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理论·路线与布局》求取 ⇩

总论1

第一章全面·协调·稳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1

第一节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全面性1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1

二、社会主义建设是全面的建设5

三、坚持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7

第二节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协调性8

一、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趋势8

二、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及其表现12

三、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14

第三节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稳定性17

一、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前提1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稳定因素及其原因18

三、努力创造和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20

基本国情篇22

第二章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性质判断22

第一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22

一、基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22

二、社会主义的不完全性和不完善性26

第二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29

一、较晚的工业化发动时间与很低的经济起点29

二、物质技术形态的多重结构31

三、社会经济交往形态的二元性质33

四、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性35

五、思想文化的多层次性36

第三节中国是一个大国38

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主要特点38

二、科学地认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优势与劣势41

第三章中国现阶段阶级结构与阶级斗争分析43

第一节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级结构43

一、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级结构的基本方法43

二、中国现阶段社会阶级结构的基本状况46

第二节中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51

一、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1

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52

三、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是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54

四、改革开放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新特点56

第三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处理和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59

一、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59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反对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60

三、防止和平演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61

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专政职能,充分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阶级斗争问题61

第四章中国人口问题透视63

第一节中国人口的现状与未来63

一、中国人口的历史发展63

二、中国人口的现状及特点64

三、中国人口的未来趋势66

第二节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人口的严峻挑战68

一、人口增长对有限资源的挑战68

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挑战70

三、人口增长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挑战71

四、人口素质对实现“四化”的挑战73

五、人口老化对社会保障系统的挑战75

第三节切实贯彻“基本国策”,努力实现我国人口的战略目标76

一、控制人口数量77

二、提高人口素质78

三、调整人口结构80

第五章中国资源环境概观83

第一节中国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83

一、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83

二、中国资源的现状与特点85

三、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问题88

四、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相当突出和尖锐90

五、保护、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跨世纪”的战略抉择91

第二节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治理94

一、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94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96

三、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00

基本理论篇104

第六章实事求是论104

第一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104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概括104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06

三、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党性的集中表现108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10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11

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112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4

四、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115

第三节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117

一、实事求是的重新确立是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117

二、实事求是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119

三、实事求是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根本出发点121

四、实事求是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基本条件122

第七章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125

第一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12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设想125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探索126

三、斯大林及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与实践127

四、我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的探索和新突破128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30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130

二、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132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具有兼容性133

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特种商品经济135

第三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137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138

二、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139

三、增强企业活力,转变企业经营机制141

四、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42

五、建立集中与分散、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42

六、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143

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145

第一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的形成和依据14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是我党长期探索的重大成果14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148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依据150

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内容153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153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15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体轮廓157

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飞跃158

一、从经典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飞跃的新起点158

二、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新契机161

三、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新坦途163

第九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165

第一节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实践16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基本思想165

二、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与斯大林模式167

三、我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背景171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基本内容17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的特定性17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过渡性17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必然性17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特殊性179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的长期性和不可超越性180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181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181

二、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182

三、反“左”防右的锐利思想武器183

基本路线篇185

第十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185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185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85

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18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具有特殊的紧迫性189

第二节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内容和宏伟目标191

一、我国现代化的四个基本方面及其相互关系191

二、四个现代化的主要要求194

三、我国现代化的长期性和阶段性196

第三节坚持生产力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8

一、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198

二、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99

三、辩证把握生产力标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200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205

第一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05

一、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205

二、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207

三、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原则和方向209

第二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11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11

二、坚持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辩证统一213

第三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15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215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16

三、西方“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218

第四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19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219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221

三、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222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途径224

第一节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24

一、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224

二、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226

三、充分认识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229

第二节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之路231

一、开放是当代世界的大趋势231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33

三、我国的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开放235

第三节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238

一、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238

二、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界限,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240

基本布局篇244

第十三章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44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244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构想244

二、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247

三、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支柱250

第二节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253

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及其生成机制253

二、克服经济建设的急性病255

三、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257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258

一、效益、速度、比例相协调258

二、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相结合259

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260

四、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261

五、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促进262

第十四章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64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264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264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66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267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270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70

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72

三、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74

四、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保障建设275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条件及特点277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物质基础277

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动力278

三、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280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281

第十五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83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特点、战略地位和基本功能28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特点28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285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动能286

第二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内容和基本指导方针28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88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8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293

第三节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96

一、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296

二、坚持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推进297

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298

四、坚持对古今中外精神产品的吸收与抵制相统一299

后记302

1991《国情·理论·路线与布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彬,王若素主编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线性电路理论(1987 PDF版)
线性电路理论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热带作物布局的理论探讨(1963 PDF版)
中国热带作物布局的理论探讨
1963 北京:科学出版社
美国科技布局简论(1990 PDF版)
美国科技布局简论
1990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国家公务员制度全书(1994 PDF版)
国家公务员制度全书
1994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论让子棋布局(1988 PDF版)
论让子棋布局
1988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非线性电路理论与分析(1989 PDF版)
非线性电路理论与分析
1989 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中国流布局(1984 PDF版)
中国流布局
1984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种植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1995 PDF版)
中国种植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
1995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中国经济布局概论(1988 PDF版)
中国经济布局概论
1988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围棋布局原理(1987 PDF版)
围棋布局原理
1987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1990 PDF版)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
论布局与定式(1986 PDF版)
论布局与定式
1986 北京:华夏出版社
国际象棋布局原理(1984 PDF版)
国际象棋布局原理
1984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非线性电路理论(1981 PDF版)
非线性电路理论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纵横布局论 兼谈VLSI的布局(1997 PDF版)
纵横布局论 兼谈VLSI的布局
1997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