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求取 ⇩

上篇总论1

第一章中医眼科发展史1

第一节萌芽时期(上古~南北朝)1

一、概述1

二、重要文献简介2

(一)《黄帝内经》2

(二)《神农本草经》2

(三)《伤寒杂病论》2

三、眼科基础理论的萌芽2

(一)解剖方面2

(二)生理方面2

(三)病因病机方面2

四、临床诊断方面的概况3

五、临床治疗方面的概况3

第二节奠基时期(隋朝~唐朝)4

一、概述4

二、重要文献简介4

(一)《诸病源候论》4

(二)《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4

(三)《外台秘要》5

(四)《龙树眼论》5

(五)《刘皓眼论准的歌》5

三、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6

(一)生理方面6

(二)解剖方面6

(三)病因病机方面6

四、临床诊断方面的发展7

五、临床治疗方面的发展8

(一)药物治疗8

(二)针灸治疗8

(三)眼科手术的发展8

第三节独立发展时期(宋朝~元朝)9

一、概述9

二、重要文献简介9

(一)《太平圣惠方》9

(二)《圣济总录》10

(三)《世医得效方》10

(四)《秘传眼科龙木论》10

(五)《银海精微》11

三、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12

(一)生理解剖方面12

(二)病因病机方面12

四、临床诊断方面的发展13

五、临床治疗方面的发展14

第四节兴盛时期(明朝~清朝鸦片战争以前)14

一、概述14

二、重要文献简介15

(一)《原机启微》15

(二)《普济方》15

(三)《医方类聚》16

(四)《薛氏医案》16

(五)《古今医统大全》16

(六)《证治准绳》16

(七)《景岳全书》16

(八)《审视瑶函》16

(九)《张氏医通》17

(十)《医宗金鉴》17

(十一)《目经大成》17

(十二)《银海指南》18

(十三)《秘传眼科纂要》18

三、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18

(一)生理解剖方面18

(二)病因病机方面19

四、临床诊断方面的发展23

五、临床治疗方面的发展23

(一)药物治疗23

(二)针灸疗法23

(三)外治与手术23

第五节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4

第二章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6

第一节眼与脏腑的关系26

一、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26

(一)眼与心和小肠的关系26

(二)眼与肝和胆的关系27

(三)眼与脾和胃的关系27

(四)眼与肺和大肠的关系28

(五)眼与肾和膀胱的关系28

(六)眼与三焦的关系29

二、五轮学说30

(一)五轮的解剖部位及五脏分属30

(二)五轮的临床应用31

三、八廓概说32

第二节眼与经络、经筋的关系35

一、眼与经络的关系35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35

(二)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38

二、眼与经筋的关系39

第三章病因病机42

第一节病因43

一、六淫43

二、疠气44

三、七情44

四、饮食不节44

五、劳倦44

六、外伤44

七、其它44

第二节病机48

一、外感的病机48

二、内伤的病机49

(一)脏腑功能失调49

(二)经络失调52

(三)气血功能失调52

三、外伤的病机53

第四章诊断概要56

第一节眼科诊法56

一、问诊56

(一)问病史57

(二)问眼部自觉症状57

(三)问全身自觉症状58

二、眼功能检查59

(一)中心视力检查59

(二)视野检查61

(三)色觉检查63

三、眼前部检查64

(一)胞睑检查64

附:翻转眼睑法64

(二)两眦检查64

(三)白睛检查65

(四)黑睛检查65

(五)神水检查65

(六)黄仁检查65

(七)瞳神检查66

(八)晶珠检查66

(九)眼珠检查66

附:眼球突出度检查法和斜视检查法66

四、眼底检查67

(一)直接检眼镜检查法67

(二)眼底检查顺序及注意点67

(三)眼底检查的记录68

五、眼压检查68

(一)指压法69

(二)眼压计测量法69

六、裂隙灯显微镜检查69

(一)弥散照明法69

(二)直接焦点照明法69

(三)后部照明法71

(四)角膜缘散射照明法71

(五)镜面反射照明法71

(六)间接照明法72

七、荧光眼底血管造影72

(一)操作方法72

(二)造影分期72

(三)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病理表现73

第二节眼科常用辨证方法73

一、辨外障和内障74

(一)外障74

(二)内障75

二、辨翳与膜80

(一)翳80

(二)膜81

三、辨常见症81

(一)辨视觉81

(二)辨痛痒82

(三)辨红肿82

(四)辨眵泪82

第五章治疗概要86

第一节内治法86

一、疏风清热法86

二、祛风散寒法86

三、泻火解毒法86

四、滋阴降火法87

五、祛湿法87

六、止血法88

七、活血化瘀法88

八、疏肝理气法89

九、平肝法89

十、益气养血法89

十一、补益肝肾法90

十二、软坚散结法90

十三、退翳明目法90

第二节外治法91

一、一般外治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91

(一)点眼药法91

(二)薰洗法92

(三)敷法93

(四)冲洗法93

(五)眼部及眼周围穴位注射法94

附:95

(一)薄贴法95

(二)?鼻法(嚏法)95

二、常用手术法95

(一)钩割法95

(二)劆洗法96

(三)熨烙法96

(四)针法97

第三节眼科常用药物98

一、内服药98

(一)祛风药98

(二)清热药100

(三)补益药104

(四)祛湿药106

(五)理血药108

(六)理气药111

(七)软坚散结药112

(八)退翳明目药112

二、外用药及药剂配制法113

(一)常用的外用药113

(二)外用药剂配制法概要113

第四节针灸疗法115

一、体针115

(一)眼周围穴位115

(二)远端穴位115

二、耳针115

三、梅花针115

四、头针116

第六章眼病的护理与预防117

第一节护理117

一、医护合作,辨证施护117

二、根据病情,合理休养118

三、饮食宜忌,视证酌定118

四、煎服药物,注意方法118

