义47

赵玉、吕琦共得仁义47

徇义之夫屈突仲通47

徐晦不负故人47

栾布舍命救彭越47

龚胜不屈48

鄂刚烈力战自尽48

温序仗剑48

警句格言48

公正无私51

公正51

子陵至公51

不失正51

不庇功臣51

仁寿断状平恕51

开诚布公诸葛亮51

太宗公议51

太祖谈赏罚51

唐临治狱51

韦陟典选铨衡51

平心率物51

房玄龄取人51

处物必当52

平恕无私52

高柔执法52

世景黜陟赏罚52

尽心平心52

任公平而塞私谒52

好不废过,恶不去善52

刘安民持心正直52

成遵秉公执法52

刚肠疾恶苑孟博52

执法一心52

执法平允53

孙叔敖53

吕蒙公荐53

刘毅公正53

私怒不入公门53

延祐改判53

李素立不奉旨53

祁黄羊荐仇举子53

李道裕抗怒秉公53

张文瓘决事允当53

张文瓘据律执法53

周公以礼分封53

咎犯荐仇54

范仲淹处事54

欧阳修不夺人功54

视表见里宋世轨54

蔡衍54

张释之案律治盗54

诸葛亮论宫府54

苏章无私54

柳庄止班54

独荐处厚54

荀彧举才不私54

钟离意惩恶扬善54

徐大理论狱55

唐太宗不私于一物55

逢纪明辨公私55

诸葛亮用刑无私55

崔公治狱55

崔仁师恕断无枉55

惟官是视55

据实公判55

房玄龄论理国要道55

郭躬按实公断56

乾祐奏免裴仁轨56

曹掳明断56

谢安荐才56

韩献子戮主仆56

戴胄据法56

警句格言56

大公无私59

马后不私亲族59

不以职权谋福子孙59

不因私恩犯公法59

不得独私故人59

义方为公不为私59

王华方弘至公59

为国岂爱一子59

文德后密遣兄逊职59

弘吉刺氏不受禄59

石碏杀子59

刘仁瞻斩子60

刘永一不苟取60

吕僧珍不私亲戚60

君子常行者60

沈幼丹不用私托60

陈相不予婿官60

孝惠问相60

臾骈不报私仇60

国家事焉可顾私60

皇太后拒受弟私请60

爱子弃法,非保国60

桥玄舍子60

逢纪不记私情60

晋将推功61

曹为国灭亲子61

蒋琬好恶存道61

裴垍不以情许官61

腹?守法灭亲61

警句格言61

见利思义64

与士咸贵为义庄64

不与百姓争利64

不为钱财写假事64

不取不义之财64

不取无劳财64

不受例外赏赐64

不隐瞒朋友钱物64

打柴人不拾遗金64

北珠还旅64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64

宋可义不受姑母钱64

李约受托行义64

李审诸母不沾小利64

陈国瑞见利思义65

陈翼助人不取利65

邴原拾钱系树65

周仁荣不取毫利65

苎中得金还寺库65

胡长儒特立独行65

堂上埋金数十年65

曹克明不贪砂金65

得钗还吏65

韩信不向利背义65

穆修不为金钱动66

警句格言66

襟怀坦荡67

王陵对吕后问67

吴起对魏武侯问67

范仲淹不治第修期圃67

周昌期期不奉诏67

钱蔚章修身慎行67

警句格言67

仁爱70

仁爱70

一笔勾销70

于义崇尚德教70

王十朋恤民70

不可交以私70

文王泽及髊骨70

天高听卑70

方克勤政仁民颂70

太祖仁心70

石抹也先上屠北京70

民哭子产如亲戚70

网开三面71

问人不问马71

朱光庭仁民力行71

刘旷以德化民71

刘?攻城安民71

刘铉爱心至深71

刘宽仁心待奴71

刘德好施生71

孙叔敖杀蛇埋尸71

孙晷赡邮乡邻71

庄宗驻马临问71

危素问苦安民71

李广卒尽饮方饮72

李世民亲抚将士72

李修治病救人72

李靖宽厚安民72

宋公子鲍赈饥72

宋太宗雪中送炭72

宋清焚券72

阿史那十年不课敛72

杜立德宽厚待民72

陈汝咸克己仁民72

陆清献知民情72

陆韵梅夫人仁恕72

张淳全活贫民73

吴鸿锡诫弟仁爱73

君瘦民肥73

邹穆公以秕易粟73

邾文公于徙绎73

视民如伤73

畅师文救恤平民73

春风夏雨73

施而不德73

政治大行贫富乐业73

柳宗元设计赎奴73

赵迪义纵藁城民74

赵善应性笃仁74

赵豫严惩恶豪74

禹稷己溺己饥74

晏子一言景公省刑74

徐有功不忍杖罚74

殷仲堪主刑以仁74

席启图乐善好施74

唐临春暮假释囚徒74

弱者抚之以仁74

晋侯贷民75

袁盎仁爱士卒75

顾梦游忠厚待友75

恕而后教75

庾亮不卖的卢马75

脱枷释囚75

程颢克己为人75

程名振归邺乳妇75

景福奏饥民疾苦75

蜂丈人讽明高皇75

楚惠王食蛭75

赛典赤征萝75

檀道济义释俘民76

警句格言76

兼爱80

于令仪仁德80

杨士奇怜老恤贫80

员半千开仓赈贫馁80

苏东坡焚券80

宋立慈幼局80

沈诜仁厚助人80

李勣仁而爱人80

岳飞请免屠城80

畅师文富不忘贫80

陈尧咨父义不卖恶畜80

范仲淹置养庄80

制衣暖寒80

周武王恩及存殁80

矜辜勿期谢81

房景远好施与81

赵瑾好善喜施81

急人之困81

济人孜孜不倦81

帝尧德音远81

陆象先宽仁为政81

郑燮焚奴身契81

唐太主宗决死囚81

唯仁是亲81

梁君出猎81

常忧饥困,不愿独饱81

救灾恤邻,道也81

欲养老,属太保82

富公为文祭丛冢82

道民济人,死而后已82

逾年结案82

鲁铎衾覆马卒82

窦建德以兼爱得人心82

楚昭王不移祸害于将相82

慈爱不怠82

曹彬不妄杀82

曹操恤将士82

德及昆虫82

裴子野收养疏亲故属82

裴公体恤下官82

管鲍之交82

裴楷乞物行惠83

薛包敬上恤下83

警句格言83

友爱85

八龙重义85

王义方不负友托85

王廷礼代偿友债85

不负友托85

四海之内皆兄弟85

危急之时显友爱85

良友可见吾过失85

狄仁杰代行绝域85

沈仲说嫁故友女85

陆孟不忘少时友85

杨政为友鸣冤85

张毅父尽义送终85

始终友善受称道85

贫贱势移友情在85

临危见友爱85

柳宗元以柳易播86

送丧归乡86

高山流水86

病危方见真友情86

高?全众86

雪中送炭见友情86

蒋?日陪屦杖86

辞骈荐友见情谊86

警句格言86

谦虚纳谏 荐贤89

谦虚89

孔子问敬器89

古人胸襟广大89

李沆不乐人附己89

何敢望回89

罗随园“六敬”89

孟翱谦受益赋89

陶安善让89

顾炎武之九不如89

耿裕“二不如”89

常谦常惧89

警句格言90

纳谏93

三子戒赵文子广听于民93

工武公箴儆于国93

子重谏庄王勿攻宋93

以头刃舆93

王沈求逆耳之言93

王珪愿罄其狂瞽93

王掞请释二阿哥93

太宗与魏征论纳谏93

太宗纳谏薄嫁妆94

世南谏帝勿作艳诗94

文德皇后谏帝赦魏征94

汉元帝广揽直言极谏之士94

正旦放生94

史鱼尸谏94

白居易面论宪宗94

古弼以弱马供猎94

卢毓谏明帝纳切谏94

朱云折槛95

刘行本置笏于地95

