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志》求取 ⇩

概述1

卷一 建置5

第一章 位置境域5

第二章 建置沿革5

第三章 行政区划6

第四章 县城乡镇12

第一节 县城12

第二节 乡镇13

附一:1990年底自然村(庄)耕地、人口数18

附二:部分地名考33

卷二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地貌36

第一节 地质36

第二节 地貌37

第二章 气候物候39

第一节 气候39

第二节 物候42

第三章 水文45

第一节 地表水45

第二节 地下水47

第四章 土壤植被49

第一节 土壤49

第二节 植被49

第五章 自然资源50

第一节 生物资源50

第二节 矿产资源52

第三节 土地资源57

第六章 自然灾害58

第一节 旱灾58

第二节 水灾59

第三节 风灾61

第四节 雹灾61

第五节 病虫灾62

第六节 地震灾63

第七节 霜冻63

卷三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章 地理环境64

第二章 植物动物69

第一节 植物69

第二节 动物104

卷四 人口149

第一章 人口规模149

第二章 人口分布151

第三章 人口变动153

第一节 出生死亡153

第二节 迁入迁出154

第四章 人口构成156

第五章 婚姻家庭163

第一节 婚姻163

第二节 家庭164

第六章 人口控制164

第一节 晚婚晚育164

第二节 节制生育165

第三节 教育奖惩166

第七章 老龄人口168

卷五 农业169

第一章 耕地劳力169

第一节 耕地169

第二节 劳力169

第二章 经营体制170

第一节 私有制170

第二节 互助组170

第三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71

第四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71

第五节 人民公社172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2

第三章 作物173

第一节 粮食作物173

第二节 经济作物174

第四章 农业技术178

第一节 耕作制度178

第二节 作物栽培178

第三节 品种改良179

第四节 施肥灌溉181

第五节 作物保护182

第五章 农业机具183

第六章 收益分配186

第一节 粮食分配186

第二节 现金分配187

第七章 农业区划188

卷六 水利水保第一章 水利工程190

第一节 农业水利工程190

第二节 人畜用水工程195

第二章 水土保持198

第一节 水土流失198

第二节 治理198

第三章 水政管理199

第一节 工程管理199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200

附一:水产养殖200

附二:小浪底水库垣曲淹没区简介201

卷七 林业202

第一章 林地树种202

第一节 林地面积202

第二节 树种203

第二章 植树造林203

第一节 育苗203

第二节 植树204

第三章 林木管护207

第一节 林权207

第二节 护林防火20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09

第四章 林产品209

第一节 木材209

第二节 干鲜果类210

第三节 林副产品210

卷八 畜牧211

第一章 畜禽种类211

第一节 家畜211

第二节 家禽212

第二章 饲草饲料214

第一节 牧草牧坡214

第二节 饲料加工215

第三章 畜禽改良215

第四章 畜禽病防治217

卷九 工业219

第一章 经营体制219

第一节 私营工业219

第二节 集体工业219

第三节 国营工业221

第二章 工业门类223

第一节 冶金工业223

第二节 煤炭工业223

第三节 电力工业224

第四节 机械制造228

第五节 化学工业228

第六节 建材工业229

第七节 造纸印刷229

第八节 食品酿造230

第九节 其他工业230

第三章 主要企业231

第四章 企业管理238

第一节 行政管理238

第二节 财务管理239

第三节 质量管理240

卷十 交通241

第一章 道路241

第一节 古道241

第二节 公路242

第三节 铁路246

第四节 航道246

第二章 渡口桥涵247

第一节 渡口247

第二节 桥涵247

第三章 运输251

第一节 运输工具251

第二节 陆运252

第三节 水运254

第四章 交通管理255

第一节 公路养护255

第二节 运输管理255

第三节 交通监理255

第四节 规费征收257

卷十一 邮电258

第一章 机构258

第二章 邮政259

第一节 投递259

第二节 邮件种类260

第三节 邮政编码261

第四节 集邮262

第三章 电信262

第一节 电话262

第二节 电报263

第三节 传真264

卷十二 商业265

第一章 经营体制265

第一节 私营商业265

第二节 个体商业266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267

