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求取 ⇩

作者的话1

引言 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3

第一篇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哲学基础11

第一章 哲学唯物主义11

1.先进的唯物主义科学在反对反动势力和愚昧无知的斗争中的发展11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3

自发的唯物主义14

唯物主义是进步的哲学16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18

3.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什么?21

4.物质世界的普遍存在形式25

自然界中的永恒的运动25

物质运动的形式25

空间和时间27

谈谈那些否认空间和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人们29

5.意识是以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特性30

人的思维是有生命物质发展的结果30

劳动和言语在人的思维发展中的作用33

5.资本主义历史阶梯的最后一级34

意识——人脑的特性34

6.哲学唯物主义的敌人36

客观唯心主义36

主观唯心主义38

确立哲学中“第三条”路线的企图39

唯心主义的根源43

7.现代资产阶级哲学44

反对理性的哲学46

虚伪的“科学哲学”48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复活53

8.为科学的世界观而斗争57

第二章 唯物主义辩证法61

1.现象的普遍联系64

因果联系65

反对对因果性的唯心主义理解67

关于相互作用69

必然性和规律70

必然性和偶然性72

决定论和现代科学74

2.自然界和社会中的量变和质变77

事物的质和量的规定性77

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80

什么叫做飞跃?81

反对形而上学的发展观83

3.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发展的基本源泉84

辩证法历史概述84

辩证的矛盾及其普遍性质86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87

矛盾永远是具体的89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90

论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辩证法的歪曲92

4.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94

辩证的否定94

发展中的继承性95

发展的前进性质97

5.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99

辩证法对科学和实践的意义99

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10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104

第三章 认识论104

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107

2.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110

反对不可知论111

3.关于真理的学说113

客观真理114

认识的途径115

感觉——事物及其特性的映象115

思维——对现象的本质的认识117

对于无限的世界的无限的认识120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2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124

真理的具体性125

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学说对科学和实践的意义126

4.实践是真理的标准128

实用主义是大生意经的哲学131

5.必然性和人类自由134

第二篇 唯物主义历史观137

1.社会观的革命变革137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137

2.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140

生产是怎样发展的14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44

3.基础和上层建筑146

4.历史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149

原始公社制度150

奴隶占有制度152

封建制度154

资本主义制度157

社会主义制度158

5.历史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的活动160

社会规律怎样起作用160

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2

社会发展中的自发性和自觉性165

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166

6.资产阶级社会学毫无根据168

惧怕历史规律168

社会的心理学理论169

用描绘来反对说明170

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历史规律的歪曲171

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科学173

7.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其他社会科学和对社会实践的意义173

关于科学预见174

历史唯物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实践175

1.阶级差别和阶级关系的实质177

第五章 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177

阶级和民族179

社会分裂为阶级是历史上的暂时现象181

社会的阶级结构182

资产阶级社会的各阶级183

2.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186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86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187

资产阶级国家189

3.阶级斗争——剥削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190

阶级斗争的规律性190

社会革命191

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动力193

社会革命的创造作用194

4.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196

经济斗争196

思想斗争197

政治斗争201

无产阶级革命202

第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08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9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条件209

人民群众和政治210

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2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的原理的意义214

2.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15

领导者的活动是历史过程的必然因素215

卓越的历史活动家的力量何在?216

社会需要和伟大人物218

个人迷信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219

3.人民群众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24

人民群众在政治中的作用的增长224

人民群众是当代起决定作用的政治力量225

第七章 社会的进步230

1.社会发展的前进性质230

进步的标准230

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是进步的敌人233

2.在剥削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进步236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进步的矛盾23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进步240

3.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进步的理想242

第三篇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249

引言249

第八章 垄断前的资本主义253

1.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253

2.商品生产。商品。价值规律和货币254

商品255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256

货币257

价值规律259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奠基石260

剩余价值的生产261

资本主义剥削263

资本263

4.工资265

5.增加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界限268

平均利润268

生产价格269

企业主的收入和利息270

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271

6.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地租271

地租272

租地与中小农户的破产274

7.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275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77

