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编建置43

第一章 位置 境域43

第二章 建置沿革43

第三章行政区划44

第一节 乡都里制44

第二节 保甲制45

第三节 区村制45

第四节 区乡制48

第五节 乡村制48

第六节 社队制48

第七节 乡村制49

第四章县城 乡镇 村庄49

第一节 县城49

第二节 乡镇50

第三节 村庄58

第二编自然环境97

第一章地质 地貌97

第一节 构造97

第二节 地层97

第三节 地貌98

第四节 山峰99

第二章气候101

第一节 日照 辐射101

第二节 气温 积温102

第三节 降水 蒸发104

第四节 霜冻 积雪105

第五节 风向 风速106

第六节 区域气候107

第七节 物候107

第三章水文108

第一节 地表水108

第二节 地下水111

第四章土壤 植被113

第一节 土壤分类113

第二节 土壤分布及特征115

第三节 土壤物理性质116

第四节 土壤化学性质117

第五节 植被118

第五章生物 矿物118

第一节 植物118

第二节 动物119

第三节 矿藏120

第六章自然灾异122

第一节 旱灾122

第二节 冰雹126

第三节 霜冻132

第四节 风灾133

第五节 洪涝135

第六节 虫灾 瘟疫137

第七节 地震138

第八节 异象138

第三编人口139

第一章人口演变139

第一节 人口总量139

第二节 人口变动141

第三节 人口分布145

第四节 人口密度146

第二章人口构成148

第一节 自然构成148

第二节 人口素质154

第三章婚姻 家庭156

第一节 婚姻156

第二节 家庭157

第四章计划生育158

第一节 晚婚晚育158

第二节 优生优育159

第三节 避孕节育159

第四节 教育奖惩160

第五节 管理机构162

第五章姓氏162

第一节 姓氏人口162

第二节 谱牒165

第三节 部分姓源考166

第四编农业169

第一章土地所有制169

第一节 私有制169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171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171