第四节 国营商业268

第二章 集市贸易270

第一节 庙会270

第二节 集市271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272

第三章 商品购进272

第四章 商品销售274

第一节 生活资料销售274

第二节 生产资料销售277

附:票证277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278

第一节 饮食业278

附:传统名吃278

第二节 旅馆业279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280

第六章 对外贸易280

第七章 粮油购销281

第一节 私人购销281

第二节 统购统销281

附:粮油供应办法及标准284

第三节 粮油储运285

第四节 粮油加工289

附:粮票290

卷十三 财政291

第一章 财政收入291

第一节 农业税收291

第二节 工商税收293

第二章 财政支出295

第三章 财政管理298

第一节 管理体制298

第二节 财物检查298

第三节 财物审计298

第四节 社会集团购买控制299

卷十四 金融300

第一章 金融机构300

第一节 当铺钱庄300

第二节 银行300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301

第二章 货币流通301

第三章 信贷303

第一节 民间借贷303

第二节 银行信贷304

第四章 储蓄存款306

第五章 现金管理309

第六章 保险309

第七章 债券发行310

卷十五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312

第一节 计划编制312

第二节 计划实施313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13

第一节 市场管理313

第二节 企业登记314

第三节 商标注册315

第四节 合同管理315

第三章 物价管理316

第一节 价格形式316

第二节 价格调整317

第三节 监督检查321

第四章 标准计量321

第一节 计量演变321

第二节 监督管理322

第五章 统计管理323

第一节 统计调查323

第二节 统计服务324

第三节 统计监督324

第六章 物资管理324

卷十六 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污染325

第一节 废气污染325

第二节 废水污染326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326

第二章 污染治理328

第一节 大气污染治理328

第二节 水体污染治理328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治理328

卷十七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329

第一节 老城建设329

第二节 新城建设330

第二章 村镇建设335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335

第二节 农村建设33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336

第一节 土地征用336

第二节 房产管理336

第四章 建筑队伍337

卷十八 科技338

第一章 科技队伍338

第一节 科研机构338

第二节 科技人员338

第二章 科普活动339

第三章 科技成果340

第四章 科学测报341

第一节 气象预报341

第二节 地震测报341

第三节 水文测报342

卷十九 政权343

第一章 权力机构34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4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345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354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359

第二章 行政机构360

第一节 县政府360

第二节 基层政权组织372

第三节 行政监察373

附:日伪县政府374

第三章 人民政协374

第一节 历届委员374

第二节 历届会议375

第三节 主要活动及工作376

卷二十 政党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78

第一节 早期活动378

第二节 组织建设379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385

第四节 思想建设389

第五节 统一战线391

第六节 纪律检查392

第七节 对台工作39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395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396

