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 基本内容及评析 上》求取 ⇩

第一章社会学1

1.社会学的学科特性1

社会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性1

关于社会学性质规定的各种学说2

创立时期的社会学3

19世纪末之后的社会学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学4

1945年以后的社会学4

2.社会的概念与社会学5

社会概念形成的两个方法6

社会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6

集团与社会7

中世纪世界形象7

近代国家的出现与政治学7

市民社会的形成8

市民革命与经济学9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社会概念9

社会学的整体性10

3.社会学的发展(一)——以对象为中心11

静态学和动态学11

全体社会及其模式12

社会有机体论12

社会系统论13

斗争理论13

社会事实14

文化14

集团15

相互作用15

交换理论16

符号相互行为论17

社会行为17

4.社会学的发展(二)——以方法为中心18

启蒙精神18

初创期社会学认识社会的特点18

方法上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19

理念型中范围理论19

因果关系和功能关系20

必然性和可能性20

理解20

现象学的社会学21

公理·演绎21

模式22

5.社会学的研究主题23

规定社会学主题的三种方法23

日本社会学的主题与现状23

日本社会学研究主题的历史变化26

社会学的对象27

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28

6.社会学研究者的工作29

个性与规律29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活动30

默顿的研究活动30

发现与证明31

想象力的各种形态32

社会学的研究活动33

对象的选择33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34

理论的学习、形成与应用34

社会学想象力的学习、训练与活动35

7.社会学的现状及课题35

社会学面临的问题35

现实课题与社会学36

社会学与实践——价值自由问题37

政策形成与社会学38

社会福利与社会学39

社会学与边缘学科40

社会学与边缘学科的关系史40

社会学内部的对策41

与边缘学科的界限41

日本社会学的特点42

日本社会学的历史43

现代社会学的动向44

现代社会学的研究课题45

第二章现代社会论47

1.前言47

2.课题与视点47

地球社会化的进展47

非转换—不可逆属性的重要性49

人口动态视点49

自然—生态系统与“界限原理”49

社会学的通常模式51

3.现代社会论的类型51

类型的划分51

产业化理论53

大众社会论60

4.后工业社会的有关概念63

地球体系论68

5.结束语69

第三章市民社会论71

1.市民社会的四个侧面71

市民和市民社会71

市民社会的四个侧面71

西欧的市民社会论71

市民社会与日本的社会科学72

市民社会和现代社会73

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73

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74

市民社会与城市74

2.作为理论模式的市民社会74

市民社会的三种形态74

政治市民社会74

经济市民社会76

社会市民社会78

3.作为历史个体的市民社会79

西欧城市——市民社会的体系规定79

作为第三等级的市民80

早期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社会81

市民社会与共同体82

市民社会的转变82

社会主义和市民社会83

4.近代和西欧——市民社会论的关注点83

市民社会与近代83

市民社会与西欧84

第四章社会调查85

1.概念规定85

定义85

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社会调查85

现场调查的数据收集85

社会调查的种类、方法86

2.相关概念88

社会统计学88

推计学88

数理社会学88

社会实地调查89

3.社会调查的历史89

社会调查的产生89

日本的早期贫困调查90

布恩的贫困调查方法91

芝加哥学派的社会调查92

共同体研究和社会调查93

米德尔城调查中的对象决定法93

米德尔城概况94

米德尔城调查中的参与观察95

扬基城调查96

统计方法的发展96

内在的一贯性尺度和抽样97

日本的社会调查97

4.问题的整理与评价99

典型法与统计法——典型的意义99

理论与调查100

调查主体和调查客体101

第五章社会行为103

1.概念规定103

方法论意义和理论意义103

概念规定的框架104

2.理论与实证的发展105

学说史的构成105

马克思主义理论107

生活费研究115

复数行为主义119

精神分析学派124

符号相互作用说129

社会行为学派133

3.今后的课题和展望142

个别理论的诸课题143

并立与综合144

第六章劳动146

1.概念规定146

定义146

劳动过程的辩证法147

劳动的社会化148

雇佣劳动与资本148

现代劳动149

2.相关概念150

实践150

生产150

职业151

劳动的现代形态·余暇·娱乐151

3.研究史152

英国社会理论152

圣西门与法国社会学152

先驱者黑格尔153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确立153

韦伯的理论155

杜尔克姆之后的法国劳动社会学156

美国劳动社会学157

日本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及成果159

4.今后的课题160

劳动与社会的关系160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课题161

第七章164

1.性和性行为164

“性”与“性别”164

作为欲求的性165

作为社会范畴的性165

