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观 给当代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 | 张天祥著 编者 |
---|---|
出版 |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6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320929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1293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封信 直抒胸臆话传统 坚持十六字方针(代前言)1
一、盛世兴文1
二、两个误区3
三、天赐良机4
第二封信 上下三千年,文化纵横谈7
一、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从《三国演义》谈起7
二、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争奇斗妍10
三、破除“泛阶级论”和“泛政治论”,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2
1.破除概念化,如实析古人15
2.人性善恶论,千古一难题19
四、有关传统文化的国内外动态22
1.两次国际性纪念孔子诞辰大会,江总书记接见代表23
2.西方优秀青年热衷中国文化23
第三封信 信息时代话《周易》25
一、《周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5
二、八卦、六十四卦究竟是怎么产生的?27
三、为什么解《易》者言人人殊?30
四、莫把《易传》当《易经》32
五、《周易》可以预测吉凶吗?34
1.《周易·系辞》中“揲蓍成卦法”及其评介34
2.历代大思想家对卜筮的评价38
3.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高论39
六、《易经》与电子计算机中应用的二进制有关系吗?——莱布尼兹(GottfriedWilhelmVon Leibniz)之谜41
1.二进制的基本思想41
2.莱布尼兹误会了42
3.“西学中源”说与杨振宁教授的话44
七、树立现代《周易》观46
1.现代权威学者如何看待《周易》?47
2.古人的看法,不完全符合实际47
3.《周易》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50
第四封信 改革开放话儒家(上)52
一、盖棺而论未定,孔夫子——人→神→鬼→人52
二、正确看待历代封建王朝都尊崇儒家这一事实,是正确评价儒家的前提54
三、儒学的演变,弄清历史真相,再评孔孟55
1.董仲舒第一次改造儒学55
2.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56
四、孔孟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58
1.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58
2.孔子的“仁”和孟子的“行仁政”60
3.政治上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62
4.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积极入世,奋发有为63
五、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实践64
1.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口号,是教育史上的伟大革命65
2.孔子首创“因材施教”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66
3.孔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67
①主张学思结合,不可偏废67
②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68
4.良好的师生关系68
5.孔子与现代研究生导师70
6.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71
第五封信 改革开放话儒家(下)74
一、孟子关于“重民本、诛暴君”的高论,朱元璋闻言丧胆74
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标准,影响深远76
三、儒家学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8
1.儒家学说早已不是政治学说78
2.儒家的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79
①原始儒家与商品经济,孟子的商品价值观80
②市场经济面面观与儒家学说82
四、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说87
1.孔孟的天命观,模棱两可88
2.荀子的天道观,贡献突出89
第六封信 打破神秘感 平易话老庄92
一、可敬的老庄——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维92
1.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神秘”的老庄93
2.划时代的天道观,别开生面的《道德经》95
3.庄子的高论,耐人寻味102
4.庄子的生死观和趣闻轶事104
5.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庄具有“极限”概念,令人惊叹!105
6.庄子的妙语连珠,发人深省109
①鹏程万里109
②越俎代庖110
③望洋兴叹110
④井底之蛙111
⑤目无全牛111
⑥游刃有余111
⑦相濡以沫112
⑧莫逆之交112
二、可叹的老庄——“无为”的理论,消极的人生113
1.由批判现实转入“历史退化论”113
2.天道“无为”正确,人道“无为”可悲116
3.穷困煎熬于陋室,不求闻达于诸侯118
三、“太上老君”与“南华真人”的庐山真面目120
1.“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121
2.历史的误会——老庄为什么成为道教的教主122
第七封信 加强法治谈法家124
一、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124
1.周初大封建及其衰落124
2.法家的先驱——郑国的子产125
3.吴起和商鞅126
二、法家的社会进化历史观与审时度势128
1.儒家的历史观——“大同”和“小康”128
2.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130
三、法家思想的积极因素132
1.打击旧贵族,法家的法治精神可佳133
2.早期法家人物的进步思想134
四、法家思想由革命转为反动135
1.法家学说变为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过程,秦王朝的覆灭135
①申不害的“术”的理论136
②慎到的“势”的理论136
③韩非的绝对专制主义137
2.彻底否定道德价值,韩非子走入误区140
第八封信 独具科学思想的墨家学派142
一、千秋功过,后人评说,为墨子平反142
二、《墨经》中的自然科学贡献,先秦独有144
1.《墨经》中的数学成果144
2.《墨经》中的物理学成果146
三、《墨经》在逻辑学和认识论方面的贡献149
四、墨家的社会政治观151
1.“兼爱”学说152
2.“非攻”的主张153
3.“节用”“节葬”的提倡者154
4.“非命”“尚力”的进取心156
5.“非乐”等反对艺术的狭隘性157
6.“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157
五、墨子的《天志》、《明鬼》的迷信落后面159
1.关于《天志》的言论及其分析160
2.关于《明鬼》的言论及其分析161
第九封信 历代清官群体与优秀传统文化163
一、清官群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163
1.由林则徐南下谈起163
2.清官的四大特征165
①两袖清风,一尘不染166
②关心民间疾苦,富于人道主义精神169