孙权颁诏奖诸臣尽言直谏95

死犹尸谏95

伍举、苏从谏庄王95

安重诲尽忠补益95

许绾巧谏魏王95

杨雍建神色不动95

苏长直言劝高祖95

狄仁杰谏罢造像96

邵公谏厉王止谤96

陈禾不惜碎首96

宋弘谏光武止郑声96

邹忌讽齐王纳谏96

张良谏沛公缟素为资96

何泽以死劝谏96

纳贤园与愧贤堂96

宋帝直言夸诤臣96

吴起谏魏武侯97

陆贾谏帝进《新语》97

陆贽论纳谏以补过为心97

李德昭谏武后罢承嗣97

宋璟冒死极谏97

明太祖求嘉言97

周舍好直谏97

柳范面折太宗97

晏子数罪97

唐太宗开怀纳谏诤97

唐太宗有三镜98

唐太宗谓公卿极言规谏98

唐太宗常念魏征随事谏正98

唐俭直言太宗罢猎98

酒后言杀者皆不得杀98

晋武帝下诏纳言98

笔谏穆宗98

诸葛亮论纳言为采众下之谋98

爱薛谏帝诫奢98

鲍叔牙酒席谏恒公98

蔡襄论勿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98

魏知古赋诗刺帝王99

魏征谏太宗纳激切之谏99

警句格言99

荐贤101

子曰知贤才而举之101

子皮让贤扶子产101

子产择能而合101

不举者坐以蔽贤之罪101

王谌代尹求贤101

田延年重用尹翁归101

古者圣王尚贤任能101

毕士安直言荐贤相101

宇文泰论用人101

百里奚让贤102

齐桓公设庭燎招贤102

吕蒙荐贤102

沈尹茎荐孙叔敖102

狄仁杰荐贤为国102

伯乐荐举九方皋102

李克谏魏文侯择相102

张说厚遇张九龄103

李绛公荐103

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103

孟子论贵德尊士103

明主不羞卑贱103

贤能不待次而举103

荐贤为国103

举贤勿拘品行令103

郗超不以爱憎匿善103

秦宓举荐任定祖103

袁盎荐拔张释之103

柴瑾荐刘愚104

匮生为东郭束蕴请火104

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104

萧何惜才追韩信104

曹操求贤令104

葛洪论审举104

虞丘子荐叔敖104

鲍叔牙让贤荐管仲104

献贤进士胜于馈国宝105

墨子论众贤之术105

缪贤荐蔺相如使秦105

警句格言105

谦让107

大树将军冯异107

不敢先入107

介之推不言禄107

王珪让名107

太子公子互让位107

孔述睿恭谦让人107

孔霸三让相位107

兄弟让国107

让畔而耕107

阴识慎言见重107

尧舜禹谦让107

杨士奇辞俸108

我家中军,那得及此108

郑子良让兄存弟108

周太伯让国108

张说谦恭退让108

张楚金让贤108

季札让位108

赵孟頫谦让108

晋臣让功108

甄宇腊日取羊108

魏绛让功108

警句格言108

惩恶扬善扶危济困111

惩恶扬善111

王著挺身除奸111

王堕直言疾董荣111

叶梦得治李彦111

李绛痛斥中官111

李膺破柱取朔111

河伯娶妇111

闻恶若己雠111

夏侯氏攘袂数允111

董宣杀公主家奴112

警句格言112

扶危济困115

义侠李云娘115

文天祥家中萧然115

分财济贫115

王武作画专济贫115

不贪财色115

不爱金,喜济人115

不惜劳费以解难115

史伦崇侠尚义115

冯谖为孟尝市义115

乐善好施116

出粟振饥民116

朱家救助季布116

安葬贫者116

纪瞻笃义116

芦中人116

杨公谪边济贫116

杨越难中助人116

严长明具疏解狱116

李应卜广施乡间117

邵远平尚义捐金117

沈应奎急人所难117

吴保安弃家赎友117

吴奎置田办义庄117

苏轼济民117

束?请火117

周人急难117

周武散财发粟117

物失值存117

范仲淹得禄思养117

房恭懿以所得赐分给穷乏118

空船赈贫118

范彬名重当世118

张瑛助人危难118

急不相弃118

指囷定交118

赵善应义行118

赵珑重诺济难118

种暠散财济贫118

振穷救急,倾家无爱118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118

徐铉再偿故主118

高悝藏寡匿孤118

渔父不受百金剑118

救饥民汲黠开仓119

戚同文周济闾里119

崇矩散财119

曾公亮奇行119

蒋坚急人之难119

嫁故人女119

窦建德为贫家办丧119

髯侠义救舟女119

赠马119

警句格言119

利人利物121

三归三创利业121

乡僧募化修山路121

王三原还券121

王玉出银释奴121

王眉叟礼葬名士121

丐者买石修路121

不以财物惭人121

不因己生置人危地121

分粮济邻121

冯道助人不图报121

刘翊济人不受惠121

刘献廷倾资济人121

麦舟助丧121

朱家助人不伐其能122

朱轼贫而为善122

优孟不为楚相122

阮光禄焚车122

阳城助人葬亲122

苏轼建安乐坊122

李晦即日毁楼122

李勉慷慨助人122

杨恽轻财好施122

吴文定出资助葬122

吴淑养嫁人女122

辛公义舍命救人122

汪德之佣作修路123

陈重代友还债123

张秀实代人偿贷123

张瑛家饶尚义123

范文正以俸救孤123

周仁荣重义轻利123

郑穆恤孤123

柳开赐人重金123

赵珑万里归椿柩123

修桥123

侯可急人之急123

济人至伤连日不倦123

倾囊助人123

郭翻垦荒渔猎123

唐稷父子行善124

陶国果妻感诗济难124

推辇送葬归乡里124

彭汝砺诚敬交人124

彭定球锯楼柱124

韩瑜乐善好施124

谢安捉扇助乡人124

廉范励民夜作124

漂母助韩信124

黎大朴重伦尚节124

警句格言124

诚实守信忠厚善良127

诚实守信127

千里赴约叙友情127

千里如期127

公孙鞅徙木树信127

王罴诚信感军民127

不敢失信127

宁贫必偿债127

还带得第127

吴起守西河127

明山宾售牛不欺127

季札遗剑127

券在心不在纸127

金还葬主128

郑金以诚待人128

范张鸡黍128

姚雄载还孤婿128

桐叶封弟128

诸葛亮以信待士卒128

萧至忠期友雪中128

常何不诳128

曾叔卿非所宜受一介不敢128

曾仍礼葬同僚128

曾参有信于子128

鲁宗道家贫无杯盘128

阎敞还钱129

路泽农重然诺129

魏文侯不失约129

警句格言129

忠厚善良133

万泰救友133

公沙穆不欺买猪人133

卢坦代乡人受罚133

朱文季厚待友妻133

朱邑存问孤老133

光祖夫人施贫士133

孙晷善良133

何元长善医施德133

还所付产133

两相救133

陈寔起用仇人133

待人女如己女134

赵抃济贫报兄134

拾金还金复赠金134