第二章体制变革171

第一节 农业互助组171

第二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73

第三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74

第四节 人民公社17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75

第三章种植业176

第一节 耕地 劳力176

第二节 作物178

第三节 农田管理188

第四章养殖业193

第一节 养殖种类193

第二节 饲草 饲料195

第三节 疫病防治196

第五章农具 农机197

第一节 农具197

第二节 农机197

第六章经营管理198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198

第二节 经营形式199

第三节 收益分配202

第七章 农业区划207

第五编林业 水利209

第一章林业209

第一节 宜林有林地209

第二节 采种 育苗21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10

第四节 经济林园212

第五节 林木管护214

第二章水利215

第一节 蓄水工程215

第二节 提水工程219

第三节 引水工程220

第四节 供水工程222

第五节 水土保持223

第六节 养鱼224

第六编工业225

第一章体制225

第一节 私营工业225

第二节 集体工业226

第三节 全民工业228

第二章煤炭229

第一节 煤田 煤矿229

第二节 采掘232

第三节 安全管理233

第四节 加工235

第五节 运销235

第三章化工236

第一节 化肥236

第二节 其它化工237

第四章冶金 机械239

第一节 冶金239

第二节 机械241

第五章电力工业243

第一节 发电243

第二节 输电243

第三节 用电245

第六章建材工业248

第一节 砖瓦 石灰248

第二节 石料 石子249

第三节 水泥 预制件250

第七章 陶瓷工业251

第八章纺织 缝纫252

第一节 纺织252

第二节 缝纫252

第九章食品 酿造253

第一节 粮油加工253

第二节 副食加工254

第三节 酿造255

第十章 造纸 印刷256

第十一章 其它工业257

第十二章 工业管理机构258

第十三章 名优产品259

第十四章 重点企业简介260

第七编贸易279

第一章经营体制279

第一节 私营商业279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280

第三节 国营商业280

第四节 其它商业281

第二章商品流通281

第一节 商品收购281

第二节 商品销售283

第三节 集市贸易285

第三章粮油购销289

第一节 粮市 粮店289

第二节 统购 统销290

第三节 议购 议销291

第四节 储藏 调运292

第四章饮食服务294

第一节 饮食业294

第二节 服务业295

第五章 对外贸易296

第六章 名店(场)简介299

第八编财政303

第一章财政收支303

第一节 收入303

第二节 支出308

第三节 财政管理316

第二章税务318

第一节 税制318

第二节 税收管理321

第九编金融323

第一章机构323

第一节 当铺 票号 钱庄323

第二节 银行325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328

第四节 保险公司329

第二章货币329

第一节 货币沿革329

第二节 现金管理332

第三章信贷335

第一节 存款 储蓄335

第二节 贷款336

第三节 债券销兑337

第四章保险338

第一节 险种338

第二节 投保 理赔338

第十编城乡建设341

第一章 规划 设计341

第二章县城建设342

第一节 城廓 街道 桥梁 路灯342

第二节 供水 排水 供气 供电345

第三节 公共建筑347

第四节 县城绿化348

第五节 河道治理 防洪349

第三章乡村建设350

第一节 集镇建设350

第二节 村庄建设351

第四章建筑施工352

第一节 施工队伍352

第二节 施工设备353

第三节 施工项目353

第四节 工程质量监督354

第五章房地产管理355

第一节 产权管理355

第二节 调配 修缮356

第三节 商品房管理356

第六章环境保护357

第一节 污染357

第二节 监测治理358

第十一编交通 邮电359

第一章交通359

第一节 古驿道359

第二节 公路359

第三节 铁路367

第四节 桥梁 涵洞369

第五节 运输374

第六节 交通管理377

第二章邮电383

第一节 邮政383

第二节 电信386

第十二编经济管理389

第一章计划管理389

第一节 计划编制及实施389

第二节 物资计划管理390

第二章工商管理391

第一节 工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登记391

第二节 商标广告管理39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393

第四节 市场管理393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394

第四章物价管理395

第一节 物价制定监督395

第二节 集市物价397

第五章土地管理4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0

第二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400

第三节 地籍管理401

第四节 土地状况402

第六章审计管理404

第一节 国家审计404

第二节 内部审计406

第七章统计管理406

第一节 统计报表406

第二节 调查统计407

第三节 统计资料407

第八章劳动管理408

第一节 就业408

第二节 职工调配409

第三节 职工培训410

第四节 劳动保护410

第五节 工资 福利411

第六节 退休 退职412

第十三编党派群团413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襄垣县地方组织413

第一节 组织建设413

第二节 思想建设418

第三节 统一战线423

第四节 纪律检查424

第五节 历次党代会426

第六节 主要活动记略435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襄垣县地方组织439

第一节 组织沿革439

第二节 活动记略441

第三章民革襄垣县支部委员会442

第一节 组织沿革442

第二节 活动记略442

第四章群众团体442

第一节 政治组织442

第二节 农民组织443

第三节 工人组织445

第四节 妇女组织447

第五节 青年组织450

第六节 儿童组织452

第七节 其它组织454

第十四编政权 政务457

第一章权力机构457

第一节 基层选举45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58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458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460

第二章行政机构461

第一节 县衙 县署461

第二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462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463

第三章政协襄垣县委员会4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469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470

第三节 主要活动471

第四章民政473

第一节 优抚 安置473

第二节 社会救济475

第三节 社会福利476

第四节 婚姻登记477

第五章综合政务478

第一节 信访478

第二节 台胞接待479

第三节 档案479

第四节 修志481

第六章人事481

第一节 干部队伍481

第二节 干部管理482

第三节 调配 任免483

第四节 离休 退休484

第十五编司法485

第一章公安485

第一节 机构485

第二节 治安管理486

第三节 重大案件侦破487

第四节 户籍管理488

第五节 消防489

第六节 看守489

第七节 交通警察490

第二章检察490

第一节 机构490

第二节 刑事检察491

第三节 经济检察492

第四节 法纪检察493

第五节 监所检察493

第三章审判494

第一节 机构494

第二节 刑事审判495

第三节 民事审判496

第四节 经济审判497

第五节 行政审判498

第六节 执行498

第七节 申诉复查498

第四章司法行政499

第一节 机构499

第二节 法制教育499

第三节 律师业务500

第四节 公证业务501

第五节 人民调解501

第六节 接茬帮教工作502

第十六编军事503

第一章 军事要地503

第二章军事机构504

第一节 旧政权军事机构504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504

第三章兵役制度506

第一节 募兵506

第二节 志愿兵507

第三节 义务兵508

第四章 地方武装509

第五章民兵510

第一节 组织510

第二节 训练510

第三节 重要活动511

第六章 驻军513

第七章 战事514

第十七编教育519

第一章儒学教育519

第一节 书院519

第二节 义学519

第三节 私塾520

第四节 学堂520

第二章普通教育524

第一节 幼儿教育524

第二节 小学教育526

第三节 部分小学简介528

第四节 中学教育531

第五节 部分中学简介532

第三章专业教育536

第一节 师范教育536

第二节 职业教育536

第四章成人教育53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37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538