③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犯颜强谏,嫉恶如仇174
④关心生产,发展经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179
二、坚持人民为本位,正确评价清官183
1.历史是客观现实的存在,不是人们向往的乌托邦183
2.树立新标准,人民为本位184
3.讨论清官的现实意义186
第十封信 阴阳五行学说和谶纬神学187
一、阴阳五行学说源远流长188
1.“阴阳”就是对立面,“五行”原来为民生188
2.中国五行、西方“四行”,说法不一,历程共同190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演变及发展191
1.五种元素说与相生相胜说191
2.邹衍的神秘化——“五德终始”说192
3.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观——天人感应论194
三、谶纬神学评介196
1.“谶书”的内容,武则天成为女皇之谜197
2.“纬书”的来源,为何谶纬并称?梁启超说话了199
四、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分析200
1.关于五行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说201
2.关于五行相生相克(胜)说202
3.关于把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强行比附的问题203
4.我的阴阳五行歌一首206
5.古人关于天地、阴阳、四时的认识的局限性207
五、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可笑理论208
六、千言万语说不尽,推心置腹话衷肠209
第十一封信 中国传统算命术评介211
一、算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211
1.算命术的起源及对其认识的演变211
2.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算命热?213
①一般群众对中国文化中的名词术语不明真相213
②旧瓶装新酒,现代科学技术名词充斥卦书,确实唬人213
③许多青年朋友历史知识贫乏,认为发现了“新大陆”,惊奇不已214
④许多朋友哲学水平较低,不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214
⑤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缺乏辩证认识215
二、中国传统算命术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的介绍216
1.算命术的“理论”根据216
①古代记年、月、日的“天干”“地支”的存在216
②“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神秘配合218
③五行和四时五方的结亲联姻220
④十二生肖和地支对应的人为规定222
2.四柱算命的关键所在——排出“八字”223
①推年法223
②推月法223
③推日法225
④推时法225
⑤排八字的具体示范226
三、摆事实,讲道理,是非自明,真伪自辨227
1.理论根据纯系子虚乌有、人为虚构227
①把“天干”“地支”人为地神秘化,玩弄文字游戏227
②排“八字”的过程中的许多规定,毫无根据229
2.逻辑上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230
①明太祖朱元璋的笑话231
②全国每年出生的人,“八字”完全相同者,可达4500人231
③出生时间几乎相同的人,“八字”反而不一样;出生时间相差较多的人,“八字”反而相同232
④东西部时差的影响所带来的不可解释的矛盾232
四、对市场上宣传算命图书的“巡礼”233
1.“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探源233
2.岳飞39岁而亡的揭秘234
3.夫妻感情破裂的“古典理论”235
4.谁知道包拯(包公)的生辰八字?236
5.1988年上海肝炎大流行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237
6.现代天方夜谭——祖坟和星光点237
7.关用利用“八字”的种种论述的辑录与评介239
五、一个人一生的具体的人生轨迹永远是不可预测的241
1.一代英才山林华和郭娟的悲剧,华罗庚教授寿终日本241
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现代分析242
第十二封信 “李约瑟难题”与传统文化244
一、“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何未在中国产生?244
二、“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245
1.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指挥棒246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46
②排斥《墨经》,把科学思想打入冷宫247
2.统治阶级的政策指挥棒——科举制度晚期的恶果248
3.统治阶级需要的实用技术发达,理论科学缺乏249
①建筑技术,堪称一绝249
②曹雪芹家族的得天独厚249
③“此曲只应天上有”,音乐水平一流250
④为了宣扬国威,大兴造船技术250
4.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251
①冯友兰先生的真知灼见252
②历代学人循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王安石、朱熹、王阳明254
③科学的火花,昙花一现——黄宗羲、方以智孤掌难鸣260
④两点说明,请勿误会262
三、难题并不难,坚持全面历史观263
后记265
1996《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观 给当代青年的十二封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天祥著 1996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当代青年十大观念
- 199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谈美 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 1939
-
- 传统的辩证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 1996.12 哈尔滨出版社
-
- 谈美 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 1932.11 开明书店
-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1998
-
- 当代青年新观念
- 1989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给知识青年的几封信
- 196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
- 1996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 给初学中医的十封信
- 1958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年
- 199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献给年青的一群:给大时代青年的五十五封信
- 1920 潮群出版社
-
- 谈美 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 1939 开明书店
-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1998 海口:海南出版社
-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1997 北京:海潮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