顾孝则宽待下士134

郭原平广施恩泽134

巢谷受托忠友134

宽宥邻人杀子134

温大雅舍身福弟134

傅岐以和言问罪134

韩安国不念旧恶134

鲍昱宽待囚犯134

管幼安与牛为善134

裴度拾物不昧134

警句格言135

慎交重谊 同甘共苦137

慎交137

不合己意即不交137

不交富贵不义者137

不轻易结交137

王充慎交137

王僧祐不交名士137

许子将识人慎交137

交友态度因贤否137

交游皆贤明者137

交游最宜审择137

权势转贵自绝交137

吴质交友审慎137

张道安不通私情137

审度位势以结交137

舍短取长慎交友137

高义方径去不还137

难可轻?衣裾138

清身洁己慎交势要138

傅嘏辞交虚名士138

警句格言138

重谊141

孔车独葬主父偃141

太史慈奋勇求援141

不绝友义141

王联赤诚助友141

白敏中不负至交141

旧僚执礼甚恭141

因以获罪所甘心141

关羽千里寻刘备141

托身事故主141

江忠源归丧友人141

羊昙行不由西州路141

向雄哭于东市142

郑遨千里探友142

荀巨伯以身代友142

徒步送抵天涯142

顾用方倾家葬同僚142

栾布哭祭彭越142

徐晦注重友情142

崔枢礼葬番商142

欺人负友吾不为142

雷义代人受过142

磨镜取值葬旧友142

警句格言142

同甘共苦144

与士卒同劳苦144

与士卒同修工事144

与士卒平分粮食144

与贫贱士卒同甘苦144

与将士同劳苦144

与将士同勤苦144

同甘共苦如兄弟144

王宪为士卒先144

分家财予穷兵士144

必与士兵同劳苦144

李广与士共饮食144

军士皆食乃尝饭144

先让军士食饱144

李迁哲亲加医药144

先使士卒饮食144

延昭无私144

吴起为卒吮疽144

和士卒同劳逸144

亲自抚循临问144

郭威与士卒同苦乐145

信赏必罚分甘同苦145

能与部下同甘苦145

阖庐与民同劳逸145

警句格言145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47

严于律己147

史惺堂不讲排场147

许仲平义不苛取147

仰不愧,俯不怍147

吕申公谦退如寒素147

孙若群少励品学147

李离过杀请死147

汪瑟庵风裁严峻147

张敬庵传檄禁陈设147

张敬庵自治严整147

娄师德原情换食147

徐立斋逐说客147

徐寿不救虚妄148

莫作人间暮夜看148

诸葛亮引咎自贬148

欲为完人须懔持148

曹操割发自刑148

韩延寿闭阁思过148

戴骥公廉平恕148

警句格言148

宽以待人150

欧阳修不记人仇150

范忠宣公雅量150

梁未央宽恕少年150

韩康应征150

韩琦杯碎不责150

韩琦燃须不怒150

郭舒宽宥盗牛者150

警句格言150

礼贤下士152

士无贵贱接以礼152

文王访姜尚于磻溪152

与贤于己者处152

元王特设甜酒敬士152

公孙弘开馆延贤人152

王商折节下士152

司马楚之折节待士152

汉武帝礼尊贤臣152

北海王谦恭好士152

平起平坐待下士152

半道邀见高士152

如刘备之遇孔明152

刘备三顾茅庐152

羊陟奉谒良璞152

齐桓公五顾小臣153

吴公礼遇材士153

张华延誉穷贱才士153

苏明元京师受礼遇153

陆郦好学爱士153

李抱真厚币礼儒153

李勉礼贤下士153

周公握发吐哺153

周公进天下之贤153

周武帝礼贤儒153

周景好贤爱士153

郑庄招贤置驿153

欧阳修折身下士153

欧阳修延誉贤士153

和凝虚怀待士153

柳世隆拜韦祖征153

胡存斋折节下士153

信陵君倾平原君之客153

爱士而破财154

桓冲折节临贤士154

顾邵留心下士154

郭威礼贤下士154

秦穆公得社稷之臣154

接以师友之道154

情契贤少年154

敬待以师友之礼154

曹操榄履迎邴原154

董允守正下士154

愈尊贵愈尊贤士154

裴衣孙轻财重士155

燕昭王筑宫舍郭隗155

蔡邕倒屣以迎宾155

警句格言155

平易近人156

韦敬远虚襟善诱156

阮千里神气冲和156

傅文忠尊奉前辈156

警句格言156

宽容忠恕 不念旧恶157

二公退让157

人各为其主157

万文敏不计较157

王旦忍辱释狂生157

王夷甫不怒族人157

王鸣盛忍骂劝人157

王叟怜赦贫书生157

王士禛与亏己者交157

不因物责人157

不记恨公正之吏158

丙吉谅驭吏158

石勒释隙重用李阳158

老儒以诗感盗158

吕夷简不念旧恶158

阳城不责醉奴158

刘宽温仁多恕158

杨翥德量过人158

杨文懿不怪驿丞158

李沆育仆女如己女158

何武平心决之158

何梓汀恕醉人158

陈从易不念旧怨159

陈寔诫梁上君子159

吴履公正释邻159

余肉可共啖之159

狄仁杰不愿知谮者159

张大复不伐缢松159

官文恭不介细故159

欧阳修能释私憾159

周自强谕民守法159

卓茂解马不争159

通物善导160

夏原吉天性宽平160

钱纶光有潜德160

徐翁揖弃前隙160

唐临宽于待人160

曹彬不挟旧怨160

萧统性仁恕160

萧?还钗无怨160

韩琦大度160

程皓不语人短160

董诰不究窃珠奴160

董教曾不念旧恶160

曾国藩宽容大度161

谢逑宽容161

楚庄不杀失礼士161

褚季野不计钱塘令161

虞集不彰人过161

谭献不究醉人161

魏霸宽恕为政161

警句格言161

敬老爱幼 孝悌165

敬老爱幼165

文王养老165

下令赈护衰老人165

不弃抱养之子165

不夺他人幼儿奶乳165

不觉屡为之前膝165

为百岁人建旌坊165

为政先敬尚老人165

王濬保育婴幼儿165

汉文帝存问老幼165

礼敬百岁精医人165

问民疾苦于高年165

存问耆耋恤幼孤165

百岁老人得爵位166

齐宣王访敬老之道166

优礼先朝老臣166

优待退休老臣166

宋太宗敬老166

宋代设立慈幼局166

严世期赡养老幼166

李咨养弃儿166

李应卜敬老爱幼166

阿豺教子团结166

苦力扶养幼女166

明延下令赡老人166

柳元行己有礼166

祖孙互养互敬167

亲访百岁老妇人167

皇帝存访故老167

皇上不违老人志167

特赐貂裘散年老167

唐太宗优恤老人167

养育仆人幼女167

徐苗鞠养孤寡167

偿羊给食使学习167

盛孝章善识才童167

患难相收恶俗变167

就近以便奉养167

朝廷行养老之礼167

朝廷询访百岁老167

敬重先朝耆旧167

敬重老者学识167

敬重亦畿老人167

敬老之规为世重167

敬老以淳化风俗168

敬事元老给禄禀168

赏赐老年旧将168

赏赐京师耆老168

尊重老者之智168

遣使就家存问168

遣使存问老处士168