2.先驱性研究及其继承166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166

弗洛伊德学派的发展167

富克斯的风俗史研究167

高群逸枝的婚姻史研究168

金西与性行为调查168

3.性社会学169

制度化的视点169

性道德与卖淫170

恋爱与结婚171

性角色社会学172

性不平等与性别歧视172

4.性解放173

性的自由化和商品化173

婚姻制度的动摇174

欲望的解放和性差别的解放175

研究角度的多样化175

第八章传播176

1.概念176

传播概念的多义性176

概念规定上的问题176

代表性定义177

作为行为的传播177

2.相关概念178

相互作用178

精神交往178

记号·符号·信息·情报178

媒介179

反馈179

意义·有意义符号179

一般化了的他者179

3.传播研究的动向179

50年代之前的动向179

当前的研究动向180

传播模式181

传播类型182

实证研究184

4.传播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84

传播现象的独特性184

传播学研究的综合化185

第九章社会偏离186

1.概念规定186

定义186

偏离的可视性186

偏离规定的复合性187

2.分类188

状态的和行动的188

垂直的和水平的189

默顿的分类189

贝克尔和戈夫曼的分类190

克拉普、宝月、大室的分类190

3.功能和条件191

功能191

条件191

4.相关概念192

趋同的偏离192

边际人192

5.研究史193

美国社会学向社会问题的接近193

“社会病理学”时代194

原因论的展开195

标签论以后196

日本的研究状况198

6.社会偏离与现代199

现代的困境199

教育和医疗的规范化199

容许性与偏离愿望200

第十章社会规范202

1.社会规范的概念202

概念202

价值202

赏罚和遵从行为203

内化204

社会规范的功能204

2.理论和研究205

杜尔克姆和作为社会事实的规范205

社会行为论——韦伯205

超我和规范的内化206

美国的社会控制研究206

规范在行为论中的地位206

3.社会规范诸形态207

社会习俗和群体习俗207

道德208

208

各种规范的重叠和相互关系209

4.集团内行为和规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209

非正式规范的发展及意义209

作为判断标准框架的规范210

社会压力和规范的形成210

集团规范的功能210

标准集团的功能211

5.社会规范的动态形式——冲突和变动211

规范冲突和社会紧张211

规范的变迁212

新的欲求和规范的创造212

日本的规范和规范意识213

权利规范的弱点213

二战以后的变化和传统213

私化的变化和问题点214

6.问题点和课题214

社会控制论的视角和问题点214

内化概念的再思考214

社会文化结构和日常生活的结节点215

欲求满足的途径215

第十一章文化216

1.概念规定216

文化的定义——两种文化像216

文化的诸形态及其结构219

文化的功能223

关于文化的其他问题225

2.文化的思想史、研究史及其实证研究228

综合社会学中的文化像228

文化社会学及其早期历史230

法国社会学与文化论233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理论235

美国社会学与文化理论244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247

日本的文化研究249

3.文化研究的展望及课题252

社会与文化的研究252

文化论的有效性253

文化革命254

第十二章社会心理255

1.概念规定255

社会心理概念的用法255

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255

社会心理的形态和结构256

社会心理的功能257

社会心理与社会现象258

2.相关概念258

集合表象258

民族精神259

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社会风气259

神话260

集团意识261

宣传261

集合行为261

3.社会心理的理论、实证研究史262

史前研究期262

民族心理学263

集合心理263

杜尔克姆的集合意识论26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心理265

M.韦伯的民族精神论266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267

法兰克福学派的权威研究268

美国的社会心理研究269

日本的社会心理研究270

4.社会心理的研究课题273

研究方法的基本视角273

社会条件与媒介因素273

功能论的动态把握274

第十三章社会性格275

1.概念规定275

概念规定及其特征275

社会性格的分类论和类型论276

2.相关概念278

文化模式278

基本人格结构278

基本人格模式和地位人格279

众趋人格279

与有关概念的对比280

3.社会性格论的研究历史281

社会性格论的产生281

弗罗姆的社会性格论281

“文化与人格”学派的民族性格论283

社会性格论的发展285

4.日本的实证研究288

5.问题的归纳与评价289

社会性格论的历史倾向289

概念的暧昧性和问题290

媒介视点发展的可能性291

第十四章意识形态292

1.意识形态的概念292

政治意识形态292

“意识形态的终结”292

伪意识的意识形态293

社会意识形态293

个人意识形态294

2.相关概念和研究领域294

意识形态的结构294

意识形态与国家295

大众文化及社会心理295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295

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296

3.意识形态研究史296

从观念学到意识形态批判296

上层建筑论297

相对主义与知识社会学297

科学社会学298

4.实证研究及其问题298

舆论与意见调查298

权威主义与政治冷漠299

中流意识与超意识形态300

第三世界的问题300

知识社会学的复兴300

5.意识形态论的课题301