第二节预防119

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119

二、避免时邪,调和七情119

三、讲究卫生,保护视力120

四、注意安全,防止外伤120

下篇各论122

第七章胞睑疾病122

第一节 针眼122

第二节 眼丹125

第三节 胞生痰核127

第四节椒疮131

〔附〕沙眼的病因、诊断要点与分期134

第五节 粟疮135

第六节 睑弦赤烂138

第七节 风赤疮痍140

第八节 胞肿如桃142

第九节 胞虚如球144

第十节 上胞下垂146

第十一节 胞轮振跳148

第十二节 目劄150

第十三节 睑内结石151

第八章两眦疾病153

第一节 流泪症153

第二节 漏睛156

第三节 漏睛疮159

第四节 赤脉传睛162

第五节 胬肉攀睛164

第九章白睛疾病171

第一节 暴风客热171

第二节 天行赤眼174

第三节 天行赤眼暴翳176

第四节 金疳178

第五节火疳181

附:白膜侵睛184

第六节 白睛青蓝185

第七节 白涩症187

第八节 白睛溢血190

第十章黑睛疾病192

第一节 银星独见193

第二节 聚星障195

第三节 花翳白陷198

第四节 凝脂翳202

第五节 黄液上冲208

第六节 黑翳如珠211

第七节 蟹睛症213

第八节 正漏216

第九节 混睛障217

第十节风轮赤豆220

附:木疳222

第十一节 暴露赤眼生翳223

第十二节 赤膜下垂 血翳 包睛224

第十三节 宿翳227

第十四节 旋螺突起230

第十一章瞳神疾病232

第一节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233

第二节五风内障239

一、绿风内障240

二、青风内障245

三、黄风内障248

四、黑风内障250

五、乌风内障251

第三节圆翳内障253

附:胎患内障260

第四节 血灌瞳神262

第五节 云雾移睛265

第六节 暴盲269

第七节 视瞻昏渺274

第八节 视瞻有色278

第九节 青盲280

第十节 高风雀目内障285

第十二章眼外伤289

第一节 异物入目289

第二节 撞击伤目291

第三节 真睛破损295

第四节化学性眼伤299

附:烫伤300

第五节 电光性眼炎300

第十三章其它眼病302

第一节 疳积上目302

第二节近视 远视306

附:老花眼309

肝劳309

第三节 风牵偏视310

第四节 突起睛高 鹘眼凝睛314

第五节 目痒317

附录319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319

第一节眼球319

一、眼球壁320

(一)外层(纤维膜)320

(二)中层(色素膜)322

(三)内层(视网膜)324

二、眼内容物326

(一)房水326

(二)晶状体327

(三)玻璃体327

第二节眼的附属器328

一、眼眶328

二、眼睑328

(一)眼睑皮肤328

(二)皮下组织329

(三)肌层329

(四)睑板329

(五)睑结膜329

三、结膜330

(一)睑结膜330

(二)球结膜330

(三)穹窿结膜330

四、泪器330

(一)泪腺331

(二)泪道331

五、眼外肌332

第三节视路与视中枢332

一、视神经332

二、视交叉333

三、视束333

四、外膝状体、视放射333

五、视中枢333

第四节眼的血管与神经334

一、动脉334

(一)眼动脉334

(二)面动脉334

二、静脉334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334

(二)涡静脉(睫状后静脉)334

(三)眼上静脉334

(四)眼下静脉334

(五)内眦静脉335

三、神经335

附: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表335

附方338

方剂索引338

方剂与主治338

1992《中医眼科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廖品正主编;陆绵绵副主编 199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眼科(1975 PDF版)
中医眼科
197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眼科西医学习中医入门( PDF版)
眼科西医学习中医入门
中医眼科(1975 PDF版)
中医眼科
1975 河北新医大学医教部
中医眼科学讲义(1960 PDF版)
中医眼科学讲义
196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76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7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医眼科学(1977 PDF版)
新医眼科学
1977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85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喉科学(1980 PDF版)
中医眼喉科学
198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简编(1989 PDF版)
中医眼科学简编
1989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99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1987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87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眼科(1989 PDF版)
中医眼科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眼科学习题集(1998 PDF版)
中医眼科学习题集
1998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Usage(1997 PDF版)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Usage
199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中医眼科学(1987 PDF版)
中医眼科学
1987 五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