遣使慰问高年人168

潘氏教子成立168

魏文帝敬重老学者168

赡养老辈护幼小168

警句格言168

孝悌170

三荆同株170

马援敬事寡嫂170

不取尺布锱金170

方苞孝行170

方元衡笔耕侍亲170

长枕大被170

王戎死孝170

王览孝友170

王襄事嫂养孤甥170

韦世康让产与弟170

韦嗣立自幼友悌170

仇览诲逆为孝170

友爱天至170

邓裕明孝悌170

孔融让梨171

白长久终身侍母171

司马光问兄饥寒171

母在不许身于人171

石建为父洗裙盂171

冯道根少以孝闻171

羊仁力赎全家171

邢晏笃于义让171

任裕德侍父敬兄171

刘歊奉母至孝171

刘审礼两代孝名171

闵子骞求留后母171

李三终身事母171

李勣为姊煮粥172

李中德孝父友弟172

岑文本孝母抚弟172

张载事长问疾172

张乞人行乞母172

张氏兄弟分家以让172

吴氏兄弟遭母艰172

吴伯宗舍身寻弟172

陈遗馈母172

陈茂烈洁身奉母172

冷升万里寻父172

沈磊以母为念173

岳飞侍母,药饵必亲173

杨芾至孝感盗173

杨氏夫妇解衣敬老173

金氏作苦奉姑173

郑成斋孝悌173

郑均谏兄廉洁173

房景先事兄恭谨173

林瑛佩孝悌173

星行夜归173

胡其爱善侍病母173

段秀实幼知孝母173

赵善应性纯孝173

贵德而尚齿173

闻雷造墓174

晏子论慈孝弟敬174

夏士友恭谨奉母174

钱天润孝谨友爱174

徐汉光一生孝悌174

徐承珪衣服相让174

顾忻侍母五十年174

晋武帝守母丧174

唐鲁严以诚待兄174

班超佣书惠母174

阎天伦子孝妻贤174

萧良昌抚侄寻兄174

萧道寿养母尽礼175

黄佐辞官孝母175

崔长生佣作养亲175

崔孝伟奉兄尽礼175

庾袞抚育孤寡175

庾袞孝敬父母175

曾子养亲养其志175

谢弘微事兄如父175

韩肖胄孝悌闻世175

揭傒斯得褥思亲175

颍考叔讽郑庄公175

虞集友于兄弟175

潘周岱恭侍双亲175

薛包至孝甚悌176

魏徵让封176

魏兴事母至孝176

警句格言176

尊师爱生179

丁积尊师重教179

天子执业179

孔子恸哭颜回179

太子敬师179

历代圣王皆尊师179

王翚幸遇良师179

云敞敛师179

杨仁显举弟子179

汉元帝褒扬师傅179

汉章帝躬亲敬师179

旧砚喻徒180

刘庄拥经问疾180

刘秀崇德尊师180

刘龙光终身敬师180

许谦讲学竭诚180

师坐然后太子坐180

成帝尊重郑宽中180

李侗诲人不倦180

李之才敬事穆修180

李术鲁翀义建学舍180

吴汝伦重教爱生181

陆师道师事文璧181

苏梅奖掖后进181

杨惠陈旅爱成遵181

丧师衰绖181

拥彗前驱181

皇子典学181

帝送迎其师181

帝亲视师病181

柯维骐引掖后进181

胡瑗爱生如子182

姚燧奖叹谢端182

唐时升严守师承182

晋武帝尊师182

高皇后尊师182

朔望祭师182

顾璘解带称居正182

粗饭豆腐,训诫门生182

黄灏敬朱熹182

黄溍、柳贯褒赏后生182

程门立雪182

葛延之渡海求师182

韩性爱才收徒183

韩愈成就后学183

韩择口讲指画无倦183

戴良不忘先师183

魏掞之平易待生183

潘耒尊师重道183

颜渊叹服孔子183

燕昭王尊师183

警句格言183

贤惠好客186

贤惠186

三十年宾敬如一186

三母兴周186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186

长孙后遗言186

文伯之母186

仁孝俭素186

中外无间186

夫妻却茗保志节186

卢氏仁义事姑186

正言婉言规186

白氏贤,识大体187

好虞二妃187

后母恩厚187

光祖妻贤而好施187

汤妃贤明187

阴后固辞尊位187

启母明训187

吴夫人向井救魏腾187

助夫诫子识大义187

李氏谏止敛民187

李穆姜善教前子187

张琼娘爱诗胜金187

张敷华妻不喜不义财188

陈寡妇存心济人188

陈寡孝妇188

杨六妻救人水火188

杨万里妻富有爱心188

杨德妃辞父官188

郑夫人教子以节义188

邹保英妻奚氏危难显贤才188

舍母训子188

孟母断织189

贤母责子还剩米189

贤母尹弼妻189

贤母辞拾遗钞189

周宣后贤德189

独孤不市明珠189

独孤后正法189

契母能教189

恒持俭素189

姜嫄教稷189

金睿贞与夫守廉189

欧阳氏哺育小姑189

赵母教子有方189

赵括之母189

范滂就义190

徐氏识行过须眉190

徐氏贤而有礼190

徐郑相睦190

娣姒雅相亲重190

桓少君夫妇同志190

隽不疑录囚190

徒单皇后稼穑图190

柴氏疼爱前妻子190

陶母封鲊190

陶侃母卖髲待客190

崔氏贤明晓政道190

崔母贤惠教子190

剪发易书,使儿读之191

曹璨母训子以廉191

断织劝夫191

盛吉妻佐夫以义191

董昌龄母教子有方191

韩愈嫂大贤191

督弟苦读191

虞集母岭外授书191

翟母织屦191

樊妃谏猎,不食野味191

警句格言191

好客192

长孙澄雅好宾客192

冯元兴与客同饥饱192

扫雪迎宾192

任熙开门待客192

好客不问余产192

张之洞爱才好客192

纳兰性德输诚接士192

宋景文好客192

苏轼好客强说鬼192

陈豨待宾客如布衣192

罗克生以朋友为性命192

夜雨剪韭192

郑当时置驿马接宾192

胡存斋宾至如归192

待宾客则丰腆192

前辈风致192

晏元献喜宾客192

宾无贵贱,待之若一193

宾至如归193

唐括氏好待宾客193

座客常满193

徐乾学家客常满193

裴汉好客受推重193

翟光邺待宾不倦193

蔡鲁公酬酢不倦193

橙墩夫妇好客193

警句格言193

礼貌195

八旗家教195

文文忠喜迎学生195

司马光有法有礼195

刘东山施礼疏舅195

刘孝仪不失礼195

齐神武为崔暹拥马195

师冕见孔子195

张受所微服吊丧195

宋真宗嘉吕端195

陆慧晓立身清肃195

待人以礼195

徐文贞待人至礼195

晋明帝礼敬王导195

独存古道196

警句格言196

相敬如宾忠贞不渝199

相敬如宾199

王无敬妻199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199

比肩人199

夫妇相遇如宾199

夫妻相对如友199

夫妻相待如宾199

夫妻丹黄校雠199

仇览自礼自整199

百行以德为首199

妇谏夫从199

弃华尚素同心志199

张敞为妇画眉199

庞公与妻耕于垄上199

举案齐眉200

桓冲笑著新衣200