文化理论301

人的尊严问题301

科学与思想或伦理302

想象与支持302

第十五章宗教304

1.概念规定304

定义304

形态304

结构305

功能305

2.相关概念308

拟似宗教308

日本的宗教意识308

日本的新宗教运动309

神授奇才309

圣与俗310

咒术·神秘主义·禁欲310

3.宗教研究史310

启蒙时期310

市民革命时期和产业革命时期310

帝国主义时期3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316

4.实证研究318

关于未开化宗教的研究318

关于民族宗教的研究319

关于世界宗教的研究320

5.问题整理及评价320

第十六章大众传播323

1.概念规定323

大众传播的定义323

大众传播媒介的结构324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27

大众传播与社会认识333

2.相关概念336

宣传报道336

报纸336

广告337

大众传播媒介337

大众338

舆论338

小型报纸338

3.大众传播研究的动向与实证研究338

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338

大众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过程340

4.问题的归纳与评价342

第十七章教育344

1.概念规定344

教育的定义344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345

教育的分类及其形态348

2.相关概念350

教育·学习·教化350

教育行政·教育政策350

教育运动351

人力·教育投资351

学历社会352

3.研究史352

社会学的教育研究352

教育论诸学派353

社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354

社会化理论的再探讨355

其他研究356

4.实证研究357

战后民主主义教育观念357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357

社会学的教育研究的可能性358

5.问题的归纳与评价360

第十八章科学技术363

1.概念规定363

古典的科学概念363

技术的概念364

近代科学和技术364

2.相关概念365

科学技术革命365

社会技术366

咒术366

3.研究史367

1900年前后—1930年左右367

1930年—1945年368

1945年以后370

4.问题点371

社会的科学技术化371

实践概念的再探讨371

尖端科学技术和现代的不安372

第十九章社会集团374

1.概念规定374

集团特征374

集团的展开过程374

集团的分类375

集团的类型377

集团的结构与功能377

2.相关概念378

社会与集团378

集团与社会关系379

集团与组织381

3.研究史382

欧洲的研究情况——与社会分化和扩大的关系382

美国的研究情况——人的生活及其与行为的关系384

日本的研究情况——社会的异化与近代化的关系386

现今的研究状况——与个人及社会的功能性关系386

4.实证性研究状况388

霍桑实验及非正规组织的发现389

社会测量法和集团结构的分析、测定389

集团动力学和实验方法390

应用于治疗、福利和教育领域的小集团理论391

5.问题的整理和评价392

组织的庞大化和人的异化392

对特定集团的步调一致393

中间集团的解体和衰退394

生活场中的主体化及共同体的形式395

参与和组织管理结构的变革395

1991《现代社会学 基本内容及评析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沙莲香主编译;周建明,宁新副主编译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社会学(1987 PDF版)
现代社会学
198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考察社会福利现象  社会时事评析( PDF版)
考察社会福利现象 社会时事评析
现代社会学-基本内容及评析( PDF版)
现代社会学-基本内容及评析
社会现代化  上( PDF版)
社会现代化 上
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
现代社会学( PDF版)
现代社会学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中国第四纪冰川沉积与地貌问题(1982 PDF版)
中国第四纪冰川沉积与地貌问题
1982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学  上(1990 PDF版)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学 上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1992 PDF版)
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
1992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现代社会问题评论集(1930 PDF版)
现代社会问题评论集
1930 世界书局
现代社会学基础(1989 PDF版)
现代社会学基础
198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  基本内容及评析  下(1994 PDF版)
现代社会学 基本内容及评析 下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策划世界(1998 PDF版)
策划世界
1998 北京:改革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1991 PDF版)
现代社会学
1991 重庆:重庆出版社
现代西方社会分析(1991 PDF版)
现代西方社会分析
1991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现代日本社会(1982 PDF版)
现代日本社会
1982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