第四章 群众团体397

第一节 政治团体397

第二节 经济团体400

第三节 文化学术团体401

卷二十一 政事纪略驱逐知县柳增辉402

反对知县启绅402

《垣民之友》事件403

下亳城农民抗租斗争403

反“六十斤”斗争404

建立抗日政权405

诉苦复仇运动405

政治攻城406

五福涧惨案406

窑头惨案407

反倒算斗争407

帮助渑池县组建公安局408

土地改革408

垣曲干部南调409

抗美援朝411

镇压反革命411

“三反”“五反”412

贯彻《婚姻法》412

民主建政普选413

粮食统购统销413

“肃反”运动413

农业、手工业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4

整风反右414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415

大办公共食堂与抗灾救荒416

反“右倾机会主义”417

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418

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运动418

“垣曲县反党集团”事件419

“文化大革命”运动419

二张案件与古城学习班422

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422

农业学大寨运动423

平反冤假错案424

经济体制改革426

卷二十二 司法第一章 机构427

第二章 社会治安429

第一节 治安管理429

附:“2·13”特大抢劫杀人案侦破始末434

第二节 户籍管理435

第三节 消防436

第三章 人民检察437

第一节 刑事检察437

第二节 经济检察438

第三节 法纪检察438

第四节 监所检察438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439

第四章 案件审判439

第一节 审判程序439

第二节 刑事审判440

附:刑事审判案例441

第三节 民事审判442

第四节 经济审判444

第五节 行政审判444

第五章 司法行政445

第一节 法制教育445

第二节 公证业务445

第三节 律师事务445

第四节 民事调解446

卷二十三 民政第一章 赈济救灾447

第一节 救灾447

第二节 社会救济448

第三节 扶贫449

第四节 助残450

第二章 优待抚恤451

第一节 追烈褒扬451

第二节 抚恤451

第三节 群众优待453

第四节 国家补助454

第五节 拥军活动455

第三章 复退军人安置455

第一节 复退安置455

第二节 离退休安置456

第四章 婚姻登记457

第五章 信访接待458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第一章 劳动459

第一节 职工队伍459

第二节 就业安置461

第三节 劳动工资462

第四节 劳保福利463

第五节 劳动保险465

第二章 人事466

第一节 干部队伍466

第二节 工资福利467

第三节 干部管理469

第四节 离休退休470

卷二十五 军事第一章 兵役472

第二章 驻防473

附:日军在垣驻防475

第三章 地方武装475

第一节 人民武装475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478

第三节 其他武装479

附:日伪武装480

第四章 民兵481

第一节 民兵建制481

第二节 民兵活动482

第五章 重大兵事485

第一节 古代战争485

第二节 抗日战争486

第三节 解放战争491

附一:日军侵垣暴行录493

附二:抗击日军暴行录495

卷二十六 文化第一章 著述499

第二章 文学创作501

第三章 戏剧曲艺502

第一节 戏剧502

附:戏剧舞台505

第二节 曲艺505

第四章 幻灯电影506

第一节 幻灯506

第二节 电影506

附:影剧院508

第五章 广播电视508

第一节 广播508

第二节 电视509

第六章 通讯报道509

第一节 新闻报道509

第二节 地方报刊510

第七章 图书档案510

第一节 图书发行510

第二节 馆藏图书511

第三节 档案511

第八章 音乐舞蹈512

第一节 音乐512

第二节 舞蹈513

第九章 美术书法摄影514

第一节 美术514

第二节 书法515

第三节 摄影516

第十章 民间社火517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518

第一节 民间故事518

第二节 民间歌谣530

第十二章 文化网络532

卷二十七 文物名胜第一章 遗址534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534

第二节 革命遗址537

第二章 古建筑537

第三章 古墓葬540

第四章 馆藏文物542

第五章 碑碣雕刻543

第一节 碑碣543

第二节 雕刻544

第六章 文物保护544

第七章 名胜545

卷二十八 教育第一章 儒学教育551

第二章 普通教育552

第一节 学前教育552

第二节 小学教育552

附:七一小学简介554

第三节 中学教育554

附:新城中学简介555

第三章 成人教育558

第四章 职业教育559

第五章 专业教育560

第六章 教师561

第一节 教师队伍561

第二节 教师任用563

第三节 教师进修564

第四节 教师待遇564

第七章 教育改革566

第八章 教育管理571

第一节 行政管理571

第二节 经费管理572

附:集资兴学573

第三节 设施管理573

第九章 勤工俭学575

卷二十九 卫生第一章 医疗576

第一节 网点分布576

第二节 医疗设施579

第三节 医疗技术580

附:安泽峰治疗白癜风方法及典型病例582

第四节 医疗制度583

第二章 防疫584

第一节 疫病防治58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587

第三节 环境卫生588

第四节 食品卫生589

第三章 妇幼保健589

第四章 医政医药590

第一节 医政590

第二节 医药591

第三节 药品管理592

卷三十 体育594

第一章 学校体育594

第一节 体育课594

第二节 体育标准595

第二章 群众体育595

第三章 体育设施596

第四章 体育竞赛597

卷三十一 民俗第一章 生活习俗600

第一节 衣食住行600

第二节 婚丧喜庆602

第三节 岁时节日606

第二章 村规民约608

第三章 积弊陋习609

第一节 迷信活动609

第二节 社会陋习609

第四章 各种禁忌610

第五章 良风美德611

卷三十二 宗教道门行会第一章 宗教615

第二章 道门617

第三章 行会618

卷三十三 方言谣谚第一章 分区619

第二章 语音619

第一节 声母619

第二节 韵母621

第三节 声调622

第三章 词汇623

第四章 语法625

第一节 “圪”的用法625

第二节 重叠627

第三节 句尾语气词“些”629

第四节 动态助词“着”629

附:地名异读630

第五章 垣曲方言的发展变化630

第六章 歇后语631

第七章 谚语632

卷三十四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637

第二章 烈士表698

第三章 英雄模范表732

第四章 当代人物734

大事记761

附录802

863

后记865

1993《垣曲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垣曲县志编纂委员会 1993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