相待如宾,盗贼感化200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200

顾悌待妻有礼200

裴泽夫妻恩好200

樊英答拜妻问200

冀缺耨,妻馌之200

警句格言200

忠贞不渝202

九十载齐眉夫妇202

与夫共焚202

女苏武202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202

夫妇同殉国难202

夫妇同磔202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202

叶氏掷岩而死202

节妇雨203

生死夫妻203

刘廷式不弃盲女203

此情无计可消除203

梁殖妻哭夫坠城203

自携麦饭祭亡夫203

李允高义娶瞽妇203

束发封帛203

张谠赎妻203

佳节缠哀不自持203

抱骨投江203

试割相思得断无204

荀奉倩以身取冷熨妇204

相思树204

晏子不弃老妻204

徐君宝妻以死殉夫204

息夫人死节204

破镜重圆204

望夫山204

尉迟敬德富不易妻204

愿结再生缘204

糟糠之妻不下堂204

警句格言205

正直210

正直210

万斯同修史210

子夏家贫不仕210

王质仗义送贤者210

王世儒言辞慷慨210

王质仗义送贤者210

元纮不改判210

尹铎直谏210

孔翊火烧请托书210

孔融正言谏曹操210

史太守义拒侯览210

生为直臣,死作直鬼210

外黄令舍人儿义说项羽211

古弼手捽刘树211

刚方直正李子坚211

安可负君211

臣心如面211

李文靖不短前任211

李侃有刚直声誉211

劲正不徇爱憎211

苏则谏帝勿滥杀211

陈仲微正直还牍212

彻里冒死直谏212

陆杲不为请托212

肖俨面折李后主212

杜景俭真宰相212

吴兢秉笔直书212

杨暄死不诬人212

杨震仗义拒私荐212

杨愬湖仗义救府吏212

季布直陈吕后212

卒列其枉遭贬谪212

叔向峭直212

范纯仁义捕卫士212

直臣阿沙不花213

齿送史馆213

周伯仁直面明帝213

周昌“期期”敢直言213

周敦颐持正不媚213

皇甫谧送迎不降志213

赵抃执言不害公213

赵叔平仗义洗冤213

赵孟頫仗义执言213

赵孟頫执言苏民困213

钱若水竭虑事君213

贾益谦不惜余年214

高琼执言释罪责214

率友违君214

盖勋公心214

崔彦玄以简见称214

庾袞不拜亲214

曹彬不落井下石214

祭遵正直不阿贵214

鲁宗道刚直215

鲁亮侪不夺贤令印215

碎石挂冠因仗义215

褚廷璋膝不为和珅屈215

避嫌不任考官215

穆修性刚介215

臂可截表不奏215

警句格言215

独立不依217

二王持平不迎送217

孔氏高行独立217

太守不敢复言217

不苟于乱政217

韦忠性不虚诺217

仅据传闻非真知217

王僧祐不附贵要217

叶星期不见宋牧仲217

有志不屈求合217

张彦真任情不羁217

沈鳞士隐居教授217

郑子真自食其力217

非其力不食217

范镇不越次自陈218

贵不如贱218

独立不依二才女218

神有不可动之色218

前后召辟不能屈218

姜岐不畏强逼218

姚枢独洁不污218

眭夸独行高士218

庾易不交外物218

萧惠开耻见凡人218

勤此三事无求人218

警句格言218

求实220

一字必求其义220

三豕涉河220

不虚美,不隐恶220

平反京城冤案220

史官当直书其事220

立破枉狱220

汪泽民不冤僧220

但求狱事正220

学医道于胔胳堆中杀人场上220

实事求是221

赵文子冠221

郝质愿代千死221

理狱必本所犯之事221

敛华就实221

康熙亲验河工221

程颢判瘗钱221

警句格言221

勤劳敬业225

勤劳敬业225

一馈十起225

八十岁躬亲王事225

大禹治水225

大禹日夜不懈225

与士同力役225

大公鼎尽职225

与民絮语如家人225

方大湜事必亲理225

为民勤事而死225

书法不隐225

太宗尽职226

王政尽职226

王播称职226

五鼓入学226

不寝至旦226

左文襄絮裘木案226

民生在勤226

乐此不疲226

宁死不授玺印226

头如蓬葆226

幼学治罪如律226

史诚祖敬业守职227

甘棠之咏227

古弼忠慎质直227

未遑暇食227

军门不可夜开227

齐太史冒死直书227

亚夫真将军227

刘行本直对承御227

夙兴夜寐227

任延使民富足227

观音奴申冤刚断227

刘统勋事职唯谨228

自校簿书228

早朝晏罢228

苏天爵尽职敬业228

辛术勤职不懈228

汪如渊清惠报国228

足重茧而不休息228

张一包228

张勤果使民避水患229

张恂当官清白229

杨荣勤励229

冷鼎亨未尝以杯勺累民229

吴兢秉笔实书229

忠于史职229

周公旦勤政229

抱书而寝230

终不劳厌230

赵韩王进奏230

赵充国爱士卒230

禹步230

陈矫守职230

奉职恪勤230

居戟门周月230

陆琦废寝忘食230

食少事烦230

昼夜不释甲胄230

昼接夜算230

郅恽拒帝入城230

冠剑不解230

夜不能寐230

夜思昼行230

夜半仍授徒231

闻鼓惊起231

唐临断狱231

唐且据理斥秦王231

唐文宗勤于政理231

浙中第一良吏231

徐胤守职231

通晓不寐231

躬率士众,力耕三年231

诸葛亮理本求实231

匪懈其心231

惟马上得休息232

宿厅事不还阁232

常伏阁下232

移刺温除水患232

陶侃勤于吏职232

黄帝未尝宁居232

崔隐甫称职232

假寝232

董狐书法不隐232

曾泉服官勤敏232

鲁钱面理冤滥233

褚遂良可谓良史233

董槐理枉233

数月不休沐233

群犬吠勉233

勤于夙夜233

勤字当守233

勤劳政事,夙夜不怠233

碎首龙墀苦谏帝233

精于吏事,不失锱铢233

薛广德直言尽职234

警句格言234

善始善终236

叔孙去之如始至236

诸葛亮去之如始236

朝夕行之236

警句格言236

任劳任怨忍辱负重238

任劳任怨238

大公鼎不顾怨詈238

子产任劳不怨238

子产任怨利社稷238

王旦忍怨荐贤238

王闰甘承劳怨238

礼修感化恶姑238

叶燮任劳落职238

吕许公任怨荐贤238

自当怨谤利后238

汤绍恩不顾怨言238

任怨明志238

有怨者借以自解239

朱珪与民同舟239

孙资自薄自厚239

吕蒙正不记人过239

吕蒙正为辩不谢239

吕蒙任怨无恨239

张纶为民筑堰239

何武不计劳怨239

忌者虽多无可瑕疵239

陆逊任怨239

陈堂前任劳不吝239

沈瓒之任劳任怨240

周谕屈己任怨240

范希正任劳受诬240

赵退翁不计恩怨240

姚崇任怨除蝗240

郭子仪恕待朝臣240