第三节 干部文化补习539

第五章 特殊教育540

第六章教师540

第一节 教师队伍540

第二节 教师进修541

第三节 教师待遇541

第四节 教师素质542

第七章教学管理544

第一节 行政管理544

第二节 教学改革544

第八章经费 设备546

第一节 经费546

第二节 设备549

第十八编科技555

第一章科技体制5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55

第二节 科技队伍555

第二章科技普及559

第一节 宣传咨询559

第二节 科技培训560

第三节 科普网点560

第三章 科研成果560

第四章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565

第一节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565

第二节 林业科技推广与应用567

第三节 畜牧业科技推广与应用567

第四节 工业科技推广与应用568

第五章科技测报569

第一节 地震预测569

第二节 气象测报569

第十九编文化571

第一章文化网络571

第一节 县文化馆571

第二节 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571

第三节 村级俱乐部 文化室572

第二章 著述572

第三章戏剧 曲艺574

第一节 戏剧574

第二节 曲艺576

第四章音乐 民间花会576

第一节 音乐576

第二节 民间花会578

第五章美术 书法 摄影579

第一节 美术579

第二节 书法581

第三节 摄影582

第六章新闻 广播 电视582

第一节 新闻通讯582

第二节 广播 电视583

第七章幻灯 电影585

第一节 幻灯585

第二节 电影586

第八章图书587

第一节 发行587

第二节 藏书587

第九章文物589

第一节 古代文物589

第二节 现代文物593

第三节 文物保护596

第十章 名胜596

第二十编体育599

第一章群众体育599

第一节 学校体育599

第二节 职工体育600

第三节 农村体育600

第四节 老年体育600

第二章体育设施601

第一节 场地601

第二节 器材602

第三章体育竞赛602

第一节 县级竞赛602

第二节 省市(地区)竞赛605

第三节 裁判614

第四章体育队伍615

第一节 人才培养615

第二节 先进单位及个人617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619

第二十一编医药卫生621

第一章卫生行政621

第一节 行政机构621

第二节 医疗制度621

第三节 卫生管理622

第二章防疫623

第一节 防疫机构623

第二节 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623

第三节 爱国卫生624

第四节 防疫研究627

第三章保健628

第一节 妇幼保健628

第二节 儿童保健629

第四章医疗630

第一节 中医630

第二节 西医631

第三节 医疗单位631

第四节 医疗队伍633

第五节 医疗设备636

第五章药品生产与管理638

第一节 药品生产638

第二节 药品经营639

第三节 药政管理641

第六章卫生教育641

第一节 医学教育641

第二节 健康教育642

第二十二编民情风俗643

第一章民情撷要643

第一节 习性643

第二节 礼仪643

第三节 称谓645

第四节 禁忌647

第五节 恶俗陋习648

第二章衣食住行用648

第一节 服饰648

第二节 饮食649

第三节 宅居650

第四节 行旅650

第五节 器用651

第三章婚丧庆祭652

第一节 婚嫁652

第二节 丧葬654

第三节 岁时节庆655

第四章美德良风659

第一节 传统美德659

第二节 当代新风660

第五章宗教662

第一节 道教662

第二节 佛教662

第三节 天主教663

第四节 基督教664

第二十三编方言谣谚665

第一章方言665

第一节 语音665

第二节 语法特点670

第三节 常用方言词语677

第二章谣谚685

第一节 谚语685

第二节 民谣688

第三节 歇后语690

第二十四编艺文695

第一章 诗词695

第二章 文录709

第三章 小说712

第四章 曲艺726

第二十五编人物733

第一章 传记733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772

第三章 人物表877

附录893

一、历代旧志序选893

二、文献辑存898

三、限外辑要909

索引920

图示照片920

表格920

编后记923

为本志供稿和提供资料人员925

1998《襄垣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西省襄垣县志编纂委员会 1998 北京:海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