8.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80

工人阶级处境的恶化281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283

生产的积聚和垄断285

第九章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的和最后的阶段285

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85

财政资本290

资本输出293

从经济上分割世界294

世界领土分割完毕和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296

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298

阻止生产力发展的趋向299

食利者阶层的增长301

政治上的反动301

“工人贵族”302

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304

社会主义物质前提的建立304

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305

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306

4.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开始308

第十章 现阶段的帝国主义312

1.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新阶段312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14

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14

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机能317

经济的军事化321

关于资本主义国有化和国家资本主义325

修正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谰言328

3.资本主义能摆脱经济危机吗?332

防止危机的措施只是资本主义不治之症的强心剂333

资本主义“无危机发展”理论的破产336

4.阶级对抗的加剧和扩大338

工人阶级与资本338

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其他阶级的情况342

第四篇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353

第十一章 工人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353

1. 工人阶级是劳动人类的解放者353

2.工人阶级比重的增长及其社会政治作用的提高357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358

最有组织和最有觉悟的劳动者阶级359

3.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361

工人阶级是人民争取摆脱资本主义压迫的斗争中的领导力量363

4.国际主义——工人运动力量的源泉364

工人运动的国际性质364

劳动人民的国际团结366

5.工人运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368

工人运动的分裂370

6.战斗的阶级,建设的阶级371

工人阶级争取切身经济利益的斗争372

一切民主运动的主导力量374

工人阶级是进步人类的希望375

第十二章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上的根本转折点378

1.俄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378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382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382

俄国无产阶级如何粉碎了关于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旧教条385

共产党是革命变革的领导387

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榜样388

3.推动其他国家革命工人运动的强大力量390

4.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392

5.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先进部队和堡垒394

第十三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及其在工人的阶级斗争中的作用398

1.工人阶级需要什么样的政党398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399

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的先锋队401

2.党的机构中和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403

党内民主和党的领导405

讨论的自由和行动的统一406

只宣布党的领导作用是不够的,必须用行动去争取409

3.关于党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409

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要做工作410

引导群众和向群众学习413

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策是科学和艺术414

关于政治战略和策略415

政治领导的艺术418

善于找到主要环节420

5.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必要性421

修正主义的危险422

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后果是脱离群众424

6.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性质426

第十四章 工人阶级和人民中一切民主力量的统一行动的政策431

什么是统一行动政策432

1.当前条件下工人阶级统一行动的必要性432

统一行动能起什么作用434

2.谁在阻挠工人阶级的统一行动?435

反对统一行动的理由435

反共是反动分裂分子的口号439

3.工人运动取得统一行动的途径443

工人群众要求统一443

正确对待社会党中的劳动者党员446

思想上的分歧不是合作的障碍449

耐心的同志式的解释的必要性452

4.民主统一政策454

对工人政党的要求是什么455

1.为农民的利益而斗争461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农联盟461

工农联盟的必要性462

封建残余的本质何在465

资本主义垄断集团是工人和农民的主要掠夺者466

2.共产党人是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捍卫者469

农民争取土地改革的斗争471

3.工人阶级的胜利会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472

第十六章 各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476

1.工人运动和民族殖民地问题476

民族问题中的两种趋向476

工人阶级是民族压迫的不可调和的反对者478

工人阶级和现代民族主义481

2.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殖民体系的瓦解483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国际条件483