晏子治阿240

高昌福不辞即行241

陶澍不避嫌怨241

归钺奉养继母241

梁彦光劳怨得报241

蒋钦以德化嫌241

慈母241

穆姜任劳任怨241

薛祥不计谗害241

戴至德贤能无怨241

警句格言242

忍辱负重243

三王墓243

于简不屈243

孔子屈节救鲁243

王古直甘受侵辱243

无事莫来见我243

司马迁发愤著书243

句践卧薪尝胆243

朱长生守节244

朱序忍辱获胜244

刘仁宅为公忍辱244

刘备忍辱消疑忌244

许武甘受贪名244

狄仁杰忍辱脱死244

张耳忍辱受封244

张良桥下取履245

张特立巧忍治豪贵245

陆逊忍辱负重245

苏武牧羊245

杜预忍辱至三公245

忍辱得遂志愿245

步骘忍耻任怨245

何敬叔忍辱济贫246

季布摧刚为柔246

受辱不羞成名贤246

国家事重嫁远方246

郝经不屈身辱命246

将相和246

洪皓坚忍不拔246

寇恂忍屈为国247

康海为友落职247

桂娘忍辱建奇功247

隐忍成功247

触龙说赵太后247

路随坐市247

管仲受辱成名247

警句格言248

临危受命249

卜天璋发廪赈民249

五人墓249

王蕴开仓赡恤249

王叡驱虎249

毛遂自荐249

古冶子临危不惧249

兄肥弟瘦249

纪信替汉王死250

冯倢伃当熊而立250

平原君散财救国250

朱门吉白门凶250

朱娥舍己救祖母250

朱震誓死不言250

孙抑请代受斫250

弱女解父难250

次非赴江刺蛟250

吕祐夺刃护母250

王都中赈民授命250

李光弼带病赴难250

李光弼救危忘家251

李纲愿以死报251

李弼忧国忘家251

杜众上书护忠谏251

何易于挺身为民251

张宗琏代民受过251

陈昭衮制虎护帝251

陈球遇危不避251

苏琼一身获罪251

法宜死而心宜生251

周顺昌不避危难252

郑默忧国恤民252

信陵君窃符救赵252

荀崧幼女突围求援252

胡梦豸杀身救众252

胡穆孟之妻252

赵媛姜代夫死难252

郭子仪身入险境252

逢丑父以身免君难253

聂氏持刀斗虎253

段秀实忠君赴难253

瞿式耜与城俱亡253

挺身救灾民253

高奔戎生擒猛虎253

徐钰救父身亡253

第五访一身救众253

曹文洽救危舍身253

曹洪授马步从253

崔楷临难如归253

黄歇挺身殉难254

程师孟矫诏发储254

程含光搏虎救弟254

谢枋得妻不累他人254

解扬拼死救宋国254

毁家纾难254

洪佛子254

蔺相如不畏强秦254

墨子解宋之难254

魏翁二人救急254

警句格言255

清廉257

力持风节不私一钱257

山云端洁不苟取257

于北溟自奉节俭257

子罕以不贪为宝257

孔奋力行清洁257

孔中丞不受饷米257

孔翊庭前焚“托书”257

王良妻子荷薪257

王翰不调婿职257

王书成操守廉法257

王政以杨震四知自守258

斗子文为相无一日之积258

邓芝不治私产258

帅先舟不取供应258

田豫“举袖受金”258

羊敦雅性清俭258

羊续以廉俭正奢丽258

羊陟力主罢贪举廉258

刘怀慰不受礼谒258

刘驎之所赠一无所受258

朱石君一介不取259

厍狄士文不贪不占259

师逵不贪259

江湛不营财利259

华歆淡于财欲259

吴兴祚位高廉俭259

吴和甫一切陋规丝毫不取259

辛术三辞所赐259

辛弃疾厚赙廉介之士259

李丰不以家计为意259

李勉身没而无私积259

李素立唯携书籍而去259

李毓昌力挽颓风以身殉职260

杨震公廉四知260

杨秉余禄不入私门260

张禹笃厚节俭260

张鹏翮秉公除弊260

张堪破城秋毫无私260

杜衍清介不殖私产260

杜暹不受蕃人之赂260

宋申锡尤以公廉为己任260

应华仲清公无私260

何远清介无私曲260

轩輗抓峭廉俭以身矫奢261

苏琼悬瓜公堂261

范岫终身布衣261

范迁不为子蓄财求利261

季文子相三君而无私积261

杯水奉饯261

孟业不肯损败清风261

欧阳地余诫子自成261

陆纳无所须261

所居仅蔽风雨,妻孥菜羹麦饭261

房彦谦一言一行未尝涉私261

弦章行晏子遗风262

胡松年不喜蓄财262

姚察居官清洁262

晏子不受邑262

晏子以国之民为先262

顾琮小车敝帷262

顾协怒杖送礼者262

钱唐一叶清262

钱塘令居空车厩262

柴车廉不受馈262

家徒四壁无所资263

清郎清卿263

清身率下杜绝请托263

庾冰不以官物入敛263

盖宽饶不求安居饱食263

遗子孙以清白263

谢尚为政清简263

颜中丞母开仓赈灾263

德瑛不具驷马263

警句格言263

气节刚正不阿266

气节266

丁好礼抗辞不屈266

仁人廉士穷不改节266

王士敏慷慨不挠266

不为五斗米折腰266

元显和不与叛臣同坐266

王彦章死节266

不食嗟来之食266

刘化源266

宁为国家鬼266

石敬达宁死不降266

陆超之266

文天祥从容就义266

仲长孺不为宦官作墓铭267

赵亡,何以生为?267

讹里也使不屈节267

刘感以全忠节267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267

吴安国节不可夺267

杨邦乂奋笔书“死”267

杨重英节过苏武267

李若水舍身骂贼267

李邈吮血噀敌268

张骞持节268

忠臣不事二君268

周顺昌血唾许显纯268

明恺宁死不仕268

皇甫谧不以酒食为礼268

子思居卫268

赵戬骨鲠268

脱帻投地268

常达词色不屈268

郭永宁死不降268

衔须伏剑269

曾子不受邑269

鲁仲连义不帝秦269

颜真卿守节而死269

戴安道不娱权贵269

警句格言269

刚正不阿273

毛大瀛273

丰乐不谄273

太史书“崔杼弑其君”273

王朴鲠直273

王杰273

王述斥阿273

王彬脚痛273

韦忠273

元岩冒死救忠良273

不畏总督子273

不能为郎274

四铁御史274

申屠嘉刚正面折274

铁汉274

死且不避况断手乎274

任延不事上官274

许孟客守正274

孙渊如不赴权门274

杨文公正色斥奸275

李元?执法不移275

李昉不阿皇上意275

李惇请辞275

李膺惩恶不庇权宦275

季布不阿太后275

直臣刘毅275

周昌不附帝意275

周茂叔持正不苛275

周荣孤生275

备棺上疏275

林蕴引颈276

郅寿弹劾权贵276

包拯276

虞愿276

苏世长276

寇准276

韩世忠独撄桧怒276

义死不避斧276

董狐笔录276

薛瑄不阿权贵276

魏绛277

警句格言277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279

闻过则喜279

毛仲权闻过而谢279

太宗征谏279

太宗闻谏则喜之一279

唐太宗闻谏则喜之二279

太宗从谏如流279

太宗赐张玄素绢279

太宗赐高季辅钟乳279

太宗赐虞世南帛五十匹280

李沆280

齐桓公欲铸大钟280

苻坚听谏去珠帘280

赵简子喜直谏280

闻过笑纳280

景公从晏子之谏280

楚庄王罢师280

警句格言280

从善如流282

子产不毁乡校282

子路受教282

元明善诚受箴规282

齐景公上为钟282

张九龄改容谢“小友”282

张茂受谏止役282

闻讽释人282

唐太宗从皇后之谏282

唐太宗从谏令归夫282

唐太宗从善如流283

唐武后从谏罢役283

警句格言283

知过必改285

一字之师285

一字师285

子路悔过285

王頍改过苦学285

郑均谏兄285

并非杜撰285

张飞改过285

周处斩蛟285

周宝安285

终身不听琴瑟285

武孟母诫子力学285

晏子车夫285

勉贾易改过285

盗牛者知耻恶286

魏甄琛改过286

警句格言286

见贤思齐289

张衡效班固作二京赋289

荀淑遇黄宪289

班超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289

郭林宗诣黄叔度289

黄昌就经学289

蔡勋效曾子289

警句格言289

谨言慎行291

马援诫侄291

王长豫为人谨顺291

吕晦叔独默不言291

居官当避疑谤291

姚文然之谨慎291

袁闳埋姓探父291

倘一失足无所不至291

警句格言291

自知之明296

王珪识鉴与自量296

阴兴辞封296

李靖上表致仕296

警句格言296

反躬自省298

杨时发思过298

范仲淹深夜自省298

警句格言298

知耻自重洁身 自信301

知耻自重301

王甲不受妄语名301

王养比踪昔贤301

王祥长揖不拜301

天子命参卿军事301

不饮不泣自尊重301

不敢奉戏自尊者301

不顾荣禄自尊重301

为保自尊死无恨301

宁愿得罪保自尊301

形貌短陋精神清301

何足以一爵高人301

迎送往来失自尊301

素情自处不相下301

谢举拂衣而退302

裴澥自重不赴宴302

警句格言302

洁身303

王吉逐妇303

不欲当人之惠303

不受盘餮303

公子牟赠君以言303

石守道固穷苦学303

刘道原不受寒具303

却衣冻死303

陆祖言怒责陆俶303

应潜斋淡泊宁静303

杨伯起不营私产303

杨震拒贿303

固辞妄与303

屈原独清独醒303

虽贫不卖饷鱼303

郭子固不受贿赂304

曾子不恬贫穷304

裴公美志操坚正304

魏中孚清洁自好304

警句格言304

自信306

一字者予千金306

王彦章三日破敌306

不喜不侮306

玉以比德顾自信306

祁大夫不遗我306

朱邑自信306

舌尚在足矣306

自比管仲、乐毅306

自信独步天下306

匡人其如予何306

陈子昂自信散文章306

围魏救赵306

治狱无冤306

胆大勇为破雄兵306

扁鹊见蔡桓公307

班超内省不疚307

曹刿论战307

商君自信307

警句格言307

慎独309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惰行309

长之一生,不侮暗室309

勿以富贵陵人309

行宿逆旅自洒扫309

宇文公谅不昧暗室309

幽显易操,非君子意也309

侯瑾以礼自牧309

傅昭令子埋肉309

警句格言309

敏学好问312

一遍能诵千言312

王行记忆敏捷312

王充见书能诵312

王思诚力学不懈312

王冕家贫痴学312

王粲强记博学312

车胤囊萤312

孔文子不耻下问312

孔思晦耕读不懈312

孔璠请业于弟子312

吕蒙苦学增才智312

朱买臣且行且诵312

朱熹徒步说学313

向郎八十犹好学313

江邻几据鞍读书313

刘炫读书,五事并举313

纪昌学射313

孜孜好学,老而不废313

苏洵大器晚成313

何涉博学过目不忘313

沈约昼读夜诵313

折节读书床板锐减313

陆龟蒙手不释朱黄313

陈际泰自幼嗜学313

邵雍探颐索隐314

张载俯读仰思314

画地书空314

庞安时深治医道314

削柳为简314

郑玄质疑辞归314

郑樵读尽乃去314

承宫拾薪以听经314

闻一知十314

荀悦一览能诵记314

凌文衡弃吏治学314

铁崖五年独栖楼315

徐双南录出不辍315

高凤读书忘其事315

唐勋等人失明善诗315

读书三余315

隆冬盛夏不懈诵读315

戚同文日讽一卷315

属对应声语惊人315

凿壁偷光315

蒋乂读辄诵315

短窗苦读315

蔡元定颖悟善记315

谯周笃学欣然316

阚泽佣书资学316

燃荻读书316

燃薪写书316

蹑屦从师不远千里316

警句格言316

淡泊知足 顺应自然319

淡泊319

卜式与人无争319

王公嘏室宇萧然319

韦夐淡于荣利319

不以世利婴心319

不接世利为名319

不求功赏求异书319

宁生而曳尾涂中319

布农蔬食处之自若319

平生不喜见要人319

平继叔安贫乐道319

刘兆安贫乐道319

刘温叟辞赠封金319

吕徽之安贫乐道320

朱桃椎澹泊隐居320

宋彧之淡泊好学320

何准高尚寡欲320

何假南面百城320

张衡从容淡静320

张无垢不受馈遗320

贫者之士宜320

食粗饮水悠然自得320

荣辱不及韦处士320

轻简淡泊赴任320

梁玉绳不志富贵320

曹知白不龊龊求官320

屠羊说辞封赏320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321

勤学博通不邀名321

颜回不改其乐321

澹泊无为321

警句格言321

知足323

人生不宜过求323

父子官位高知止323

韦世康有止足之志323

四休居士安乐法323

田豫知足自退323

刘灵预归家静处323

李日知自知本分323

何公真止足者323

何得更言产业323

杜五郎不出篱门323

张良位极知足323

张霸知止退职324

陈虞寄自求解退324

知足不辱可以退324

范睢闻教知足324

荣声期能自宽324

郑述祖死无所恨324

曹伯启八十知止324

做官不过六百石324

常持知足之计324

巢林一枝聊自足324

虞玩之知足退休324

裴宣奉表求解324

颜回知足不愿仕324

警句格言324

节欲326

王充裁节嗜欲326

不风流处却风流326

气海常温善摄生326

体要常动食要少326

适可者为珍味326

保身养性需尽善326

警句格言326

顺应自然328

三代圣王皆能因328

以鸟养鸟乃得活鸟328

以不治治国328

生死老病,时至则行328

圣人寡为而天下治328

吕梁丈夫游于悬水之下328

庖丁解牛328