民族解放斗争的动力486

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488

在殖民主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489

3.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成就491

4.东方年轻的民族国家为巩固独立而斗争494

沿着进步的道路前进494

阿拉伯东方各民族的觉醒496

东方民族主义国家的发展前途498

5.为真正独立而斗争的拉丁美洲国家503

6.非洲人民的解放斗争507

7.反共产主义——瓦解和分裂民族解放运动的手段510

8.殖民政策的新形式513

9.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各国人民在反对殖民主义斗争中的支柱516

社会主义国家同东方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517

1.帝国主义时代主权问题的尖锐化519

第十七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519

侵犯主权的方式和方法523

2.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世界主义,而不是爱国主义525

3.维护主权符合民族的一切进步力量的根本利益529

工人阶级是民族独立的捍卫者529

工人对祖国的命运不是漠不关心的530

主权原则为最广大人民阶层所珍视533

第十八章 资产阶级国家中保卫民主的斗争536

1.列宁论资本主义条件下为民主而斗争的必要性539

2.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对劳动人民民主权利的进攻541

财政寡头政治是民主的敌人541

反动势力侵犯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543

反对共产主义是民主的敌人惯用的策略545

民主是人民群众运动的基础546

扩大民主运动的社会基础547

3.民主力量联合起来是战胜反动派和法西斯的最重要条件547

工人阶级为联合一切民主力量而斗争549

第十九章 战争的威胁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552

1.帝国主义造成了对人类未来空前严重的威胁552

威胁和平事业的战略554

帝国主义者在玩火556

2.工人阶级和战争557

3.保卫和平是最重要的一般民主任务561

4.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564

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政策是普遍和平的堡垒566

和平力量能够制止侵略569

第二十章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不同形式572

1.阶级对抗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不可避免572

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途径574

2.现代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577

现代民主运动的某些特点577

关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580

群众由实现民主要求的斗争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其他形式587

3.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成熟590

革命——突破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590

革命是否一定和战争联系在一起591

什么是革命形势593

4.政权向工人阶级手中的转移597

非和平方式解决政权问题的可能性598

革命的和平道路的可能性600

在革命中对于议会的利用604

5.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性及其在不同国家的表现的特点607

第二十一章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611

第五篇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说611

1.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时期的历史必要性612

反动资产阶级反抗的必然性612

工人阶级对暴力的态度615

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就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619

2.无产阶级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622

劳动者享有的民主622

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联盟的特殊形式626

保证劳动者的权利与自由627

民主管理的制度628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630

社会团体的作用635

3.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多样性637

苏维埃政权638

人民民主制641

出现工人阶级政权其他形式的可能性645

第二十二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经济任务648

1.工人阶级的政权从什么开始649

大工业、运输业和银行的国有化650

没收大地产652

劳动者在取得政权后马上会得到什么654

2.消灭多种经济成分现象的道路656

过渡时期的三种基本经济成分656

调整城乡经济联系659

农民的生产合作化662

消除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因素667

3.社会主义工业化670

4.过渡时期的成果674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677

1.公有制及其形式67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所有制678

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对公有制实质的歪曲679

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682

2.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目的684

3.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686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686

计划工作的任务和方法690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692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69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694

价值规律和计划工作697

5.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698

社会劳动的新的性质699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700

按劳分配的原则702

6.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703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704

如何使用社会总产品706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文化面貌709

1.社会主义民主709

友爱的劳动者阶级的社会710

国家职能的变化715

扩大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718

2.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民族的友谊724

3.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728

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729

人民的文化733

4.社会主义和个性736

通过解放劳动群众解放个性736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738

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740

第二十五章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745

1.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形成的历史特点745

两个体系形成的途径和方法746

2.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义国际主义)748

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主权国家750

团结和互助752

克服民族主义残余754

3.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757

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规律758

社会主义的国际分工759

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经济联系的性质763

4.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765

第二十六章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768

1.党在新阶段上的列宁主义总路线769

2.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775

生产的全盘机械化和自动化775

新的生产部门777

发展动力事业778

农业的技术革命780

科学的日益增长的作用781

改进生产组织784

劳动性质的改变786

3.阶级差别和其他社会差别的逐步消失787

实现单一的公有制的道路788

消除城乡间的差别791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逐步融合794

消灭妇女地位不平等的残余797

使分配制度更趋完善799

4.对劳动者的共产主义教育802

发展教育和文化802

提高共产主义思想805

学习按照共产主义方式工作和生活808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8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方向811

国家的许多职能移交社会团体813

关于国家消亡的条件815

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818

6.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的国际意义822

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赛的前途823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向共产主义齐头并进825

共产主义建设的成就对世界发展的影响828

第二十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831

1.普遍充裕和丰富的社会832

2.各尽所能835

3.按需分配839

4.自由社会的自由的人842

平等和自由842

个性的充分发展844

全面发展的人的有组织的和睦友好的团体846

5.各民族的和平、友好、合作和相互接近847

6.共产主义的发展远景850

1960《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济,高语民译 196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1985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教科书  下(1960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教科书 下
196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  下(1961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 下
196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1961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
196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6 上海:学林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1987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介绍(1953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介绍
195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人口理论(1978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人口理论
1978 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克思列宁主义(1955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1976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
197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