晋平公问人君之道329

郭囊驼善种树329

凿七窍而浑沌死329

揠苗助长329

遂草木之生长329

警句格言329

俭朴节约 惜时爱物334

俭朴节约334

于成龙自奉简陋334

卫荣光之俭334

王虔休节用度334

公孙弘力行节俭334

为相家无储积334

为相家无储积334

孔觊风貌清严334

卢怀慎家无留储334

叶李临卒表还赐物334

田豫散赏赐334

冯元淑日止一食334

冯道俭约334

刘寔不尚华丽335

刘虞食无兼肉335

召信臣禁奢靡335

百里奚为相节俭335

光武勤约335

朱文端崇俭为政335

朱博食崇俭为政335

朱博食不重味335

朱穆立节忠清335

闫敬铭崇俭335

汤文正节俭为官335

汤文端恶装饰335

孝钦后禁宫人滥费336

李恭勤以俭矫俗336

杨绾为相贞廉俭朴336

身为高官不华饰336

汪周士不侈衣食336

宋文帝不好奢侈336

张文节公所居不蔽风雨336

张孝忠膳以豆?336

张英妻一生简朴336

张敬庵节俭率属336

张俭服弊袍讽时奢靡336

陈清端清苦晏然336

邵学?自奉之俭337

范岫廉洁337

国渊以恭俭自守337

禹卑宫菲食337

贪心生,廉耻丧337

胡光北衣食之俭337

胡质父子节俭337

赵咨在官清简337

是仪清简寡欲337

宣秉布被蔬食瓦器337

殷仲堪捡食饭粒337

诸葛亮不别治生337

黄蛟门不裘不帷337

萧何为家不治垣屋338

曹操节俭338

章鉴清约居家338

减损华服养素风338

清廉自守顾正礼338

裕庄毅自奉菲薄338

傅昭服食简陋338

鲁臣季、孟节俭338

祭遵布衣338

彭刚直崇俭338

董和躬率以俭338

董益甫力矫华侈338

韩滉不伤俭德338

韩滉居处陋薄338

虞玩之不弃弊履338

裴潜为官俭省339

臧焘贵显茅屋蔬食339

警句格言339

惜时爱物340

寸阴必惜340

王颂尉珍惜古籍340

孙作避乱载书340

当惜分阴340

年富力强不自逸340

冷应澄惜物340

宋璟惜物得誉340

黄公斥客裂饼缘340

陈文恭裁纸340

杨宝救鸟340

祖逖闻鸡起舞340

荥阳公清俭340

钱塘丁氏之俭340

倪瓒嗜法书名画340

猎人折矢341

福当如是爱惜341

蔡邕以焦桐制琴341

警句格言341

勇敢坚毅 立志进取345

勇敢345

一卒毕力百人不当345

吴范345

王方义勇猛定西域345

元礼死战破宋军345

木华黎345

王珪345

冯子材率众抗法345

冯婉贞挥刀斫敌345

刘敏元勇救老者346

邓世昌气吞黄海346

邓艾定巴蜀346

王君廓奋抗敌346

廷章奋勇御英夷346

杜伏威斩敌拔箭346

李广骁勇战匈奴346

李光弼威震三军346

李崇效命谢国347

杨继盛自割腐肉347

断头将军347

辛弃疾勇擒叛将347

张飞拒曹公347

张巡每战辄克347

张琼救宋太祖347

矢尽夺枪347

岳飞勇战退金兵347

陈化成喷血殒炮台347

刘平妻347

农家女348

图穷匕见348

韦印福临阵348

陈和尚穿甲上马不反顾348

赵充国陷阵杀敌348

冒死救夫348

祖逖中流击楫348

施琅勇战348

畏答儿勇破敌阵348

聂氏女手刃猛虎348

晏平仲义不与盟348

铫期背水决战349

破釜沉舟349

耿恭奋勇击匈奴349

班超夜战匈奴349

郭子仪单骑赴回纥349

郭琼赴宴349

樊哙显勇349

黄忠勇冠三军349

曹彰勇征北地349

裕谦先誓必死350

警句格言350

坚毅352

义阳朱詹好学352

上道乞食352

王介甫矫世变俗352

车胤囊萤照读352

韦编三绝352

目不窥园352

申包胥哭秦庭352

左思构思十年352

关羽刮骨疗创352

自昼达夜无休倦352

杨继盛意气自如352

范仲淹昼夜苦读352

欧阳修画地学书353

使虏辞乐353

晏平仲义不与盟353

陶侃日运百甓353

铁杵磨针353

破釜沉舟353

葛洪才章富赡353

稿三易而成书353

警句格言353

自强进取356

日烛之喻356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356

感针卒业356

警句格言356

立志高远359

大丈夫当为国灭贼359

丈夫为志穷益坚359

丈夫当雄飞359

不与燕雀相随359

不让孔门弟子359

不使勋业坠于地359

柳浑不服相术359

立志乘风破浪359

扬名于后世359

志在千里359

好驴马不入行359

立志继业359

杨继盛卒为名臣359

朱荣受封359

班超从军359

凌云之志359

鸿鹄之志360

警句格言360

1994《中华美德大辞典》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喜民,王鸿宾,鲁仲文等主编 1994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华养生大辞典(1990 PDF版)
中华养生大辞典
1990 大连:大连出版社
中华思想大辞典(1991 PDF版)
中华思想大辞典
1991
中华国语大辞典(1947 PDF版)
中华国语大辞典
1947
中华印尼大辞典( PDF版)
中华印尼大辞典
中德辞典( PDF版)
中德辞典
中华谜语大辞典(1989 PDF版)
中华谜语大辞典
1989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广告文案copy(1995 PDF版)
广告文案copy
1995 朝阳堂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美德宝典(1994 PDF版)
中华美德宝典
1994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德华大辞典(1945 PDF版)
德华大辞典
1945 璧恒图书公司
美术大辞典(1981 PDF版)
美术大辞典
1981 艺术家出版社
证券操作与管理大辞典(1995 PDF版)
证券操作与管理大辞典
1995 北京:改革出版社
审美大辞典(1994 PDF版)
审美大辞典
1994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华成语大辞典(1986 PDF版)
中华成语大辞典
198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华英烈大辞典(1993 PDF版)
中华英烈大辞典
199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华国粹大辞典(1997 PDF版)
中华国粹大辞典
199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